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退休人员 > 下岗职工退休后有企业年金吗

下岗职工退休后有企业年金吗

发布时间:2024-11-11 15:49:19

❶ 企业职工社保与机关社保怎么计算退休金为何差距那么大

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待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前说的是双轨制造成的,但并轨后,其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差距还未缩小。其差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大致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养老金核算的双轨制造成的差距。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核算办法是一样的。上世纪九十年代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企业率先推行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没有进行改革。这样,企业职业核算养老金的制度就与机关事业单位不同了。两种制度核算养老金,必然就会产生一定的差距。

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是根据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及视同缴费的情况,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的办法计算出来的,一般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如果是1996年前参加工作的话,可能还有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后核算出的养老金水平大致相当于在职时工资的40—60%左右。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中的老人(2014年10月前退休的人员),其养老金的核算办法与企业退休职工是不同的,他们是以其基本工资乘以一定比例来核算养老金的,这个乘以的比例是以工龄来确定,工龄35年以上的比例为90%,工龄30年至35年的比例为85%。

即使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相同,按这种双轨制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肯定也是不同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就会比企业员工的高。

二、缴费基数等相差较大造成的差距。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与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制度后,双轨制并轨了。如果完全按照新的办法来核算养老金的话,两者在养老金上的差距应当会缩小,但由于在工资收入上存在的较大差距,要使养老金之间的差距缩小还比较难。

一般来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在当地是处于中上水平的,是属于较高工资收入的人群,月收入会较高,普通职员达到每月6000元是正常的,有职务的人员达到八、九千元甚至超过1万元都是正常的,而企业员工则不同了,除了少数行业、少数人的收入可能高一点以外,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都不高,有的还拿着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以上的很少),属于工资收入较低的人群。

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以工资为依据的,工资收入高,缴费基数就高,个人账户余额就高,加上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缴费上是就高不就低的,而企业员的缴费往往不会太高,有的还会就低不就高,因此,尽管采用一样的办法来计算养老金,但由于缴费基数上的差距较大,养老金的待遇就会有较大的差距。

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工作较稳定,不会失业,不会中断养老保险缴费,而企业职工则不同,可能会有失业的情况发生,失业后也有可能会中断养老保险缴费。一些灵活就业人员也可能因为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中断缴费。这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缴费年限就会长些,一些企业职工的缴费年限就会短些。缴费年限长短不同,会体现在养老金上,缴费年限长的养老金就会高一些,反之就会低些。这就造成了差距。

三、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指数值不同造成的差距。

机关事业单位刚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不久,目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还属于“中人”( 2014年9月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后退休的人员)。这些“中人”退休时,除了有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外,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

有过渡性养老金是可以理解的,就像一些1996年前参加工作的企业退休人员一样,也有过渡性养老金,这是对以前没有实际缴费、计算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较低的一种补偿。

在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企业退休职工的“中人”用的是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一般都按1来确定,也不分企业领导和普通职工,不分是工程师还是工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用的是视同缴费指数,这个指数是根据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来确定的,职务职级高,指数就大,计算出的过渡性养老金就高。一般人员退休时,其指数都会大于1,有职务就更高,如副高职称的教师退休时,其指数就会达到2左右。

计算时,指数取值的不同,就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较高,使之与企业员工在养老金上也就有了差距。当然,这种差距在“中人”全部退休完了以后也就不存在了。

四、有无年金方面造成的差距。

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在企业实行的是企业年金制度,在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是职业年金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内容虽有些不同,但都是对养老保险的补充。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都强制实行了职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制度的规定虽出台较早,但不是一项强制实行的制度,是需要企业与职工一方集体协商确定后才会在企业建立的制度。一般的企业出于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的考虑,是不会去主动协商建立这样的制度的,因此,大多数企业职工是没有企业年金的。

退休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会按月领到一笔职业年金,而多数企业员工是没有企业年金可领的,在年金收入上他们的养老待遇也会有差距。

在年金上会差多少呢?目前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制度已实行近7年了。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一员工以每月8000元为基数缴纳职业年金,到2021年10月60岁退休时,7年累计的个人账户余额为8.06万元(不计利息),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职业年金580元。

从现在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时间越晚,其缴纳职业年金的时间就会越长,退休后得到的职业年金就越高。假如一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14年10月开始缴纳职业年金,平均月缴费基数为8000元,在2044年10月60岁退休时,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就会有34.56万元(不计利息),退休后就会按月领到2486元的职业年金,如果算上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利息,每月能领到的职业年金就更高了。企业如果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退休后企业职工是没有年金可领的。

那时,没有企业年金的企业退休职工,只能看着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比自己多领这些2000多元的职业年金了。 在年金上的差距,也就造成了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养老待遇上的差距。

综合以上情况,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养老保险上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双轨制核算养老金、缴费基数有差距、缴费年限有差距、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有差距、年金制度是否实行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机关事业“中人”全部退休完了,如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工资一样高的、缴费年限一年长了,企业职工也像机关事业单位一样实行了年金制度了,那么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养老金待遇上就不会在差距了,或者说,差距就很小了。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以上是个人了解的情况及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企业职工社保与机关社保怎么计算退休金?为何差距那么大?我认为,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职工退休养老金差距那么大,大到目前差距仍以倍数计算,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具体讲,既有养老金计算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工资收入水平方面的原因。

先分析与解读基本养老金计算方法上的原因。从表面上看,养老并轨改革以后,机关事业职工与企业职工一样,在计算与核定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上,是大体统一与基本相同的。但是,实际上的差异与区别,仍然是十分明显与巨大的。比如,退休待遇双轨制,造成并导致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职工,在初始退休待遇上的巨大落差始终存在,实质并轨的预期目标任重而道远;视同缴费指数上的政策分野,导致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职工,在基本养老金计算与核定结果上的落差不断加剧,差距鸿沟越填越大,企业职工的视同缴费指数值,继续几十年一贯制,仍然按照整数1在忠实地执行着。

再分析与解读机关事业职工平均收入水平上的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机关事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是在明显的快速增长与发展之中。而且,实际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是大大高于企业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而由于企业工资收入水平的决定与形成机制,与企业效益密切关联。而机关事业的工资收入来源渠道,则完全由国家财政负责买单。由于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职工,在工资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必然造成并导致机关事业退休养老待遇上的“多缴多得”。

感谢阅读,请点关注!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虽然都是属于城镇职工社保,但两者在待遇上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如下:

一、缴费不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不但缴费档位一样,最低标准是60%,最高标准是300%。最低缴费年限也都是15年。但在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不佳,职工工资水平较低,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丶缴费金额都比较低。比如缴费基数平均只有60%上下。机关事业单位由于享受的是财政拨款,从业人员的工资有保障,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标准都比较高。比如缴费基数平均都在100%以上。由于缴费基数、缴费工资上的差别,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也就自然会存在不小的差距了。

二、养老金的构成不同。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为了不让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的养老金待遇吃亏,国家把他们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的正式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并用一笔过渡性养老金作为补偿。这样,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基本养老金便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而企业单位由于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几十年了,目前退休人员中大部分都是“新人",而“新人"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由于养老金的构成不同,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肯定不相同。

三、养老金计算方法不同。企业职工退休时,社保局根据他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缴费金额等数据,统一套进养老金计算公式,一项一项计算出养老金待遇。而10年过渡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中人",他们退休时要采取新办法和老办法对比的方法计算养老金,限高保底。由于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不同,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自然存在差距。

总之,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标准、养老金构成、养老金计算方法等等方面的不相同,必定会造成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上的差距。当然,这些问题国家都正在逐步解决。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退休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会逐步缩小的。

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之所以远低于机关公务员,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 缴费的时间短很多 ,二是 缴费的金额少很多 ,三是 少了一项职业年金 。

2014年之后,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企业职工一样开始缴纳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只不过,由于参保人群的不同,被细分为 企业职工 基本养老保险和 机关事业单位 基本养老保险,两种保险基金 分开建账、分开管理 。

但是,二者的本质都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各项制度设置是一模一样的。

第一,两种保险的 缴费模式 是一样的,都是用人单位(机关或企业)和个人一起缴纳,用人单位的费率是16%,个人是8%。并且,个人帐户的金额都由个人缴费形成,机关公务员并没有额外的补贴。

第二,不管是企业职工还是机关公务员, 缴费基数都有限制 ,既不能选择很高的缴费基数,也不能选择很低的缴费基数。

目前,两种保险的缴费基数上下限都是 上年省平均工资 的 60%——300% 。假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资是6000元/月,那么缴费基数的上限是18000,下限是3600,哪怕有职工的工资很高,达到3万每月,也只能按照18000缴纳。

这种规定主要是为了 社会 公平,避免基本养老金拉开太大的差距。

第三,基本养老金都由 基础养老金 和 个人账户养老金 组成,计算方法也是一模一样的。缴费年限越长、平时缴纳金额越多,最后的待遇就越高。

综上所述,两种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设置是一模一样的,但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少很多的情况确实存在,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以下三点:

虽然公务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2014年建立的,但是,在2014年前入职的公务员的工龄是可以 视同缴费年限 的。简单来说,就是国家默认你在2014年之前也缴费了。

因此,公务员的缴费年限是很长的,按照20多岁入职、60(55)岁退休,缴费年限至少有30年。

而企业职工的缴费年限明显短很多:

1、有些企业为了省钱,不愿意给员工缴纳社保,能拖就拖,能不缴就不缴。

2、有些员工参加社保的意识不强,认为社保没什么用,自己不愿意缴纳社保,更看重眼前的到手工资。

3、虽然养老保险多缴多得,但待遇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个人的付出增幅,导致有些员工缴足15年后就不愿意再缴了。

因此,企业职工的缴费年限明显低于机关公务员。

上面也讲到了,缴费基数是有上下限的,下限是上年省平均工资的60%,有些企业为了省钱,一般都给员工选择 最低的缴费基数 。

例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资是6000元/月,企业都是按照3600的标准给员工缴纳社保,哪怕员工工资1万也是如此。

除了少部分互联网公司、金融企业、高 科技 企业、国企外,绝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按照这种模式来的。

而机关公务员就不一样了,会按 实际的应发工资 进行缴纳。假如上一年度的个人平均工资是8000元/月,本年的缴费基数肯定会接近8000元(要剔除某些不能计入缴费基数的地方津补贴)。

而缴费基数越大,计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金额就越多,最后每个月能拿到的基本养老金自然也就越多。

目前,机关公务员都是有补充养老保险的,就是所谓的 职业年金 ,这是国家 强制建立 的,每个月按照个人缴费基数的12%计入个人账户,到退休的时候按照个人账户余额除以139得到的金额按月领取, 领完为止 。

而企业职工虽然也有相应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就是所谓的 企业年金 ,但不是国家强制建立的,只是 鼓励建立 。

绝大部分企业为了省钱,根本不会掏钱帮员工增加这项福利。

据我了解,我所在的地级市没有一家私营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就算是全国,截止2020年也仅仅只有2700多万企业职工参与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央企(国企)、互联网公司、金融企业。

因此,与机关公务员相比,企业职工少了一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每个月要相差两三千元。

综上所述,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和机关公务员的一模一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能够拿到手的养老待遇确实相差甚远,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

不过,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正在想方设法逐步解决,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待遇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我们可以发现 养老金差距确实可以体现在养老金计算公式上

企业职工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三部分。

机关事业单位计算公式也是包括以上三部分,但是还额外多了一项 职业年金

多出来的职业年金部分,是补充养老机制。一部分国有企业也有企业年金,不过由于企业年金的建立是企业自主为主,所以很多私营个体企业时没有这样的制度的。 如果没有年金制度差不多养老待遇会减少约1/4到1/3左右

(年金制度可能由于个人比较长寿,领取完以后就没有了,这一点跟养老保险是不同的)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计算公式,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乃至全国都是一样的。

基础养老金跟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以及社平工资挂钩 。事业单位职工一般来说工作时间长,缴费年限长;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及其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指数也会更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高低跟积累有关 。一般来说机关事业单位缴费基数高,积累的也会更快一些,但是由于缴费年限短,确实这一部分待遇赶不上企业职工。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也是如此。

过渡性养老金 ,机关事业单位是2014年10月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也会根据职务级别核定,一般超过1。企业退休人员一般没有视同缴费指数(一些地区直接按照1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待遇最高的地方。

实际上过去,养老制度仅仅是国有企业拥有。私营、外资经济和个体劳动者是不享受有关退休待遇的。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才将这些群体纳入养老保险。 这个时间是1991~1995年。所以说,现在很多人的缴费年限比较短,而且缴费基数低,养老金待遇也低。

总体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关事业单位视同缴费年限时间越来越短。 最终全部转化为实际缴费年限以后,大家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会完全相同 ,只不过会多了年金待遇。

机关事业单位是属于一类较好的工作岗位,就跟各个互联网大厂和金融企业一样,工资高、福利好。有条件的年轻人可以努力一把。

是这样的,企业职工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与的都是职工社保,而且也是根据个人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等来计算养老金的,当然,对于2024年以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说,属于退休中人,在养老金计算方面会采取新老办法结合的方式,这就跟企业退休职工会有明显的差别。

不可否认,企退人员跟事退人员的养老金存在一定的差距,像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也就是一两千块钱,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大多数在三千元以上的水平。

造成养老金差距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一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相对比较长,而且缴费水平一般也会比较高;

一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除了基本的养老金,还有职业年金等补充性的收入,整体的养老金水平就会比较高。

@社保当家,感谢你的阅读。

企业职工社保和机关社保怎么计算退休金为何差距那么大?并轨以后企业职工社保与机关社保计算方法基本相同。比如很多正在运转的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他们按规定交纳了养老保险并购买了职业年金的企退人员养老金也有5千多元以上养老金并不比同职级同工龄的公务事业人员的养老金少。

而那些退休养老金比较少的主要是第一种单位没有按规定给职工买养老保险。为了节省开支,给职工按最低档给职工买的养老保险。即按当地社平工资的百分之六十买的养老保险。而公务事业人员是按社平工资百分之百缴纳的视同缴费给退休人员计算养老金。当然这个视同缴费的钱是由原单位出。如各乡镇公务员的养老金由各乡镇财政负担。你看企退按社平工资的百分之六十缴费而比公务事业百分之百缴费,这里养老金就相差百分之四十。同时公务事业干部基础工资也比企业职工的基础工资也更高。他们的实际缴费是按在册工资(包括绩效工资)缴费。他们的实际交费高于社平工资的百分之百。有的达到百分之二百或更多。因此就是按同一种养老金计算方法计算养老金,企业下岗职工缴费也比公务事业少缴了百分之四十。企退人员也比公务员要少百分之四十的养老金

应该是企业人员贡献小,事业人员贡献大,网上有人就是这么说的!我想想可能就是这样的原因吧!

企业单位的视同缴费,应与同时期机关事业单位,且由国家财政代缴的养老费,同一水准。

企业和事业社保现在早已经并轨,基础养老金计算方式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企业和事业差距那么大呢?下面我详细的说说。

首先是基础养老保险的计算公式,统筹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统筹账户养老金是个人缴纳比例加上100%的和,然后除以200,乘以缴费年限,再乘以当地社平工资。

比如当地社平工资8000,A事业单位按照300%交了40年,B企业按照60%交了15年;那A的统筹养老金就是(300%+100%) 200 40 8000 6400;B的统筹养老金就是(60%+100%) 200 15 8000 960;统筹养老金A是B的六倍多,造成6倍差距的原因关键点在于缴费年限和比例。

然后是个人账户养老金,A和B都按照60岁退休,计算公式是余额 139。A的余额8000 3 0.08 12 40 921600,那他的个人养老金就是921600 139 6630;B的个人余额8000 0.6 0.08 12 15 69120,个人养老金为69120 139 497。

最终事业单位的A拿了6400+6630 13030的养老金;企业退休的B拿了960+497 1456的养老金。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A拿了B 8.95倍的养老金?首先缴纳年限A是B的2.67倍,缴纳费用A是B的5倍,综合A交了B的13.3倍的养老保险拿了B 8.95倍的养老金,充分提现了基础养老保险的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政策。

PS:部分事业单位除了基础养老保险,还会为职工缴纳补充养老保险,但是大部分企业不会为职工交,这也是企业和事业养老金差距大的一个原因。


❷ 退休后,是企业年金给的钱多,还是退休金给的钱多

退休以后是企业年金给的钱多,还是退休金给的钱多呢?这个问题我们很肯定地告诉大家。退休金的待遇是要高过企业年金的待遇的,因为退休金才是我们主要的一个养老金的收入,而企业年金是作为补充养老金的收入来辅助养老金待遇的,所以说企业年金一般是没有退休金的待遇高。


退休金数额比年金多,但是投入产出比例能低一半,但是这两者并不是二选一的问题,而是两者都可以兼备到问题。如果企业有年金的话,无疑是给员工更好的晚年保障,也给企业增加了竞争力和凝聚力。

❸ 我在今年2019年伊始的一天偶然看到则关于“下岗职工养老保险”方面的消息,大意是下岗职工年

我国养氏竖庆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与方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爱娣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点,妨碍了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人员流动,不能有效发挥社会互济功能,也不能有效应对养老保险面临的财务困境。因此应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重构中国的养纤隐老保险制度,打破城乡界限和职业界限,建立基于国民身份的单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09年新年伊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启动的消息。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基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推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破除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人人皆有保障,才是改革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
一、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构成复杂、模式多样,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两大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分为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两种,共计有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农民工四种养老保障模式。这些养老保障模式费用来源不同、保障程度不一,彼此独立,缺乏衔接,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点。“碎片化”的制度设计,无助于体现公平公正,妨碍了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人员流动,不能有效发挥养老保险的社会互济功能,也不能有效应对养老保险面临的财务困境,革弊图新已呈必然之势。
(一)“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导致待遇差距。
至上个世纪90年代,企业完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式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则未列入改革范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从而形成了养老资金来源上的“双轨制”。企业职工的歼握养老保险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养老金与当地社会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挂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用是由国家和单位负担,个人不缴费,养老金标准以本人工资为基数,按工龄长短核计发放。养老金的缴费和发放体制上存在的“双轨制”,导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差距逐渐拉开,退休前收入基本相当的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职工,退休后的收入差距可能相差两倍甚至更多。事业单位职工特别是公务员养老被视为“游离”于社会保险制度之外,而享受另一种“超稳定”、“超水平”养老方式的特殊群体。处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制边缘的农民工养老,由于缴费门槛高、跨区域转移难及15年的缴费年限等政策限制,一直存在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等现实问题,实际上根本起不到养老的作用。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保的农民工2416万人,只占在城镇就业的2.3亿农民工的17%。
(二)“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淤塞了社会成员的职业流动。
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公务员在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差别,不仅导致了他们退休后的待遇差距,还在相当程度上淤塞了这两类职业之间的人员流动。企业职工调到机关或事业单位,已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无法衔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到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费没有来源,从而在客观上形成并加剧了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职业壁垒,严重妨碍了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如果要离开,由于没有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没有个人养老保险金积累,原本退休后可以领取的退休金又没有了,明智的选择当然是留在行政单位不动;公务员选择离开和退出原来工作单位,同样意味着他将失去将来的养老保障;由于涉及相关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政府机构在辞退公务员问题上顾忌重重,导致公务员退出机制不畅,形成公务员管理中“只进不出”的格局。
(三)“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将使“城保”陷入财务困境。
由于一些企业缴费不足和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我国城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平衡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首先,由于传统养老体制没有提供资金积累,现行城市养老保险体制不得不面临着庞大的资金缺口难题。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情况,2005年我国城市养老金缺口2.5万亿元,在未来30年时间里将达到6万亿元。
其次,在养老金缺口严重存在的情况下,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的混账管理只好挪用个人账户积累来填补养老金缺口,因此从一开始,新体制就面临着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并随着时间推移日益加重。2000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达到360多亿元,到了2005年底,“空账”已达8000亿元。
再次,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2007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总人口的8.1%,2020年达到11.2%,到本世纪40年代将达到峰值3.2亿人,占总人口的22%。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我国社会的养老负担将大大加重。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出现最早且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城市,上海2007年“城保”制度赡养比为1.48:1,致使当年基金收支缺口达50亿元。
二、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方向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为重构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契机,应藉此打破城乡界限和职业界限,跨越户籍制度的藩篱,建立基于国民身份的单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仅为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奠定基础,也为2020年实现“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条件。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有助于进一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公平的养老保障制度应该没有身份的差异,无论是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或是农民工,各人均应承担相同的自缴比例,到期均可以享受平等的社会养老标准。建立统一制度、统一规则的全国“大一统”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实现城乡全面覆盖、人人皆有保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养老保障体系,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政策需求,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次,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才是解决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的根本之策。有媒体报道,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动因是财政负担问题。若仅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作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将成为“头痛医头”的改革,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降低到企业水平,而公务员养老改革却不纳入改革的范畴,必将增加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阻力。将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公务员养老改革、农民工养老改革分而治之,我国养老制度的“碎片化”将从“二元”演变为“三元”“四元”,其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将更加严峻。
(二)缩减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比重。
实行全国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突出困难是基本养老金的标准问题。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方案中,因提出“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按照企业模式计发”,就引发了是“提高企业养老金水平”还是“降低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的争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把农民工也纳入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体系,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给付的差距似乎更难以平衡。按照原有城镇待遇标准,农民居民养老金收入显然提高,但是来自于农民的缴费收入必然十分有限,制度财务必然是不可持续的;降低原有城镇待遇标准,使得全体参保人员退休的待遇水平在中间取齐,农民工的养老金待遇水平适当提高,城镇居民退休收入却大幅下降。突破这一瓶颈的重要途径是降低基本养老保险比重。缩减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水平,加强企业(职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作用,尤其是加大企业(职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比重和作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共同趋势。
我国也需要对养老保险体系进行结构调整,进一步缩减过高的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同时赋予企业(职业)补充养老保险以更大的责任。根据我国现实和国际经验,可以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目标替代率由目前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58.5%降低为20%,略高于社会救济的水平但能够保障退休职工最低的基本生活,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养老保险的门槛,有利于推动广大农民工加入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目标;而农民工的加入和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大幅度提高,又有利于解决城镇劳动入口比例下降和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财务困境。在适当的时候,基本养老的责任可以全部由政府承担,国家给每一个退休的老人发一份吃饭的钱,真正实现“社会统筹国民化”。
(三)大力发展企业(职业)补偿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显然不是降低养老金水平,而是调整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结构和养老金待遇的结构,将原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部分责任转移出来,由其他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来承担。为了弥补统一制度后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下降,必须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尤其是企业(职业)年金。实际上,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中都提倡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即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但是,由于作为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年金属于自愿性的,缺乏相关政策规范,因此其覆盖面和规模还很小,发展缓慢。
做大企业(职业)补充养老保险,一是将缩减基本养老保险后企事业减少的缴费比例增加到“企业(职业)补充养老保险”中;二是将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部分剥离出来,合并到“企业(职业)补充养老保险”中,使扩大后的企业(职业)补充保险,达到养老金替代率的40%~60%左右。最终形成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职业)补充养老保险为主体、辅之以一定的自愿性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的三支柱养老保险新体系。企业(职业)补充养老保险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制和累积制,每个人拥有一个社会保障账号,具有便携性,有利于劳动力在不同职业和地区之间合理有序的流动;在待遇给付上,在企事业和个人缴费与未来受益之间建立密切的精算联系,在设定的封顶线之下,较高的费基便可获得较高的退休金,可以体现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群体、甚至不同个人之间的收入水平。如此一个各得其所、多缴多得、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企业(职业)补充养老制度,可以激发企事业和个人缴费的积极性,对企事业而言,企业(职业)补充养老保险也是增强凝聚力的一种手段,有助于提高职工对企事业的归属感,促进企事业提高经济效益。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❹ 以后退休人员归社区管理,那原单位每月发的退休金是否会取消了

楼主您好,以后退休人员归社区管理。那原工作单位每月发的退休金是否会取消呢?首先我需要说明1点的是我们所谓的退休人员归社区管理,在发放退休金待遇方面是没有任何的影响,也不受任何的约束,你该领多少钱的退休金,依然还是会领多少钱的退休金。因为我们的退休金待遇是能够保证任何一名退休老人都是可以按月领取并且足额发放,而且是能够领取终身的,这是不受到任何的影响。

所谓的社区管理,它实际上只是管理自己辖区之内的退休老人,形成一个有效的通知而已,要求这些退休老人正常的进行养老金资格的生存认证,但是发放待遇的相关,问题还是由社保部门来解决,并不是通过社区来解决的,所以说社区的管理权限实际上它是很小的。

还有一个问题我需要纠正一下,退休金的发放并不是有所在的原工作单位发放,而是由我们的社保养老基金发放,我们每一年所参加的养老保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金额是进入到统筹账户。这个统筹账户就建立了社保账户基金所,以说我们养老金是来源于社保账户基金,并且统一由社保部门来管理,也是由社保部门来给予发放的,与我们原工作单位包括社区是没有任何的关系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是未来的趋势,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这项工作,从今年年底之后,除了离休人员之外,退休人员将全部移交给社区。

原来在各单位管理的时候,不同单位之间退休人员待遇差距比较大,一些好的单位退休人员的福利比较好,有的单位每年组织他们查体,节假日发放慰问金,有些单位还给他们发放一些退休后的生活费用。

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后,这些福利待遇怎么办呢?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这次移交主要还是 社会 关系的转移,待遇并没有降低,只是今后发放要通过社区进行,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过渡。

已经退休的人员基本可以放心,移交社区管理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因为退休之后和单位之间的联系就很少了,原来通过单位报销的一些费用今后只不过转到了社区,管理将更加规范,待遇也能够保证。

关键问题是2021年以后退休的人员,他们退休后将全部交由社区管理,退休就变成了和单位脱钩的关键时刻,所以在退休时一定要理清楚,哪些是需要一次性处理完毕的,哪些是有养老保险事业处负责的,哪些是由社区负责的。

由于现在正处在过渡期,对今后退休的影响现在还不好下结论,从现在开始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个问题。

先告知题主结论,你的退休金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该几号发放还是几号发放、每年该加工资的时候还是会加工资的。

1.退休金不是单位发放

养老金是社保的一部分,之所以叫 社会 保险,顾名思义,这是全 社会 参与的保险,发放退休金的自然是 社会 保险机构而不是你原来的工作单位。

题主工作时每月会缴纳社保,这个钱也不是缴纳给单位的,单位承担的是代扣代缴的义务。也就是在发放职工工资时帮助职工扣除应该缴纳给社保的一部分钱然后再缴纳给社保基金。

等职工退休后,每月由 社会 保险基金发放退休金。因此,哪怕题主原来的单位倒闭了或是被并购了也没关系,你的退休金和原来的单位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2.工作时换单位也不影响社保,只要按时缴纳就行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来印证这个结果。

现在的年轻人不像以前了,会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有的年轻人一年就能更换好多份工作。到退休时可能已经在几十家单位干过了。如果按照题主的理解,也就是退休金的发放和单位有关的话,那换过那么多家单位的人麻烦了,他的退休金到底由哪家单位来承担呢?又或者是几十家分摊?

当然都不是的,由于每一家单位都是将社保费用交给社保机构的,所以只要各家单位都按时缴纳社保,员工就不用担心退休金谁来发的问题。反正最后的钱都是交给社保机构的,那退休金自然是收钱的社保基金来支出发放。

3.社区管理是顺应 社会 管理规律而已

上海早就开始实施退休人员社区管理了。由于现在人们的工作往往已经不是在家庭附近了,有些人每天上班来回几十公里,甚至要跨市工作。退休后如果还是按照工作到位管理话反而很不方便,甚至有的单位倒闭了,退休人员还是要发回住所地管理。

当推行社区管理后,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哪里管理只是组织体系的不同罢了,和发放退休金的机构没有任何关系。


不会的。

以后退休人员归社区管理,那原单位每月发的退休金是否取消了?

你指的是国企退休人员吧。其实不是以后,而是现在,因为国企退休人员到2020年底基本上都纳入 社会 化管理了,也就是归社区或街道管理了。

国资委数据显示,2020年国企退休人员 社会 化管理完成94.1%。

虽然退休人员跟原单位脱离了,养老金实现 社会 化发放,但是不用担心,养老金等社保待遇是正常按时足额发放的,不会因为转为社区管理而取消。

退休金是国企退休人员的合法待遇,会一直发放到去世,所以不必杞人忧天,只不过是娘家换了而已,钱照发。

不只是退休金照发,还有其他社保待遇也是如此。

对此,国家有明确的规定,退休人员原享受的补充医疗保险、医疗互助帮困等相关待遇仍按原渠道解决,确保待遇水平不降低。

也就是说,补充医保等待遇还是国企来发放的,而且水平不会降低。

只不过说国企不再负责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了,这些事务性工作都给社区和街道了。

所以,国企的负担会因为这项变化而极大减了,同时国企退休人员也能就近享受服务和管理,包括每年的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等等,都能更方便完成了。

而且也有助于促进公平,因为国企的一些统筹外的费用不再新增,而且不再提高标准了,对于企业退休人员来说,也是缩小差距,实现公平的合理举措,毕竟国企是全民所有。

更多社保知识,关注思之想之。

我是央企退休的人员,我们现在的退休工资是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社保统筹发的,还有一部分是企业补贴(只有几百块钱不等)。

我们退休人员在以前都是企业自己管理,今年就要划归社区管理了,单位的宣传精神是说,在2020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人员,工资保持不变,就是说企业补贴还是有,如果是2020年12月31日之后退休,可能就没有企业补贴了,所谓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具体情况还没有执行。

退休人员管理社区化与养老金的发放无关。 社区管理退休人员,主要是服务式的管理。退休人员有五种:一种是直接从企业岗位退休的;二种是从公、参、事岗位退休的,这两类人员退休后,根据单位不同情况,与单位有一定联系,有的还能享受到单位补贴(如一些较好的国有企业)和部分福利(如公、参、事单位退休人员)。三种是下岗职工退休人员,有些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并没有解除,还属企业管理,上面有什事,企业还通知到职工,职工要开个什么证明,盖个章也回单位办,档案人事关系还在企业或者与企业有关。四种是灵活就业人员,包括与原单位或原单位已消失的退休人员,这类人员逐渐增多,如果社区不管就没人管。五种是外地退休回到某社区居住的退休人员,原单位不可能管,特别是养老金 社会 化发,可异地领取,与原单位基本上没有任何往来关系。象这些退休人员同住一个社区,通过社区进行统一日常事务管理,医疗保健服务, 健康 体检,对退休人员不仅有归属感,还能得到更加具体周到的服。社区可以把退休人组织起来开展一活动,使退休人员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组建社区退休党支部,退休党员正常过组织生活,有利于增强党的观念。

现在养老金是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直接按月打进退休人员账户的,并不是原单位发放。退休人员不论是原单位管理,还是社区管理,退休养老金都是养老金都不是原单位发放的,更不存在原单取消养老金的问题。养老金是退休人享受的法定待遇,除了被法律剥夺退休养老待遇的人员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取消退休人员合法的养老金。

至于,有的单位给本单位退休人某补贴,社区管理后是否还继续发给,则是由所在企业定,一般说来,原先发给的,也应继续发给。社区被授权对退休人进行管理,不能改变他们原先的隶属关系。退休人社区化管理,减少了企业管理上的负担,为企业分担了管理责任,是帮了企业的忙。

按照国家要求,2020年底之前要将国有企业管理的退休人员移交街道社区管理。这是为了减少国有企业办 社会 功能,推动退休人员的统一养老管理服务,而提出的新举措。

对于很多退休人员来讲,就近由社区管理服务,不仅更方便而且更专业,而且还便于统一实行更大规模的医疗 健康 和社区活动。这些问题影响都不大,但是退休人员担心的是原企业为他们发放的一些补充养老金,脱离关系以后是不是就停发呢?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 。1991年,我国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改变了过去由用人单位提供退休金的待遇模式。

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是跟退休前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挂钩。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改革以后,是按照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的模式计算养老金。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实际上退休待遇是有所降低的。一些有条件的国有企业, 为了保障退休职工的待遇,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也专门设立了一些对退休职工的额外补贴或者补助。这些待遇一般称为“统筹外待遇”,相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内”而言。比如说大家熟知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就属于统筹外的待遇。

推动退休人员 社会 化管理以后,这些职工确实就在退休以后跟企业没有关系了。但是,我们的改革一般都是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新办法的方式,妥善解决减少压力,争取支持。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 社会 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对于统筹外的费用,要予以分类处理。已经办理退休的老人,对于现有符合有关规定的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原则上不能继续增加。但是可以继续按照现有方式发放,国有企业可一次性计提。当然企业也可以与退休人员协商一致,参考所在城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一次性支付。这种做法对于刚退休的老人是非常划算的,当然年纪大的老人可能会选择继续发放了。

可以设置不超过三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退休的人员,要逐步减少有关待遇的发放。对于超过过渡期满后办理退休的人员,按照企业所在地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有关规定应予享受的待遇,有企业在退休时一次性支付,企业不再发放统筹外费用。

因此,已经退休的人员实际上是不用担心单位发放的统筹外费用的, 一般会正常发放 ,除非这些费用是不符合规定应予清理的费用。当然退休人员也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按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一次性支付,相信刚退休的老人肯定非常乐意。

您是个什么单位啊。真是令人眼馋。退休了每个月还发退休金。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您,不会。

这个问题,中央出台的政策已有明确规定。《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 社会 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就对“分类处理统筹外费用 ”规定,“ 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统筹兼顾、逐步消化的原则,妥善解决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问题。 ” 各企业都在制定实施细则。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严格执行文件中的待遇标准,做到已有的待遇不减。

但是有一条,实行年金制的企业,不再给退休人员发放统筹外的费用。如果您的单位实行了年金制,您退休后领取年金,那么退休金有可能取消。否则,不会取消。

您可以在网上看看《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 社会 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还看看您原单位的实施细则。

祝您生活快乐, 健康 长寿。

我是退休人员,己将原单位的档案转到社区。

除了档案关系转到社区,其余的不变。

工资仍由原单位发放,供暖费、医保二次报销等仍由原单位负责。

以后政策有什么变化,不得而知。

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现在称养老金,是在达到法定退休条件后,由国家社保基金每个月支付给个人的,除非失去领取条件,没有任何人任何单位能取消。你说的退休人员归社区管理,应该是涉及到退休人员的日常信息、 社会 活动、资格查验、公众服务等与国家行政管理有关的一些方面,当然不会含退休人员的个人生活等,这主要是方便今后更加准确快速为老年人服务。

❺ 有人说,要活到90岁才能拿回交的养老金,真的么怎么计算的

有人说要活到90岁才能拿回交的养老保险费用真的么,怎么计算的?这种说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乱说,是对 社会 保知识不了解的一种道听途说。下面和大家分享相关的知识要点。

目前我国的 社会 养老保险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大类,但不管是哪一种养老保险,不同档次的回收期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缴费档次越高,回收期相对就比较长一点,我在这方面是仔细计算过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在岗职工的回收期一般在4到5年左右,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的回收期在10年到11年左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回收期按照低档缴费最快为2年左右,按照高档缴费为9年左右。下面各举一个例子来证明我的上述观点。

举例一,在岗职工缴纳养老保险。

在岗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比例缴纳,其中单位是计入统筹账户,个人缴费是计入个人账户。个人缴费的比例只有单位缴费的一半,即本人实际工资的8%,缴费基数的高低决定了本人养老金的高低。假如缴费基数平均每月5000元,那么每月需要从个人的工资扣除400元,每年扣除4800元,如果是缴费15年,个人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57600元,这既是个人缴费的总额,同时也是个人账户的本金部分。假如个人缴费的指数是60%,退休时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500元,60岁办理退休。

基础养老金部分是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指数化缴费工资之和的平均值作为计发基数,每缴费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如果退休时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500元,那么平均指数化缴费工资就是3900元,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平均指数化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6500元加上3900元除以2,等于5200元,每缴费一年的基础养老金为52元。缴费15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为78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个人账户本金为57600元,加上资金利息,个人账户可以达到70000元左右,除以139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504元,合计每月养老金为1284元,每年领取15408元,不到4年就可以收回自己缴纳的57600元,也就是说在65岁之前就可以收回从自己工资中扣除的养老保险费用,如果加上每年国家调整上涨的部分,64岁之前就可以收回自己的缴纳的成本。

举例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工养老保险。

为了便于统一对比,对于灵活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平均缴费基数还是按照每月5000元来计算,由于灵活就业人员是全额缴纳的养老保险,所以与在岗职工相比,每月要多增加12%缴费比例,总的缴费比例是20%,每月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1000元,但是计入个人账户的余额仍然只有400元。每年缴费12000元,缴费15年需要累计缴纳养老保险费180000元,其中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仍然为57600元。退休时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还是6500元,缴费指数还是60%,也是60岁办理,和在岗职工是在同一个地方,同一年办理退休,每月的养老金还是1284元。

灵活缴纳的养老保险缴费总额为18000元,每年领取的养老金为15408元,由于灵活就业人员比在岗职工要多缴纳12%的养老保险费用,所以自己缴纳的成本比较高,需要11年多一点才能收回自己缴纳的成本,也就是需要到了71岁才能收回自己交的养老保险费用,如果加上国家调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最多也就是10年左右可以收回自己缴纳的成本,也就是在70岁左右就能收回自己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

举例三,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目前最低的缴费标准为每年200元,最高按照每年5000元来计算。假如按照最低每年缴费200元,财政补助40元,个人账户每年240元,缴费15年个人账户累计余额为3600元,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26元;基础养老金假如为每月120元,每月养老金为146元,每年领取养老金为1752元。实际缴费15年自己只缴纳3000元的成本,不到两年就可以收回自己缴纳的成本,62岁之前就可以收回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

如果是按照每年缴纳5000元来计算,缴费15年累计缴费75000元,这是自己缴纳的成本,另外政府每年补助200元,缴费15年补助3000元,累计个人账户余额为78000元,不考虑资金利息的情形下,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561元,加上基础养老金120元,每月养老金为681元,每年领取养老金8172元。9年多一点可以收回自己的缴费成本,到了69岁左右可以收回自己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

综上所述,有人说要活到90岁才能拿回自己交的养老保险,这是一种不了解社保知识的道听途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按照上述三个例子的计算结果说明,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回收期是最短的,只需要4年左右;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回收期是最长的,需要10年左右;缴纳居民养老保险,按照最低档缴纳回收期也是比较短的,只要2年左右,按照最高档缴纳的回收期需要9年左右。但不管缴纳哪种养老保险,在70岁左右都能收回自己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并不是要到90岁才能收回自己的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

是这样的,参与养老保险的话,退休后获得的养老金是终生领取的,而且回本时间一般也在10年以内,不可能要等到90岁才能回本,否则养老金的福利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当然,回本的时间上面,不同的人群会有所差异。比如说现在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回本时间应该是最短的,因为本身也就是从2014年才开始缴纳的养老保险;而企业退休人员的回本时间,相对较短一些,一般也就是5年左右,因为养老保险缴费方面,单位承担了大部分的费用,个人缴纳的比例不高。

目前灵活就业人员自己缴纳养老保险的话,回本时间就要相对长一些,因为个人要承担全部的养老保险费用,按照最低档次60%来缴费,每年缴纳7000元左右,假设缴费15年,那么花费10万元左右,而养老金一般也就是1000元左右,对应的回本时间就是10年左右。

因此,即便是按照回本时间10年来算的话,按照60岁退休年龄来看,最晚70岁就可以回本了,不可能要到90岁回本。而且养老金是在正常增长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养老金不仅会增多,而且个人还会享受高龄补贴,实际上的回本时间可能还会短一些。

@社保当家,感谢你的阅读。

有人说,要活到90岁才能拿回交的养老金,真的吗?怎么计算的?

假的。如果是活到90岁才能拿回交的养老金费用,那就没有投保的必要了。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我国养老金投保人员成分。

从性价比上讲:

第一是个人缴费最少的,拿养老金最高的,是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其中老人退休金是不交费按比例计算退休金,中人视同指数按职级计算,且视同指数高,过渡性养老金也高,又有职业年金补充,新人虽无过渡牲养老金但实缴年限长,有国家8%职业金补偿,个人账户养老金加年金拿的多;

其二就是企业职工退休人员人员,其中央企垄断企业职工有270%以上高指数由单位缴16%养老金,拿的高又有企业年金虽个人出的多,但总收入是最高的,其次是没年金的交指数中等的普通国企职工,再其次是私企职工;

第三是改制下岗内退中人,他们养老金指数改制挂靠私企单位,交的很低只6o%;第四是城乡居民投保人员,虽然他们养老金少但投入较少;

第五是企业改制后下岗买断人员,他们是中人,有过渡性养老金但个人承担了本应由单位承担的12%的统筹资金,下岗后只能缴60%,个人缴费多,但养老金拿的少;

第六是灵活就业人员他们是新人没有过渡性养老金但统筹也是个人承担。

通过以上各类退休人员养老金缴费和养老金收入性价比分析,灵活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是养老保险费用交的最高,而养老金拿的最少的。所以只有拿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金计算举例分析,就可以看出是否是“要活到90岁才能拿回交的养老金”?

首先我肯定地告诉大家灵活就业人员都不会人活到90岁才能拿回交的养老金成本,那么其它类型人员就更不会了。而且指数交的越高,需要赶回成本年限越长,缴指数6o%所需赶回成本时间最短一般只需5至6年,补交拿的钱多点也只需7 8年。交100% 300%指数的多缴的费用,用多拿的钱计算,需退休后15年赶回相对6o%多缴部分,即男75岁女7o岁赶回多缴部分。

下面以三线城市2020年退休上年社平计算,缴费15年共计个人缴费76271元养老金可拿960元/月,一年拿11520元,那么76271元的缴费用多少年拿回来呢?即76271/11520=6.62年,如果是女性55退休,不含每年养老金增长,61岁便何拿回成本!何来90岁之说!男性60岁退休66岁拿回成本。而交指数100%缴费共计83200元,可拿养老金1216元/月,一年拿14592元,即83200/14592=5.9年,不含每年养老金增长5.9年拿回缴费成本,女60岁,男65岁缴费成本就回来了。

见Excel养老金计算表



因此:

有人说,要活到90岁才能拿回交的养老金,是假的。怎么计算的?上面已举例计算。

❻ 如何计算自己的退休金,哪些人不用担心延迟退休

如何计算自己的退休金呢?哪些人不用担心延迟退休?

核心就是多交多得。

职工养老金的计算方式:

退休时每月的养老金是由3部分组成的,退休时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 (92 或 96年前没有缴纳社保,按识同工龄计算的)。

基本养老金 全省上年平均工资*(1+养老金指数) 2*缴费年限*1%养老金指数04-3,平均养老金基数越高,养老金指数越高。

个人养老金(96前没有缴纳社保,按识同工龄计算的) 个人养老金账户/(男139,女干部170,女工人195)

过渡养老金=全省上年平均工资*(1+养老金指数) 2 (96年以前工龄) 1.3%。

计算退休金主要取决于工龄、缴费水平和当地社平工资三项指标,任何一项指标过低对养老金影响都很大,所以普通底层员工很难拿到高额养老金的。

以企业退休人员来说,我观察到的情况是普通底层员工,很多人工龄达到42年,应该算是高到极限了,但是如果不是国企央企那些好行业职工,很多人工资达不到社平工资,特别是民企、私企收入一大部分靠加班工资,单位只是按照很低的基数缴纳社保,还有很多灵活就业人员指数按照60%缴纳,这些人员养老金不会高,即使当地社平工资高,拿到的退休金也是当地最低的,上海能拿3000到5000退休金。

现在退休金高的人或者是好行业的央企、国企退休人员,或者是其他企业的高层,不但工资高而且普遍都有企业年金,这类人在上海地区退休金能达到万元左右。

现在最怕延迟退休的就是低收入人群,不但就业困难而且工资低,收入不稳定,本来就是想熬到退休能够有份养老金稳定生活,延迟几年对这些人影响太大了。

最不怕延迟的就是前面提到的能拿高退休金的群体,本身工作稳定没有失业的风险,并且这类央企国企里面多年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临近退休的很多人员已经退居二线,不再承担有压力的工作,其实上班就是混日子,一些做党委工会杂七杂八的行政人员,工作提前有年轻人接手,他们已经无所事事,其实延迟退休这些人无非就是每天去单位再多混几年,多占些便宜罢了。

计算自己退休金的条件,需要很多。那么我在这里就回答一下楼主,就需要哪些条件?然后怎样计算吧。

首先你要确定你的退休年龄是多少岁?因为不通的退休年龄,除以的计发月数,他是不相同的,也就是最终拿到的养老金,她也是不相同的。

然后楼主还要确定自己的缴费档位。每年都要确定,因为你只有知道这个你才能计算养老保险。

然后还要看这个你个人账户当中的余额是多少?因为就是通过这个余额来除以,你的计发月数,然后最终这部分就是你的基础养老金。

然后还要考虑你退休当年,所在地区 社会 平均工资是多少?这个工资也是用来发放养老金的一个依据。

知道了这些条件以后,然后你就通过一个公式来计算自己的养老金是多少?这个公司具体的我给忘了。但是需要用的条件就是那些。

至于楼主所提到延迟退休政策。国家层面还没有出台相关的退休政策。本来在人社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2017年年内要出台相关的政策。结果是没有出来,那么我想就在2018年或者一九年,这两年之内出台吧。出台以后,我想应该还是会有这个延迟退休五年的缓冲期。那么也就是说2022年或者2023年2024年,这几年很有可能会正式实施延迟养老保险退休政策。

到这个时间,如果楼主还没有达到这个退休年龄的话,那么一定。就会延迟退休了!楼主如果在这几年退休了,那么一定不会。有延迟退休这一说了

感谢阅读,请加关注

怎样也不完全清楚,全由社保局说了算,错了对了、如何改还是他们说了算,这种案例我们这有,延迟也好怎么延还是相关部门根据 社会 现状定,当下还是稳定为主。

如何计算自己的退休金,哪些人不用担心延迟退休?

常说的养老金主要是职工养老保险退休金和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金,其待遇的计算方式不同。但是最终影响到退休金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自己的缴费年限和缴费水平。

职工养老保险需要参考你退休所在地的年度 社会 平均工资、缴费的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缴费指数、人均寿命等因素综合计算。以下分享重庆地区待遇计算方式,其他地区仅供参考。

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方式较为简单,重要的影响因素有退休所在地的基础养老金水平、个人账户的累计存储额这两个,其实账户的钱的多少,也就是取决于你退休年的缴费,因为自己缴纳的所有参保费用都直接划入你的个人账户。关于计算方式大家可以参考

延迟退休,目前只是以后国家养老保险改革的方向,并且按照现在的国情来说,是极大可能朝着这个发放改革的,国家人社部也不断放出需要延迟退休的消息,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但是我国人口众多、退休年龄也是直接涉及就业、经济等方面,所以延迟退休政策并不是一蹴而成。即便是政策出台之后也会进行试点,我觉得政策要全面实行大概都得是五年以后了。当然以上仅是猜测,对于延迟退休政策大家可以持续关注。

职工养老保险的预测有一个简便公式。首先假定个人缴费工资与社平工资差不多。

养老金=退休时的本省上年度的社平工资*工龄%*1.6

然后根据个人缴费水平的高低,加码或打折。如按最低(社平0.6)缴费者养老金打7折。

一:如何计算自己的养老金?

我是1966年7月14日出生,1986年11月13日参军入伍;1996年6月在企业参加职工社保,2000年7月1日“买断工龄”下岗,后续“灵活就业社保”,缴费指数档次0.6,如果要延迟退休,按“渐进式延迟”每年延长3个月,将会在2027年10月份申请办理退休手续。

退休养老金计算:

退休年龄是61周岁另3个月

①: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余额 137个月(原60岁除以139) 个人养老金

②:基础养老金

1996年6月至2027年10月,有32年另4个月,社保实际缴费年限,个人缴费指数1996年6月至2000年7月,有5年期缴费指数“1”,还有27年另4个月“灵活就业社保缴费指数0.6”,届时社保计算取“指数平均指数率”计算。

{上一年度在职职工月均工资 (1 “平均指数率”) 2} 32.4 1% 基础养老金

③:过渡性养老金

1986年11月至1996年6月,档案袋里有9年另7个月的“视同缴费年限”,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上v年度在职职工平均工资 1.3% 9.59年(注:7个月 12个月,折算年限) 100% 过渡性养老金

这就是我的退休养老金的标准计算公式,大家可以参考“套用算算”。

二:哪些人不用担心“延迟退休”?

国家公务员、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科学技术岗位上的科研工作者,专家、学者,国企高管等,不用担心。


养老金计算,是按照国家确定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按照综合多种因素计算出来的。大体主要包括这三部分:

基础养老金体现的是基础保障,主要和 缴费年限、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退休上年度 社会 平均工资 相挂钩。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如果说养老金计发的社平工资口径和养老金缴费的社平工资口径一致,按照60%基数缴费12个月,退休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 社会 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

缴费基数每增加1%,基础养老金都会增加0.005%的社平工资

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累计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算月数。

个人账户余额可以通过社保缴费查到,相对直观。但是其行程较为复杂,每月缴费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每年还会计算利息。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算月数,是国家根据2000年的城镇人均预期寿命和估算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测算出来,主要目的是想实现人们到达预期寿命以后,恰好个人账户余额领取完毕。十四五期间将进行修订完善,毕竟客观情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渡性养老金,全国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是各个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的。一般跟 社会 平均工资相挂钩,过渡系数一般是1%~1.4%。主要是针对实施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以前的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

按照十四五规划,我们将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注定了十四五期间延迟退休将会落地。

延迟退休的基本原则是 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

小步调整,注定了调整的幅度不会特别大,也就是说近几年退休的人员,甚至十四五期间退休的人员也可以不用担心延迟退休问题,越临近退休年龄越不用担心。

弹性实施,说明将改变我们退休的刚性政策。首先释放一部分人自愿延迟退休的意愿,也会考虑到人们不愿意延迟退休的意愿。可能一些弱势群体,比如说失业下岗职工退休年龄的影响将会较小。

分类推进,目前女性的退休年龄最早对男性早10年,因此也退休将是分类别的。对于男性来说担心的程度也不用太大。

统筹兼顾,注定了延迟退休将是一揽子的工程,包括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另外还会有更好的就业稳岗政策,社保补贴政策等等。总之,各种政策是为了帮助人们能够有收入,愿意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的情况很复杂,目前各个省市已经正在征求意见,相信这几年会有征求意见稿出台,先对 社会 征求意见的。不用过于担心,尤其是年轻人,日子还远着呢。

一,如何计算自己的退休金?

在计算自己的养老金之前,先梳理好几个参与养老金计算的有关参数:

第一个要了解当地上一年度 社会 平均工资情况,可上网搜索一下,如果搜不到,也可问问附近单位的财务人员,让他(她)告诉你现在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情况,这个单位的财务人员最清楚了,他(她)会告诉你当地目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多少,这也就是参与基础养老金计算的 社会 平均工资了。

第二个要了解的是个人平均缴费指数是多少?如果你一直按100%缴养老保险,或按60%缴养老保险,中间没有发生变化,那缴费指数也没有变化,平均缴费指数就为1或0.6。如果有变化,平均缴费指数就要通过计算才可确定。例如某人一共缴费年限为30年,其中14年缴费指数为0.6,16年缴费指数为1,那么他的平均缴费指数 (14年 0.6 16年 1) 30年 0.8133。

第三个要了解清楚自己的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

上述各参数了解清楚后,就可计算自己的基本养老金了。基本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一),基础养老金 当地上年度 社会 平均工资(养老保费缴费基数) (1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 2 累计缴费年限 1%;(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余额 养老金计发月数(60岁退休对应139个月),55岁退休对应170个月,50岁退休对应195个月)。

二,哪些人不用担心延迟退休?

根据目前来看,延迟退休还没有正式实施,正式实施可能还有几年,而且据介绍,延迟退休采取渐进式,小步慢跑,经过若干年达到目标年龄。因此,60后出生的人基本不用太担心,即使延迟也影响不大。

以上内容仅代表本人的观点,不当之处,敬请赐教!

信用二字包含五千年沧桑。

❼ 下岗职工如何自己交养老保险金

1、当地城镇户口,可以转成个人方式缴纳社保,持本人身份证等资料到当地社保中心办理缴纳手续。一般缴纳养老和医疗,缴费基数可根据规定的不同档次(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0%—60%范围)确定,比例一般为养老20%,医疗8%左右。

2、具体缴费形式及金额可直接咨询当地社保中心。

下岗职工养老金缴纳:

一、失业人员

失业人员在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后,原用人单位将其档案等转到失业人员户籍所在的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时封存养老保险手册,中止养老保险关系。不需要在另行办理中断缴费手续。

失业人员因种种原因未再就业的,在失业期间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时,向本人户籍所在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按规定相当地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办理退休手续,经批准后,由区、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发放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二、再就业人员

失业人员事业之前和再就业后交纳的养老保险费合并计算,其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失业期间间断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予以保留,其储存额连续计算利息,并与再就业后的个人账户合并纪录,个人账户号码始终不变。

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应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办理转移档案关系手续,重新启封养老保险手册,并在新的用人单位办理登记和申报缴费手续,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

三、自己从商人员

职工自谋职业或非正规就业的,可以把档案关系和养老保险关系存入本市具有代办养老保险职能的职业介绍机构,在该职业介绍机构办理委托存档手续后,可以重新恢复养老保险关系,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

拓展资料:

养老保险金是指职工因在一个企业工作到一定年限,不愿继续任职或因年老体衰、工残事故导致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企业为保证其老有所养而付给的年金或一次付清所得金。其来源是由职工所在企业以及职工在职时按一定比例共同交纳的,并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与专门机构管理。

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

阅读全文

与下岗职工退休后有企业年金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8大连市企业退休如何涨工资 浏览:594
北海医院体检怎么样 浏览:236
银川退休职工工资 浏览:744
老年人读的短篇散文 浏览:727
怎么介绍秋天的养生 浏览:771
体检性激素六项怎么做 浏览:25
老年痴呆症喝水呛 浏览:320
孝顺女儿的发言稿 浏览:514
长寿鱼的肚子怎么越来越大 浏览:191
满堂红和养老保险哪个划算 浏览:337
荥阳征兵体检在哪里 浏览:735
老年人经常头晕头疼什么原因 浏览:925
是什么让你这么年轻开始养生 浏览:296
退休人员有福利费吗 浏览:203
重阳节孝顺的手抄报 浏览:488
老年人碰到一个包怎么办 浏览:123
老年痴呆怎样治疗方法 浏览:166
长寿路打 浏览:74
如何查询退休金一个月多少钱 浏览:150
企业退休人烤火费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