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何为孝顺父母

何为孝顺父母

发布时间:2020-11-27 19:10:01

1. 什么叫孝顺

顺是汉语词语,读作xiào shùn,出自《国语·楚语上》,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古讲孝道,并没有说要孝顺。孔子和孟子都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不顾事实,盲目顺从,陷父母于不义,是为不孝。
望采纳,谢谢

2. 论孝敬父母,何为孝敬

1.孝顺父母,尊敬亲长。
2.谓孝顺尊敬。
3.送礼或钱物给尊长,以示孝心或敬意。
4.旧时以钱物贿赂﹑讨好上司或其他有力者,亦称"孝敬"。

3. 何为孝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编辑本段《论语》论孝
《论语》论孝中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又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此章的“无违”由孔子自己后面的说明看来,应是不违背礼的意思。 至于为何孔子在此要分两段解释无违呢?有学者以为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贤而好礼,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违其父之志向行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亲言行未必一定合礼,此时子女就不应以不违背父亲为孝,而应该以不违背礼为孝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让做父母的只因为子女的疾病而忧愁烦恼)。 此章有三种解释分述如下:1.使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2.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子女须小心保重自己;3.子女应只担心父母的疾病,其它则不宜过分担心,否则反而会使父母不安。 小弟以为第一解涵意较广,故详细说明如下: 此章言外之意乃是因为疾病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其它各方面则人的主控力较强,所以作子女的必须在其它各方面勤勉努力表现良好,使父母不会因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事情,为子女担心操烦。 事实上以今日医学的角度而言,疾病仍有一部分的成因或程度可以操之在己。例如有些传染性疾病有其地域性,能不去这些地方就应该尽量避免(泰伯篇的“危邦不入”或也与此有部分相同之意)。如果一定得去,有些预防措施就一定不该省略,如疟疾可以藉行前开始服药预防。另外也有些传染病与个人的行为有关系,当然也能且该禁力避免危险的行为,如性病。还有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自己也应定时按医师指示使用药物,因为这与病情的控制相当有关;适当的饮食和运动也同样重要,同时也是可以操之在己的。还有一些健康行为,如:均衡的饮食、体重的维持等也与健康息息相关,这些应该也属自己可以注意的。 由此观之,孔子此章之真意也许可以理解为:子女须尽全力做好每一件可以做好的事,以期使父母不因为子女多担操烦。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 此章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有两解:1.狗和马也一样有人供养;2.狗和马也一样可以侍奉人;但若依第二种解释似乎就不须“有”字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当有事时,年轻人去做;有丰盛美食时,由长辈吃;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此章的“色难”亦有两解:1.晚辈的神色(详解如上);2.长辈之神色:是指能够在父母神色未变之前,先得知父母的心意。 “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于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6(5+1,一章重出)章,即为政篇这四章加上学而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6(5)章皆属“两端四角”启发式教学。 综合这6(5)章之意如下: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悦的神色;行为要合义合礼;另外也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父母过世之后,丧祭亦应合义合礼;且必须时常缅怀他们,并效法他们合义合礼的言行,如此都能做到,才算是孝吧。
编辑本段百孝经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后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和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知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 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 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 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 死后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 孝顺温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 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 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 消灾免难百孝篇
编辑本段孝文化根据地
孝”这个概念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孔子给“孝”赋予了新的含义,而这个含义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大不相同。翻开《新华词典》“孝”被解释成孝顺,这基本等于没解释,进一步查孝顺,被解释成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孝”类似于《新华词典》中的解释。但是这种理解在《论语》中找不到。《论语》第一章中首先给“孝”下的定义是这样的: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亲在世时,观察他的志向;父亲过世后,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改父亲所传的道,可以称为孝。看上去“孝”是传递“道”的载体,类似于《老子》中的“谷神”。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用来传递道的“谷神”在宇宙交替之间永生不死,“玄”是有和无的总称,“牝”是雌性的,而传递“父之道”需要这样雌性的载体。于是,传递“父之道”的“孝”就具备“谷神”的特点。但是人有整体与个体之说,作为整体的人,正象老子所说是与“道”、“天”、“地”并称的四大之一。也就是说作为整体的人毫无疑问地具备孔子所说的“孝”的特征,几千年来人类的发展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递过来的。但是对于个体的人,就不是每一组传递都能完成,所以才有了孔子对“孝”所下的定义。为什么说“每一组传递”呢?因为将“道”传递下去这件事不是靠一代人完成的。虽然《论语》中的这段话所观察的人是下一代人,观察他的志向、观察他的行为、观察他有没有改变“父之道”,但是其所观察的内容是针对两代人的。试想如果上一代人本身没有什么可以传递下去的道,或是虽然有却没有很好地向下传,那么我们怎么能从下一代身上去观察“父之道”呢?所以《论语》中的“孝”是对两代人的要求。 无论父母、儿女;老师、学生在参与传承的过程中,不仅要精心维护两代人之间传递的通道,而且要诚心诚意地教、诚心诚意地学,才能被称之为孝。 中国自古有教导人们要行孝道的美德,故出现了三不孝的教育格言,从而奠定了行孝道的基本规则。 一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这是教导我们要深明大义,博学广闻,才能指导父母向善为本的孝道。 二不孝: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办事挣钱得到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这是教导我们要自立自强,勤于业务,不要依赖他人,才能有能力养活父母和自己的孝道。 三不孝: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不娶妻生男育女,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这是教导我们要有责任之心,结好良缘,娶得贤妻共同孝养父母的孝道。 三不孝教育理念妙不可言,为中国历代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故古今人们都非常推崇“三不孝”教育理念为孝道的法则。

4. 何为孝顺

儒家孝道分为三个层次: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就是说最大的专孝顺就是光宗耀祖属,显要门庭,其次是不要做有辱父母、祖先名声的事,最下等是能赡养父母。
孔子还有过解释:今人言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弗以别之?
就是说现在的人说孝顺就是能赡养老人。

5. 什么是孝敬父母

从前,有个老人,妻子去世后一直一个人过着孤单的生活。他一生都是个辛苦工作的裁缝。因时运不佳,他身无分文。现在他太老了,已经不能做活儿了。他的双手抖得厉害,根本无法穿针;而且老眼昏花,缝不直一条线。他有三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结了婚,有了各自的家。他们忙于自己的生活,只是每周回来和父亲吃一顿饭。

渐渐地,老人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儿子看他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他心想:“他们不愿意陪在我身边,因为他们害怕我会成为他们的累赘。”他彻夜不眠,为此而担心。最后他想出一个办法。

第二天一早,他去找自己的木匠朋友,让他给自己做了一个大箱子。然后又跟锁匠朋友要了一把旧锁头。最后他找到吹玻璃的朋友,把他手头所有的碎玻璃都要过来。

老人把箱子拿回来,装满碎玻璃,紧紧地锁住,放在了饭桌下面。当儿子们又过来吃饭的时候,他们的脚踢到了箱子上面。

他们向桌子底下看,问他们的父亲:“里面是什么?”

“噢,什么也没有,”老人说,“只是我平时省下的一些东西。”

儿子们轻轻动了动箱子,想知道它有多重。他们踢了踢箱子,听见里面发出响声。“那一定是他这些年积攒的金子。”儿子们窃窃私语。

他们经过讨论,认为应该保护这笔财产。于是,他们决定轮流和父亲一起住,照顾他。第一周年轻的小儿子搬到父亲家里,照顾父亲,为他做饭。第二周是二儿子,再下一周是大儿子。就这样过了一段时日。

最后年迈的父亲生病去世了。儿子们为他举办了体面的葬礼。因为他们知道饭桌下面有一笔财产,为葬礼稍微挥霍一些,他们还承担得起。

葬礼结束后,他们满屋子搜,找到了钥匙。打开箱子后,他们看到的当然是碎玻璃。

“好恶心的诡计,”大儿子说,“对自己的儿子做这么残忍的事情!”

“但是,他还能怎么做?”二儿子伤心地问,“我们必须对自己诚实,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箱子,直到他去世也不会有人注意他。”

“我真为自己感到羞愧,”小儿子抽泣着,“我们逼着自己的父亲欺骗我们,因为我们没有遵从小时候他对我们的教诲。”

但是,大儿子还是把箱子翻过来,想看清楚在玻璃中是不是真的没有值钱的东西。他把所有的碎玻璃都倒在地上,顿时三个儿子都无言地看着箱子里面,箱子底下刻着四个字——孝敬父母。

一个老迈的父亲,儿孙满堂,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却被逼得用谎言来唤起儿子的孝敬,这难道不是“三伏心也寒”的事情吗?林肯说过:“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因此,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尽心回报,怠慢父母是违背伦理的行为。莎士比亚说过:“逆子无情甚于毒蛇。”因此,我们要时刻长大以后应该以考心报答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

6. 何为孝敬父母

在日常来生活上多关心.关心有很多自方面,关心身体,关心心情,在他们不开心的时候要在自己的心里问个为什么,找出原因在解决问题,
在他们对你有要求的时候,你尽能力去满足他们.
尽量把家累的大小事情担任下来,不使他们操心.
对父母的承诺要兑现,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做你父母希望你要去做的事.
达到他们的心愿.不让他们失望.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个你父母认为有出息的人.

7. 何为孝道

有的下人的孝顺是做上人猫狗的孝顺,上人要下人多做出欢喜的言行即是对自己不利下人也顺从,他们不象他们的上人那样多为自己,以开心果心头肉为乐,这样的孝顺是愚孝奴孝,女的尤为多见。

8. 何为孝顺,如何孝顺

孝顺就是当老人老的时候,你要尽自己的全力去让他得到晚年的幸福。

9. 什么才是孝顺父母该怎么做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佛教认为孝顺有不同的层次:一般的人对父母财、物奉养,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颠倒,永断三途161之苦,是为大孝;视三世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我母,尽一切力量,使之解脱生死轮回,离苦得乐,才是最无上的至孝。

阅读全文

与何为孝顺父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领导看望慰问敬老院老人 浏览:56
18年台州交多少养老保险 浏览:459
过退休年龄进城务工工伤 浏览:148
不能欠老人家的 浏览:671
给父母找点什么事做好 浏览:913
体检时乙肝五项在哪个项目里 浏览:869
自驾游老年人如何坐车 浏览:735
入伍体检前喝酒会怎么样 浏览:413
当兵5年退伍后养老保险 浏览:240
乡镇老干重阳节活动 浏览:394
老公50岁生日开场白 浏览:710
老年人摔跤会造成什么意思 浏览:885
重阳节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感受 浏览:766
老年人长期嘴烂怎么回事 浏览:490
企业退休人员补发工资通知文件 浏览:633
重庆长寿美丽泽京房子怎么样 浏览:36
关爱孝敬老人讲话稿 浏览:426
沈阳微微养生会馆怎么样 浏览:658
老人家居住 浏览:160
福州职工法定退休年龄 浏览: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