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日本重阳节

日本重阳节

发布时间:2020-11-28 04:38:00

㈠ 元旦(非指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吗

元旦不是中国传统节日。而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即公历的1月1日。

一、元旦的由来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二、元旦的习俗

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三、中国元旦的饮食文化

1、椒柏酒

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描绘了元旦朝贺受到赏赐椒柏酒的喜悦心情。

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一诗,以“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之句,表达以健康长寿之身服务万年天子的愿望。饮椒柏酒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明代山东历城、浙江嘉兴均有此俗。

2、桃汤

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3、胶牙饧

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胶牙饧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隋注还说“今北人亦如之”,可见此俗的广泛性。自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殷判官》有“春盘先劝胶牙饧”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过胶牙饧在南宋以后作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从元旦食品中消失。

4、五辛盘

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种有辛味的菜,《荆楚岁时记》隋注说是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如《风土记》所说可活动五脏,是祈求健康的东西。《荆楚岁时记》注引《庄子》说:“春日饮酒茹葱,以通五藏。”

可见元日食辛菜的传统由来已久。隋唐时代的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厉气。”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说:“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这种食辛盘迎新当是晚起的意思。

5、鸡蛋

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太平御览》卷二九引《荆楚岁时记》说:“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属于小荤的鸡蛋。

6、汤饼

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汤饼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

可知水引和馎饦属于同一类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条,馎饦似今长揪皮。其实宋人说的“年馎饦”是一句概括语,也包括了水引。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索饼就是前代的长引。长引是说拉长的东西,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两个名称讲的都是形状细长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条之类的食品。

7、年糕

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㈡ 关于月亮的古诗

最简单的: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霜月
唐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蝉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王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晋·陶渊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晏几道)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唐·刘禹锡)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唐·张若虚)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清·萧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清·张惠言)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唐·杜甫)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清·梁章钜)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宿江边阁》)
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遣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杜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其一)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抒怀》)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谁好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客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照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词:《苏幕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 词:《蝶恋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吴文英 词:《唐多令》
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技上月三更 唐 崔涂:《春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遥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 词:《兰陵王》
孤灯不如思欲绝,卷惟望月空长叹……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李白:《长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词:《临江仙》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皇甫冉:《春思》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卢纶:《晚次鄂州》。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共看明月应泪垂,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岳飞 《满江红》
回 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妾身,不愿似天家,金 缺。文天祥 《满江红》
拜将名歌,怀贤阁杳,空指冲冠鬃,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胡世将 词:《酹江月》
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孤忠耿耿。剑铓冷侵秋月。
(南宋)黄中辅 词:《念奴娇》。
想故国,高台月照,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南宋)刘辰翁 词:《柳梢青》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维主?……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刘辰翁
龙虎敬,风云天。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反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东晓碾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月圆缺。 王清惠;《满江红》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邓剡 词《酹江月》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赤璧怀古》词《念奴娇》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辛弃词:《满江红》。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词《江城子》。
沙上弃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 词:《天仙子》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扬花过无影。
张先 词:《木兰花》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蒋氏女 词《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吕本 《南歌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词:《雨霖铃》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苏过 《点绎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词《西江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月夜》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顾况 《宫词》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 《瑶瑟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竹里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枫桥夜泊》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苏轼 词《洞仙歌》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戴叔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司空曙 《贼平后送人北归》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酬张少府》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墟。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
沦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杜牧 《旅宿》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楚江怀古》
渚云低暗渡, 关月冷相随。
崔涂 《孤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峨眉山月歌》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 《霜月》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 《秋浦歌》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春宿左省》
几时杯重把, 昨夜月同行。
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旅夜书怀》
水月通禅寂, 鱼龙听梵声。
钱起 《送僧归日本》
长簟迎风早, 空城澹月华。
韩翃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杜甫诗
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王以宁 《水调歌头》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 词《临江仙》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王昌龄 《忆山阴崔少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山居秋暝》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洗影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韩愈 《山石》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南宋)岳飞 词《小重山》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辛弃疾 词《贺新郎》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自己!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曹豳 词《西河》
望断云行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
司马槱 词《黄金缕》
举怀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出隐隐。……满地平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
张绍文 词《酹江月》(淮城感兴)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陆游 词《秋波媚》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 词《夜游宫》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辛弃疾 词《贺新郎》
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辛弃疾 词《贺新郎》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万里想龙河,泣孤臣关越。
(南宋)张元干 词《石州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 词《虞美人》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词《江城子》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胡铨 词《好事近》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沈佺期 《杂诗》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 《长恨歌》
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
张元干 词《贺新郎》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投?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辛弃疾 词《木兰花慢》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长记曾携手处……几时见得。
姜夔 词《暗香》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姜夔 词《齐天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 《鸟夜啼》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苇荘 《章台夜思》
江山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刘长卿 《寄李儋元钖》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杜甫 《宿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出塞》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 《子夜歌》
月照城头乌半飞, 霜凄万树风入衣。
李颀 《琴歌》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谁为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 《独不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张祜《题金陵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泊船瓜洲》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谢枋得 《蚕妇吟》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 《泊秦淮》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却下水清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 《玉阶怨》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赠孟浩然》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 《蜀道难》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 《将进酒》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 《采桑子》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李清照 词:《蝶恋花》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李清照 《摊破浣溪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 《青门引》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生查子》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万年机会,从前未有。
戴复古 《贺新郎》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秦观 《水龙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 《踏莎行》
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
贺铸 《六州歌头》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清
晁补之 词《摸鱼儿》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王昌
夜投佛寺上高阁, 星月掩映云曈昽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枥辘牵金井
周帮彦 词中《蝶恋花》
白玉楼高,广寒宫阙,暮去如幛褰开……冰轮动,光满楼台……
周邦彦 词中《锁阳台》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 词:《千秋岁》
猛期月满会姮娥,谁知是初生新月
谢逸 词:《花心幼》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牛希济 《生查子》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少
蒋捷 词《贺新郎》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常建 《宿王昌龄隐居》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 《琵琶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塞下曲》

㈢ 中国的56个民族都各有什么习俗呢

1、蒙古族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已狼为图腾,天葬。

2、回族

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3、苗族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5、傈僳族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

6、藏族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分别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

9、高山族

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主要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

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

14、鄂温克族

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

16、赫哲族

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

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

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

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24、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25、独龙族

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26、俄罗斯族

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27、哈尼族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28、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29、基诺族

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0、京族

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

31、景颇族

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

32、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33、拉祜族

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

34、黎族

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35、珞巴族

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习惯。

36、满族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37、毛南族

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38、仫佬族

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

39、普米族

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40、羌族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41、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3)日本重阳节扩展阅读:

各民族地理资源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据《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载,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草原面积占全国的75%,中国著名的5大天然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森林面积占全国的43.9%;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55.9%;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65.9%。此外,还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㈣ 亚洲有哪几个国家过重阳节

韩国,日本,朝鲜等也是过重阳节的,韩国,日本也各有自己的过节习俗比如 韩国: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
日本: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

㈤ 亚洲那几个国家过重阳节

【韩国】韩国古代将重阳称为重九,从新罗时代就有在这一天登楼吟诗的习俗。到了高丽朝,九月初九的宴会甚至成为带有国家性质的习俗。习俗活动主要有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

【日本】日本的重阳节于平安时代由中国传入,平安朝的王公贵族每逢农历九月初九便在宫中举办赏菊宴。日本人还会在重阳节前一天晚上将棉布放在菊花上,待重阳节被露水打湿后来擦拭身体,以此祈求长寿。习俗活动主要有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

(5)日本重阳节扩展阅读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重阳节

㈥ 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国传统文化具有着博大精深、兼容并包的特点,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目前,国外掀起了一阵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我们国内也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我国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魂灵,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文化的发展对国家和发展和命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曾在一评论文章中读到这样极富哲理又震撼人心的话语“现在到了一个谈文化的时代,要以文化的执着,文化的担当,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尊重,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金钱物质充溢着人们精神领域的今天,可以说这样的呼喊无疑是向平静的文坛投一巨石,在真正文化人的心中惊起的那份欣喜和感动是无法言表的。

近年来,人们都追求物质享受,唱歌、跳舞乃至写作都要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本该在经济发展物质文明进步的历史时期文化应有更高的发展,文化应该更加繁荣的时期,我们古老的历史民族文化却被冷冻被遗弃被毁灭,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一段历史一种文明的不幸。

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遭到了极大破坏,优秀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缺失。大量旧城改造、城区改造,甚至很多国家级别的古建筑也被频频拆掉,取之以具有欧美风格的高楼大厦,现代化建筑。

每个城市都是高楼林立、千篇一律,而国人却以此为荣,君不见我国的琼楼宫阙拥有着中国最为经典的传统文化精神。城市已经步入欧美的后尘,可是节日呢?西方的情人节、万圣节人人狂欢,而中国的重阳节、端午节却无人问津,现在的孩子们已经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越来越远了。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渐行渐远,日益淡泊,乃至消失殆尽。

(6)日本重阳节扩展阅读:

中华文化,简写为“CCNGC”,亦称华夏文化、汉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影响: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华文化圈、儒家文化圈,这一地区除了中国外,还包括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琉球等地。

中华文化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以及科举制度、四大发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

中华文化在古代曾经对周边国家造成深重影响。一般把中国和收到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同城为汉文化圈或者中华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是指中国以及受中国皇帝册封的周边国家或民族。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或民族以文言文作为交流的媒体,从中国历代王朝引进国家制度、政治思想并发展出相似的文化和价值观。在政治方面,上述的国家或民族与中国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汉字文化圈的覆盖地域与现代地域区分所指的的东亚地区有的很大的重合部分,包括了中国、越南、朝鲜半岛、琉球和新加坡等地,此外还包括世界各地保留着中华文化传统的华人世界。通常日本学者也会把自己包括在“汉字文化圈”内,但也有部分日本人觉得自己是西方文化世界中的一员。

日本文化是指在日本群岛形成的独特文化。日本文化在历史上曾深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朝鲜战争后朝鲜半岛的南北对峙导致了南北朝鲜现代文化的差异,但双方传统文化却一脉相承。朝鲜半岛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朝鲜半岛传统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不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朝鲜半岛的传统文化略有不同和独特之处。

越南由于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其文化特征和中国文化非常接近,亦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琉球曾是中国的附属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被日本占领并长期进行殖民统治,但琉球文化亦属于中华文化圈。

㈦ 一年中所有的节日。

2018年1月份节日大全

一、1月January:

1、元旦[1月1日]

2、腊八节[1月24日(腊月初八)]

3、大寒[1月20日]

4、国际麻风节[1月31日]

5、除夕[2月15日(农历腊月三十)]

6、国际海关日[1月26日。

二、2月February:

1、小年[2月8日(农历腊月廿三)]

2、春节[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一)]

3、世界湿地日[2月2日]

4、立春[2月4日]

5、国际声援南非日[2月7日]

6、国际气象节[2月10日]

7、情人节[2月14日]

8、雨水[2月18日]

9、第三世界青年日[2月24日]

10、世界抗癌症日[2月4日]

11、国际母语日[2月21日]

12、国际罕见病日[2月28日

三、3月March:

1、元宵节[3月2日(农历正月十五)]

2、国际海豹日[3月1日]

3、龙抬头[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二)]

4、全国爱耳日[3月3日]

5、惊蛰[3月5日]

6、学雷锋纪念日[3月5日]

7、三八妇女节[3月8日]

8、植树节[3月12日]

9、白色情人节[3月14日]

10、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

11、国际航海日[3月17日]

12、世界无肉日[3月20日]

13、春分[3月20日]

14、世界睡眠日[3月16日]

15、世界水日[3月22日]

16、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17、国际尊严尊敬日[3月11日]

18、国际警察日[3月14日]

19、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3月16日]

20、世界森林日[3月21日]

21、世界儿歌日[3月21日]

22、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3月21日]

2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24、耶稣受难日[3月25日]

四、4月April:

1、2018年4月份节日大全

2、愚人节[4月1日]

3、国际儿童图书日[4月2日]

4、寒食节[4月4日(农历二月十九)]

5、清明节[4月5日(农历二月二十)]

6、世界卫生日[4月7日]

7、世界帕金森病日[4月11日]

8、谷雨[4月20日]9、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10、世界读书日[4月23日]

11、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

12、复活节[4月1日]

五、5月May:

1、2018年5月份节日大全

2、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

3、中国青年节[5月4日]

4、世界哮喘日[5月3日]

5、世界红十字日[5月8日]

6、国际护士节[5月12日]

7、母亲节[5月13日]

8、国际家庭日[5月15日]

9、防治碘缺乏病日[05月15日]

10、世界电信日[5月17日]

11、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

12、全国助残日[5月20日]

13、全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

14、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5月20日]

15、小满[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七)]

16、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

17、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六、6月June:

1、2018年6月份节日大全

2、全国爱眼日[6月6日]

3、国际儿童节[6月1日]

4、世界环境日[6月5日]

5、芒种[6月6日( 农历四月廿三)]

6、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9日]

7、端午节[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五)]

8、父亲节[6月17日]

9、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10、世界难民日[6月20日]

11、夏至[6月21日(农历五月初八)]

12、国际奥林匹克日[6月23日]

13、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14、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15、联合国宪章日[6月26日]

七、7月July:

1、2018年7月份节日大全

2、香港回归纪念日[7月1日]

3、国际合作节[7月7日]

4、建党节[7月1号]

5、小暑[7月7日(农历五月廿四)]

6、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7、大暑[7月22日(农历六月廿九)]

八、8月August:

1、2018年8月份节日大全

2、八一建军节[8月1日]

3、立秋[8月7日(农历六月廿六)]

4、七夕情人节[8月17日]

5、中元节[8月25日(农历七月十五)]

6、处暑[8月23日(农历七月十三 )]

九、9月September:

1、2018年9月份节日大全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9月3日]

3、世界海事日[每年9月的最后一周]

4、白露[9月8日(农历七月廿九)]

5、国际扫盲日[9月8日]

6、教师节[9月10日]

7、世界预防自杀日[9月10日]

8、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16日]

9、中国国耻日[9月18日]

10、中秋节[9月24日(农历八月十五)]

11、国际爱牙日[9月20日]

12、国际和平日[9月21日]

13、国际聋人节[9月23日]

14、秋分[9月23日(农历八月十四)]

15、世界旅游日[9月27日]

十、10月October:

1、国庆节[10月1日]

2、国际音乐日[10月1日]

3、世界动物日[10月4日]

4、世界住房日[10月1日]

5、寒露[10月8日(农历八月廿九)]

6、世界视觉日[10月11日]

7、全国高血压日[10月8日]

8、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13日]

9、世界邮政日[10月9日]

10、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

11、重阳节[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九)]

12、国际盲人节[10月15日]

13、世界粮食节[10月16日]

14、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17日]

15、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2日]

16、霜降[10月23日(农历九月十五)]

17、联合国日[10月24日]

18、人类天花绝迹日[10月25日]

十一、11月November:

1、万圣节[11月1日]

2、立冬[11月7日(农历九月三十)]

3、中国记者日[11月8日]

4、消防宣传日[11月9日]

5、光棍节[11月11日]

6、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

7、国际大学生节[11月17日]

8、小雪[11月22(农历十月十五)]

9、感恩节[11月22]

十二、12月December:

1、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2、国际残疾人日[12月3日]

3、大雪[12月7日]

4、世界足球日[12月9日]

5、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2月13日]

6、世界强化免疫日[12月15日]

7、澳门回归日[12月20日]

8、国际篮球日[12月21日]

9、冬至[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十六)]

10、平安夜[12月24日]

11、圣诞节[12月25日]

12、毛泽东诞辰日[12月26日]

㈧ 中国文化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区分的,中国古代文化主要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对文化时代的划分。

而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

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8)日本重阳节扩展阅读:

中华文化的五个特点

一、汉字文化

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思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知道,现在全世界除了极少数,像中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汉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着直接的联系。

汉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这个在古代中国叫作“文”,用章太炎的说法,这就是最基本的汉字单位“初文”。这是古人通过图像,直接描绘他所看到的事物。但是,这些字不够,就加上会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标志意义的符号。

比如说刀口上加上一点,就是“刃”;爪放在树上,就是“采”;牛被关在圈里面,就是“牢”。会意还是不够用,就加上声音,成为形声字,比如说江河松柏等等。基础的汉字主要是这三类,当然六书有六种,但主要的是这三类。大家可以看到这三类,基础都是形。

因此,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就会带来很多特征,可能会有一些重感觉重联想、但语法相对简单的特点。

二、家国的社会结构

第二个特点,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这是非常有影响的。简单地说,这里其实就是两个原则,一个是“内外有别”,父母夫妻之间,分内和外,也就是说,女性的亲族和男性的亲族,等级远近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党,同姓。

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党,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爷爷奶奶是内,在古代中国,是分得很清楚的。

三、“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

汉族中国文化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乐皇帝、雍正皇帝不约而同讲过几乎相同的话,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说,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管身体修炼,三教看起来蛮融洽的。

其实从历史上看,这个道理很简单,在中国,佛教道教没有绝对性和神圣性,所以很难看到宗教之间的辩论,也不大会有宗教之间的战争。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

四、阴阳五行的朴素世界观

第四个是中国最有趣的阴阳五行。五行有两大原则。一个是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的轮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相克的轮转。

第二个原则是,五行可以串联万事万物,比方说,五行可以配五方,东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黄;可以配五声,宫商角徵羽;还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

把万事万物连成一个大网络,这是我们先人对宇宙万事万物认识的知识基础,大家现在学了科学,对这个有怀疑,但是在古代,这就是我们理解世界最关键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产生了一整套知识和技术。

五、中国的天下观念

第五个是中国天下观念,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跟其他国家和民族很不一样。古代中国人的宇宙想象叫做“天圆地方”,就是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即天是圆的,像斗笠一样,地像围棋棋盘一样。

古人想象天的中心在北极。古人夜观天象,视觉里天在转,地不转,因此“天道左旋”,当面朝北的时候,天是朝左转的,会感觉有一个地方始终不动,这就是北极,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极点。

阅读全文

与日本重阳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多地缴社保超十年退休 浏览:465
孝顺的儿媳若 浏览:207
上海女的退休年龄是多少钱 浏览:159
为什么进厂要体检 浏览:671
孝顺是一种过时的 浏览:917
老人睡觉憋气是怎么回事 浏览:701
让老人去火车站怎么坐 浏览:882
故宫长寿窗花 浏览:915
舟山老年大学报名时间 浏览:395
淮安2015养老金方案 浏览:807
老年人牙齿很疼怎么办 浏览:970
一年级孝顺 浏览:157
长寿1号理财怎么样 浏览:496
长寿协信商场 浏览:373
蚌埠2020年退休金补助 浏览:822
北京社保要求女士50退休 浏览:930
当地养老保险转移具备哪些条件 浏览:552
养老院的发展前景分析 浏览:681
吉林省强制执行退休金 浏览:157
老人家广场舞跳舞 浏览: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