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异地安置退休职工医保报销
长期驻外地工作或者在异地安置退休的人员,想要享受医保待遇需要办理医保异地安置手续,并选择当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参保人本人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这样发生的符合本市医疗保险报销规定的费用,就可以按照规定予以报销了。如果没有办理异地安置,那么只能报销急诊医疗费,其他费用是不能报销的。
办理异地安置手续,是不能个人去办理的。在职长期驻外人员需要向单位提出申请,退休异地安置人员需要向社保所提出申请。之后,单位或者社保所的工作人员就会下载相应的表格,在表格中变更个人参保信息,由在职或退休,更改为在职长期驻外或异地安置,并登记参保人居住地、银行账号等信息。填写好相应信息,选择好定点医疗机构,将资料送到当地医保部门和选定医疗机构分别审批盖章。需要注意的是,在职长期驻外人员所选择的当地定点医院级别需要是二级及以上,退休异地安置人员选择的定点医疗机构级别需要是一级及以上,如果当地有的社区医院未评级,是不能选为定点医疗机构的。随后,单位或社保所的经办员就可以携带上述表格到社保中心办理信息变更。信息变更完成后,参保人在异地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医疗费用就可以报销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㈡ 退休职工异地医保报销比例怎样
一、异地医保报销比例
1、70%至95%比例。如贵重药品、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按70%报销;乙类药品按80%;门槛费以上至3000元的报88%;3000-5000元报90%;5000-10000元报92%;10000元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内的报95%。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二、退休职工医保报销比例
1、离休干部及建国前参加工作的退休职工,因公伤残人员,三期矽肺患者,二等一级残废军人因病住院,其医疗药费报销100%;
2、退休职工工龄30年以上,其医疗药费报销90%;
3、退休职工工龄21年至30年以下,其医疗药费报销85%;
4、退休职工工龄满15至21年以下,其医疗药费报销80%;
5、退休职工工龄不满15年的,其医疗药费报销75%;
6、退职职工,其医疗药费报销75%;
7、住院床铺费报销60%,无论任何住院方式,一律计收住院床铺费,医院未收的由公司收取。
㈢ 职工医保怎么异地报销
职工医保异地报销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退休后在异地长期居住的人员,需在异地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异地就医备案。就医时持本人医保卡在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可按当地医保政策报销。
2、异地工作、学习人员:在异地工作、学习的人员,需在工作、学习地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异地就医备案。就医时持本人医保卡在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可按当地医保政策报销。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可能有所不同,具体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需根据当地政策规定来判断。
职工医保异地报销主要涉及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和异地工作、学习人员两类人群。对于这两类人群,都需要在异地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并进行异地就医备案。就医时持本人医保卡在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可按当地医保政策报销。
对于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退休后在异地长期居住,需要在异地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而对于异地工作、学习人员,需要在工作、学习地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在这两种情况下,发生的医疗费用均可按当地医保政策报销。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职工医保异地报销时,应详细了解当地的医保政策规定。
在进行职工医保异地报销时,还需关注以下几点:
1、异地就医备案:进行异地就医备案是实现职工医保异地报销的关键步骤。备案后,方可持本人医保卡在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2、医保卡:在异地就医时,需携带本人医保卡。医保卡是进行医疗费用结算和报销的重要凭证。
3、报销材料:进行职工医保异地报销时,需提供相关报销材料,如医疗费用发票、费用清单、病历等。具体材料要求需根据当地政策规定来判断。
综上所述:职工医保异地报销主要涉及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和异地工作、学习人员两类人群。在这两种情况下,需要在异地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并进行异地就医备案。就医时持本人医保卡在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可按当地医保政策报销。在进行职工医保异地报销时,还需关注异地就医备案、医保卡以及报销材料等方面的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十八条
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