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业改制有关退休人员的补偿
一、国企改制中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标准
解决了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来源问题,就涉及到经济补偿金的标准问题。根据改制主体的性质不同,其员工的身份也有所不同,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国企员工经济补偿金的一般标准 对于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根据财企[2002]313号文件精神,"企业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规定标准的,按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标准的,按照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尽管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经济补偿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其主要规定还是参考了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的具体标准为,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其中,员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计发;员工月平均工资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或3倍以上的,可按不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的标准计发。企业经营者也应按照上述办法执行。
(二)破产企业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标准 国有企业严重资不抵债,不再具备继续生产经营条件,可以申请破产,但是《破产法》并没有将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支付列入破产企业法定清偿范围内。根据《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的有关规定,在试点城市安置破产企业职工的费用,从破产企业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拨付,不足部分从处置其他破产财产所得中拨付并可列入第一顺序清偿,安置费用的标准原则上按照破产企业所在试点城市的企业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计算。
(三)事业单位员工经济补偿金标准 由于中央和各地尚未出台有关事业单位改制员工经济补偿的规定,因此有关员工经济补偿具体标准将参照国有企业员工经济补偿标准。根据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和国资分配[2003]21号文件规定,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标准相同。 但是考虑到事业单位员工大部分是事业工人身份,其中有一部分还是国家公务员身份,由于各种原因,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开设养老保险账户,一旦改制后,这部分员工的退休金也是个麻烦事。因此,完全参照国有企业的员工经济补偿标准执行对这部分人来说确实欠缺公平,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除经济补偿金外其他形式的补贴,具体标准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
(四)经济补偿金外的其他补偿 我们注意到,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规定中,"改制企业可用国有净资产支付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等,由此造成的账面国有资产减少,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冲减国有资本"。这个"等"字有很大学问,它意味着从中央已经认同改制企业可以用国有净资产支付除员工经济补偿金外的其他形式补偿。当然不是所有改制企业都适用于这个条件,像上述事业单位改制可以参照这一标准,寻求其他方式的补偿,另外一些本身经济补偿金较少,从事危险职业、危害身体健康职业,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为企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员,可以由改制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向上级部门提出,具体标准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
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
国有企业进行的国有资本退出的改制工作中,由于经济补偿金是必须支付且不能打折,所以对于改制企业来讲比较头痛的是如何支付这笔相对庞大的改制成本,而且在支付了改制成本之后还不至于影响企业改制之后的发展,因此以何种方式支付经济补偿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
实际上,中央和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出台的关于改制企业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文件中强调的都是"以企业国有净资产支付"这个资金来源问题,而对于以何种方式支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制,因此从财务角度来讲,以净资产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实际上可以以股权形式、债权形式和现金形式进行支付。
1.现金支付形式
现金支付形式就是要求企业以现金支付给员工作为解除长期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对于现金流充裕的企业来讲,这种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一次性解决,没有为改制后的企业留下什么后遗症,但是这种方式将极大的侵占企业的资金流,降低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得企业很容易陷入危机之中。
2.股权支付形式
股权支付形式就是直接将企业的净资产以经济补偿金的方式落实到每个员工上,企业改制后,形成员工对于改制后企业占有的股权。虽然这种方式在相关文件政策上是允许的,但是在操作中却有两个明显障碍,首先是由于《公司法》对于公司股东人数的限制,使得员工持股的人数受到限制,同时由于员工持股会等持股载体的组建已经很难再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批,那么员工以何种身份、方式持股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员工集体持股方式在大多数地方已经行不通,地方政府更多的希望由原来企业的经营层绝对控股改制后企业,不支持所有员工共同持股。
因此,从以上两点看,以股权形式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也不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3.债权支付形式
如果改制企业的支付能力比较差,为了缓解支付改制成本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压力,可以将员工的经济补偿金转为改制企业的负债,同时减少相应的企业净资产。企业改制后,员工持有改制后企业的债权,并根据相应的规定和条件获得清偿。改制企业以债权形式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一定要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的批准,以避免改制后违反《会计法》和《税法》的风险。
(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与改制企业的发展
以何种方式支付经济补偿金与改制企业的发展有着紧密地联系,改制企业要结合生存发展之道和长期利益来确定。虽然不同的企业可有不同方式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总的来讲,目前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采取现金、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方式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
首先,对于企业改制后不在改制后企业继续任职的员工应采取现金支付的方式,用现金一次性的支付给这部分员工,使得这部分员工与改制后企业没有任何关联,减掉一部分包袱。
其次,对于拟成为改制后企业的股东的原企业经营者和技术业务骨干,可将其经济补偿金直接以股权的形式予以支付,如果人数较多可采取"准自然人"的方式,即几个自然人捆绑在一起,以协议的方式由一个人代为持有股份。
最后,将剩余人员的经济补偿金转为其对改制后企业的债权,由双方约定还款付息的条件和期限,同时为了确保这部分债权能够偿付,改制企业应以企业相当价值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 采取这种办法来解决员工的经济补偿金问题既可以缓解改制企业资金上的压力,又可以避免全员持股,有利于重新确定改制后企业的股东结构,同时以债权形式将留在改制后企业工作的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相连,但又使得员工的风险小于改制后企业股东的风险。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采取这种办法时,用于现金支付、股权支付和债权支付三者之间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应该由专业人士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来合理确定。需要指出的是,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也要经由企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因此,改制企业要充分做好员工工作,摆事实、讲道理,把改制企业的长期发展确定为首要目标,获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三、员工获得经济补偿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国有企业改制中员工因解除劳动合同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也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为此签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对国有企业职工,因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宣告破产,从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国有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在当地上年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数额内,可免征个人所得税。具体免征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规定。超过该标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全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四、国企改制中历史遗留问题的一次性解决
国有企业改制中会暴露出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如以前拖欠员工的工资、福利费、社会统筹、集资款,伤病残职工的安置,退养职工的处置等等,这些问题应在企业改制中一次性予以解决,以免给改制后的企业留下尾巴,拖累改制后企业的发展。
(一)拖欠职工的工资、福利费处理 根据财企[2002]31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企业账面原有的应付福利费仍转为改制后企业的流动负债,账面原有应付工资余额中欠发员工工资部分可发放给员工也可在扣除个人所得税后转为个人投资。
(二)拖欠或尚未建立职工的社会统筹处理 财企[2002]313号文件规定,对于尚未建立社会统筹的企业改制时应为员工一次性交付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费,并从改制企业净资产中扣除或者从改制企业剥离资产出售收入中优先支付,对于已建立社会统筹但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应当以改制企业现有资产优先予以清偿。
(三)职工集资款处理 改制企业未退还的职工集资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长期负债的形式,另一种是入股的形式,对于这两种形式的职工集资款都可以以现有资产进行清偿,也可以在员工自愿的前提下,转为员工对改制后企业的个人投资。
(四)尚未房改的员工住房处理 改制企业的员工住房,对于尚未签订合同、交付房款、进行房改的,应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房改事项,按照有关规定向员工出售,对于员工在房改中不购买住房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五)离休员工的医疗费、退休金处理 没有纳入社会统筹的离休职工的医疗费和退休金,改制企业可按照当时标准或参考当地政府出台的标准,按照一定年限从改制企业的国有净资产中扣除,并设定专门账户进行管理,定期予以支付。
(六)伤病残员工的处理 对于伤病残员工的处理,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或者按照当地政府出台的标准一次性解除这部分员工的劳动合同,并使这部分员工能够得到切实可靠的安置。
(七)内退员工的处理 对于改制前已办理内退手续的员工,应计算其从改制时距正式退休年龄时需向其支付的退养费用和其他工资性费用,从国有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并设定专门账户进行管理定期予以支付。另外,对于这部分员工也可以按照解除员工劳动合同进行经济补偿方式处置。
(八)停薪留职、放长假员工的处理 对于停薪留职、放长假员工的处理,应按照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方式进行处置,具体工龄的确定应为劳动部门认定的其工龄为标准,一次性解除这部分员工的劳动合同,为改制后企业减轻负担。
五、关于公用企业与科研事业单位的经济补偿支付
经常有一些公用企业和科研事业单位提出关于这些类型企、事业单位进行改制,员工经济补偿如何确定的问题。其实这种类型的企业、事业单位也同样适用以上所讨论的员工经济补偿的方法和标准,在《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分配[2003]21号)文件的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可以参照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和国资分配[2003]2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改制,而实施改制分流的辅业资产主要包括"为主业服务的零部件加工、修理修配、运输、设计、咨询、科研院所等单位"。因此,无论是公用企业还是科研事业单位都可以按照以上所述标准和方式对员工进行经济补偿。
㈡ 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退休的职工应该给于经济补偿吗
根据国务院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第四条: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财产属于“本集体企业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规定及改制的规定和做法,企业资产全部出卖后,其资金在偿还内、外债务,补发职工工资,补偿临时工、合同工及工伤人员等各种经济补偿后,剩余的净资产可以按出资多少、供献大小、工龄长短等因素进行量化分配。 “本集体企业”的劳动群众,应该包括本企业退休职工,(已死亡一年以上的因失去主体而除外)。而临时工、合同工除在遣散安置时应按规定给予以经济补偿(含两金三险)外,不应再参与这种属于“本企业劳动群众”的所有权分配。这点,就是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国营企业以及和改制后已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企业根本不同的地方。
㈢ 鍗曚綅鏀瑰埗鍛樺伐浜鍙楀摢浜涜ˉ鍋
鍗曚綅鏀瑰埗浜哄憳鎸夊伐浣滄椂闂撮暱鐭鏂瑰紡璧斿伩鍛樺伐銆傚傛灉鍔冲姩鑰呭伐浣滄湭婊″叚涓鏈堟寜鐓у崐涓鏈堝伐璧勮ˉ鍋匡紱姣忔弧涓骞存寜鐓т竴涓鏈堝伐璧勮禂鍋裤傝繖閲岀殑鏈堝伐璧勬爣鍑嗕负鍔冲姩鑰呯昏亴鍓嶅崄浜屼釜鏈堢殑骞冲潎鏈堝伐璧勶紝涓旇禂鍋垮勾闄愭渶楂樹负鍗佷簩骞淬傚叿浣撳彲浠ュ弬鑰冦婂姵鍔ㄥ悎鍚屾硶銆嬩腑鐨勭浉鍏宠勫畾銆
1銆傛効杩涘叆鏀瑰埗鍚庝紒涓氱殑鑱屽伐锛屽叾鑱屽伐瀹夌疆璐瑰彲浠ヤ互鐜伴噾涓娆℃ф敮浠橈紱涓娆℃ф敮浠樻湁鍥伴毦鐨勶紝涔熷彲鏀浠樹笉浣庝簬20%鐨勯栨湡鑱屽伐瀹夌疆璐癸紝鍚屾椂涓庤亴宸ユ湰浜虹捐㈠墿浣欏畨缃璐圭殑鍒嗘湡鏀浠樺崗璁锛屾敮浠樻湡闄愭渶闀垮彲鍦5骞村乏鍙筹紝鏈浠橀儴鍒嗕綔涓轰紒涓氬硅亴宸ョ殑璐熷恒備笌姝ゅ悓鏃讹紝鑱屽伐涓庡師浼佷笟鐨勫姵鍔ㄥ叧绯昏嚜鍔ㄨВ闄ゃ傛敼鍒跺悗鐨勪紒涓氬簲涓庤亴宸ユ牴鎹骞崇瓑鑷鎰裤佸崗鍟嗕竴鑷寸殑鍘熷垯锛岄噸鏂扮捐㈠姵鍔ㄥ悎鍚岋紝骞朵笉鍙楀師鐨勯檺鍒躲傛敼鍒跺悗浼佷笟涓庤亴宸ョ粓姝㈡垨瑙i櫎鍔冲姩鍚堝悓鏃讹紝搴斾竴娆℃ф敮浠樼粰鑱屽伐鍓╀綑鐨勫畨缃璐广傚洜璧勪骇闅句互鍙樼幇绛夊師鍥犺屼笉鑳戒互鐜伴噾鏀浠樿亴宸ュ畨缃璐圭殑锛屼篃鍙灏嗚亴宸ュ畨缃璐逛互鑱屽伐鎸佽偂鎴栬嚜鐒朵汉褰㈠紡鍏ヨ偂澶勭悊锛屼絾鎷熺粍寤鸿偂浠芥湁闄愬叕鍙哥殑浼佷笟涓嶈兘浠ヨ亴宸ユ寔鑲″舰寮忓叆鑲°備笂杩版柟娉曠敱鍥芥湁璧勪骇鎺堟潈缁忚惀鍏鍙告牴鎹浼佷笟鐨勫疄闄呮儏鍐碉紝涓庢敼鍒朵紒涓氬晢瀹氥
2銆備笉鎰胯繘鍏ユ敼鍒跺悗浼佷笟鐨勮亴宸(璺濇硶瀹氶浼戝勾榫勪笉瓒10骞(鍚10骞)鐨勫師鍥哄畾鍒惰亴宸ラ櫎澶)锛屽湪鏀瑰埗浼佷笟浠ョ幇閲戝舰寮忎竴娆℃ф敮浠樺叾瀹夌疆璐瑰悗锛岃嚜鍔ㄨВ闄や笌鍘熶紒涓氱殑鍔冲姩鍏崇郴锛屼韩鍙楁晳娴庡緟閬囥
3銆傚硅窛娉曞畾閫浼戝勾榫勪笉瓒10骞(鍚10骞)鐨勫師鍥哄畾鍒惰亴宸ワ紝浼佷笟鏀瑰埗鏃讹紝濡傛湰浜烘効杩涘叆鏀瑰埗鍚庣殑浼佷笟锛屽苟瑕佹眰鍔冲姩鍚堝悓鏈熼檺绛捐嚦娉曞畾閫浼戝勾榫勭殑锛屾敼鍒朵紒涓氬簲濡ュ杽瀹夌疆锛屽苟涓庡悓绫讳汉鍛樺疄琛屽悓宸ュ悓閰銆傚硅繖閮ㄥ垎鑱屽伐鎵鍓ョ荤殑瀹夌疆璐瑰彲鐣欏湪鏀瑰埗鍚庣殑浼佷笟锛屼笉鍐嶆敮浠樼粰鑱屽伐鏈浜恒備紒涓氬硅繖閮ㄥ垎瀹夌疆璐瑰簲瀹炶屼笓椤圭$悊锛屽叿浣撹储鍔′細璁″勭悊鎸夊競璐㈡斂灞鏈夊叧瑙勫畾鎵ц屻傚圭捐浜嗚嚦娉曞畾閫浼戝勾榫勫姵鍔ㄥ悎鍚岀殑杩欓儴鍒嗚亴宸ワ紝濡傚洜鍗曚綅鍘熷洜鑰屼笉鑳界户缁灞ヨ屽姵鍔ㄥ悎鍚岀殑锛屼紒涓氬簲灏嗘敼鍒跺墠涓娈电殑鑱屽伐瀹夌疆璐规敮浠樼粰涓浜猴紝鏀瑰埗鍚庝竴娈电殑宸ラ緞琛ュ伩澶勭悊銆傚傛湰浜烘彁鍑轰笉鍐嶅饱琛屽姵鍔ㄥ悎鍚岀殑锛屽垯鎸夊師鍔冲姩閮ㄥ姵閮ㄥ彂[1996]354鍙锋枃浠舵湁鍏宠勫畾锛屼笉缁欎簣浠讳綍缁忔祹琛ュ伩閲戙備紒涓氭敼鍒舵椂锛屽傛湰浜轰笉鎰胯繘鍏ユ敼鍒跺悗鐨勪紒涓氾紝鍒欐敼鍒朵紒涓氬彲鍙傜収鍗忓晢瑙i櫎鍔冲姩鍚堝悓鐨勫姙娉曟敮浠樺叾瀹夌疆璐癸紝鏈澶氫笉瓒呰繃12涓鏈堛
娌$捐㈠姵鍔ㄥ悎鍚屼笉缁欏伐璧勬庝箞鍔?
鏈绛捐㈠姵鍔ㄥ悎鍚岃岃緸鑱屾椂鑰佹澘鍙堜笉鏀浠樺伐璧勭殑锛屾湁浠ヤ笅鍑犵嶈В鍐抽斿緞锛
1銆佸拰鑰佹澘鍗忓晢瑙e喅锛
2銆佸綋鍦板姵鍔ㄥ眬鍐呰炬満鏋勫姵鍔ㄤ徊瑁佸斿憳浼氱敵璇峰姵鍔ㄤ徊瑁佽佸洖宸ヨ祫銆傝ョ▼搴忔槸涓撻棬涓轰簡瑙e喅鍔宠祫绾犵悍鐨勶紝鏁堟灉寰堝ソ锛屼笉鐢ㄤ氦浠讳綍璐圭敤锛
3銆佸逛徊瑁佺粨鏋滀笉鏈嶅緱锛屽彲浠ュ悜娉曢櫌璧疯瘔锛
4銆佸彲浠ュ悜鍔冲姩鐩戝療鏈烘瀯鎶曡瘔锛岀敱鍏惰矗浠ょ敤浜哄崟浣嶆敼姝c
甯屾湜浠ヤ笂鍐呭硅兘瀵规偍鏈夋墍甯鍔╋紝濡傛灉鎮ㄨ繕鏈夊叾瀹冮棶棰樿峰挩璇涓撲笟寰嬪笀銆
銆愭硶寰嬩緷鎹銆戯細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鍔冲姩鍚堝悓娉(2012淇姝)銆
绗鍥涘崄鍏鏉°愮粡娴庤ˉ鍋裤戞湁涓嬪垪鎯呭舰涔嬩竴鐨勶紝鐢ㄤ汉鍗曚綅搴斿綋鍚戝姵鍔ㄨ呮敮浠樼粡娴庤ˉ鍋匡細
锛堜竴锛夊姵鍔ㄨ呬緷鐓ф湰娉曠涓夊崄鍏鏉¤勫畾瑙i櫎鍔冲姩鍚堝悓鐨勶紱
锛堜簩锛夌敤浜哄崟浣嶄緷鐓ф湰娉曠涓夊崄鍏鏉¤勫畾鍚戝姵鍔ㄨ呮彁鍑鸿В闄ゅ姵鍔ㄥ悎鍚屽苟涓庡姵鍔ㄨ呭崗鍟嗕竴鑷磋В闄ゅ姵鍔ㄥ悎鍚岀殑锛
锛堜笁锛夌敤浜哄崟浣嶄緷鐓ф湰娉曠鍥涘崄鏉¤勫畾瑙i櫎鍔冲姩鍚堝悓鐨勶紱
锛堝洓锛夌敤浜哄崟浣嶄緷鐓ф湰娉曠鍥涘崄涓鏉$涓娆捐勫畾瑙i櫎鍔冲姩鍚堝悓鐨勶紱
锛堜簲锛夐櫎鐢ㄤ汉鍗曚綅缁存寔鎴栬呮彁楂樺姵鍔ㄥ悎鍚岀害瀹氭潯浠剁画璁㈠姵鍔ㄥ悎鍚岋紝鍔冲姩鑰呬笉鍚屾剰缁璁㈢殑鎯呭舰澶栵紝渚濈収鏈娉曠鍥涘崄鍥涙潯绗涓椤硅勫畾缁堟㈠浐瀹氭湡闄愬姵鍔ㄥ悎鍚岀殑锛
锛堝叚锛変緷鐓ф湰娉曠鍥涘崄鍥涙潯绗鍥涢」銆佺浜旈」瑙勫畾缁堟㈠姵鍔ㄥ悎鍚岀殑锛
锛堜竷锛夋硶寰嬨佽屾斂娉曡勮勫畾鐨勫叾浠栨儏褰銆
绗鍥涘崄涓冩潯銆愮粡娴庤ˉ鍋跨殑璁$畻銆戠粡娴庤ˉ鍋挎寜鍔冲姩鑰呭湪鏈鍗曚綅宸ヤ綔鐨勫勾闄愶紝姣忔弧涓骞存敮浠樹竴涓鏈堝伐璧勭殑鏍囧噯鍚戝姵鍔ㄨ呮敮浠樸傚叚涓鏈堜互涓婁笉婊′竴骞寸殑锛屾寜涓骞磋$畻锛涗笉婊″叚涓鏈堢殑锛屽悜鍔冲姩鑰呮敮浠樺崐涓鏈堝伐璧勭殑缁忔祹琛ュ伩銆
鍔冲姩鑰呮湀宸ヨ祫楂樹簬鐢ㄤ汉鍗曚綅鎵鍦ㄧ洿杈栧競銆佽惧尯鐨勫競绾т汉姘戞斂搴滃叕甯冪殑鏈鍦板尯涓婂勾搴﹁亴宸ユ湀骞冲潎宸ヨ祫涓夊嶇殑锛屽悜鍏舵敮浠樼粡娴庤ˉ鍋跨殑鏍囧噯鎸夎亴宸ユ湀骞冲潎宸ヨ祫涓夊嶇殑鏁伴濇敮浠橈紝鍚戝叾鏀浠樼粡娴庤ˉ鍋跨殑骞撮檺鏈楂樹笉瓒呰繃鍗佷簩骞淬
鏈鏉℃墍绉版湀宸ヨ祫鏄鎸囧姵鍔ㄨ呭湪鍔冲姩鍚堝悓瑙i櫎鎴栬呯粓姝㈠墠鍗佷簩涓鏈堢殑骞冲潎宸ヨ祫銆
㈣ 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补偿
国企员工经济补偿金的一般标准对于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根据财企[2002]313号文件精神,"企业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规定标准的,按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标准的,按照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尽管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经济补偿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其主要规定还是参考了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的具体标准为,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其中,员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计发;员工月平均工资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或3倍以上的,可按不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的标准计发。企业经营者也应按照上述办法执行。
法律依据:《关于印发《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第十九条:在公司制改建过程中,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的经济补偿金,以及为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的职工一次性缴付的社会保险费,可从改建企业净资产中扣除或者以改建企业剥离资产的出售收入优先支付。
企业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规定标准的,按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标准的,按照原劳动部印发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规定的标准执行。企业支付的社会保险费,按照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缴费比例执行。
㈤ 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政策
关于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
职工安置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省直有关部门、各省属企业:
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经贸企字[2002]859号)和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鲁政发2003]62号)下发以来,部分省属国有企业在实施改革改制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涉及职工安置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我们经过归纳并经省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同意,现将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职工安置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因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整体改制、转让股权、增资扩股使国有资本退出或退到参股地位的省属国有企业,在制定企业改革方案时,职工安置方案中应当包括预留职工安置
费用的支付保障办法。经核准预留的职工安置费用由上述企业在改革改制方案实施前划入省国资委指定的产权交易中心帐户,作为职工安置费用的保障资金,专款专用。
二、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按规定需要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和预留职工安置等有关费用的,在按照省劳动保障厅鲁劳社[2004]5号文件确定计算职工安置费用的基准日时,尽
可能与改制企业资产评估基准日统一。
三、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省属国有企业中经界定为国有出资但注册为集体企业的,可以纳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范围;上述辅业单位使用的混岗集体职工中,与主体企业或辅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可以纳入辅业改制人员范围。
混岗集体职工是指国有矿山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前在国家劳动计划外,以集体所有制指标招收或以集体所有制名义录用,并安排在本企业顶岗使用的人员。矿山所属集
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向矿山提供劳务的人员不属于混岗集体职工范围。
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前,对企业已经办理内部退养手续的职工属于整体改革改制的企业,由改制后的企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按不低于原条件继续履行内部退养协
议;属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单位,由主体企业按不低于原条件继续履行内部退养协议。
企业改革改制前已经办理内部退养手续的职工中,符合距法定正常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职工,按照鲁劳社[2004]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预留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其他内退职工
内退期间的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按照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从国有净资产中预留(或按照不超过5年的标准预留)。
企业改制时,对内部退养职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五、企业改制时,对因工负伤(患职业病)被鉴定为1-4级的伤残职工,改制企业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未参保企业按照鲁劳社[2004]5号文件预留的有关费用,由主体企业
或改制后的企业负责管理,并按规定支付和缴纳;不预留和支付经济补偿金。对因工负伤(患职业病)被鉴定为5-10级的伤残职工,改制企业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改制企业应当按照鲁劳社[2004]5号文件计发经济补偿金;预留的有关伤残费用,由主体企业或改制后的企业负责管理,今后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支付有关待遇。企业改制时,因工负伤(患职业病)被鉴定为5-10级的伤残职工,由本人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按规定应得的经济补偿金和预留的伤残待遇,由改制企业一次性支付。
六、企业改制时,对于医疗期满经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病休人员,本人申请且符合退休(职)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办理退休(职)手续;对于医疗期满经劳动鉴定委员会
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企业另行安排工作的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职工,企业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支付医疗补助
费。
七、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应当本着有情操作4 的原则,依法对停薪留职、
“两不找”、挂名挂靠等各种离岗人员进行清理,对其中愿意到改制后企业工作、企业有条件
安置的,改制企业应当进行安置;对无法安置的人员,企业应当办理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企业改革改制时,对上述人员中只与企业保留劳动关系,企业不发给生活费、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其保留劳动关系的时间,在计发经济补偿金时应予以扣除。
八、企业改制基准日至国有资产处置日期间调出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到达离退休年龄以及死亡的人员,不计发经济补偿金。
九、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时,计发职工经济补偿金的企业月平均工资超过统计部门公布的企业所在设区的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倍的,原则上按照不高于2倍的标准确定;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上限标准3倍的,原则上按照不高于上限3倍的标准确定。
十、省属国有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企业工资总量及增长水平调控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在改制前超标准突击增加职工工资。对企业改制时超出规定标准发放的工资(含企业经营管理层的薪酬),不得作为企业改制计发个人经济补偿金的依据。
十一、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其辅业改制单位 5 (含独立法人单位)均采用改制基准日主体企业全部职工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作为低于企业平均工资的职工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标准。
十二、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下列费用可以从国有资产或转让收入中预留和支付:
(一)企业内退职工应由企业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二)企业欠发的退休和内退职工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养老补助;
(三)已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应缴纳的一次性费用;
(四)省属国有企业中由企业自行办理退休手续、未纳入社会统筹的家属工,可以按现行发放生活费的标准一次性预留生活费,满70岁的预留5年,不满70岁的预留10年;
(五)对企业改制前已执行住房补贴的退休人员,可以按现行标准一次性预留住房补贴,满70岁的预留5年,不满70岁的预留10年;
(六)离休干部基本养老统筹外支付的有关待遇,以及离休干部的医疗费统筹金公用经费、特需经费、易地安置费等费用,按照省委办公厅鲁厅字[2005]8号文件的规定预留。上述费用以企业改制基准日的应发标准为计提标准,医疗费以当地离休干部医疗费单独统筹额为计提标准,一次性预留10年。 属于劳动保障费用的由省劳动保障厅审核认定,其他职
工安置费用由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认定。
十三、省属国有企业拖欠的职工工资和生活费,企业改革改制或关闭破产前应按有关规定予以补发。
企业由于停产、半停产不能正常支付的职工工资和生活费,在改革改制或关闭破产时应当支付或预留的,对职工提供正常劳动的按拖欠时段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计算拖欠工资;未提供正常劳动的按拖欠时段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70%计算拖欠生活费。
改制企业资产评估报告中已计入资产负债的拖欠工资、生活费和医疗费,不能重复计算职工安置费用。
十四、职工安置费用预留和支付保障方案中,属于当期支付给职工的有关费用,应当由改制企业或改制企业的母公司、企业主管部门在企业工商注册登记之前支付完毕。按规定预留给职工需要改制后的企业分期支付的费用,改制企业须以土地、房产等有效资产作抵押或质押,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同意委托企业工会与改制后企业签订财产担保合同。集团公司子公司改制,按规定预留给职工需要由改制后企业分期支付的有关费用,改制企业国有资产不足须集团公司或主体企业支付的,可以由集团公司或主体企业与改制
企业签订分期支付协议,由集团公司或主体企业分期支付给改制企业。
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㈥ 国有企业改制后退休的职工有补偿金吗
应给予补偿。《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劳动合同内终止”。容该条例同样未规定用人单位承担支付经济补偿金义务。
故按照严格责任法定原则,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因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而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不应当再负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额外责任。
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都可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十年的;
(二)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十年,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三)因工致残,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