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历史上的孝敬父母的故事(20字)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B. 咨询公婆身体不适儿媳妇还不孝顺还乱骂人违法吗
你这样解决问题的动机都是很不好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您就保证你平时方方面面做的很好,让她心里没有怨恨?
感情是相互的
平时对媳妇比儿子表面上略好一些
有事情表面上责怪儿子不责怪媳妇
口吐莲花,多赞美
不为小事斤斤计较
不是原则上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将心比心
……
她保证对你比对她妈还好
我身边有个聪明的婆婆就是这样的
现在媳妇有心事都跟婆婆说
越想掌控人家越想逃
越是看她不顺眼她越是看你不顺眼
反之亦然
不过很多事情都是天性
后天去憋很难
幸福的家庭都有幸福的原因,基本上是因为性格都好,大气
真的
她喜欢你,从心底认同你的观点,觉得你的言行值得尊重,你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都是对她的夫妻关系起正面的作用,自然会孝顺的你如同奉若神明。
从另一个角度讲:
?可以平时多多沟通,换位思考,亡羊补牢
最好婉转的让孩子懂因果,循序渐进的改变。
● 要想有福气,必须孝顺,一个懂得孝道的人在阳间一定会有福。
● 如果做儿女的不孝顺父母, 就脱离不了苦难的业海, 不能登陆幸福的彼岸。
● 孝顺,孝而不顺,就是对爸爸妈妈好是“孝”;跟爸爸妈妈顶撞就是“不顺”,所以孝顺,孝和顺是分开的。
● 如果一个人在家做不到孝顺父母甚至伤害父母,那么无论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难堵住着这个不孝父母的漏洞,因为积福没有折福快。
● 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就是对父母亲的不孝顺,因为父母亲给你这个身体,你不好好地保护好就是对父母亲的不孝顺。
● 你的骨头是爸爸给的,你的肉是妈妈给的。如果你们损害自己的身体爸爸妈妈会很难过,比你们自己还要难过。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时候,最难过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妈妈。所以说孝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你们自己的身体。
● 孝感天地,能够为父母长辈祈福就是孝顺。
● 母亲多伟大,把我们养育了一辈子,我们没有对她付出什么,希望大家现在对母亲孝顺,孝字非常重要。中国人讲的是孝顺,实际上孝能感恩天地。我希望你们好好地照顾和孝顺自己的父母亲。
● 请问大家,我们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好地洗过脸和洗过脚没有?而我们的父母亲从小就帮我们洗脸洗脚。
● 慈悲的心是什么?年迈的老妈妈坐在轮椅上,有些人推着自己母亲在轮椅的时候觉得别人在看他,觉得很难为情,好像推着自己的妈妈丢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顺地推着自己的妈妈都怕别人笑话你,你这个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气是在慈悲心中生出来的。
● 老人家不贪什么,孩子经常孝顺孝顺,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气,你给她说几句好话买点东西,看到孩子很孝顺,爸爸妈妈就满足了。
● 如果你们自己不孝顺,那你们的孩子就不会孝顺,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白话佛法
C. 父母已经步入花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该用何种方式去孝敬他们
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去关心,呵护他们,不要一味拿钱去
D. 为什么有的人年轻时不负责任,不管儿女,到老了儿女们却不记恨还孝顺而且老了后他自己的身体还很不错,
其实现世现报的说法
不是一定会实现的
只是用来告诫人们做人要善良
并不是说不善良的人就一定会有恶报
你说的这种情况只能说那个老人的儿女是孝顺的人
E. 你们说说,父母老了,身体一般,也不缺钱,我该怎么孝顺他们呢
其实父母须要的不是经济上的支撑你在过节时多陪陪他们和他们多聊聊天日常平凡不再家时多和他们打打德律风关怀一下。有什么工作和他们分享一下。那他们就认为很知足的了。
F. 家人年纪大了,我看到老人身体越来越不好,精神也糊涂了,我自己也幼稚不知怎么孝顺(我刚工作),心疼
《婆媳道》
1、婆婆是当年的媳妇多年熬出来的,等到娶了儿媳,便当了婆婆。媳妇是在家当姑娘,一出阁到了婆婆家,便当了媳妇。
2、婆婆是早来的,一切事务都全明白;媳妇是晚来的,一切事务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妇领到道上,待媳妇如女儿,不知道的告诉她,指导她,不得作难。
3、本来媳妇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扬短处,或以大压小,用脾气来管她,说话净种恶因,婆媳哪能发生好感情?
4、每个家婆婆应设想到是自己的女儿嫁进这个家里,家婆应疼爱儿媳如同疼爱自己的女儿。如做不到,儿媳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她以后的媳妇,造成恶性循环。
5、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6、当媳妇的,爱自己的丈夫必须要爱自己的公婆。明白没有公婆就没有自己亲爱的丈夫。体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劳碌,费尽心力,才把儿子养大成人。不能在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对婆母言行产生怨烦。
7、做媳妇的应该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双重父母。所以对双方父母都要一视同仁。
8、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欢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顺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9、当媳妇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报。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对老人尽孝等于自己不要福报,也不会有福报。
10、不孝公婆,种下如此之因,待儿女长大之后,定也会受儿女不孝自己之果报。
11、公婆如同一家之树根,想要枝繁叶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树根,往根上施肥、浇水、松土。
12、家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孝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露,皆不能长久。
“不管父母慈不慈,但问自己孝不孝”
G. 如果你的奶奶,在你小时候拒绝看你,她没什么事,身体也还好,等你长大了你还会不会孝顺她
逢年过节看看就行了,我的父母一样,我和媳妇一天要上班他们也不帮我管孩子,说是身体不好,却给小儿子洗衣服做饭,六七年后,小儿子结婚生子了,他们身体也好了,啥都能干了,想想好心酸。
H. 美好的生活是全家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子女孝顺,有点闲钱,有各自己的追求,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哈哈……
I. 有句古话怎么说的意思是珍惜自己的身体就是对父母的孝顺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
J. 女儿 你12岁了 该 用身体孝顺爸爸了.mpg
这个不知道呢 肯定不好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