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师房补每月多少钱
教师房补的数额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这主要受到当地房租价格的影响。例如,2019年的数据显示,大城市中的教师房补一般为1500元至2000元,而中等城市的数额则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房补的数额可能仅在几百元。
值得注意的是,房补并非所有地区都提供,而是针对部分城市的事业单位教师设立的一种福利政策。尽管如此,房补仍然在吸引和稳定教师队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教师房补之外,教师还享受其他一系列福利待遇,如医疗保险、退休金和职称评聘等。这些福利待遇对于吸引和稳定教师队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保险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确保教师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退休金则为教师提供了稳定的经济保障,使他们能够安心退休。职称评聘则是提升教师职业地位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师房补只是教师福利待遇的一部分,它与其他福利待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师福利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还能够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
⑵ 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算是什么水平
在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算是中等水平吧!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算什么水平呢?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是要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的。
目前按照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推算,现在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是接近3000元。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虽然没有公布平均数值,但是按照替代率来计算,如果按照事业单位退休人员80%的替代率,企业退休人员40%的替代率,那么事退人员的养老金平均水平大约是企业退休人员的两倍左右。
所以目前事退人员的养老金平均应该是在5000元左右。
因此,6000的养老金水平在事业单位人群当中应该是属于中等左右的水平。
因为在事退人员当中,养老金超过8000元,乃至一万元的人都大有人在。
在事业单位人员当中,教师的养老金水平比较高的,七八千的人不在少数。
当然也是要看地区的,现在北京的人均养老金水平比较高的地方,6000的养老金可能就属于中下水平了。
为什么事退人员的养老金比较高呢?
这是由于养老金双轨制的原因造成的,在2014年10月1号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用自己缴费,养老金是全额由财政来支付的。
从2014年10月1号之后,他们也要自己缴费了,结束了免缴费享受养老金的日子。
由此在事退人员中诞生了三类人,老人中人和新人。
目前由于中人的养老金补发政策还没有出台,所以中人领取的还是预发养老金,是暂时性的少一些。
而且对于事退人员,他们现在的养老金待遇包括两部分,一是基本养老金,二是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建立的,相当于第二份养老金,跟企业职工参加的企业年金一样,也是一种补充性的养老保险。
与企业年金是自愿建立不一样,职业年金是强制参加的,所以他们在退休后会领取两笔养老金。
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也算是中上等的水平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能够让一家人的生活过的比较好了。
1、退休金6000元算是中上等水平了在事业单位退休,能够拿到6000元,这个样的收入也算是中上等的收入水平了。虽然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有拿到七八千,一万以上的,但是基本上都是少数人,而大部分可能也就是四五千的退休金水平,因此,整体上来说,退休金6000元算是中上等的收入水平了。
比如,认识一个大学的正教授,退休以后退休金也就是5500元左右,还有一位是专科学校的老师,退休以后,退休金也就是4800多元。
因此,整体上来说,退休金6000元,在事业单位中,也应该算是中上等的水平了。
2、比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也高了不少现在来说,事业单位退休金还是比企退人员要高一些。现在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平均退休金大概也就是3000元多点,但是事业单位平均退休金还是要高一些。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都在四五千元的样子,而且还有一些高的能够达到一万以上,因此,整体上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会更高一些。
可以看出来,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比全国企退人员平均工资3000元多点,还是高了不少。
因此,整体上来看,事业单位6000元退休金也算是中上等的收入水平了
3、退休金6000元也能够过上比较好的生活了从现在生活费用来说,退休金6000元也能过上比较好的退休生活了。退休金6000元,一年下来就是7.2万元。
退休以后,有自己的房子,如果自己经常做饭吃的话,不仅 健康 营养,而且也比较省钱,一般来说,这样自己做饭吃,可能一家人一个月3000元生活费用就足够了。
这样每年出去生活费以外,还能够剩下来3.6万元,可以一年出去在国内 旅游 几趟,也可以发展一下个人业余爱好,这样的生活可以说也是比较好的。
因此,退休金6000元也能够过上比较好的生活了。
4、结论事业单位6000元退休金,也算是中上等的水平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自己做饭吃,那么也能够卫生营养,也能让一家人的生活过的比较好了。
#理财大赛第三季#
事业单位工资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补贴、绩效工资组成。那么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算是什么水平?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6000元在事业单位职工当中是什么水平?6000元在事业单位职工中算是比较高的工资,一般来说,管理岗位七级也就6000元,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九级也差不多有6000元,工勤岗技师差不多每月有6000元。无论是管理七级岗位工资,还是专技中级九级岗位工资在事业单位所处的位置都是中等水平,工勤技师岗位工资则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2014年10月之前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退休费按照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按照一定比例发放,其中工作满35年的,按照90%发放,工作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发放,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发放。2014年10月之后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过度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组成,这类人员养老金主要与所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年龄、个人账户养老金有关。
举个例子,邻居王大爷,某省直事业单位正处退休,退休已经有10年,属于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每月到手退休金大概6800元。邻居张叔,某省直事业单位正科退休,今年刚刚退休,属于事业单位退休的”中人“,单位给核算的养老金每月大概5300元。邻居李叔,某省企业退休,退休已经有好几年,建筑工人,每月到手养老金大概4000元。
通过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至少是管理六级,也就是副处岗位上退休的干部,这个档次属于比较高的退休工资了。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在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属于中高水平了,甚至超过很多在职职工的工资。在中部城市,自己不仅可以过上宽裕的养老生活,同时还可以补贴一点家用,属于让人比较羡慕的一类人。
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算是高水平。
问:如何才能每天收到这样的社保知识?
2019年全国的企业平均养老金是2747元。因此,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对比企业平均养老金来说是高水平的。
人社部没有公布机关事业单位平均退休金,但是退休金,绝对比企业单位平均养老金要高。
为什么事业养老金会更高1、退休金计发办法不同
双轨制之前,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计发办法是参照两个因素,
一个是以 退休前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计发基数;
另一个是 按工作年限分档,10年以下、20年、30年、35年。
但分档存在弊端,如果在一个十年段,21年和29年没有区别,31年和34年没有区别,对于工作年限长的工作人员来说真的很不公平。
而双轨制终结后,这种计发办法被更为公平的计发办法所替代,按照退休人员的 缴费年限和缴费的工资来计发。
缴费年限越长的,待遇越高,缴费水平越高,待遇也越高。
并且,计发公式细化到每一年甚至每个月的缴费,充分体现了一个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
2、强制建立职业年金
改革中,强制建立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也就是补充养老保险,由职工和单位缴费组成,缴纳金额全部归个人所有。
但该金额要待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再按月领取出来,或是可用于一次性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
3、养老金调整
改革之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都是随在职职工涨工资相应增长,而在职职工的工资上涨,并不是年年长,好几年才涨那么一次。
双轨制之后,不管在职职工工资是否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截止到2019年已实现15年连涨。
因此,双轨制终结之后,不但退休金计发更为公平,而且领取的退休金金额也会更高。
大家好,我是保叔,更多社保问题,私信找保叔,保叔免费给大家解答。
事业单位退休金是如何计算的?拿6000元算是怎样的水平?
很多人实际上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比较迷茫,只知道其养老金水平比较高,但是却并不明白它是怎样计算的。让我们来说一下。
退休待遇老办法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我们使用的是用了几十年的退休待遇计算办法。那个时候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还叫做退休费或者退休金。
退休费分为基本退休费和退休生活补贴。 基本退休费 的标准是按照退休时本人基本工资(包括薪级工资和岗位工资),乘以本人退休工龄确定的一定比例。一般来说,20年到30年发放80%,30年以上工龄发放85%,35年以上发放90%。相应比例可以根据独生子女父母和获取的表彰奖励情况做一定提升,但提升最高不超过100%。
退休生活补贴 数额是根据当地的经济 社会 发展情况,根据岗位级别确定的补贴标准。各地差异比较大,但是相同岗位补贴的标准是一样的。
实际上,当时大家的基本工资普遍差距不大,10%的比例能有200元就不错了。这种情况下工龄20年和工龄40年,只要是同一级别退休的人员,养老金差距是不大的。这一计算方法,实际上带有过去一定的大锅饭思想。顺便再说一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费也是这样的计算方式。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14年10月,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制定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计算新办法。新办法主要包括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部分待遇,基本养老金又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待遇。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计算方式,跟企业职工的计算方式完全一致,主要跟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当地社平工资等因素有关。缴费年限将在养老金待遇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过渡性养老金 ,主要是针对2014年10月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养老金待遇的。其视同缴费指数主要跟本人的岗位级别、薪级级数、当地的退休生活补贴标准等因素相关。延续了受级别因素影响的待遇模式。
职业年金 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机制,类似于企业年金制度。可以用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也可以按月领取。不过领取完毕以后,就是用完了。
一般来讲,如果是副高级职称2019年前后退休,40多年工龄的话,基本养老金至少也能领取100%~150%的社平工资,再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部分。新办法退休待遇的养老金水平很容易达到六七千元,甚至更高。
不过,为了保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过渡,国家还是制定了十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以老办法退休待遇为基础保底部分,每年加发一定比例的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部分。老办法退休待遇,为了保障公平性,还会按照国家公布的工资增长率每年进行调整。如果后期晋升了职称,退休生活补贴也会调整。
2018年人力资源和 社会 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共有11798万人,支出养老保险基金44645亿元。人社部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公布信息显示,2019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7830亿元,总支出34631亿元。即使养老保险基金待遇支出不变,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待遇支出也能达到1万亿元。2018年末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职工总数是5419万人,如果其中退休人员有1500万人的话,人均享受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也能达到5555元。如果再加上不确定的职业年金待遇,差不多6000元就比平均水平高一些。
所以,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月6000元的养老金应该能超越60%~70%的同类型退休人员吧。
行政和事业编制6000元退休金,在我们这儿算是中高位的退休金。
不谈怎么计算,这个大家没必要懂,懂了也没用。只看实例。
事业单位退休金计算,不是全国统一,各地有高有低,计算也好复杂。即使是同样身份、同样编制、同样工龄,你也算不出你的退休金是多少。
这和十几年前不一样,那时只要是大家一年工作,一样的级别和工资额相同,退休金就是一样的。
现在要考虑你的所在区域、行业、职称、职级、工龄、在事业和企业时间比例、缴额高低等等,设置得让工资专家都头痛,好在软件设置好了,人社部门一输入条件,电脑程序基本都能自动算出来。
坐标苏北县城,按近几年退休事业单位几位熟人亲人举例。
1、一事业编同事:中层干部,高级工程师,退休时工龄38年,2018年退休,算退休中人,有一半企业工作经历,在岗时工资8000多元,退休时4400多元,中人待遇未到位,现加上房补约5300左右。
2、一机关退休的家人:副科级待遇,中级职称,2017年退休,退休中人,退休时工龄37年,在岗时应发工资8000多元,刚才退休时3800元,2020年落实中人待遇,加上房补约6000元。
3、一机关退休同学:正科级待遇,无职称,2019年退休,退休时工龄42年,退休中人,在省直属单位工作,有3年军人经历,在职时工资10000左右,由于临退调为省属,按市待遇,退休工资加房补8000元左右。
4、一事业编普通职工,女,50岁退休,工龄30年,无职称,退休中人,2018年退休,在岗工资4600元,退休金加房补为3600元。
5、一退休老同事:单位工勤人员,事业编制,2012年退休,算退休老人,初级职称,在职时工资2000左右,工龄36年,享受独生子女待遇,退休时工资1780元,目前经过多次调整,约3600元左右。
我还有四位亲人在国企退休,两名在银行退休,一名在电信退休,一名自由职业退休。
一名银行中层干部,有军人和其它企业经历,工龄41年,地方退休金约5000多元,行业自补2000多元,现7500元左右。其妻子是银行职工,退休金约5000元左右。
一名是电信职工,曾担任中层干部,军人经历,工龄42年,退休时不含年金,约4700多元,年金每年不到两万元一次性发放。
一名曾是国企职工,下岗多年,自谋职业,按最低资费交社保,2019年退休,工龄31年,退休金2100元。
从以上来看,事业单位退休金,事业单位普通职工退休金并不高,主要是在岗时职称高,职级高、省直属的人,退休金才会高,普通职工都在5000元以下,有的也就3000元。高级职称和副科级待遇以上人员才会5000元以上,一般省市直属单位又比县级单位退休的高1000元以上。
据我所知,事业单位工资是按照专业技术职称等级计算的。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应该是正高级职称吧?以我为例:本人1977年3月参加工作,2019年10月退休,教龄42年8个月,退休金3981.5元(预发)。听经办人说,我属于中人,按照文件规定,依据本人2014年9月份工资(4655元)标准计算现在的退休金。无论2014年9月以后职称有怎样的变化,工资提高多少,都跟你现在退休金无关。本人是最早的中师生,后来进修中文大专学历。2004年晋升中级职称,2018年晋升高级职称。退休前一个月工资6383.23元(高级职称工资正在套改中,暂时还没套进去)。其余退休金待后补发,全额大慨在4000多吧!说实在的,我也有点搞不懂,工作时间那么长,职称也不低,怎么退休金只有那么点儿?
应该是中等偏高水平。
为什么呢?
第一、退休地不同,退休金的标准高低也不同。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经济条件存不同、人们的收入不相同,不但是事业单位人员,其他单位人员的退休金都会不相同的。总体来说,事业单位退休金有6000元,如果是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和东部省份的话,平均来说应该属于中等水平; 可如果是在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话,平均来说应该属于很高的水平。
第二、所在的单位不同,退休金的标准高低也自然不同。一般来说,学校、科研单位、医院、新闻媒体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职时的收入比其他单位的从业人员收入要更高,所以退休后的养老金标准自然也会更高。
第三、退休前评聘的职称不同,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也不同。在事业单位中,有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工勤岗位三种不同的岗位编制。在这三种岗位中,除了担任科级领导职务以上的管理岗位人员外,技术岗位中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收入普遍会更高,特别是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收入更高。在技术岗位中,凡是拥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由于在职时收入高,就目前来讲,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普遍都可以在6000元以上。
由此可见,在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中,退休金有6000元算是什么水平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退休地、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等因素来看待。但总体来说,事业单位退休后的养老金有6000元,就目前全国总体的养老金平均水平来说,应该算是中等偏高水平。
事业单位退休金能拿到每月6000元标准,已经算是非常可以的了。在经济发达地区,当然这个不算高,但在一般地区而言,这个退休工资是绝大多数人都拿不到的。退休后,不扣社保费用,拿的是全工资,或者退休前应发工资的80%、85%、90%等。因而这个工资水平,也就是事业单位中级职称到头或者是副高职称的在岗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在岗时工资要达到这个水平,管理七级不行,也就是正科级不行,差不多是处级吧。公务员要拿到这个水平,也需要正科级以上,副处级差不多,或者是四级调研员的水平。
退休金里面没有了奖金,也没有了岗位补贴、绩效奖励等,在中西部偏远地区,这些基本上和个人工资时而扣发的社保费用几乎相抵消的,在经济发达地区,这部分可能就要大于个人工资中抵扣的社保费用,有的甚至是几倍。因而退休金6000元,在基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已经算是很高的退休工资了,比如在基层县级,有2%——5%的事业人员,看能不能拿到这个水平的工资,而且还必须是专业技术人员才行,而且职称要达到高级职称才有可能。县级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最高是正科级,也就是管理七级,退休工资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高级职称人员,在岗时工资过万,退休金也不过就是6000元、7000元的标准。这是因为退休工资中,扣除了政府特殊津贴,以及在岗时的绩效、奖金,还要按80%、85%、90%计算。公务员或者事业管理人员,退休工资要想达到这个水平,必须是 县处级退休人员,才有这个可能。当然经济发达地区,或者一二线城市、省会城市更容易一些,退休金也可能更高一些。
事业单位退休金6000元算是什么水平,这要看是在哪个省市、哪个地区。目前全国事业单位(包括公务员)的工资和退休金尚未统一,其政策的执行标准仍然由各省市具体确定。
事业单位现在实行的是以职称为主的岗位加薪级工资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以山东潍坊地区为例,每月6000元的退休金,应当属于中级职称岗位退休人员、工龄在35年左右。即:教师系列中的一级教师、经济系列中的中级经济师、政工系列中的中级政工师等。
高级职称的退休人员,如高级教师(副高)、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等,退休金当在8000元开外。正高职称人员,如正高级教师,对不起,本人还没有接触过、不敢妄言,估计退休金当在万元上下。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说的当地退休金6000元或8000元,是包含了职业年金和地方性住房补贴部分的。如果扣除这两部分,单纯的基本养老金部分,当在5500元和7500元上。
其中在2014年9目30日之前退体的人员,是没有职业年金的。因为职业年金是在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制度并轨之后、新设立的养老金补充机制,初衷是避免出现养老金并轨后低于并轨前的情况。
事业单位6000元的退休金,拿来跟公务员相比,已经与正科级干部的退休金拉平,别忘了,公务员熬个正科级(科局长、乡镇一把手)可能要付出大半生的努力!再如,地方国有企业职工的退休金,也是远远达不到6000元的,不要只盯着他们在职时的奖金和福利待遇。
从各地网友透露的信息看,6000元的退休金,在全国基本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由于受各地自然基础条件所限,经济发展和财政状况还不够均衡,退休金还不可能达到一致,6000元以下退休金的地区还有不少,要正确看待,不能盲目攀比。增加退休金的根本途经,只能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壮大地方财力。
(注:“退休金”已在并轨后改称“养老金”,为尊重提问,回答中未予纠正。)
⑶ 正处级公务员退休以后,每月能领多少养老金,会超过1万元吗
正处级公务员退休后,如果是在一二线经济发达地方的话,是可以拿到每个月1万元的养老金的,而如果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话,养老金也就只有六七千元左右的水平。
我们可以来看看几位网友分享的数据:我是1960年生人,1981年参加工作,工龄39年,退休前是机关单位正处级,现在到手的养老金有6243元;辽宁朝阳,1956年正处级,工龄46年,退休金6000;我是1960年生人,退休前是副处级,我的工龄(含军龄)加起来有41年,拿到手的养老金大概是9000元左右,坐标江苏。我是1956年出生,工龄44年,退休前是副处级干部,现在拿到手的养老金有7000元左右,建筑考试备考就到来学网坐标四川成都……
大家可以看到,处级公务员的养老金待遇,整体来说都是相对比较高的,而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高的地方退休的话,养老金也会更多一些。
⑷ 事业单位退休后应发的房补为什么没有了
“房补”,不同地方的叫法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叫补充公积金,有的地方叫提租补贴,还有的地方叫住房补贴。 房补属于地方性补贴 ,因此各个城市对于“房补”的发放政策都是不同的。
对于经济比较好的省份 ,比如江苏、浙江、广东等, 很多地市都是有发放房补的 ,和住房公积金一样按照全年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发放,一些地市这两部分加起来一个月就有大几千元。但对于经济较差的一些省份或者地市,房补一个月只有几百元,甚至很多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根本没有见过房补这种东西。
对于退休人员是否继续享受房补,不同地方的政策也不同。江苏省级机关是还有继续发放房补的 ,按照上一年的月均收入的125%为基数进行发放。但是一些地市,对于退休人员是没有再继续发放这块补贴了;还有一些城市,房补总共只发二十年。
对于题主所说到的退休后应发的房补没有了, 房补本来就不是一定要发放的 。所以,如果有疑问的话,可以咨询一下其他退休人员是否还有, 如果大家都没有了肯定是当地的政策有所变化 ,如果只是自己没有了,那可以找退休前的单位的人事科问清楚。
印象中,发房补,或者享受住房补贴、住房优待,是上个世纪和本世纪初期的事情,最起码有十五年以上,再没有听过这个名词了。目前,还继续发放住房补贴的,除了新疆等偏远地区,和部分住房库存量过大的城市,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对公职人员采取“成本价售房”等补贴措施外,就只有各大城市为了“抢人大战”,为技术引进人才提供的一次性住房优惠或者补贴了。
如果当地机关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工资中,有住房补贴、电话补贴、高温补贴、取暖补贴等,或者精神文明奖、科学发展观奖等类似于年终奖的一次性奖励,多半的基本条件和发放范围,都是要求“在岗在编”的正式职工,临时合同工等编外人员,和各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一般不在发放范围。
有这些额外补贴和年终奖的,省级以上财政部门都要求地方财政“量力而行”。一方面,这些支出是由地方财政承担的,省级以上财政不予补助,也不能从“转移支付”中支出;另一方面,只有地方财政收入有富余的情况下,才能酌情发放,如果地方财政吃紧,这些补贴和年终奖一般情况下不能再行发放。按这个要求,发不发、给谁发、发多少,都是由地方政府决定,由地方财政负担。其程序是由人社部门负责提出发放计划,由政府会议决定后,由财政部门负责执行。
由此可以看出,发放补贴和奖金的,是地方财政收入情况良好的经济发达地区,财政困难地区少发或者不发。发放的范围、标准等的决定权,也在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无关。
事业单位在职工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基本工资包括,基础工资和薪级工资。津贴补贴包括绩效工资,边远地区津贴。在扣款栏中分为扣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职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退休人员人员的工资包括基本退休费,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不管是在职人员或者是退休人员,其工资中根本没有房补这一项,也没房补这一说法。我认为题主所说的房补,应该是指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是按在职人员的应发工资作为基数,按照应发工资的12%从个人的工资扣取,称为个人部分,单位再按相同的金额进行配套,称为单位部分。不管是单位部分还是个人部分,每月都将公积金一并存入单位为个人在住房公积金中心指定的个人公积金银行账户,主要用于职工购房或房屋装修用于住房贷款或装修贷的抵押,也可以一次性提出弥补职工购房资金或装修资金不足的问题。
由于这项政策的实施主要是解决在职职工在购房时资金不足的问题,为稳定职工的工作,鼓励职工购房而实施的一项政策,退休人员没有。退休后,由于单位不再给退休人员配套住房公积金,因此退休人员可以一次性将公积金取出,用于自己的日常开支。
总之,除住房公积金之外,也没有其他的房补之类的补贴了。因此,题主所说的房补应该就是住房公积金,这项政策只有在职人员享受,退休人员没有发放。因此退休后就没有住房公积金了。
事业单位房补是叫做住房公积金。根据有关规定,单位和个人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住房公积金,每月存入个人公积金账户,一般情况下,单位和个人缴纳比例不得高于工资的12%。购买住房或租房的时候可以根据有关手续提取公积金账户余额,或者退休的时候可以将公积金余额全部取出。但是,公积金只是在职人员的福利,退休后便不再缴纳公积金,所以,住房公积金是为了鼓励买房而设立的专项,在职工买房或装修等可以凭证明支取,如果没有提前买房,退休时一起归职工所有,但从交纳到退休一般有30多年了,算下来也没有多少,按通货膨涨算,钱基本贬值了,如果提前买房,还可享受公积金贷款的低利率。
人到退休,人都老了,按规定也没有什么买房的意愿了,公积金不交了,反而收入少了很多,因为单位不再贴钱了,表面上退休工资比以前拿到手的钱多了,其实是少了。
事业单位房补是什么补贴,难道在职时就有房补吗?
不论机关还是事业单位,在职时缴纳的保险基本都是一样的,就住房补贴方面,也就缴纳了住房公积金。根据有关规定,单位和个人 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 住房公积金,每月存入个人公积金账户,一般情况下,单位和个人缴纳比例不得高于工资的12%。购买住房或租房的时候可以根据有关手续提取公积金账户余额,或者退休的时候可以将公积金余额全部取出。但是,公积金只是在职人员的福利,退休后便不再缴纳公积金,所以,题主说的事业单位房补到底是指什么补贴?
就当前部分地区公积金政策来说, 除了单位和个人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的公积金外,单位还会缴纳一定比例的补充公积金 ,比如在天津地区,单位除了按照12%缴纳公积金外,还会额外缴纳百分之十几的补充公积金,这样算下来公积金缴存比例差不多可以达到工资的30%以上。这部分补充公积金有人也称之为房补,但是补充公积金在退休后也不再继续缴纳。
所以说,题主所说的事业单位房补有可能就是指补充公积金吧,补充公积金在退休后当然也就不再继续享受了。 不过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正常的工资外,还会为职工发部分房补,但是房补的数额比较小,也就几百元钱 ,但是这些情况只在极少数的地区存在,大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应该是没有房补的。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我们附近县市退休的机关事业人员据说发了房补,但我们市没有发,去年到市信访局等职能部门咨询过,当时各部门负责人都表态从2019年开始发,但至今没兑现。
事业单位发放的购房补贴是,根据本人级别所享受的住房面积,(是福利分房所得的房产)不足部分,按一定此例所给的补贴款。如一个处级职称应享115平方,而实际居住90平,所差25平则给予补贴,这些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事业单位补贴资金来源不同,分全额拨款,由政府出,差额拨款由政府,单位分别出,而自筹单位则由单位自已出。所以执行情况,不大相同。
退休后90%的老人和原来单位无关,是社保局发养老金。只有10%大国企,公务员队伍,有钱企业,有退管办,退休人员可以去问问……
房补不归社保局发。而是由原单位发。有规定的发,没规定的不发。
事业单位退休后应发的房补为什么没有了?其实在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开缴纳五险一金以后,房补就是一个多余的产物,住房公积金就是解决大家的住房问题,既然有了住房公积金,为什么机关事业单位,甚至有的国企还要发放房补呢?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我国从80年代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以后,那种在单位工作,依靠单位建房、分房的 历史 就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住房的商品化,即由供给制改成了市场化,为了促进房地产的发展,推动住房商品化,于是在所有的企业中实行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质就是单位筹集一点,个人提交一点,共同构成了住房公积金缴纳的模式。有了住房公积金,特别是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比较高的单位,职工买房基本上不用自己花钱,购房的首付款可取出自己的住房公积金来支付,每月的按揭贷款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足部分再申请部分商业贷款,这样每月几千元的房贷,每月的住房公积金基本就可以还贷。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自古以来就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那些单位好的,在央企、国企工作的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高,住房公积金就高,但是那些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人就比较可怜了,有的住房公积金很少,有的甚至没有住房公积金,所以住房公积金成了单位的一项福利,收入差距在不同的单位、不同的行业之间越来越大。除了住房公积金以外,不少单位还搞起了住房补贴,住房补贴不但国企有,机关事业单位也有,其实补贴的不是住房,也成了一项变相的职工福利,这样尽管每年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但是各地财政包袱却是越来越大。
2015年1月,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下发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要和企业一样,缴纳五险一金,其中这一金不是职业年金,而是住房公积金。有了住房公积金按道理住房补贴就该停止了,但是不但没有停止,不但在职人员要发,甚至连退休人员也要发。住房补贴制度就是一项少数人分享财政资源的不合理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住房补贴并没有纳入社保统筹的范围,而是属于统筹外支付项目,既然是统筹外项目,那就是有钱可以发,没有钱就可以不发。因为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自从办理退休以后,其养老金是由社保部门统一计发,社保部门计发的只有统筹内项目的基本养老金,而各种各样的补助还是由原单位承担。由于退休人员退休后,财政不再按照在职人员办理拨款,事业单位除了自收自支的以外,财政全额支付的事业单位,是没有能力再承担退休人员的住房补贴等额外补贴的。
住房补贴的目的,就是补贴住房,既然大家都买了住房,有的甚至有几套住房,凭什么还要发住房补贴呢?特别是有了住房公积金以后还要发住房补贴,更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最近中央印发国有企业退休人员 社会 化管理的制度,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清理不合理的统筹外补贴项目。我想随着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住房补贴终将会退出 历史 舞台,所以事业单位退休后,应发的住房补贴没有了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你已经退休了,而且有了几套住房,凭什么还要住房补贴呢?
综上所述,住房补贴制度,特别是在事业单位缴纳 社会 保险,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以后,住房补贴实际上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对于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退休后,住房补贴属于社保统筹外项目,所以没了住房补贴属于正常的范畴。
⑸ 2019年事业单位退休的医保为每月多少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月医保卡的金额由单位发,只不过社保局核定单位职工五险一金总额,然后减去退休人员工资、医保卡里费用、房补等,然后上交差额?这些都可以到当地社保局网址上查得,每家事业单位或企业缴费数字,但各家都按时把钱打到退休人员卡上,但有时也有例外,很少,单位一时资金周转不过来,但都确保退休人员工资每月10号到位,房补、药费有时偶尔会有延迟,但绝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