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的故事现代

孝顺的故事现代

发布时间:2020-11-27 23:58:54

㈠ 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

一天中午,一个捡破烂的妇女,把捡来的破烂物品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后,骑着三轮车往回走,经过一条无人的小巷时,从小巷的拐角处,猛地窜出一个歹徒来。这歹徒手里拿着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妇女的胸部,凶狠的命令妇女将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妇女吓傻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歹徒便开始搜身,他从妇女的衣袋里搜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包着一沓钞票。 歹徒拿着那沓钞票,转身就走。这时,那位妇女反应过来,立即扑上前去,劈手夺下了塑料袋。歹徒用刀对着妇女,作势要捅她,威胁她放手。妇女却双手紧紧地攥住盛钱的袋子,死活不松手。

妇女一面死死的护住袋子,一面拼命呼救,呼救声惊动了小巷子里的居民,人们闻声赶来,合力逮住了歹徒。

众人押着歹徒搀着妇女走进了附近的派出所,一位民警接待了他们。审讯时,歹徒对抢劫一事供认不讳。而那位妇女站在那儿直打哆嗦,脸上冷汗直冒。民警便安慰她:“你不必害怕。”妇女回答说:“我好疼,我的手指被他掰断了。”说着抬起右手,人们这才发现,她右手的食指软绵绵的耷拉着。

宁可手指被掰断也不松手放掉钱袋子,可见那钱袋的数目和分量。民警便打开那包着钞票的塑料袋,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那袋子里总共只有8块5毛钱,全是一毛和两毛的零钞。

为8块5毛钱,一个断了手指,一个沦为罪犯,真是太不值得了。一时,小城哗然。

民警迷惘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妇女,使她能在折断手指的剧痛中仍不放弃这区区的8块5毛钱呢?他决定探个究竟。所以,将妇女送进医院治疗以后,他就尾随在妇女的身后,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

但令人惊讶的是,妇女走出医院大门不久,就在一个水果摊儿上挑起了水果,而且挑得那么认真。她用8块5毛钱买了一个梨子、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香蕉、一节甘蔗、一枚草莓,凡是水果摊儿上有的水果,她每样都挑一个,直到将8块5毛钱花得一分不剩。

民警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难道不惜牺牲一根手指才保住的8块5毛钱,竟是为了买一点水果尝尝?

妇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径直出了城,来到郊外的公墓。民警发现,妇女走到一个僻静处,那里有一座新墓。妇女在新墓前伫立良久,脸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后她将袋子倚着墓碑,喃喃自语:“儿啊,妈妈对不起你。妈没本事,没办法治好你的病,竟让你刚13岁时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还记得吗?你临去的时候,妈问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说:我从来没吃过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个好水果该多好呀。妈愧对你呀,竟连你最后的愿望都不能满足,为了给你治病,家里已经连买一个水果的钱都没有了。可是,孩子,到昨天,妈妈终于将为你治病借下的债都还清了。妈今天又挣了8块5毛钱,孩子,妈可以买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梨、有苹果,还有香蕉......都是好的。都是妈花钱给你买的完好的水果,一点都没烂,妈一个一个仔细挑过的,你吃吧,孩子,你尝尝吧......”

㈡ 现代,孝的故事。

孝道能充实自己的生命的立足点,导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养着无限人生境界的价值意义。当今之世大谈孝道看似过时,但却是最合乎人性潜能发展的秘诀,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品德。
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基也。
生育之恩,浃乎宇宙,顾复之德,等同昊天。
人生的理想是终极关怀。我们伴随父母走过老年,看着他们肩膀不再坚实,头发日渐花白,甚至不时病痛,但是,他们的心灵经过岁月的洗鍊,自然发出一种光明,可以烛照烦嚣的世事与人情。老人是人类的宝藏,越有传统的文明越重视老人。国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实在是深富智慧之语。一个不敢正视衰老、病痛与死亡的人,显然是不够成熟的。尤其在陪伴至亲的父母面临这些困境时,我们自然会对生命作一整体而深刻的反省,由此确立自己更真实的人生信念。
家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延续传统理念的基地,我们的生命意涵从中得到滋养、成长、成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从中得到启发与实现。因此,体会爱自亲始,甚至推己及人,这其实正是每一个人内心所向往与渴望去完成的,也是彰显人性与真正的自我实现。
耶稣基督曾说:“就世人来看,是我被钉在十字架上,依我看来,是世人被钉在十字架上。”
也许,我们真的把自己钉死在外化不觉的意念上,把人性本具的良知良能钉死在竞争无情的物化生命里,让蕴含永恒价值的真实自我深陷于生灭不实的妄求空想旋涡中。
现代人很少能如此觉醒,今生如此,生生世世如此。心灵若是不能觉醒,就无力省察体验,充满内在生机的价值生命就无从发展,只剩下仅由外来移植未经消化的知识所拼凑而成的自然短暂存在生命,这时生命意涵就会因人格外化而萎缩成为“我就是我所有的一切”,当别人问我“是”谁?所得得答案可能却只是我“有”什么。人性本心(内在自我)如果消融于外在的名利权位,人生理想终必完全落空,人生幸福也将毫无保障,因为人所拥有得一切都只是暂时借用得,等到时移势易,甚至垂危临终时,我还真的“有”些什么?觉醒著如此匮乏不堪的存在意涵,这简直是个痛苦的束缚!
任何人若不能从个体的自然生命活出群体的价值生命,若不能超越个体存在的孤立,觉醒人性共通的存在价值总体,人性本质最深切的要求——终极关怀(道德实践),将无力实现,人性的价值潜能也将因缺少心灵的互动启发而无法成长显现。人在成长之初,由于得到了父母亲情的特殊关怀,使心性潜能发展了特殊的力量。万物之灵的人类有得天独厚较长的幼儿依赖期,身心和父母有长期的依赖,家庭像是一个人的根,我们从中得到休养生息,也得到成长与成熟。家庭满足了人性的要求,使我们从人性相通的原始情感中,对父母有最深切的关怀,而后渐进推及他人。这个人性相通的真实心灵,即是由内而发的道德实践,父慈子孝的人伦基底。孝顺的内涵即是回归心灵深处的那点情愫,要对人类世界,宇宙人生表达真诚的关怀。
长远以来,历史教晓我们:长远来看,我们在家庭中最容易流露真性情,真纯的品德是在家里培养出来的,品德修养的基础当以孝为首要。唯有从家庭开始,先和谐根本的人际关系,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融合于更广泛的群体社会。孔子和孟子对孝道体验特别深,所以也都清楚强调:人生须以孝德为本,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和满足。

㈢ 孝顺父母的故事···现代的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 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 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评论:是的,生命是如此的珍贵,我们要感激父母给了我们这一次生命,让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活过一次;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感谢坎坷,让我们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坚强;感谢敌人,让我们使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朝前进步……面对命运的不公你没有埋怨,没有退缩,你用自己的方式来顽强地生活,用爱来回报这个世界,你帮助了那样多的人,让他们感到了温暖和力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㈣ 感人的现代孝心故事

你可以去搜索一下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里面都有很多类似于

㈤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现代,古代的各几例)

年逾花甲的李玉坦,原是济南柴油机厂的一位工程师,为人正直、厚道,工作勤勤恳恳。他原来身体很好的父亲,1997年突然得了心脏病,老伴20多年前就已去世,有病身边无人照顾,1998年54岁的李玉坦,为了照顾父亲,毅然向厂里打了报告,要求内退。当时不少同事劝他,给老人请个护工算了,被他一一谢绝。他说:“自己的老人有病,能让别人去管吗?再说,请个护工只能你让他去干什么,他才干什么,不能一天24小时看着老人。”从此,他便退休在家,成了父亲的一名“特护”。
父亲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到了2001年,经过与老人多次商议,便将父亲送进山东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至今已有3年多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肺、肝、肾等器管逐渐衰竭,几乎下不了床。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李玉坦始终在病床前无微不致地侍奉。父亲一刻也离不开这个孝顺的独生儿子,一睁眼,只要看不到儿子,就按床头铃。这位孝子三年没回家与妻子儿女过一个中秋、春节。老人饮食非常规律,除白天按时三餐外,每日夜间的1l点、2点必须按时吃夜餐,李玉坦都能准时不误地做好,让老人按时用餐。他听大夫说,老人有点“瓣膜钙化”,就到处去寻买“高蛋能”,一盒60粒的高蛋能200元,他总是变着样地劝着老人吃。细心的他,一看老人憋气或嘴唇发紫,就赶忙去叫护士,由于救治及时,防止了多次病危。一提到“病危”,护士说:“病人已经发生过多次病危,他儿子有高血压,他父亲一出现病危,他的血压马上就升到一百八九。”
这里的医护人员对李玉坦这个“老儿子”的孝顺行为都感慨不已。一位戴眼镜的护士对笔者说:“我进这个病房时,李老先生就已住在这里,几年来,他儿子一直是这样时刻不离地照顾,他比我们的心都细。这里有的病人虽有好几个儿女,却没有人来管老人的事。俺从没见过像他这样孝顺的子女。”另一位护士说:“人人家里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到老年能有个这么孝顺的儿子,那真是福分!”
有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这位花甲孝子却以千日陪父病床前的实际行为,给予了有力的反驳。

㈥ 关于孝的现代故事

感动中国的 田世国。话说听说此人最近威胁情妇来着,可是~这种主流媒体没报道的玩意我们可以无视。。。
我们都说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在颂扬母爱的诗句
中,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非常有名。其中的原因可能不仅是因为这首诗用非常朴素的语言把母爱表达得生动传神,淋漓尽致,而且它提出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近,对这个已经被问了千百年的问题,一个儿子用行动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田世国:这一天对我和全家来说是非常难受的,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无法想象我妈会得这种病。 施永仿(山东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医生):当时已经诊断为晚期尿毒症了。 听到母亲患病的消息,在广州做律师的田世国匆匆赶回了山东老家。 记者:当时你第一眼看到你母亲的时候,心里什么感觉? 田世国:真不想再想了。我现在想起来那一刻都受不了,真的,原来没病以前,回家归心似箭,坐飞机都嫌慢,这一次回来看我妈的病情,在飞机上想飞机慢一点,不要太早到家,怕看到那一刻。 田世国的父亲已经年近七旬,当时妹妹正处于临产期,所以田世国与弟弟毅然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他俩商量暂时先瞒着妹妹,同时也不能对母亲说实话。 田世国:我们子女对我妈太了解,到老了,不想给我们背上这个负担,她情愿放弃。所以我跟我弟弟讲,千万不要告诉她真实的情况。 在兄弟俩想方设法竭力对母亲编织谎言的时候,其实母亲对自己田世国
的病情已经一清二楚了。原来,邻居有一位老太太得的就是尿毒症,已经在透析了六年之后去世了。 田世国的母亲:隔门的邻居在一块几年了,在一块说这个事,知道这个病的重要性,严重性,我一看透析中心的诊断,完了,尿毒症 。为了别给儿女心里造成压力,再大的痛苦我自己受,表面上让他们看不出来,实际内心很痛苦。 就这样,母子之间互相欺骗着对方,互相安慰着对方。经过三十多个提心吊胆的日日夜夜,母亲终于度过了危险期。 第一个难关度过了,田世国的心却丝毫也没有放下来。由于肾功能衰竭,体内的水分排不出来,所以尿毒症患者几乎不能喝水。喝水就意味着生命的危险。 田世国:这个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馋的时候,黄瓜片切一片贴在嘴唇上,实在渴了,用矿泉水瓶的盖,倒一点点,润润嗓子。 田世国的弟弟:当时我问她,妈,您这病好了以后最想干的是什么,她说我最想喝稀饭。 为了维持生命,尿毒症患者必须定期做血液透析,田世国的母亲每周做两次,每次要五个小时。 田世国的弟弟:她的血管环境非常差,非常脆,整个胳膊都扎烂了。每次做完透析以后,针头的孔大概要压几个小时,正常的人就几分钟,她要几个小时。 田世国:人简直是没法看了,全身完全是乌黑色的皮肤,瘦的皮包骨。 母亲的痛苦,儿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对母亲来说,最痛心的却不是这个,而是透析要花大笔的钱,一个月就要五千多。 田世国的母亲:这个病要花钱,不怕你挣钱多,有座金山也给花完了。我躺在那里就考虑了,我没有给孩子留下东西,这一生,反而有这个病连累孩子,花那么多钱。 由于心疼钱,有一次到了透析的时间,母亲坚持不肯去。 田世国的爸爸:10号那一天就不行了,她就憋得没气了。 田世国:憋的汗有绿豆那么大。你想想她长时间不喝水,还能憋出汗来,当时我们就打了120。 施永仿(山东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医生):因为他母亲当时已经不能睡倒了,透析时只能坐着透,所以他(田世国)坐在他妈妈的后面,给他妈妈当垫子,靠垫。 田世国:抢救了几个小时,天快亮的时候,心跳、血压才恢复正常。 田世国的爸爸:再晚十分钟她就完了,就抢救不过来了。 经过这次抢救,田世国和他的母亲分别暗暗地下定了自己的决心。 田世国的母亲:就是想了断,了断的时候想,要上楼上最高点,一下子就了断,别弄的腿断胳膊折的,给孩子造成麻烦。 田世国:我就决定开始起动第二步,给我妈换肾。 看出母亲心思的田世国一边加强看护,发动亲戚朋友来劝慰母亲,一边向医生咨询换肾的问题。没想到,他们的谈话却被母亲无意间听到了。 母亲:我说你想给妈换肾啊,他说我就是问问。我说你要给我换肾,我就跳楼自杀。那时候听人家说换一个肾得二、三十万。 打这以后,深知母亲脾气的田世国不敢再提换肾这两个字了,他开始转入秘密行动:查询资料,咨询专家,然而结果让他几乎感到了绝望。 田世国:我妈是O型血,O型血在我们国家非常难配,几田世国的借款记录
乎是不可能的。我妈等不起,透析一天受一天罪,太受罪了。如果要她等半年、一年,连医生都没有把握,我妈能不能活到那一天。 怎么办?面对摆在面前的严峻的现实,田世国萌生了一个想法。 田世国:我当时就想把我的肾给她。 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移植给母亲后,田世国首先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 记者:你第一个告诉的是太太,为什么? 田世国:这个不是说你家里买什么东西,干点什么事,她同意好,不同意可以商量。这个无法商量的。 田世国妻子:心理上已经接受了,但是没有立即表态,还在观望,观望这件事。希望我婆婆也能够平安好转,也不需要我老公去捐这个肾,存在这种侥幸心理吧。 田世国的弟弟:当时我就反对,他是我们家的顶梁柱,虽然说摘除一个肾从理论上说没什么问题,如果万一出问题,我们家怎么办? 田世国:他(弟弟)说你不能捐,一大家子都看着你呢,负担这么重,还是换他的。我妹妹打电话,她当时在电话里哭了。 就这样,瞒着年迈的父母,兄妹三人争着抢着都要把自己的一个肾移植给母亲。同时,他们共同设立了一个账户。 田世国:我们家所有的钱集中在一起,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外,一切用在换肾上,专门给我妈开了一个账户。 记者:你的投入应该是最多的? 田世国:应该是这样的。但只要我妈活着,这就是我们赚钱的动力。 在兄妹三人想方设法凑手术费期间,经过大家的劝导,母亲也逐渐接受了换肾的想法。 9月22号,做好一切准备的田世国决定前往上海中山医院配型。 田世国的妻子:他从广州走的头一天晚上,我就说你去配,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口头上的承诺,就是我支持他。你就先去配吧,如果你配型不成功的话,那我就去配。一定要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我们实在没办法那就没办法了,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我们就要去就她,救我婆婆。 田世国的妻子:等他走了,去上海以后,他那个房间窗户也关了,没有让任何一个人进去,保持他走时候的样子。按道理来说,那个时候应该洗床单,洗被罩,洗枕套,我都没洗,他的气味都残留在整个屋子里面。 得知哥哥要配型后,妹妹把自己的血样和母亲的血样一起送到了上海。 田世国妹妹:我说看看咱们兄妹俩谁的血型更接近妈不更好嘛,万一我的更接近妈呢,那妈就少受点罪啊。 田世国:下午五点多了,上海天气有点黑了,天色都黑色了,我到化验室问结果,化验室没告诉我,他就笑了,他说你去找朱教授。 朱同玉,上海中山医院教授,一直从事泌尿外科和肾脏移植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已经成功完成了数百例肾脏移植手术。 记者:在这几百例中间,子女给父母捐肾的原来有过吗? 朱同玉:没有,田世国是唯一的一例,是第一例。多数都是父母给子女肾脏。因为捐肾毕竟对他来说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决定,我还是有一点点疑虑,到底捐不捐。 田世国:他就问了,多次问我们,你们一定要商田世国
量好了,这个不是儿戏。 朱同玉:他说他母亲养他这么大,应该享福的时候没有享到福反而生病了。他捐一个肾脏是应该的。他的态度非常坚决。 从上海回到山东,田世国告诉母亲,估计快要有肾源了。 田世国:当时我妈坐在沙发上,我在给她说的一瞬间,她那个眼神,一抬头看着你,那种对生命渴望的眼神,真的。谁都想不到,那种对生命渴求的眼神,我当时看到我妈的眼神。我在心里想,妈我一定要救你,一定要坚持住,就这几天了。 手术初步安排在9月30号进行。从27号,田世国就陪着母亲开始了连续三天的复杂的术前检查。 对这个特殊的病例,上海中山医院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全院医务人员都在帮着田世国维护这个美丽的谎言。 然而,检查中突然发现了问题。 朱同玉:拍胸片的时候,发现他妈妈肺上有个阴影,当时怀疑是肺癌,如果是肺癌那么手术就要停止了,不能做了。我们马上请到放射科的主任一起给他做CT,排除是肺肿瘤,说肺上有液体,这样就把他妈妈送出门去,刚刚出门,我们发现往下扫的时候,发现在她腹腔里边有一个肿块,并且不是一个,当时我们心一下子沉下来了。 进一步检查要做增强CT,这需要病人喝1000毫升的水。 田世国的母亲:喝的那个矿泉水,那个甜啊,倒一杯我喝一杯,就这么高一下子我都喝光了,我说这半年我就过了瘾了。 朱同玉:田世国眼泪刷拉刷拉就下来了。 田世国:我最后放心是在29号7点左右晚上,护士把手术单放在我床上的时候,我才放心。 记者:看到手术单的时候,你不害怕? 田世国:我不害怕,我当时没想到害怕,反而放心了,但是我虽然对自己的手术放心了,我对我妈的更是担心了,当时我跟我弟弟讲,我说12小时,千千万万不能离开妈一刻,千千万万盯死了,就在这一刻。 记者:那一夜晚你睡的好吗? 田世国:没睡,一夜没睡。 记者:都想些什么呢? 田世国:想我妈对我们的点点滴滴。我们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就是很普普通通的家庭母爱,普通的家庭,点点滴滴能想起来的都想了。以前我妈从来不看天气预报,在我没到广州以前,不看的,就喜欢看连续剧,说相声,我后来听我父亲讲,从我五年前离开家里,当天我妈就开始看天气预报,就等着看广州。 记者:看广州的天气预报。 田世国:对,从那以后再也没落过。 记者:你悬着那么久的心,什么时候终于完成落下了? 田世国:上手术室的护士差五分七点来接我的时候。 田世国:后来听朱医生说,我的肾给我妈装上不到一分钟就排出尿液了,很快,很开心。 田世国的母亲:我说(伤口)割一道口子,抓上一把辣椒面子,我都能承受得了,为什么?因为阳光再现了,我已经活过来了,有盼头了,有奔头了。 手术后的第二十二天,田世国就离开了家,他要去给一个新受理的案子进行辩护。 田世国:抓紧时间工作,多赚一点钱给我母亲,钱不能断的,因为她吃这种药,所以要多赚一点钱准备在那里,只能这样,必须这样。没有退路了。真的,我觉得我希望有尿毒症的(患者的)子女站出来,这没什么,看看母亲,想想为我们操劳一生,我觉得真值,太值了。

㈦ 现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老一辈抄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袭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㈧ 现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现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张九精,河南新蔡县韩集乡天庙村人,自幼家境贫寒,5岁时便随打工的父母迁到辽宁省葫芦岛市。初中三年级时,张九精的母亲在一次火车事故中不幸遇难,使他对生活的苦难有了真正的理解。受此打击,一开始,张九精的成绩直线下降。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又慢慢地缓过劲来,坚定了信心,考取了海南师范大学。大一下学期,那是他父亲糖尿病病发最严重的时候。打电话时,他父亲在电话那头什么也听不见,无论张九精怎么大声地喊。在和父亲的电话联系中,张九精强烈地感觉到: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父亲的情况都非常糟糕,张九精心疼地落泪了。从那时起,张九精就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改善生活条件,得到经济上的支撑,把父亲接过来一起过,让他生活得好一些。
从大一开始,张九精就踏上艰辛的勤工俭学之路,先后做过电器促销、床上用品促销、文具促销和建筑防水工程、家教等勤工俭学工作,靠勤劳改变生活处境,以早一点把父亲接到身边照料。2003年8月,拿到暑假做家教挣来的2000元后,张九精说服了患病的父亲,并把他接到海南。一到海南,等父亲休息两天后,张九精放弃了所有家教的时间,叫上几个最要好的朋友,陪父亲到海边散心、游泳,细心照顾。
看到儿子求学这么辛苦,父亲张玉美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到海南的第七天,张玉美就决定“找点事做”——捡破烂。因为担心会给儿子丢脸,张玉美最初收破烂是“偷偷摸摸”的,晚上才出来捡。张九精察觉到父亲的顾虑后,于是抽空陪父亲一起捡破烂。他对父亲说:“咱们用双手劳动挣钱,有什么丢人的?!”在捡破烂的路上,张九精遇上同学也不躲避,父亲弯不下腰时他就帮着捡。父亲从此也终于敢光明正大捡破烂了。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张九精经常给父亲沏壶苦丁茶,因为听说苦丁茶对治糖尿病很有好处;他天天陪父亲吃饭,陪他老人家说说话,解解闷,听父亲发发牢骚;他会在天冷时,把学校发的厚被子给父亲,让父亲睡得暖和,并抽空去给父亲洗衣服,捶捶背......就这样,他边求学,边打工,边悉心照料父亲,用超乎寻常的坚韧毅力承担起了赡养、照顾父亲的责任。尽管无钱就医,但在张九精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状态开始好转,体重也开始增加了。这些也许在别人眼里并不起眼,但张九精觉得很幸福,很值得回味。他说:“能为自己所爱的人做一点事,让他不那么劳累,让他开心,这不就是我们所想要的日子吗?”他对父亲说:“爸,虽然在物质上没帮上我什么,但您给了我很多,都在我心里,那就是质朴、真诚和自信,您教会了我怎样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不是正如你您说的吗: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您看,我们一路风雨兼程,不是这样走过来了吗?”——是的,就是这样,虽然生活贫困,面对父亲的拖累,他不怨天忧人,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伴着父爱,与父亲同甘苦、共患难,凭着坚强、勇气、自信,一路走过来,走出了不平凡的足迹,走出了不一样的精彩。而他脸上依然是乐观、灿烂如阳光般的笑容。
摘自网络

㈨ 现代孝心故事(简短的)

一个教导主任救了一个班的学生,可惜自己死了.
面对即将倒塌的危楼,一个解放军跪着说道:"让我再进去救一个吧."
一位母亲在楼房倒塌时用身体挡住了石块,救了还在襁褓中的婴儿,死前还完成了最后一次哺乳.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女孩废墟里读书
坚强让老师哭泣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陈全红就会默默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呢?”
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与邓清清一样,另一名被压在废墟里名叫罗瑶的女孩子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结果她赢了死神。

阅读全文

与孝顺的故事现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父母离婚后子女户口如何落 浏览:409
农村养老多交了一年怎么办 浏览:727
广东2017养老金 浏览:402
三岁体检舌线有点短怎么办 浏览:506
老年人摔倒有腹胀怎么办 浏览:512
张智顺道长长寿练什么功夫 浏览:504
怎么查养老保险退休工资吗 浏览:28
天津马三立养老院怎么样 浏览:473
海口椰岛之家老年公寓 浏览:774
养老创新项目简介包括哪些内容 浏览:513
70岁老人心脉多少是正常 浏览:400
甘肃夏季养生茶一般多少钱 浏览:530
老人383度不退怎么办 浏览:341
银行秋招体检后要等多久得通知 浏览:605
老人摔倒瘫痪住院需要多少钱 浏览:130
长寿花为什么长期开花 浏览:491
汇晨老年公寓昌平 浏览:278
为什么女性不能长寿 浏览:681
松岗医院什么时候能出体检报告 浏览:603
组织部重阳节活动总结 浏览: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