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特首退休后的待遇
香港在职时需要每个月扣除强制性公职金(每个月最多不超过2000元港币),雇主也要出相同比例的钱给雇员。这笔钱每个月就会给强职金管理公司(如银行、证券公司等)去投资。直到你退休后可以选择一次性或多次性提取使用。算算一个人如果20岁开始工作到60岁退休,他大概可以存到190万左右。但40年后的的190万元可能兑现在的钱来讲就没有那么多了,那么从60岁到一个人离开的那一年能否依靠这钱过日子呢?有人算过到时候大概可以够养老10-15年。
个人什么时候定居香港开始工作就开始积累这强职金,你退休拿到的就是你自己(和公司)给你存的。如果你55岁去到香港,60岁退休,就只有这5年的钱。
所以一般香港人都会多存一点钱来养老了!另外,还有其它的商业保险,到时候也是可以支付一些费用。
但幸运的是其它香港的福利还是很健全的,如低廉的医疗福利,政府补贴的住房(公屋)和养老院。但这些都需要按供求排队等候,不一定能及时享受。有需要的人还可以申请公共援助(类似国内低保)、老人有水果金等。任何人一旦是香港居民都能享受这些福利,不管你是老香港还是新移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四十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规定,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行政长官产生的具体办法由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规定。
2. 香港的养老制度详情
香港的养老制度
政府通过各项计划为长者提供多种社会服务及福利,包括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安老院舍照顾服务,以及长者经济援助。非政府机构亦设有各种支援服务,确保长者能各取所需,安享晚年。
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分为长者地区中心、长者邻舍中心和长者活动中心。
1、长者地区中心。
它是一种地区层面的长者社区支援服务,目的是帮助长者在社区过着健康、受尊重及有尊严的生活。此外,长者地区中心亦联系地区上各服务单位,更有效地运用社区资源,共同建立一个关怀长者的社区。
2、长者邻舍中心。
它是在邻舍层面,为长者提供一系列适切而便捷的社区支援服务,以协助长者在社区过着健康、受尊重及有尊严的生活,并鼓励长者积极参与,贡献社会。此外,长者邻舍中心亦配合长者地区中心的工作,共同推动社会大众建立一个充满关怀的社区。
长者地区中心及长者邻舍中心分别在地区及邻舍层面为长者提供多种服务,包括教育、发展、护老者支援服务、外展网络、辅导、膳食、转介及偶到服务。
3、长者活动中心
长者活动中心为长者提供社交及康乐活动,以助长者善用余暇,透过学习发展潜能,以及扩阔社交网络。
安老院舍照顾服务:安老院舍照顾服务旨在为一些未能在家中获得适当照顾的长者,提供住宿及起居照顾,协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促进社交生活。香港现设有不同类型的安老院舍,照顾长者各类护理需要。
社会保障及津贴:政府设有不同的社会保障计划。其中公共福利金计划是为年龄在65岁或以上或严重残疾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现金津贴。
有经济困难的长者也可申请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计划,以应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凡符合申请资格的综援受助长者,若选择到广东或福建省养老,则可申请综援长者广东及福建省养老计划,继续领取现金援助。
一.香港养老体制简介
(一)强制性养老公积金计划是香港特区养老保障体系的主体形式。
香港特区之所以需要这样一套养老体系,是由于同世界上很多其他地区一样,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将步入老年,同时居民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出现老龄化,由此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养老压力。现在香港65岁及以上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预计到2016年,这个比率将升至13%;到2036年,更将高达20%。现在的香港340万劳动人口中只有1/3拥有养老保障。尽早建立安全可靠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对社会稳定负责的表现。
强制性公积金简称强积金(MPF,MandatoryProvident Fund),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近年来开始执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这是一套个人账户制、强制执行、属市场化经营性质的养老公积金制度,目的是确保香港居民能够得到足够的退休保障。香港地区政府在1995年通过了公积金计划条例,并于1998年3月修订了条例,同年4月制定了两套细则,详细规定了强积金制度的标准和相关操作规定。1999年3月公布了预计执行时间表,2000年12月1日,强积金计划正式启动。
这项计划属于自我保障性的基金储存制,不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但毕竟是通过政府权威在构建统一的养老保险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也是试图通过政府干预有限度地强化收入再分配机制、保障劳工阶层权益的重要举措,从而也结束了香港缺少社会养老制度而主要依赖职业福安排退休雇员老年生活的历史。“强积金”计划在香港香港推行过程中也受到了不同利益集团彼此对立的批评,但毕竟还是逐渐在香港全面推行。从我们这次在香港大学了解到的情况看,按照此计划,从清洁工到教授不同职务的雇员在退休时可以一次性拿到100到1000万港币不等的养老金。这些无疑成为这些退休雇员很重要的养老资金来源。
(二)香港政府提供的向低收入者倾斜的收入保障和社会福利服务是养老保障体系的辅助渠道。香港政府从1971年开始对因年老、残疾、患病、失业而丧失或减少收入者等提供“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向高龄者和严重残疾者提供“公共福利金计划”,这两项计划区别在于,前者属于特殊主义或选择主义的保障给付,其对象是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而在后者的福利项目中,除“普通高龄津贴”的给付以收入调查为条件外,“高额高龄津贴”和普通、高额“残疾津贴”属于普遍性福利。不管怎样,这些相关的福利都是对养老保障体系的补充。
(三)强积金法例规定65岁为退休年龄,计划成员达到65岁,便可一次性提取强积金计划内由强制性供款累积的累算权益。计划成员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提前提取强制性供款累积的累算权益,甚至是名下的所有款项,这就达不到储蓄养老的目的了。从覆盖率上看,相关的福利资助计划也无法达到为香港大多数居民提供足够养老福利的目的,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养老体系。
(四)退休后,雇员与雇主工作关系解除。利益关系也基本随之解除。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香港几所大学均无负责退休雇员工作的行政部门,学校没有供退休雇员休闲活动场所,学校从不组织有退休雇员参与的集体活动。除继续受聘从事顾问等工作的个别人外,其余退休雇员与学校不再存在工作关系和利益关系。退休雇员与原单位关系淡漠。
供参考。望采纳。谢谢
3. 香港的养老制度是怎样的,公司员工和公务员有区别吗
从2003年起,香港特区政府推开“强积金”退休养老制度。不过,为了让公务员退休养老并轨,规定凡是2000年之前入职的公务员,享受原来的退休金制度,由政府拨款供养,2000年之后,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企业雇员、私人民众,都执行统一的“强积金”退休养老制。 与内地社保相比,香港退休“强积金”最大的特点是,企业与个人强制缴存在的公积金归个人账户所有,不参与社会统筹,缴多缴少,完全归自己个人所有。 那么,有人会问,强积金制度下,个人与雇主强制缴存的退休金能够满足未来退休生活所需吗?特区政府是怎样打理这笔钱的?是如何保证退休公积金保值增值,获得远远高于通货膨胀的收益率,实现足够的养老的? 事实上,特区政府之所以选择第二种养老规划制度,即退休强积金制度,与香港作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有关.在港英政府治下,香港建立起了完善的欧美体系的金融制度和私人财富投资管理系统。世界上90%以上的名列世界500强的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基金、证券公司进驻香港
香港的财富参与的是全世界的投资流转,金融业高度发达,这为特区政府退休强积金的投资打理提供了稳健收益、安全运作的前提.香港的退休“强积金”,是由特区政府分散委托在港的多家世界级保险公司投资打理的,主要运用“基金定投,福利收益、分散风险理论”,通过分散购买“全球共同基金”,进行长期投资,来实现保值增值。 由此可见,香港人对退休养老强积金制度的认同,关键是建立在强积金的投资管理是否真正的安全可靠上。所幸的是,香港人基于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地位,他们对“基金定投理论”、“福利投资”,实现财富爆炸式增长充分认同,这就是香港人的财商之高与聪明之处。
4. 香港70岁后养老待遇
1.强积金计划:
作为现今香港唯一的为退休而设的强制性供款计划, 基本解释就是强制18-65岁的在职人仕及雇主把固定份额的资金注入自己选定的强积金户口, 月薪超过7100港元的在职人仕及其雇主均须每一个月分别向强积金户口注入最少薪金的5%即共10%, 再由雇员自行选定投资项目(强制)。那麼到退休时实际可取回多少款项呢?? 单纯以数据来说:
月入15000港元, 假设年回报5%, 供款40年, 扣除行政费後大概可取回159万;
月入2万港元, 假设年回报5%, 供款40年, 扣除行政费後大概可取回209万;
月入3万港元, 假设年回报5%, 供款40年, 扣除行政费後大概可取回254万;
2.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 (综援):
主要为有生活困难的香港居民而设的福利, 必须通过资产审核才能申领, 关於年满60岁的长者, 如果有子女的话, 因为子女的收入也是资产审查因素之一, 所以申请时申请人的子女需签署一份「不供养父母证明书」即「衰仔纸」, 代表子女不愿或没有能力照顾及供养父母, 注意综援不能与生果金同时申请, 以下为缓助基本金额, 可因不同情况而改变。
单身长者: 每月可领取3055元
非单身长者: 每月可领取 2880元
3.高龄津贴 (生果金)
高龄津贴设立的目的, 是香港政府每月象徵性发放一些零用钱, 「生果金」的俗称就是指长者可以用这笔钱作购买生果之用, 以答谢长者多年来对香港社会的贡献, 表达「敬老」之意。 由於时代的变迁, 部分穷困长者现在依靠高龄津贴, 以支付日常起居生活开支, 变为「养老」之用。 65-69岁的长者须经过资产审查, 而70岁以上长者不须资产审查, 不能同时领取综援, 金额为每月1180元。
4.长者卡制度
年满65岁的长者可以免费申请, 用八达通可以港币2元乘搭一般地铁、巴士及渡轮, 某些特别路线半价, 由2004年起,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长者日更可免费乘搭大部分相关公共运输工具, 长者卡持有人亦可享有购物折扣以及优先享用政府服务。
5. 医疗券计划
香港政府於2009年推出为期3年的长者医疗券试验计划, 年满70岁的长者每年会获发5张面值250元的医疗券。让长者选择最切合他们需要的私营医疗服务,包括预防性护理服务,藉以辅助现有的公营医疗服务,例如普通科门诊和专科门诊诊所。以鼓励长者多使用医疗券接受基层医疗服务,包括治疗和预防性质的护理服务。
香港政府在2012年将医疗券金额增加至500元, 2013年增至1000元, 2014年增至2000元, 并允许长者保留尚未使用的医疗券, 上限为4000元。
5. 香港人没有退休金退休后怎么生活
先回答问题:香港的普通人是没有退休金的,所谓“生果金”属于补贴性质,满足年龄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取,但也就一两千,非常有限。
在香港回归祖国前,除了公务员享有独特的由政府财政供养的退休金制度,普通人是没有统一退休养老体系的。后来回归,统一的退休制度被提上了仪事日程。国际上退休保障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政府管理,用税收资助的社会安全网;二是由私人托管的强制性供款计划;三是个人自愿性储蓄和保险。
我们内地采用的是第一种,但是政府没有过多考虑到民众享受经济改革红利,用税收自主养老体系,因而导致养老金面临枯竭,引发延迟退休议题;
香港最终选择的是第二种模式,即私人托管的强制性供款计划,就是“强积金”退休养老制度。
简单来讲,就是雇主出薪水5%,本人出5%,由指定有资质的投资公司负责投资,累积到65岁时这笔钱有多少是多少,拿完就没有了。强积金不能算退休金,它其实相当于我们的企业年金,投资收益听天由命。其实和自己储蓄没多大区别,就相当于雇主多出了5%的工资而已。通货膨胀算入在内的话,这笔钱真的不能给人足够的安全感。因此在香港经常能看到七十多岁的人做保洁,服务员甚至出租车司机(其实这种现象也跟香港人均寿命长有关)。
上面说的是政府行为,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养老方式不能给人足够的安全感,香港人自己也在“手停口停”这个问题上寻求出路。因此香港保险公司之间不断地竞争,产品不断地优化也为保险购买者带来了“渔翁之利”。很多人现在买一份储蓄,目的就是为了等老了以后,每年都会拿到保单中的利息,就像一个诚信的老板,每年给自己发退休金,可以生活,可以旅行,可以治病;同时,本金继续滚存,知道除了每年取的红利还有另一笔钱可以以防万一,以这样的方式给自己安全感。
6. 香港人如何养老
港府对于退休老人的福利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公共福利金,一部分属于社会综援性质。
公共福利金里和退休人士比较相关的,主要有高龄津贴和长者生活津贴两大类。
高龄津贴俗称“生果金”,须年满70岁以上才可以享受,每月1325港元。这笔钱,不够在香港吃饭钱,所以被戏称为“生果金”,意思是只够买些水果。不过好处是这笔钱是到了年龄就给,不需要进行经济情况审查。
长者生活津贴是给65岁以上的人士,每月2565港元。要领取“长者生活津贴”,必须是夫妻双方资产不超过49.9万港元,两人合共收入不超过12620港元(单身人士不超过7750港元)。而且,领取长者生活津贴的,就不能再领取“生果金”。
但实际上,在香港,即便是一个端盘子的服务员,月薪都不止7750港元。根据港媒近期报道,在执行最低时薪标准后,连洗碗工的月薪都已经达到近1.3万港元。这意味着,如果老人去酒楼打工洗碗或是端菜,就无法享受到政府的长者生活津贴。
需要指出的是,1325港元和2565港元这两个津贴标准,还是港府在2016年底刚刚修改的,按通胀水平提升了2.8%之后的结果。
至于综援部分,类似于内地的低保制度,金额实际上也非常有限,而且对于申请人进行比较严格的资产和收入设限。申请综援计划的人,前提条件是个人资产要少于47000港元。满足这一条件后,60岁以上单身人士可以获得综援3340港元;如果60岁以上且需要经常护理,还可以另外获得补贴5690港元。所有获得综援的人士,港府都豁免他们在公立医院的医疗费用。
以上可以看出,香港人虽然没有退休金这一说法,但也有类似的福利,只是金额较少,条件限制又比较苛刻,居民很慢利用福利金来维持正常生活,因此人们退休后,不会靠福利金生活,而是继续从事工作,退而不休,以保证正常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