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九九重阳节的

九九重阳节的

发布时间:2020-11-28 02:08:12

『壹』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习俗

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贰』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有什么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有如下:

1.《九月九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赏析: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

2.《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

3.《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沾 同:沾)

赏析: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4.《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赏析:

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

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叁』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
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
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
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重阳正式被定为节日是始于唐代。也许这就是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的原
因。咏唱重阳节的诗章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其一,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
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其二,重阳节的原型是古代的祭祀“大火”星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九月隐退。“大火”星的退隐,让一直以“大火”星为季节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也让把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恐惧。因此,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其三,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宫女贾某被逐出宫,从而将饮宴、赏菊等风尚传入民间。

『肆』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老年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登高赏秋、感恩敬老等诸多活动。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


除了《续齐谐记》中的记载,重阳节的由来还有其他多种说法。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认为重阳节是人们为了养生长寿而举行的一个节日。除此之外,重阳节还有祭祖、祭拜神灵、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等多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意义。


阅读全文

与九九重阳节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村委会农村养老保险 浏览:332
支付宝退休社保缴存 浏览:911
人活着得时候不孝顺等不在了 浏览:926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关注养生 浏览:948
老年痴呆症感觉到难受吗 浏览:851
父母都不是党员该如何函调 浏览:585
拒领养老金 浏览:357
情感养老指什么 浏览:16
养生壶发热盘脏了如何清洗 浏览:846
拜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电话 浏览:282
亏欠最多的是父母下一句怎么回答 浏览:697
老年人内障术后多少天 浏览:264
在广州湿热天如何养生 浏览:624
工程师退休社保有多少 浏览:29
老年痴呆解手都跑了 浏览:191
有小学教师资格证以后有退休金吗 浏览:724
长寿菜怎么治痔疮 浏览:482
保险交多久有退休金 浏览:451
孝敬尊长的尊部首是什么 浏览:510
从网上查体检单怎么查 浏览: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