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要吃年夜饭
团圆饭也叫年夜饭,简单的来说就是在除夕大家聚在一起摆一桌丰盛的晚餐,一边吃吃喝喝一边交流情感,表面上看它是一种饮食活动,其实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的“吃”的范畴,而上升为一种文化娱乐与精神审美活动。确切地说,团圆饭是过年中人们借助饮食活动来表达华夏民族群体文化心理的一种方式,它承载的是数千年中国人“年文化”的文明积淀与文化蕴涵。
吃是人们维系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见面时问候的第一句问候语通常就是:“吃了吗?”。几乎每个重要节日都和吃息息相关,端午节要吃、中秋节要吃、重阳节要吃、连二十四节气都要吃,更别提聚会吃、结婚吃、生日吃、孩子考取大学吃、找到好工作还是吃……总而言之,只要有喜事,大部分人选择的庆祝方式保准就是吃,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除夕,当然也不例外。
㈡ 蒙古族有哪些重大节日
1、马奶节
马奶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以喝马奶酒为主。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
蒙古民族牧养五畜和挤取乳汁加工各种奶食品,是他们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的重要内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饮食来源,所以每年开始挤新奶时都要进行一定的仪式,并进行聚会庆祝,希望获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其中马奶节古老而具有典型性。
2、白节
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的亲友、家长拜年。
不过现在,草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骑摩托车或开吉普车的男女青年。拜年的路途,是青年男女赛马、追逐、嬉戏的绝好机会。身临其境的人无不感到马背民族不拘一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犷豪迈。
3、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那达慕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举行那达慕时,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
4、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节日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
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
5、点灯节
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
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在每个蒙古包内有用面团攒成的小油灯,整个晚上都亮着,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命百岁。
㈢ 我如何向村民开口要钱为老人举办一次重阳节聚餐
最好还是别向村民开口要钱,如果想举办老人聚餐,自己可以出钱聚餐,自己经费不足就不要举办了,现在也不适合聚餐,向人要钱是很讨嫌的行为,能不开口还是不要开口的好。
㈣ 国有企业九九重阳节聚餐财务可以支出吗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㈤ 周立波重阳节邀请老人聚餐,这是他为了洗白自己形象吗
周立波实际上是挖了自己的坟墓埋葬了自己。他从“海派清口”起步,抓住了上海人的“痛处”,讲的是只有上海人能听懂的当地方言俚语,以及家常话。
而且在周立波出事以后,还是非常的高调,周立波以前就有过很多的黑料,但是低调、自律、谦逊这三个词他似乎从来没有学过,周立波重阳节邀请老人聚餐,有可能他为了洗白自己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