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民俗为主题的手抄报的素材【文字和美化】
1.端午民俗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2.贴年画
桃花坞木版年画产生于明代,当时在苏州七里山塘和阊门内桃花坞一带有数十家画铺,年产量多达数百万张,故以桃花坞为名。桃花坞木版年画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兼用人工着色和彩色套版,以门画、中堂、条屏为主要形式,题材多为祈福迎祥、驱凶避邪、时事风俗、戏曲故事等。(详细)
除夕这一天,人们就要贴对联挂年画了。挂年画,孩子们是主力军,你吆我喊,高了低了,偏了正了,一番比划,年画就挂好了。
贴年画的时候,人们往往要把年画和奖状挨在一起。可以说,那代表着荣誉的奖状,也是一种别致和特殊的年画呢。
拜年时,大家相互欣赏和品评年画,也是春节里的一大乐事。
年画,有木版年画,有石版年画,也有纯手工绘制的年画,到后来,还有胶版印刷和激光打印的年画。
年画是质朴、自然、简洁的艺术品,描述着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同时也是雅俗共赏、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现在的年画,已经成了真正的艺术品、奢侈品,家有年画,体现和代表的是一种不俗的品位。
3.重阳节
重阳起源
在古代的阴阳观念中,九被视作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月与日都逢至阳之数,因此人们称这一天为重阳,也叫重九。至于重阳节诸多习俗的来历,有人认为起源于祭祀星辰的活动,也有人认为和古代的丰收习俗有关。重阳节发展到我们今天这个样子,其中也经历了很多的演变。
重阳登高吃糕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有诗描述重阳糕的制作:
蔡云:
篝火鸣机夜作忙,
织工一饮登高酒,
依然风雨古重阳,
蒸出枣糕满店香。
重阳节的菊花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4.中秋节
对于中秋节,想必每个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浪漫凄美的神话故事。那就是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淖鹁春桶鳎篝嗳⒘烁雒览錾屏嫉钠拮樱墟隙稹:篝喑蔗髁酝猓杖蘸推拮釉谝黄穑嗣嵌枷勰秸舛岳刹排驳亩靼蚱蕖?br>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然而中秋节的月饼也是一个美好的寓意,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你每个节日设一个专题应该够了吧
❷ 求重阳节的来历风俗的视频素材,我想要做视频
不想做作业吧。。
❸ 尊老敬老手抄报内容
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终。
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别的民族咱们不管不论,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也因此被世人誉为"诚信礼仪之邦"。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当今世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
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和理念是不能放弃的。
这是我们民族的魂,经由老人们,再经由我们,一代一代传承。引导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引导我们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爱老人,就要敬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关爱,就要自立自强为老人创造更好的颐养天年的环境,就要对老人放手,使他们有高兴的生活方式,就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树立自己新的社会价值自信和家庭价值自信。
关爱老人,就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现在做起。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❹ 素材:中国古代诗词对联欣赏 咏花篇
中国古代诗词对联欣赏 咏花篇(菊)
一、文人与菊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反映了古人过重阳宴饮友人,赏菊的风俗。 晋朝陶渊明种植了满园的菊花,常在浇灌时对着菊花祝祷︰「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菊花彷佛听到了陶渊明的心意,那年九月九日菊花果然一起盛放,亲朋好友也不约而同在重阳节前来赏菊。在陶渊明的《九月闲居》诗序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持胶靡由,空服九华」。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性情恬淡,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每次到重阳节时就陶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雅情绪中。根据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
有一年重阳佳节,陶渊明在赏菊弹琴歌唱时,突然雅兴大发,但家里却没有准备菊花酒过节,遗憾之余,只好走入菊花丛中,摘了大把的菊花,坐在屋旁的篱笆旁惆怅。突然间抬头一看,一个身着白色衣服的人带了酒来,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送酒的使者。原来朝廷屡次要征召陶渊明作官,他都不答应,王弘想要结识他,曾多次给陶渊明送酒。这次陶渊明见酒大喜,立即打开酒坛,在花丛中畅饮,酒醉诗兴大发,吟出了《九月闲居》这一首名诗。而「陶公咏菊」、「白衣送酒」的故事,也成为后世文人喜好的典故了。
。。。。。。
❺ 秋天里的节日作文 300字到400个字 习作素材 提钢
重阳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一首是杜甫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又遇重阳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候,许多老奶奶们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九”,又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长辈们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我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子孙的应该陪自己的长辈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记性就笑着说:“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外婆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外婆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发了。我和外婆一边说,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的池水,饱览壮丽的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外婆过重阳节。上面缀着 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轻了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