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退休人员 > 西安地质学院离退休人员

西安地质学院离退休人员

发布时间:2024-06-20 19:26:46

㈠ 着力建设以“三光荣”精神为特色的地勘文化

陈建农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西安 710054)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地勘文化的含义和作用,阐述“三光荣”精神在建设地勘文化中的地位;描述了10多年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在加强地勘文化建设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成绩;论述了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和心态层在地勘文化建设中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三光荣”精神 地勘文化 建设

所谓地勘文化,是地勘单位的科学技术意义、经济意义和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意义的综合表现形式,是指已形成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是渗透在地勘单位一切活动之中的意识形态。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益,而是对利益的心态;不是科学技术,而是对科学技术不断地追求;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为人处世的哲学。地勘文化可分为物质、制度、行为和心态等四个层面,四位一体。

对地勘单位来说,信誉、业绩、社会的认知度等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地勘文化对这一无形资产的形成起着引领作用。地勘单位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包括地调科研工作的创新、科技转化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这是社会前进和地勘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地勘文化在其中又发挥着推动作用,而“三光荣”精神在地勘文化中发挥着不替代的作用。

地勘文化建设内容体现在以人为本,以提升和创新理念为重点,以国家需求为中心,努力服务于社会,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培养职工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提高团队的凝聚力。鼓励积极竞争和大胆创新,注重社会信誉和单位知名度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的事业环境。近年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西安中心)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发扬传统的“三光荣”精神和学习李向同志为重点,坚持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建设队伍、以文化推动事业发展,形成了生动活泼、积极进取的文化局面,为建设世界一流地质调查中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 丰富的物质条件是建设地勘文化的基础

地勘文化的物质层也叫地勘物质文化,它是指由职工创造的价值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物质文化。地勘文化建设既要注重精神层面价值观的形成,又要重视物质生活层面的满足。可以说,倘若没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建设一流的地勘文化就是一句空话。以20世纪90年代地勘行业的发展状况为例,一个单位没有工作任务,经济基础薄弱,职工分流下岗,生活难以为继,如何建立精神层面的共同价值和行为准则?从哲学角度说,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把单位发展好,就要高度重视物质生活的建设,重视“硬件”,为地勘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安中心工作在广袤的西北地区,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但它是我国能源、资源地质调查的重点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在开展地质调查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许多实力很强的地勘单位都来到这块热土,寻求快速发展的道路。在难得的机遇和激烈的竞争中,不进即退,进得慢也是退。10多年来,全中心上下团结一致、一心一意谋发展,始终将快速发展作为中心的头等大事,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统一全中心职工的思想,确立了“建设一流地质调查中心”的目标,形成了拼搏向上的环境氛围,把业务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努力提高中心的综合竞争能力。坚持不断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加强业务结构调整,建立健全面向市场的服务体系,在发展中解决矛盾问题,经济基础日益坚实,物质条件日益丰富,广大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在发展中大幅提高。每年除用于文明单位建设的经费外,专项用于文化建设的经费都在30万元以上。这些工作都为地勘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十二五”,中心制定出了新的发展目标,现在全员上下正为了新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2 发扬“三光荣”精神是地勘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地勘文化的行为层面又称为地勘行为文化,是员工在地调科研、科技开发和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地勘工作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折射出一个地勘单位的价值观。在地勘文化精神层面上,“三光荣”精神集中体现和代表了地勘人的工作追求、精神境界、高尚情操,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三光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向上、融洽协作的氛围,持续提升地勘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三光荣”精神是在1983年全国地质系统基层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正式提出的。它既是地质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结晶,又为后来地质地勘系统的思想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30年的实践证明,“三光荣”精神对于发扬地质队伍优良传统,推动地勘文化建设,促进地勘事业的持续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光荣”精神是“地质之魂”,是地勘文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体现了奉献精神,它要求地质工作者热爱地质事业,献身地质工作。“以艰苦奋斗为荣”体现了创业精神,它要求地质工作者正视地质工作的客观环境和生活条件,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物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在劳动态度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进取精神上要奋发向上,勇于改革探索;在品格上要提倡先人后己,廉洁奉公。“以找矿立功为荣”体现了奋斗目标,为国家和人民找大矿、找富矿,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

地调科研工作水平决定着地质事业单位的地位和命运,建设一流的地质调查中心就要有一流的人才和水平。如何提高地调科研能力和水平?我们认为,一要认真贯彻执行部局地质调查工作标准、规范等有关规定,规范管理、强化落实。对设计质量、设计方案审查、重大技术方案论证审核校对等关键工作环节实行严格控制,落实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确保项目全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地质调查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二要坚持为项目承担单位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持和服务,坚持质量信息反馈、监督与分析,保证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三要加强各专业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能力,不断加强学术交流。始终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人员培训、技术提高、设备更新,不但使职工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要做好新员工培训。每年新进人员报到后,要进行统一岗位培训,系统将单位的情况作一介绍,让他们对即将服务的单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出要求。五是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网站、宣传栏和报纸对单位取得成绩、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利用办公场所、荣誉室悬挂锦旗、奖牌和展板,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西安中心善于抓住大事件,开展大活动,以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先后开展了庆祝建国60周年、庆祝建党90周年、庆祝中心成立50周年等活动。开辟宣传栏、开办《西北地质调查》报、建立了文化走廊、不断更新完善局域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爱国爱党热情,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为“5·12”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募捐、提供技术帮扶、爱心助学、支援贫困地区建设等工作,增强了团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庆祝建党90周年、中心成立50周年活动中,我们以制作宣传片、成果展板、编辑中心画册和文艺演出为切入点,营造出了以弘扬“三光荣”精神为主线的积极向上的氛围,提升了职工对“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李向精神的进一步认知。“高山探宝、荒漠寻源、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关注环境、确保安全”的管理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当前,从社会环境看,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手机、电脑普及,出门有汽车,上班有空调,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优越的今天,特别是80后由父母及长辈一手呵护长大的独生子女,他们充分享受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优越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文化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样也给他们提供了太多的选择职业的机会。地勘行业这一迎着晨曦出发,顶着晚霞归宿的工作环境及苦、累、脏、险的职业,不再是年青一代义无反顾的选择和从业者始终如一的坚守。因为人们深知:选择了地质找矿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寂寞与孤独,选择了聚少离多,选择了放弃优越物质生活条件。“三光荣”这个由地质行业部门提出的曾被社会推崇和赞誉的择业理念正逐渐被淡化或遗忘。这些给我们弘扬“三光荣”精神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地质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地质队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形成新时期全新的地勘文化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改善环境,加强地质调查装备建设,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营造鼓励探索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和支持干事业、干成事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创造创新活力。要把“三光荣”精神纳入党建、精神文明创建、文化建设等先进单位创建评比活动中,形成共同追求“三光荣”精神的强大合力。

3 制度建设是地勘文化建设的载体

地勘文化的制度层是人与物、人与单位运行制度的结合部分,是精神与物质的中介。它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同时也为实现单位目标对职工行为给予一定的限制性、规范性,使单位在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

经过10多年的改革探索,我中心已形成了包括地质调查、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党务管理、科技开发和“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在内的一整套高效运行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党政互动、运行规范的决策体系;形成了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参与模式,作为与职工开展沟通的重要渠道,坚持召开年度职工代表大会,商讨发展大计、基地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尊重职工决定。还采取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中心工作情况通报会和离退休人员茶话会等形式与职工开展交流,凝心聚力,共促发展。开展年终中层以上干部述职述廉工作,加强对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中,开展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地质调查工作如何更好体现科学发展”活动,动员广大职工为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提高了全中心职工发展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达成了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一流地质调查中心”的共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工作由职工评价,达到了增强团结、统一认识、明确方向、鼓舞士气的效果。

4 为职工谋福利是地勘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地勘文化的心态层又叫地勘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在整个地勘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包括地勘单位精神、哲学、道德、价值观、风貌等内容,是地勘意识形态的总和。地勘单位精神是全体或多数职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它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反映地勘单位的特色,与单位工作不可分割,且鲜明地揭示地勘单位宗旨和发展方向,具有时代性。当代地勘单位价值观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在满足职工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地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近年来,西安中心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职工收入逐年大幅增加,职工住房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制定出多种措施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加大投入对办公大楼和原有住宅楼进行了维修改造,办公大院和家属院实现了亮化、美化、硬化,面貌焕然一新,安放了健身器材,在醒目位置安放有关安全、健康的提示牌。在离退休职工活动室开辟学习娱乐场所在大楼内建立起了文化长廊,丰富了办公场所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些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力地推进了地勘文化建设,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职工处于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中。职工文体活动多年坚持不懈,从文艺演出、拓展训练、篮球赛、乒乓球赛、书画摄影展到趣味运动会、迎新春团拜会等一系列活动,支持鼓励离退休人员成立合唱队和舞蹈队,不但活跃了职工生活而且增进了职工沟通了解,锻炼了体魄,陶冶了情操,焕发了热情。我们始终开展“五坚持”,即坚持看望生病住院职工,坚持慰问新婚丧事职工;坚持春节前走访老职工和困难职工,把组织的温暖送到职工的心上;坚持开展职工生日慰问活动;坚持慰问野外一线职工。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办实事,让职工得实惠,促进了思想和队伍稳定,促进了和谐单位建设。

10多年来,我们以文化建设推动事业大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项目主要承担单位完成的“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同时获得陕西省“优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先后获得省部级一等奖4项,取得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成果。自2001年以来,连续11年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为先进单位;2006年被陕西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7年被陕西省委科技工委授予“民主管理先进集体”称号,被中国科教文卫体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10年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㈡ 陕西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地质勘查全行业队伍情况

陕西是地质勘查队伍大省。截止到2006年底,陕西属地化地质勘查部门有省地矿局、西北有色地勘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核工业地质局等4个局级单位,下辖53个处级法人单位。中央直属地质勘查单位有冶金西北局、建材陕西总队、中化陕西地勘院、武警黄金第五支队、西安地研所、核工业二○三所等6个单位。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仍为全省地质勘查主力。另外,具有地质勘查资质还有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煤矿、建设、水电、科教等行业单位及社会单位39个。全省地质勘查行业在职职工2.22万人,较2005年2.26万人有所减少。地质勘查从业人员1.12万人,其中技术人员6362人(地学专业技术人员4803人,高级技术人员1415人,中级技术人员2332人),较2005年增长2.5%;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2071人,较2005年下降0.4%;矿业开发从业人员799人,较2005年增长2%;其他产业从业人员5457人,较2005年下降3%;职工年平均劳动报酬1.71万元,较2005年增长0.18万元;离退休人员1.75万人,人均年经费1.67万元,较2005年均有一定程度增长。以上可以看出,由于地质人才接续匮乏,行业在职人员持续减少。但受矿业市场持续升温影响,地质勘查、矿业开发从业人员增加,主要源于地勘单位内部工勘及其他产业人员的回流。

全省81个单位具有地质勘查资质293项,其中最高为甲级资质的单位有47个,最高为乙级资质的单位有9个,最高为丙级资质的单位有25个。按资质级别分:甲级资质95个;乙级资质85个;丙级资质113个。按资质类别分:区域地质调查15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41个;固体矿产勘查65个;液体矿产勘查27个;气体矿产勘查8个;地球物理勘查30个;地球化学勘查22个;遥感地质勘查7个;勘查工程施工50个;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26个;选冶加工试验2个。与2005年71个地质勘查资质单位相比,2006年增加10个社会地质勘查单位,其中1个乙级勘查工程施工(钻探)单位,4个为丙级固体矿产勘查单位,5个丙级勘查工程施工(钻探)单位。

二、国有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一)人员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底,全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58个,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42个。全省职工及离退休人员3.8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12万人,离退休人员1.73万人。全省年末地质勘查从业人员1.04万人,其中技术人员6014人(包括地质专业技术人员4547人,高级技术人员1289人,中级技术人员2137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1681人,矿业开发从业人员775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5440人。在职人员人均年收入1.72万元,离退休人员人均年收入1.68万元。与2005年相比,在职职工减少674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增加150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减少170人,工勘人员有所减少,矿产开发人员有所增加,人均年收入增加0.23万元。

(二)基本经济情况

全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总资产35.95亿元,其中生产性资产14.19亿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3.20亿元,净值1.70亿元,总负债17.33亿元,所有者权益18.62亿元。以上指标比2005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总资产增长25%,生产性资产增长12.6%,地质设备原值增长17.6%,净值增长21.4%,总负债增长27.2%。全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总收入17.82亿元,其中地勘业收入8.64亿元,矿业权转让收入1.28亿元,矿产开发收入2.98亿元,工勘收入2.21亿元,其他产业收入2.71亿元。总支出15.59亿元,其中地质找矿支出2.18亿元。以上指标比2005年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总收入增长44.29%,地勘业收入增长19.67%,矿业权转让收入从无增长到1.28亿元,矿产开发收入增长159%,工勘收入增长2.31%,总支出增长29.92%,地质找矿支出增长45.33%,矿产开发支出增长112%。以上可以看出,受矿业市场升温拉动,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地质勘查、矿产开发收支均有大幅增长,矿业权市场收益也大幅增加。

(三)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基本情况

2006年,省地矿局承担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费1559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费2430万元。采用数字填图新技术完成了略阳县幅1:25万区调修测,青藏高原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西乡县1:5万矿调等项目,在西乡县大河坝地区发现了铅锌、铜、铁矿(点)多处,南郑县白玉地区发现铜矿化带。关中盆地5000平方公里地下热水资源调查评价。完成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中“榆溪河流域水源地勘查”、“秃尾河流域水源地勘查”、“府谷县墙头—黄甫川水源地勘查”等共11个水源地地下水勘查工作。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完成了“2006-2015年陕西省地质勘查规划”、“陕西省地质勘查工作需求预测及重点选区研究”、“陕西省地质勘查多元化投资现状趋势及政策措施研究”等综合研究工作。西北有色地勘局承担国家公益性矿产地质调查项目12个,取得国家财政资金1252万元,实际完成投入1509万元。其中承担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1个,完成预算资金122万元;承担中央财政补助项目2个,完成预算资金198万元;承担省级财政补助项目1个,完成预算资金75万元;承担国家资源补偿费项目8个,完成预算资金1114万元。省煤田地质局承担中央矿产资源补偿费140万元小保当普查项目,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费用100万元彬长小庄煤层气项目,地方财政268万元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省核工业地质局承担国土资源部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陕西省财政补贴等铀矿地质勘查项目共4项,完成了陕西省黄陵县双龙-南峪口地区铀矿普查项目、陕西省关中地区一线两带氡子体测量、陕西省丹凤三角区伟晶供给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研究、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冷湖地区铀矿评价等项目,实施经费502万元。

(四)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基本情况

2006年,省地矿局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收入1612万元。主要有靖边县红墩界煤田勘查,圈定了5个煤层,分布稳定,为高-特高热值的长焰煤或不粘煤。在镇巴县—下高川地区发现两个锰矿化区,发现钒矿化带5条,矿化带长数十公里,厚数米。在镇坪县发现5条铅锌矿化带,9条金铜矿化带,均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新疆西南天山国营马厂地区新发现铜矿带2条、圈定铁锰矿带2条、发现含金构造蚀变带1条。已初步圈定铜矿(化)体4条,初步圈定铁锰矿体3条,初步圈定金矿(化)体1条。新疆阿合齐地区的僧阿尔加尔新发现铜矿体一条,宽度4.6米,长大于100米,铜品位0.6%~1.5%。西北有色地勘局承担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项目36个,完成投资8940万元。其中局设地质项目25个,投入经费2336万元(均在陕西南部实施);国内社会地质项目9个(分别在秦岭、渭北、重庆实施),投入经费2921万元;国内投资海外社会地质项目2个(分别在蒙古、几内亚实施),经费投入3683万元。省煤田地质局承担地质勘查项目经费4623万元,其中省投资公司217.76万元,局投入资金511.76万元,矿产勘查收入3893.51万元。所开展的地质项目主要集中在省内,钻探总进尺117864米。项目主要有:孟家湾西区普查、西湾露天(二期)勘探、陇县煤炭资源综合普查、千阳北部找煤、张家峁井田勘探、孟村井田勘探、大保当扩大勘探、文家坡井田勘探、亭南预留区勘探、青岗坪勘探等项目。省核工业地质局共开展煤、金、钒、钼、锰、铜等各类商业性矿产勘查项目30多个,评价项目20多个,完成金额5800万元。

(五)矿产开发基本情况

2006年,省地矿局矿产开发收入788万元。西北有色地勘局重点矿山有4座,主要矿产品有铅、锌和黄金,已形成日采—选矿石1200吨、年采—选矿石4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年开发涉及部分加工处理矿石41.93万吨,生产黄金333公斤;铅精粉(金属量)4524.27吨;锌精粉(金属量)18139.3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265亿元。省核工业地质局共有陕西省凤县庞家河金矿、陕西省华县桃园钼矿、陕西省西乡县石膏矿、内蒙中旗祥瑞金矿,年总收入4000万元。省煤田地质局尚未参与矿产开发的投资。

(六)工程勘察施工及其他产业情况

2006年省地矿局承担了陕北石油勘查施工,完成石油钻探工作量15万米;承担了西安地铁二号线试验段张家堡车站基坑围护工程、宝鸡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主体塔基础工程;完成了府谷县武家庄高庄子新农村大口径辐射井施工等多项水资源勘查和施工项目,水文水井钻探工作量约1.5万米;完成了延安市宝塔区王良寺经济适用窑小区场地滑坡治理等多项地质灾害勘查、评价、治理项目。西北有色地勘局完成工作量钻探30余万米,施工领域包括石油钻井、岩芯钻探、岩土工勘,实现产值1.75亿元,实现收入1.57亿元。省核工业地质局完成陕西省内的包西铁路通道大保当至子长段定测项目、西安市“引湑济黑”调水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江苏省的台商大楼(苏州台商开发CO.)项目、浙江省嘉兴市明日明园项目等189 项,完成总产值2793万元。省煤田地质局基本没有承担工程勘察项目。地勘单位从事的多种经营产业大多数规模较小,市场定位的不明确、管理经验的欠缺,市场竞争力不足,没有形成经济增长点。

三、地勘单位改革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1.地勘费基数

省财政厅都按月及时划拨,各局也按规定将地勘费主要用于离退休人员费用、地质勘查工作和经常性费用支出等,保证了专款专用。

2.转增国家资本金

按照规定探矿权价款需要转增国家资本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审批,目前我省尚无审批一例。

3.贷款贴息

各地勘单位属地化以来的用于地勘单位组织转产、安排职工再就业方面的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申请,省财政按规定都给予了贴息。

4.税收优惠

目前各属地化地勘部门只有财政预算拨款不纳税,其他用于弥补经费不足的对外经营收入和为安置下岗职工创办的企业收入均纳税,尤其在所得税政策上尚未与事业单位同等对待。

5.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

省地矿局办理了一部分下岗职工优惠证,其他局未办理。但基本生活费仍由各单位自行发放。

6.离退休人员养老金

离退休人员由各局管理,费用来自地勘费。目前属地化地勘单位均未改制为企业,因此未进入社会统筹,也无资金来源。

7.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

省政府已出台文件落实。

8.基本建设投资补助

2006年国家发改委有一定补助。

9.住房改革支出

由于无资金来源,与省属单位一起均未实现货币化。

10.增加工资

已落实,与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

11.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各局机关已进医保,其他人员因无资金来源尚未落实。

四、国有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落实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和意见,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我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我厅已建议省政府成立由省编办、人事厅、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建设厅、政策研究室、四个省属地勘单位组成的地质勘查单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落实优惠政策,制订改革方案,按照“补欠、剥离、改制、重组”思路,分步实施。

(一)补欠

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地勘单位“三金”、住房困难、基本建设经费不足、历史债务等遗留问题。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落实责任,明确资金来源,为地勘单位改革创造条件。

(二)剥离

剥离离退休人员,经费切块单列管理,由地勘单位代管或进入省直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剥离办社会的职能,将地勘单位下属学校、医院等按属地和归口原则划归当地政府、部门管理。

(三)改制

改革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人员管理上,以2006年年底为限,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原职工身份、职务、级别等全部进入档案,离退休时按事业身份对待。新进人员由单位按企业方式自主聘用。在编制、经费管理上,以2006年切出离退休费用余额为基数,实行按原职工“退一减一”政策。经费包干,自负盈亏。改革后,地勘单位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在人事管理上,原职工身份、职务、级别等全部进入档案,实行岗位管理;在分配制度上,建立以岗位、绩效和股权分配为主的工资分配制度,经营者逐步实行年薪制;在用工管理上,员工一律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

(四)重组

初期,以局为单位,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整合资产,突出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工程勘查等主业,利用现有资产设备、人才技术优势和已取得的矿权,参与资源开发,进行企业化运作和管理。后期,适时组建陕西省地勘企业集团。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阅读全文

与西安地质学院离退休人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的天台 浏览:226
父母的意外险都需要什么 浏览:327
湖南2013年退休职工加工资是多少钱 浏览:273
我是一名传承孝敬的好孩子作文 浏览:407
做过体检放射多久可以备孕 浏览:49
排查消化系统可以做哪些体检 浏览:117
内蒙古企业退休职工2016养老金调整方案 浏览:139
哪些行业需职业病体检的 浏览:663
养生美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浏览:932
四川长寿疫情 浏览:601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浏览:375
五星级养老社区一年多少钱 浏览:888
现在企业女工53岁可以退休 浏览:614
山西企业退休工人调资 浏览:395
使劲读才孝顺 浏览:447
国内农村养老现状 浏览:845
同住父母不愿意出生活费怎么办 浏览:649
老人百天烧什么东西 浏览:547
入职体检表需要带什么材料 浏览:137
不生孩子如何说服父母 浏览: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