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按照论语所说,人一定要孝!为什么一定要孝孝顺父母的意义是什么父母养育子女的目的又何在呢
中国人其实很开放,什么都可以反对和抛弃那些不太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往往以为中国人思想很保守,因循守旧,更不容易接受外来的东西,其实,正好相反。不信?请看,欧洲有些国家还有女王,大概就是保留了所谓的“封建余孽”,亚洲更是有日本“万世一系”的天皇;中国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今安在哉?就是他们的子孙,也早已风流云散了,还有几人能续得上族谱!
如果说这是政治,那就再看文化,中华民族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自不待言,就说自汉以来传入的佛教文化,自五四以来传入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这些文化都是我们主动接受的,如今这样彻底地融入了我们这个民族血液中,请问,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能和我们相提并论!
还有现在,我觉得中国大概是世界上思想最开放的国家了。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已经开放得不知道还剩下什么了。他们的确很自由,但自由的代价是荒诞!如果觉得荒诞这个词不太好,就换成“悬浮”吧!
所以,中国人是很开放的,是什么都可以反对的,是什么都可以抛弃的。
但是,有一样东西,似乎最勇敢的中国人也从来都不敢反对,这就是孝!
父子关系是从哪里来的?
《论语》的第二章是这样说的: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中有许多孔子弟子的话,那是因为孔子的弟子认为这些话十分符合孔子的思想,就编入了《论语》,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些话看成孔子的思想。
有子的这段话是说:
一个人如果遵守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但却喜欢犯上,这样的情况很少见;不喜欢犯上,而喜欢作乱的,这种人是没有过的。所以,君子做事,从根本处着手,本建立起来了,道自然就成了。遵守父子关系,是建立仁的根本啊!
对于我们今天“自由”惯了人来说,这话听起来有些僵硬,很有些压制人的感觉,但其实不是。《论语》里的很多社会关系,比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说的都是理想状态。即君应该有君的水平,臣应该有臣的样子,父子关系也是一样。
当然,现实中不可能完全是这样,也正是因为如此,孔子的思想才有意义。所有上面的这些问题,随着我们阅读《论语》的深入,都会慢慢地说清楚的。
孝是仁之本,而孝讲的又是父子关系。那么,父子关系(包括以父子关系为代表的血缘、亲缘关系)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很简单,父子关系其实就是一种血缘关系,而且是动物性的血缘关系。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要像其他动物一样对待这种动物的血缘关系,人就和动物没有区别;人要想从一般的动物中区别出来,就要将这种动物性的血缘关系上升为“人”的血缘关系。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血缘关系来作为人类之成为人类的突破口呢?道理既无比深奥,又无比简单。说它深奥,是因为用所谓的学术话语来说,可以写好多本书;说它简单,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无比亲切地感受到。它的简单就在于:一、父子关系(血缘关系)所产生的亲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感情,是完全自然而然地产生于人的内心深处的,是不需要后天培养的,也是任何外力难以摧毁的。二、血缘关系是不能选择的(非理性的),是不能追问的,是只能承认和相信的。所谓“理性止步的地方,就是宗教的起点”,所以,以血缘关系为价值的起点,已经具有了“宗教”的意味。
在诸种血缘关系中,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父子关系呢?其实,最早很可能重视的是母子关系,只是进入到父系社会以后,人类的“理性”化进程加速,父子关系成为最容易“人”化的血缘关系。于是,父子关系就被选择出来了。其实,父子关系不过是在特定时代的血缘关系的集中体现罢了。
父子关系既包蕴了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感情,又具有了不可追问的“宗教”性,于是,这种关系就被从各种关系中选择出来,作为人类(中国文化意义上的)之成为人类的基本关系。
动物的“人”一旦明确地意识道了“父子关系”,就变成了“人”的动物!
这在伦理学上,有个学术名词,叫做自然血缘伦理本体。
什么是孝?
孝就是遵守父子关系(血缘关系)。
上面说了,《论语》中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是理想意义上的关系,那么遵守这种关系就变得很亲切很自然了。至于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那是一个“历史概念”,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情景中(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是不一样的。
孝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来自自然血缘的感情,这种感性是无比温暖的,无比柔软的,是“人性”的,这姑且叫做“孝”的内向度;但是,另一方面,人类为了使自己成为人类,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存在和发展,又必须制定一些社会规则,而凡是规则就必然是僵硬的,冰冷的,孝”既然是人之成为人的基础,就必然肩负起某些规则,姑且叫做“孝”的外向度。
其实,在我们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孝”这两个向度总是在“博弈”。内向度的东西多一些,社会往往就比较开放和进步,反之则比较禁锢。
孝,应该是一种心情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十多年前,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当本科新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将要报到入学的时候,系里让我去看看学生的档案,目的是为了多了解学生。我详细了查看了四十多名学生的档案,令我惊奇的是,有几个学生的档案中竟然装有他们高考作文的试卷。我仔细地“研究”了这些作文试卷,发现这些试卷都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其中有一份就是写自己的母亲因病去世,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的,细节很生动。读了以后,我明白了招生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
开学后不久,我就找这位同学谈话,鼓励他要努力学习,并说有什么困难尽管找老师和系里的工作人员。他大概觉得我的谈话怪怪的,就说:“我挺好的,没什么困难呀!”我更佩服这位同学了,说:“你母亲去世了,你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系里会考虑补助的。”他睁大了眼睛说:“啊!我母没去世啊,好好的啊!”
这回该轮到我惊讶了:“你在高考作文里不是说你的母亲去世了吗?”谁知他一脸不屑地说:“您信那个!”
那位学生这样写作文也许不算是什么太不应该的事,但我总觉得这样的心情要不得!
孝有很多外在表现形式,但孝不是对领导的唯唯诺诺,不是在单位里的迎来送往,不是在场合上的举止得体。总之,孝,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孝,其实是一种心情!只有在这种心情的滋养中,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人之为人!
万事孝为本
上面有子的话是一个严密的推演过程。遵守父子关系而好犯上的人很少,不犯上而好作乱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孝是根本。这是一个忠——孝、家——国的推演过程,也是中国伦理——政治的逻辑结构。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在后来的阅读中我们会慢慢地展开。
古人讲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试想,一个人在家打爹骂娘,到了社会上却忠君爱国,这可能吗?俗话说:“寒门出孝子,孝子出忠臣。”的确,未有在家不为孝子而能在朝为忠臣者。所以,只有孝,才能忠。
由孝而忠,是社会秩序;由孝而仁,则是人的道德发展的必然过程。孝的确是万事之本,是中国人的价值之源。
中国人没法抛弃孝。人——家——国,孝是根本,是基础,是只能相信而不能追问的。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当承认自己不是人的时候。然而,如果前提是自己不是人,怎么会有资格来追问“人”的问题呢?
我常含泪告诫同学们,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不能亵渎的:一是母亲,二是祖国!
除此以外,百无禁忌!
⑵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世界上无论是谁,都应该人人平等,无论你是父母或是子女,你们只存在义务和责任的关系,并不存在特权和强权的关系,因为子女不是父母的奴隶,父母也不是子女的奴隶主!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道理可讲,才有是非可分
首先,子女来到这个世界,其决定权并不在于子女,而在于父母本人。子女并没有强求父母把他(她)带到这个世界上,而是父母强行把他的子女带到这个世界。当你来到世界后,你就幸福吗?当然不是,人生有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甚至有很多人为了这个家庭去做牛做马,劳累终身。既然你没有给你子女带来什么幸福,这恩重如山又从何说起?人类的生死循环本是一种自然界本能。今天有人把母亲头上的白发,父亲身体的弯曲归罪于为子女操劳的结果,这是多么可笑和无知,试问:就算你不去养育子女,当你到了一定的年龄,难道你就不会衰老吗?如果你不去生儿育女,人类就能长生不老吗?不分青红皂白的孝道就是子女紧箍咒。义务和责任的关系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后实际决定,有些父母小赌大赌,甚至家徒四壁,有的父母吸毒家徒四壁,有的犯罪双双入狱,孩子由他人照看长大,有的父母暴力倾向,随意殴打谩骂,有的父母顾着玩手机,孩子溺水死亡,有的父母做一些个人事情导致孩子死亡不计其数,有的父母司机开车看手机接打电话碾压孩子的案例数不胜数,故意杀害子女案例:1名17岁的女初中生把刚生下的孩子从8楼高高抛下,婴儿因此一命呜呼、另1名19岁的女工生下孩子后立刻用连衣裙带把婴儿勒死,然后抛尸垃圾筐,还有的成年女性生下孩子丢到垃圾堆或者其他地方的,有的父母生下孩子杀子的,有的生下送给他人的,有的生下拿去换钱的,还有2015年4月2日 母亲梁某为管教8岁女儿,将其捆绑在树上用木棍抽打。数小时后,女儿气绝身亡,还有个案例:郑博,一个3岁的孩子,只因为不肯识数认字,郑博的母亲秦某打了儿子两个耳光,又操起一根木棍,父亲拿着木棍朝儿子的脑袋打了两棍,然后打在脸上、手上、屁股上,最后孩子死亡。某些人口中的:一定要孝顺,百善孝为先等等之词,你们教育好孩子了,做孩子的父母亲合格了?合格标准能否一一说出,我笑了
⑶ 我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父母生我们下来,他们可以选择不养我们,但是呢,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养我们……我们呢,长大了也可以选择不养他们,我觉得吧,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我们应该背负起赡养他们的责任,因为他毕竟养了我们这么多年,就算你觉得他们欠你的 这么多年已经还清了吧,其实你这么多年,并不是只有痛苦,也有快乐 不是吗?你往好的方面想一想 其实这个世界还是挺美好的,如果你还是你的那个思想的话,你就想一想,你父母养了你这么多年,他们已经把你当成了他们的一部分,如果你突然不要他们了 你忍心看到他们痛苦吗?嘿 别乱想了,对自己好点吧,其实人的一生并不长,他们老了,好好珍惜吧。
你好,如果有人回答了你的第二个问题,请你叫我一下,我也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回答的,谢谢……
⑷ 女人为什么要孝顺公婆
作为晚辈,做到对婆婆尊重客气即可。如果上升到孝敬公婆,作为女性就要思考几个问题来问问自己,问问你的老公。 老公对老婆不好,媳妇是否应该孝敬公婆? 老婆对老公不好,女婿是否应该孝敬岳父母? 媳妇要求女婿和岳父母同住,好好伺候老人,给他们洗衣服做饭,事事忍让绝不顶嘴时,你能做到几分? 有几个男人能做到和岳父母同住,给老人洗衣做饭,事事忍让绝不顶嘴呢? 比如说 男人去岳父母家是不干活的,女人去公婆家也可以 男人是不同意和岳父母同住的,那女人也可以不同意 给公婆和岳父母的财物一碗水端平 过年两家轮着来 以上几个问题,男同胞们心理有了答案了吧 当然还会有人说媳妇孝敬公婆是传统 那么 结婚给彩礼的传统你能遵守吗 结婚男方家全款买房子的传统你能遵守吗 婚后女人不用工作,在家相夫教子,男人独立养家的压力你能承担吗? 在现代社会这些都不能传统了所以同理 和公婆同住,媳妇伺候公婆,媳妇包揽家务这些也都不可能传统了换言之 取而代之的就是 夫妻贷款买房,共同养家,分担家务,对配偶父母尊敬有礼,因为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夫妻要做到对四个老人的孝敬一视同仁,照顾赡养老人的责任是夫妻平均分摊,可以女儿主要分担照顾岳父母,儿子主要分担照顾公婆,毕竟自己的孩子照顾起来老人和孩子都放的开,说话轻了重了也没事。 还有 有的老人对小家庭从财力和人力上付出的会比对方老人多 那么 作为配偶一定要感对方父母的情,相应的对对方父母多付出些。 因为除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礼数外,公婆对媳妇的好,岳父母对女婿的好都是家庭中的人情,这些好就是要还的。 比如 俺觉得 媳妇认为公婆带孩子是应该的,女婿认为岳父母带孩子是应该的,这些都是不对的,老人带孩子是帮了小夫妻,配偶都是应该感恩的。 再如 媳妇照顾生病的公婆,女婿照顾生病的岳父母等等,这些老人也都是应该感恩的。 不懂得感恩的媳妇,女婿和公婆,岳父母等等都是要批判的。
⑸ 我们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看了你的标题,不是为了得悬赏而来的,只是想问你:父母为什么要养大你?你如果知道为什么了你就知道为什么孝顺父母了!
身体皮发受之父母,父母不仅赋予我们这些,还教育我们成人,甚至在成人后还要担忧你的工作、婚姻、下一代……还要为你做饭、带孩子、做老妈子……这些一生一世你都偿还不清,你又怎么忍心在他们年迈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嫌弃他们:嫌他们吃饭不利索,嫌他们唠叨,让他们独立住;嫌他们慢手慢脚,而横加指责…..可是你想到没有,父母为我们付出过的一切;想过没有,总有一天你也要老;想过没有,也许今天你这样对待你的父母,明天你的子女同等对待你…….如果你想过这些,就请对你们的父母好一点,不要因为他们老了,行动不便了,身体不好了而嫌弃他们,要足够地尊重您的父母,在您的父母身体还健朗的时候多陪他们出去散散心,多陪他们聊聊天,不要因为工作忙的借口而忽视了他们,不能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局面;
小时候父母一把屎尿的把我们带大,喂我们吃饭,帮我们穿衣,供我们上学,是为了什么,你以为是为了他们老了我们养他们吗?不是,他们其实不需要你的钱,更需要你多关心一下他们;你试想,如果有一天让你给你的父母一把屎尿的,你愿意吗?你不愿意!因为你嫌脏!但是父母在做这些时候缺没有嫌弃过你;很多人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好,打过自己,或者做过伤害自己的事情,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他们,你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吗?你连来这个世界上让别人伤害的机会都没有,何况只是让自己的父母伤害一下而已,父母能害你什么,可能是爱你的另一种表现却被你误会成伤害你了,其他他们是希望你好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你就觉得不舒服了而已;有什么事能让你讨厌、恨父母的呢?我们这些人实在太虚伪了,对外人好得很,对家人却没有对外人那么好!
你应该好好的冷静的想一想了。。。
⑹ 人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每一个人应该做的。因为父母生养我们付出了他们自己的青春时间精力和财力。所以我们要孝顺父母
⑺ 为什么要尊敬孝敬老人
因为老人抚养抄我们长大
费劲了袭心血,费进来精力
和钱财。如果没有父母的
抚养,我们也不会长这么大。
当父母老了,我们就应该
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
尊敬孝敬老人,就是让他们
能更加快乐健康长寿。
家有老人家,才是个家,
没有老人的家就是一盘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