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阳节的现代诗歌
北方的秋天在不经意间走近.看着漫天飞舞的黄叶.和着柳枝肆意地飘摇.渐渐地秋的韵味浓起来.白天短了.夜晚来临的特别早.于是那弯新月更清晰地挂在柳树梢头.
秋天有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九九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在北方大多不过这个节日.而在南方是相当重视这个传统节日的.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等.重阳节相传甚远.历代诗人也做出无数佳作美文.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写道: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更有脍炙人口的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来思乡情更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实.过重阳节当然是在南方上学的时候培养起来的.那时在校园的闲散生活里.同学们总是要找各种借口.聚会游玩.正好刚入学不久.想家很强烈的时候.赶上重阳节.见当地人相当的重视.还有登高转运之说.于是我们自发组织起来.晚上带上饮料和食品.登山赏月.南方在这个季节.气候正是好时候.凉爽怡人.站在山顶观月.那弯新月更清澈皎洁.于是我们在山顶上放声高歌起舞.在清风里.吟诗作赋.抒怀着青春的快乐.忧伤.
毕业后.回到家乡.可重阳节却深深烙在心上.
今天又是一度重阳节.当然要陪妈妈过节日.虽不能陪老人登山.却可以请妈妈吃饭.坐在童年曾坐过的秋千上吃烤肉.别有一番情趣.看着妈妈新奇的眼光.慈祥的笑容.心里荡起无数的感慨.想起童年.想起年轻时妈妈的笑脸.许多许多--
应该感谢.感谢有这样一个传统的老人节日.让我们有时间和机会孝敬老人.感受亲情.九九重阳.秋高气爽.菊黄蟹肥.沉淀着金秋的丰顷.感受了生活的温馨.
② 重阳节的名家散文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醉花荫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沉醉东风·重九 (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干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九日渡江 (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酬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③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有什么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有如下:
1.《九月九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赏析: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
2.《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
3.《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沾 同:沾)
赏析: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4.《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赏析:
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
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④ 赞美重阳节诗句
九日闲居·并序
(晋)陶渊明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专空服九华,寄怀属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九日登山
(唐)李白渊
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⑤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⑥ 赞美重阳节的古诗
1、杜牧《九日齐安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安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2、孟浩然《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3、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
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4、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5、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译文
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佩戴紫色兰花,头上插着黄菊,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
⑦ 九九重阳节的诗歌。要较长点的,6人共同朗诵。现代诗歌。赞美重阳节,赞美老人都行。周六前要。
《今夜,重阳》 作者:黔山凤雏
蜕掉刺骨的寒衣
在一块绿茵上疯跑
经过一团火焰
于骄阳里
邂逅绽放微笑的莲花
四月的明眸深情了九月的悲凉
我怎会不小心翼翼经营一段历史
让你在一低头的温柔里
种下我一生的忧伤
今夜九月重阳
借一壶怀想
独酌西窗
不时与明月把盏
同是金沙老窖
却难拾昔日的酱香
惆怅
惆怅
谁会策马
赶走我贫瘠的荒凉
《重阳》 作者:江玉中
自从那次月圆之后
你就是我
在相思之河里的又一根稻草
既然是草
我就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但有希望
我想还是比没有的好
村旁
那座不算挺拔的山岗
却年年都有白发人
在这一天眺望、眺望……
也不知望穿了有多少秋水
伊人,依旧在
水一方
《重阳登高》 作者:刘炳亮
生命的手,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靠近,热谈,朋友的心怀不负厚望
独受一方唯美的净空
会意的笑开放春花的灿烂
相约重阳,登高望远
胸窝勃发一股朝气
意志的绳索仍旧坚硬如钢
啊,生命。啊,朋友
我们因幻想的心态
再给生命添几多美丽
秋阳温馨胸怀,老泪洒向红叶
一声仰天长叹振奋你我
踏着不老青春的火轮
来年再叫江山多姿映眼帘
《九月重阳》 作者:笑狂
九月重阳
思乡的丝带缠绕在枝头
黄叶的叹息里
是梦的惆怅
登高望远
夕阳一脸的忧伤
大雁的呜咽
把秋虫的琴弦弹响
千里的故土
白发染霜的爹娘
在菊花的笑颜里
都演变成泪的疯狂
《喜庆重阳节》 作者:诗文
九九重阳,
岁岁安康。
衣食住行,
美好憧憬。
养老保障,
医卡闪光。
娱乐欢畅,
长寿福享。
儿女孝敬,
共祝吉祥。
佳节喜庆,
万民欢腾。
《重阳情思》 作者:遥遥长安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有幸登高红山上。
心旷神怡,
天阔地广,
一身清风一身爽。
天上人间,
各在一方,
蓝天白云尽遥望。
款款眷恋,
柔柔寸肠,
亲情依旧日月长!
《岁岁重阳》 作者:夕阳红123
一日夜凉一日深。
悠悠思绪扰离人。
阵阵秋风催叶落;
场场秋霜断花魂!
岁岁重阳今又至,
苒物华休待冬临。
寒蝉自知终归去;
声声哀叫透烟深!
﹍﹍﹍﹍﹍﹍﹍﹍﹍﹍﹍﹍
《重阳登山记》 作者:大漠清风
秋风落叶凉初透
情动高山
南山山头
落叶满目尽是
凄凉中
感受古道西风
沧桑诉情怀
风中望影人影瘦
望道松柏
依旧翠蒙蒙
九九双节
再现重阳日
今朝思绪南飞雁
南山畔
多少多情人
一曲高歌
诉尽心中孤独
《九重阳偶成》 作者:舟之
秋高气爽,
北雁向南翔。
塞外疆南绿洲里,
今日又重阳。
鲜花铺紫漠,
银棉绽银霜。
叶水喧哗稻粱熟,
黄叶飞天一行行。
最美应是夕阳红,
登高赋诗村酒香。
遥望昆仑之巅慕士塔格,
肃然起敬披银装。
日曰垒成昌,
九九迎重阳。
边陲风光旖旎秋风劲,
一碧万顷浮光掠影泛琼浆。
邀朋聚友,
即兴挥毫泼墨,
围棋调弦,
放歌西域心欢畅。
游历无早晚,
激情赏花黄。
梦里吹箫逢仙子,
花果山上争为王。
老翁赶上了好时代,
看轻了利锁与名缰。
吃喝不用愁,
岁宴有余粮。
年年登高年年高,
时时省心何忧伤。
近朱近墨分泾渭,
种菊东篱
吟风赏月
直到雄鸡高唱红日朗。
⑧ 重阳节的现代诗。
《九月重阳》 作者:笑狂
九月重阳
思乡的丝带缠绕在枝头
黄叶的叹息里
是梦的惆怅
登高望远
夕阳一脸的忧伤
大雁的呜咽
把秋虫的琴弦弹响
千里的故土
白发染霜的爹娘
在菊花的笑颜里
都演变成泪的疯狂
《喜庆重阳节》 作者:诗文
九九重阳,
岁岁安康。
衣食住行,
美好憧憬。
养老保障,
医卡闪光。
娱乐欢畅,
长寿福享。
儿女孝敬,
共祝吉祥。
佳节喜庆,
万民欢腾。
《重阳情思》 作者:遥遥长安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有幸登高红山上。
心旷神怡,
天阔地广,
一身清风一身爽。
天上人间,
各在一方,
蓝天白云尽遥望。
款款眷恋,
柔柔寸肠,
亲情依旧日月长!
⑨ 关于重阳节著名散文的题目
我独坐在靠窗的办公桌前,望着窗外花坛里盛开的菊花在潇潇秋雨中吐香摇曳而心驰神往。对于菊花,我总有偏爱之情。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于菊花飘香的金秋十月,更重要的是因了菊花的飘若浮云的独特风姿以及“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的可贵风格。菊花少牡丹之霸气,无梅花之傲气,同红叶凌霜,与青松为伍。故历代文人墨客多以菊之品德自励自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韩琦的“莫嫌老圃秋容淡,犹看黄花分外香”;苏东坡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皆为脍炙人口的咏菊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教室里传来的读书声将我陶醉于赏菊的思绪重新拖了回来。可不是嘛,光顾着赏菊了,殊不知秋菊飘香重阳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悄然而降、近在眼前了。心中忽然就想起了那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诗句来。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情有独钟的当属重阳节了。若问缘由,那就得从其别称——“老人节”说起。记得报纸上曾有过这样一条新闻:去年重阳节,某报记者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接受采访的年轻人并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虽然知道是重阳节,但不晓得有老人节一说,至于老人节的内涵更无从得知。
由此可见,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恰恰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他们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用工作学习压力大来解释这种忘却,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而对中国传统的“七夕”却不屑一顾,实乃可悲!
从教十余载,虽不能言桃李满天下,但也育人无数。每逢重阳,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到敬老院奉献爱心,这样意义深远的应节教育不可或缺。
前文提及我对重阳节情有独钟,其实还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当属其因。
自打记事起,父母就不在身边,我自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幸运的是,他们对我百般呵护,生怕我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记忆里,奶奶对我最好了。虽说那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靠奶奶每天步履蹒跚地捡废品维持生活,但吃穿方面从没亏待过我。重阳节那天是奶奶的生日,我喜欢看她在这一天绽放难得的笑容,宛若灿然盛开的菊花;我喜欢听她在这一天讲述自己的故事,充满曲折和苦难;我喜欢听她在这一天说出自己的愿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脚踏三轮车,拉上心爱的孙女儿捡“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平静的生活骤起波澜,又是一个重阳节的晚上,我高烧不退,这可急坏了奶奶。屋外秋雨淅沥,伸手不见五指,奶奶望着二十里外的医院的方向,稍稍蹙了一下眉头,背起我就出了家门。一路上,感觉她十分吃力地摇摆在泥泞的山路上。
就是那夜,那个重阳节的雨夜,意外发生了,一辆大货车在拐弯处刮到了奶奶。当时就感觉她身体猛地一震,我就被她顺势撂到了地上,而她自己却滑进了深壑,再也没有爬上来。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好多年,每每忆起,心里都会有不可言喻的隐痛。仿佛又看到了她对我慈爱地微笑,我泪眼模糊,声音哽咽“奶奶,孙女儿早就给你备好一辆脚踏三轮车了”。唯有此时,才能真正理解“子欲孝而亲不在”的苦楚和无奈。
重阳节是奶奶的生日,也是她的祭日。每逢这一天,我都要登上那段吞噬奶奶生命的罪恶山路祭拜亡灵,以示感恩及怀念。
一阵略带冷意的秋风掠过,满室的菊花馨香沁人心脾。下课的铃声响了,看着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笑脸,心里默想:又一年的重阳节近了,我要给他们好好讲一节有关老人节的课。教他们如何做人;学会感恩;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道理;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引导他们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祖国栋梁之才。
⑩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的意义是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10)重阳节赞美扩展阅读:
重阳习俗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汉代作品《西京杂记》中收录了古时重阳节求寿之俗。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