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敬父母人物

孝敬父母人物

发布时间:2020-11-27 21:47:13

⑴ 你知道哪些孝敬父母的典范举出一个人物来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⑵ 写一篇有关孝敬父母的作文,要写到人物的细节描写,字数在350至400

孝”的启示——致母亲
“孝”——什么是孝,不就是一个字吗?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它的意义大得很,不光是一个字,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呢!世界都充满“孝”.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比如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就要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不会留下一生的悔恨.除此之外,孝敬老人是我们人人都要做的一种义务,否则就会触犯法律,留下终生悔恨.所以,我们不要做那些后悔的事情,孝心,就从现在开始吧!
说起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因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唠叨,然后还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们不必为你再担心.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我妈妈工作非常忙,有十她累的时候,我就为她做饭,自己随后再吃.虽然她很累,我也不能给我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但是我也不能以为内这一点而不孝顺她.因为我长大成人了,该到回报的时候了.现在只有一点才能孝顺她,就是努力学习.报答她的一片苦心.在这里我想说声:“妈妈,您辛苦了!
回想这几年我做过许多对不起她的事,希望她能原谅我这不孝之子.从今往后,我要对你好.不能再象以前那样了,我相信您慢慢就会感觉到儿子长大了!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心让人成熟,长大.我想没有对母亲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谈得上爱这个城市,这个养育我们的国家呢.爱母亲的孝心是“小孝”,爱祖国的孝心是“大孝”我愿意做有“大孝”的儿子.
“孝”的含义太深刻了!

⑶ 名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古代有很多孝顺的典故,其中包括:郭巨埋儿奉母、曾参啮指痛心、仲由百里负米、郯子鹿乳奉亲、姜诗涌泉跃鲤,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名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如下:

1.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2.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3.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4.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5.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⑷ 美德人物: 推荐理由: 3.评选活动结束后,学校准备将校园内孝敬父母的事迹编辑成书,请你拟写一个

1.示例一:善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示例二:为人以善为本。
示例三:做人都要有一颗爱心。
2.美德人物:彭斯
推荐理由:示例:你放下学业是因为母亲命悬一线,你割肝救母是为了回报母恩,你传承孝行是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
3.示例:孝义无价、平凡的人伟大的心、大爱有大美、牵连世人的感动……
(合理即可)

⑸ 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廿四孝中的几个故事:一、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⑹ 关于中国古代十大孝的故事!

中国古代十大孝的故事有大孝感天、闻雷泣墓、亲尝汤药、丁兰刻木、鹿乳奉亲、江革背母、百里负米、卖身葬父、卧冰求鲤、以身喂蚊。

1、大孝感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闻雷泣墓

王裒是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9、以身喂蚊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10、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6)孝敬父母人物扩展阅读:

“孝”是古代中国,乃至现代中国一项极其重要的伦理关系准则。长期以来,国人对“孝”涵义的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偏颇,甚至是误解。按照《礼记》等文献的记载,“孝”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概念体系。它包涵了“孝”、“敬”、“谏”、“全身”、“继志”等内容。

古人认为,最低等级的“孝”,是指向父母长辈提供衣服、食物等物质生活资料,“以其饮食忠养之”,满足父母的基本物质需求。

⑺ 列举一位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并简要介绍其事迹

三国时期王祥卧冰求鲤,王祥小时生母去世,继母对他不好。但当继母生病时他依旧一直在旁边服侍。後来继母冬天想吃鱼,王祥就脱了衣服趴在冰上,冰化开鲤鱼跳了上来。
他的事迹被编入《二十四孝图》中。

⑻ 孝敬父母的代表人物

黄香(黄香温席)曾子(思母吐鱼)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 )
郯子(鹿乳奉亲)

⑼ 有关孝顺的名人事例

有关孝顺的名人事例:

1.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版所措,权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2.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得知母亲因为不好意思藏起尿湿的裤子,主动要求去清洗。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

3.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有一天,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地冻,无处购买。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

4.汉朝时期,孝子黄香的母亲早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

5.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⑽ 古代孝敬父母的人物

古代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就是孝敬父母的典范,举一个人物的话,曾子的啮指痛心,曾子的母亲因为曾子的朋友来访,曾子在山里砍柴,还没回来,曾母咬了一下手指,曾子感觉到心痛,担心母亲出事,就赶回来了,这说明孝道让母子产生心灵感应。

阅读全文

与孝敬父母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包头市环西老年公寓 浏览:405
中山社保会延迟退休吗 浏览:693
养老金不交能再续吗 浏览:742
上海帝都养生会所怎么样 浏览:315
锦州沈家台敬老院 浏览:513
在农村办理的养老保险怎么查询 浏览:223
老人肾移植多少钱 浏览:491
老人如何安装智能手机 浏览:500
父母其中有斑孩子怎么避免长斑 浏览:414
老年公寓泰海 浏览:863
长寿疑似冠状 浏览:838
老人如何做才能活得更年轻 浏览:616
父母一直没回家怎么办 浏览:97
养生堂男性补肾健脾吃什么 浏览:3
孝顺老人乃中国传统 浏览:561
红安县教师退休工资 浏览:13
女人吃什么养生汤药 浏览:64
养老金什么是过渡指数 浏览:426
老人农村养老一年交多少合适 浏览:647
桂林老年公寓价格表 浏览: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