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年中所有的节日。
2018年1月份节日大全
一、1月January:
1、元旦[1月1日]
2、腊八节[1月24日(腊月初八)]
3、大寒[1月20日]
4、国际麻风节[1月31日]
5、除夕[2月15日(农历腊月三十)]
6、国际海关日[1月26日。
二、2月February:
1、小年[2月8日(农历腊月廿三)]
2、春节[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一)]
3、世界湿地日[2月2日]
4、立春[2月4日]
5、国际声援南非日[2月7日]
6、国际气象节[2月10日]
7、情人节[2月14日]
8、雨水[2月18日]
9、第三世界青年日[2月24日]
10、世界抗癌症日[2月4日]
11、国际母语日[2月21日]
12、国际罕见病日[2月28日
三、3月March:
1、元宵节[3月2日(农历正月十五)]
2、国际海豹日[3月1日]
3、龙抬头[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二)]
4、全国爱耳日[3月3日]
5、惊蛰[3月5日]
6、学雷锋纪念日[3月5日]
7、三八妇女节[3月8日]
8、植树节[3月12日]
9、白色情人节[3月14日]
10、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
11、国际航海日[3月17日]
12、世界无肉日[3月20日]
13、春分[3月20日]
14、世界睡眠日[3月16日]
15、世界水日[3月22日]
16、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17、国际尊严尊敬日[3月11日]
18、国际警察日[3月14日]
19、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3月16日]
20、世界森林日[3月21日]
21、世界儿歌日[3月21日]
22、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3月21日]
2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24、耶稣受难日[3月25日]
四、4月April:
1、2018年4月份节日大全
2、愚人节[4月1日]
3、国际儿童图书日[4月2日]
4、寒食节[4月4日(农历二月十九)]
5、清明节[4月5日(农历二月二十)]
6、世界卫生日[4月7日]
7、世界帕金森病日[4月11日]
8、谷雨[4月20日]9、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10、世界读书日[4月23日]
11、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
12、复活节[4月1日]
五、5月May:
1、2018年5月份节日大全
2、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
3、中国青年节[5月4日]
4、世界哮喘日[5月3日]
5、世界红十字日[5月8日]
6、国际护士节[5月12日]
7、母亲节[5月13日]
8、国际家庭日[5月15日]
9、防治碘缺乏病日[05月15日]
10、世界电信日[5月17日]
11、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
12、全国助残日[5月20日]
13、全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
14、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5月20日]
15、小满[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七)]
16、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
17、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六、6月June:
1、2018年6月份节日大全
2、全国爱眼日[6月6日]
3、国际儿童节[6月1日]
4、世界环境日[6月5日]
5、芒种[6月6日( 农历四月廿三)]
6、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9日]
7、端午节[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五)]
8、父亲节[6月17日]
9、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10、世界难民日[6月20日]
11、夏至[6月21日(农历五月初八)]
12、国际奥林匹克日[6月23日]
13、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14、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15、联合国宪章日[6月26日]
七、7月July:
1、2018年7月份节日大全
2、香港回归纪念日[7月1日]
3、国际合作节[7月7日]
4、建党节[7月1号]
5、小暑[7月7日(农历五月廿四)]
6、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7、大暑[7月22日(农历六月廿九)]
八、8月August:
1、2018年8月份节日大全
2、八一建军节[8月1日]
3、立秋[8月7日(农历六月廿六)]
4、七夕情人节[8月17日]
5、中元节[8月25日(农历七月十五)]
6、处暑[8月23日(农历七月十三 )]
九、9月September:
1、2018年9月份节日大全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9月3日]
3、世界海事日[每年9月的最后一周]
4、白露[9月8日(农历七月廿九)]
5、国际扫盲日[9月8日]
6、教师节[9月10日]
7、世界预防自杀日[9月10日]
8、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16日]
9、中国国耻日[9月18日]
10、中秋节[9月24日(农历八月十五)]
11、国际爱牙日[9月20日]
12、国际和平日[9月21日]
13、国际聋人节[9月23日]
14、秋分[9月23日(农历八月十四)]
15、世界旅游日[9月27日]
十、10月October:
1、国庆节[10月1日]
2、国际音乐日[10月1日]
3、世界动物日[10月4日]
4、世界住房日[10月1日]
5、寒露[10月8日(农历八月廿九)]
6、世界视觉日[10月11日]
7、全国高血压日[10月8日]
8、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13日]
9、世界邮政日[10月9日]
10、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
11、重阳节[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九)]
12、国际盲人节[10月15日]
13、世界粮食节[10月16日]
14、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17日]
15、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2日]
16、霜降[10月23日(农历九月十五)]
17、联合国日[10月24日]
18、人类天花绝迹日[10月25日]
十一、11月November:
1、万圣节[11月1日]
2、立冬[11月7日(农历九月三十)]
3、中国记者日[11月8日]
4、消防宣传日[11月9日]
5、光棍节[11月11日]
6、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
7、国际大学生节[11月17日]
8、小雪[11月22(农历十月十五)]
9、感恩节[11月22]
十二、12月December:
1、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2、国际残疾人日[12月3日]
3、大雪[12月7日]
4、世界足球日[12月9日]
5、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2月13日]
6、世界强化免疫日[12月15日]
7、澳门回归日[12月20日]
8、国际篮球日[12月21日]
9、冬至[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十六)]
10、平安夜[12月24日]
11、圣诞节[12月25日]
12、毛泽东诞辰日[12月26日]
❷ 香港的法定假日的“翌日”是什么意思比如中秋节翌日之类的,帮我看下香港的政府链接,谢谢
翌日的意思就是第二天。
“耶稣受难日翌日”是西方传统的假期,耶稣死掉到复活的四天都是香港的公众假日(注意,不是法定假日,也就是可放可不放的假日),但第三天恰逢周日,所以不标识出来了。
“中秋节翌日”是香港的法定假期,和大陆中秋节当日放假有些不一样。
“重阳节翌日”是由于重阳节当日是星期天,第二天补休。
❸ 2017重阳节是香港的法定节假日吗
2017重阳节是香港的法定节假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3)香港重阳节扩展阅读:
重阳节习俗:
一、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二、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尤其是在岭南一带,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祭祀祖先,登高远望,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少地方人重阳祭祖的观念正日渐淡薄。
❹ 元旦(非指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吗
元旦不是中国传统节日。而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即公历的1月1日。
一、元旦的由来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二、元旦的习俗
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三、中国元旦的饮食文化
1、椒柏酒
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描绘了元旦朝贺受到赏赐椒柏酒的喜悦心情。
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一诗,以“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之句,表达以健康长寿之身服务万年天子的愿望。饮椒柏酒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明代山东历城、浙江嘉兴均有此俗。
2、桃汤
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3、胶牙饧
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胶牙饧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隋注还说“今北人亦如之”,可见此俗的广泛性。自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殷判官》有“春盘先劝胶牙饧”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过胶牙饧在南宋以后作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从元旦食品中消失。
4、五辛盘
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种有辛味的菜,《荆楚岁时记》隋注说是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如《风土记》所说可活动五脏,是祈求健康的东西。《荆楚岁时记》注引《庄子》说:“春日饮酒茹葱,以通五藏。”
可见元日食辛菜的传统由来已久。隋唐时代的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厉气。”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说:“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这种食辛盘迎新当是晚起的意思。
5、鸡蛋
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太平御览》卷二九引《荆楚岁时记》说:“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属于小荤的鸡蛋。
6、汤饼
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汤饼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
可知水引和馎饦属于同一类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条,馎饦似今长揪皮。其实宋人说的“年馎饦”是一句概括语,也包括了水引。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索饼就是前代的长引。长引是说拉长的东西,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两个名称讲的都是形状细长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条之类的食品。
7、年糕
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❺ 梅兰芳是什么的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❻ 香港过重阳节吗
是的,重阳是香港的法定假日,俗称红日。
❼ 重阳节知道香港有放假,台湾澳门有没有放假呢
香港和澳门是差不多,台湾没有!
❽ 香港人怎么过重阳节
香港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在香港是法定的假日。香港开埠以来,节日一般依据华人风俗而放假,其中清明是春祭,重阳放假,顺理成章作为秋祭,故重阳拜山是香港人特久的风俗。
重阳到,香港市民或举家登高,或扫墓祭祖。由于香港的主要墓园都在山上,扫墓的同时也实现了登高,颇切合时节。
在重阳节前几日,香港市民就陆续开始扫墓,特区政府也提前公布了墓地附近的交通安排,并提醒市民注意防火。
这些扫墓人士大多以一个或数个家庭为单位,带上丰富的祭品和香烛来拜祭先人。
据笔者的香港朋友介绍,许多香港人扫完墓、看望过先人之后,再举家带上吃喝,去野外郊游。所以清晨去墓地的各公路特别拥挤。
重阳祭祖习俗源于原居民
据史料记载,香港重九祭祖的习俗,源自在新界最早定居的大族之一的上水乡廖族。廖族时至今日仍然保留此习俗,其秋祭的场面甚为浩大。不过,在参与人数和祭祀形式及规模方面,均有别于新界原居民以族为单位的祭祖活动。
资料记载,新界原乡民重九祭祖,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是私人扫墓,即小家庭式祭祖;第二次是房份扫墓,由数家至十余家人不等;第三次是大众扫墓,即全村同姓,无论已迁出或分居各地都共同祭祖,结队前往扫墓。
族人一般都带备烧猪、三牲酒礼,及碗筷、杯盘、镰刀等用具。抵达祖坟时,部分人取石堆砌炉灶,煮备传统的盘菜,另一部分人则清理坟旁杂草,扫除垃圾。
除了遵循重阳节的一些普遍习俗外,香港行家指出,秋季是吃大闸蟹的季节,但重阳节过后大闸蟹的品质会更佳,重阳节为吃大闸蟹的最佳时机。
❾ 了解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
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梅兰芳的艺术造诣正如北大书法史巨匠李志敏的狂草一样耐人回味,可谓炉火纯青、臻入胜境。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梅兰芳之青衫亦为都中第一流人物,色艺之佳,早已名满都下二难兼并,必有特异之技艺以动人,观听者有梨园癖者自必联翩往观,第一台又将座物隙地矣。(
❿ 农历九月九,在香港有什么风俗习惯
你好!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名秋祭,是中国人凭吊先人、敬老尊贤的传统节日。据说,登高这个习俗源自汉代(公元前202至公元220年),当时有一位相士对乡民桓景说,在农历九月初九,他必须携带家眷到乡郊的最高处暂避灾祸。结果整条乡村经历了一场浩劫,而他也因为登山而幸免於难。自此,人们效法登高之举,成为习俗。
如今,在重阳节当天,有些香港人会举家带著香烛果品和糕点登高扫墓;也有些市民会趁著秋高气爽之际登高去。在重阳节到来香港,您也可以在这金秋送爽的日子,到香港各处的郊野去登山远足,享受香港大自然的美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