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的特色

重阳节的特色

发布时间:2020-11-28 02:51:47

重阳节特色饮食

重阳节的特色饮食,其实我认为也是含有年糕的,还有增高,还有发糕,其实都是带膏的意思

⑵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

春节的习俗和文化:祭祀神灵、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隆重盛大的报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动,春节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更是推动产业经济和内需消费的重要内驱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春节消费也由传统的置办年货发展为具有时代特色的贺岁作品。

元宵节的习俗和文化: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

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

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踏青、扫墓之外,在历史发展中还吸收了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涵。

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如挂艾草、午时水、沐兰汤、薰苍术、食粽子、扒龙船等习俗。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七夕节的习俗和文化:七夕乞巧、穿针乞巧、喜蛛应巧等习惯。七夕风俗中流传时间最久、流传范围最广的当属“乞巧”。古人对一年一度的乞巧习俗十分重视。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姑娘、妇女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

中元节的习俗和文化: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中秋节的习俗和文化: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祭月、赏月、拜月。

重阳节的习俗和文化: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据现存的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祭祀、登高、饮菊花酒等风俗。

⑶ 一句话表现节日特色(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清明节: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清明节: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

端午节: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端午节: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端午节: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植树节:一分山地万回栽,笑有年年捷报来!归鸟犹栖荒野里,敢期绿树荫阳台?

植树节:植树造林,千秋万代

五四青年节:我要用呐喊, 抖掉那附着在大好河山上的污泥腐瓦;我要用热血, 融化那将要凝冻的江河湖川.

五四青年节:因为那束精神的火炬穿云破雾,燃尽苍茫;因为那面思想的旗帜摧枯拉朽,迎风飘扬

五四青年节:用坚强与自信去驾驭惊涛骇浪;用勤劳与智慧去开创美好航程

五四青年节:在构建和谐韶冶的征途上,我们快马加鞭,无私奉献,让人生的价值在岗位上升华

五四青年节:我们用热情去驱逐阴翳,我们用双手去开创未来,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雨露,奔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中秋节: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中秋节: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中秋节: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中秋节:明月高挂天正中.团团圆圆把今朝

⑷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一、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二、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尤其是在岭南一带,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祭祀祖先,登高远望,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少地方人重阳祭祖的观念正日渐淡薄。

三、饮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阳节才一直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认为借此二物,可消“阳九之厄”。如今,山东地区仍有民间童谣言:“九月九,九重阳,菊花做酒满缸香”。

四、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到了魏晋时代,登高的日期已专定在九月九日。《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

五、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鸢亦现在的风筝。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⑸ 如何画重阳节的特色植物

重阳节特色植物应该就是枫叶了,你可以画枫叶啊!这个季节的枫叶是红色的,而且也很美

⑹ 重阳节有什么特色美食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孟学士)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于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转载自出国留学网http://www.liuxue86.com,请保留此信息。)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节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中国特有风俗
踏青敬老活动祭祖祭哪吒三太子吃重阳糕射箭放风筝吃烧乳猪

韩国特有风俗
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

日本特有风俗吃茄子
吃栗子饭祭菊

⑺ 重阳节有什么特点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内望可达到心旷神容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在这一天写的。 赏菊 登高 佩茱萸·簪菊花 放纸鹞 吃重阳糕 饮菊酒

⑻ 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起初桓景的生活非常安逸,但是有一天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瘟神,它散布了瘟疫,让很多人都死去了。桓景的父母也没有逃过,自己也差一点丧命,好了以后的桓景决定要将这个恶魔消灭,于是他就去拜师学艺。

他访问了很多地方,最后打听到有个古老的山上有个神仙,于是他就去拜他为师,经过桓景的一番努力最终练得神术,下山时他师傅说“今年的九月九日瘟神会再次出来害人,你快回去为民除害吧”,桓景走时,师傅送给了他一瓶菊花酒、一袋茱萸叶,让他发给村民。

在那天桓景把村民安排到了一座山上,把东西分给大家,然后就带着青龙剑与瘟神大战,最后将瘟神杀死。从此,村民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之后村民为了纪念桓景,每年的九月九都会举行登高,喝菊花酒,插种茱萸等活动。

(8)重阳节的特色扩展阅读

重阳节习俗

1、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越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2、登高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3、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⑼ 中国具有特色特色小吃,传统菜品等饮食习惯。还有比如说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全国各地有名小吃的名字(一)荣获第一届“中华名小吃”的品种19种(1997年12月于杭州认定)1、西安同盛祥饭庄(2种)牛羊肉泡馍、羊肉饼2、西安老孙家饭庄(3种)牛羊肉泡馍、粉蒸羊肉、白云章酸汤水饺3、西安解放路饺子馆(1种)饺子系列4、西安德发长酒店(1种)饺子系列5、西安五一饭店(3种)腊汁肉夹馍、泡泡油糕、油酥饼6、西安饭庄(5种)火晶柿子饼、金线油塔、枣肉沫糊、泡泡油糕、千层油酥饼7、西安春发生饭店(1种)葫芦头泡馍8、西安曲江春酒家(1种)锅贴9、大荔县饮食服务公司(1种)同州水盆羊肉10、西安小六汤包店(1种)小六灌汤包(二)荣获第二届“中华名小吃”的品种60种(2000年9月于银川认定)1、西安贾三清真灌汤包子店(1种)贾三清真灌汤包子2、西安樊记腊汁肉店(1种)樊记腊汁肉夹馍3、户县饭店(6种)户县摆汤面、大肉辣子疙瘩、盘丝酥水晶萝卜饼、户县米面凉皮、煎堆(麻团)4、西安德发长酒店(2种)芝麻薯果、红萝卜饼5、西安铁头凉皮店(1种)铁头凉皮6、陕西捷尔泰有限公司(3种)捷尔泰凉皮、捷尔泰腊汁肉夹馍、捷尔泰灌汤包7、西安坊上人饭庄(4种)牛羊肉泡馍、水盆羊肉、烩羊杂、蜂蜜凉粽子8、榆林高师傅羊杂碎店(1种)高师傅羊杂碎9、宝鸡向阳餐饮有限公司(1种)西府扯面10、西安交通大学饮食中心(2种)金忠大包、金忠麻团11、西安小寨饭店安德坊清真食府(6种)安德坊牛羊肉泡馍、安德坊牛羊肉烩菜、牛肉酥饼、五仁萝卜饼、美味酸菜盒、腊牛肉12、西安饭庄(4种)大肉锅贴、手工臊子面、萝卜糯米饼、豆面糊糊13、西安聚丰园饭店(2种)鸡丝大馅馄饨、鸡蛋饼14、西安老孙家饭庄(2种)芝麻烧饼、清真白云大包15、西安五一饭店(4种)五一大包、五一灌汤蒸饺、韭黄肉丝春卷、小碗粉蒸肉16、西安香悦楼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种)香悦楼饺子17、耀县金城宾馆(2种)耀州蘑菇窝窝面、泡椒锅盔18、榆林塞上饭庄(2种)马蹄酥、炸豆奶19、榆林榆馨砂锅扁食店(1种)榆馨牌砂锅羊肉扁食20、西安春发生饭店(2种)辣子蒜羊血、粉汤羊血21、西安同盛祥饭庄(2种)酸辣面、水煎包子22、汉中水晶抄手店(1种)水晶抄手23、西安屈崔氏餐饮有限公司(1种)屈崔氏药膳罐罐鸡24、西安清真凯丽思有限公司(1种)凯丽思黄桂柿子饼25、西安解放路饺子馆(1种)小笼荷叶卤面26、西安王恒腊汁肉夹馍店(1种)王恒腊汁肉夹馍(三)荣获第三届“中华名小吃”的品种23种(2003年12月于汕头认定)1、西安小元餐饮有限公司(2种)小元灌汤包、小元地软素包2、西安眼镜山野人家(2种)眼镜山野摆汤面、眼镜山野面3、西安秦盛腊汁肉店(1种)秦盛腊汁肉夹馍、4、陕西三原老黄家(3种)疙瘩面、泡泡油糕、千层油饼5、西安又一家岐味村餐馆(3种)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岐山油酥锅盔6、西安乾州食府(4种)乾州浇汤面、乾州豆腐脑、乾州锅盔醤辣子、乾州馇酥7、陕西老乾州商务有限公司(4种)老乾州浇汤挂面、老乾州蒸碗豆腐脑老乾州五香锅盔醤辣子、老乾州杏仁豆面糊8、西安烤鸭店(2种)鸭肉饼、鸭肉大包

⑽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的意义是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10)重阳节的特色扩展阅读:

重阳习俗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汉代作品《西京杂记》中收录了古时重阳节求寿之俗。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的特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关注养生 浏览:948
老年痴呆症感觉到难受吗 浏览:851
父母都不是党员该如何函调 浏览:585
拒领养老金 浏览:357
情感养老指什么 浏览:16
养生壶发热盘脏了如何清洗 浏览:846
拜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电话 浏览:282
亏欠最多的是父母下一句怎么回答 浏览:697
老年人内障术后多少天 浏览:264
在广州湿热天如何养生 浏览:624
工程师退休社保有多少 浏览:29
老年痴呆解手都跑了 浏览:191
有小学教师资格证以后有退休金吗 浏览:724
长寿菜怎么治痔疮 浏览:482
保险交多久有退休金 浏览:451
孝敬尊长的尊部首是什么 浏览:510
从网上查体检单怎么查 浏览:585
开电视睡觉老年痴呆 浏览:812
国美电器一年体检在哪里 浏览:653
87000养老保险 浏览: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