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兵到部队后复检哪些情况必须退兵的
按理论来讲,只要是复检有一项不合格,部队就可以选择退兵。新兵在征集地体检政审合格后,择优征集入伍后,在部队接受三个月新兵训练。进入部队一个星期左右开始复检,一般来说对于一些硬性指标不合格,比如身高体重明显不合格,有器质性病变等,会直接退兵。对于一些接近合格指标的项目和结合实际情况做决定,有机会不推兵。
⑵ 体检政审过了还会被刷
体检和政审都过了还会被刷的可能性是不大的,除非是隐瞒了、造假了一些原则性问题,或者因为个人一些瑕疵在试用期被人翻牌,那这个时候入职后核实清楚,可以取消录用。如果被刷可能就涉及到两程序之后的还有一个程序:预定新兵和批准入伍,在这两个程序中也会将一些人淘汰下来的。
1.以下情况被核查出政审绝对通不过:
⑴考试作弊被记入考生诚信档案;
⑵档案造假,尤其是成人大专、本科没有高中档案学历却虚构了前置学习经历;
⑶档案材料造假,伪造实习证明等被核查出来;
⑷代缴社保导致档案工作单位是虚构工作经历报考被核查出来;
⑸本人有检察院不起诉、被法院判处刑罚;
⑹本人被行政处罚(主要指被治安处罚,涉嫌黄赌毒被核查);
⑺其他......
2.以下情况被核查到相对通不过:
⑴大学受到处分(这个要看具体情况,涉及到疫情、作弊等原因影响大,考察组会具体核查);
⑵本人被行政罚款;
⑶父母被定罪量刑等;
⑷其他待更新.....
一、政审审查档案重中之重是“三龄两历”三龄。
(一)年龄。公务员政审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影响政审吗?年龄在我们现在信息化社会已经很规范,今天可能不算什么,而且非常准确。但在之前的户籍信息化管理普及之前,很多人的出生年月是按中国传统习惯农历的来作为出生日期,而户籍要求填写的公历出生年月很多人填的是农历年龄。
同时,因为之前管理不太规范,在档案中的出生年月手动填写也有不准确的现象,很多年龄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涂改、虚构、隐瞒等深层次问题,才是影响比较大的。这两种现象,在机关事业单位政审被卡的案例比较多。身份证年龄与实际年龄(档案年龄)不一致,怎么处理,认定依据:出生日期的认定一般以档案中最早形成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最早形成材料记载出生日期; 注:根据档案目录中材料形成时间,常见的最早形成材料是中学毕业生登记表、入学(入伍、招工)政审表、《入团志愿书》、应征入伍登记表、招工登记表和体检表等。最早形
成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有涂改、虚填(填大或填小)等涉嫌造假导致年龄无法判定的,要查找相关材料(原始户籍材料和亲属材料等),按照防止重复得利原则综合认定。政审被卡的情形:是否存在入团、入党、入学、入伍、招工时因年龄不够填大出生日期的情况,虚构年龄重复得利,特别是对年龄问题,档案年龄出现错乱,难以认定的情况。
(二)工龄。缴纳过社保的工作单位,不建议隐瞒。工龄言外之意就是工作的年限,具体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其全部或主要生活资料来源的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就会产生一年工龄。这一部分如果涉及代缴社保产生的违规工龄,被核实举报,是对政审有很大的影响的。(三)党龄。政审怎么查自己的党龄,只要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转正的就可以。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入党时间,是从预备之日开始算起的,这也就是说,预备党员是有党籍的,但计算党龄,只有正式党员才计算党龄。这一块是否存在异地入党、未满18周岁提交入党申请书等情况。
两历(一)学历。学历是考察工作最严谨的部分,会核查学历学位及前置学历合规材料,主要是核对档案中的入学登记表、成绩单、毕业登记表,论文答辩资料、学历学位授予证明等。此外,还要有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进行相互印证。学历是全日制,还需要看档案里是否有开除学籍(政审一票否决情形)、留校察看等处分,大学处分影响政审的程度,由考察组研究判定,学历如果不是全日制学历,需要重点核查有无学历重叠、造假前置学历、伪造档案等情形,非全日制大专没有前置学历如果是造假,被核实后必然影响政审。
(四)工作经历。工作经历影响政审隐瞒工作经历能行吗,如果是缴纳社保的工作经历不建议隐瞒。工作经历也就是个人的经历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审中,会根据档案的记录和资料,对干部的各阶段履历内容和起止时间进行正确合规核查。这一块着重审查在单位有无处分、被辞退、开除等经历。
政审对于三龄两历准确把握程度还是很高的。如果在档案专审的过程当中,发现有相关资料需要补全的话,切不可因为麻烦而不去处理,否则可能导致政审不过的严重后果,也会直接关系到考察阶段的结果。
二、预定新兵
省级或地市级征兵办公室对学历、年龄、体检和政治考核全部合格的应征女青年,按照综合素质考评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为预定新兵。预定新兵名单(包括姓名、户籍地、学历、高考原始总分数、综合素质考评分数)同时在省、地市、县三级征兵办公室营院外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时间不少于5 天。
三、批准入伍
经公示未被举报和反映有问题的,确定为批准入伍对象,由县级征兵办公室办理批准入伍手续,发放《入伍通知书》。学生凭《入伍通知书》办理户口注销、享受义务兵优待,等待交接起运,统一输送至部队服役。申请学费资助的,还要将加盖有县级征兵办公室公章的《申请表》原件和《入伍通知书》复印件,寄送至原就读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
征集的青年为高中(含职业高中、中专、技校) 毕业以上文化程度,企业单位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含工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非学历教育民办大学的在校生、高等院校接受的无学籍学生及在各类高考补习班学习的青年也应当征集。
对女青年的征集只限当年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征集的年龄, 男青年为年满18至20岁;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和企业单位职工,21岁的也可征集,根据本人自愿,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最高可放宽到23岁。女青年为年满17至19岁。大专为23岁,本科为24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第二十条 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周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四周岁,研究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六周岁。
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
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可以征集年满十七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服现役。
第二十四条 应征公民因涉嫌犯罪正在被依法监察调查、侦查、起诉、审判或者被判处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不征集。
⑶ 征兵体检都包括什么项目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有服兵役义务的公民拒绝、逃避兵役登记和体格检查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强制其进行兵役登记和体格检查,并可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征集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强制其履行兵役义务,并可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在两年内不得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不得办理出国出境、升学手续;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职工的,两年内不予晋级、晋职,并由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给予相应处分。
第三十九条
应征公民入伍后拒绝服兵役被部队退兵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在两年内不得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不得办理出国出境、升学手续;原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职工的,不予复工、复职;原是全日制高等学校学生的,不得恢复学籍。
第四十条
公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治安管理有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一)阻碍征兵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二)用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方法阻挠适龄公民参加兵役登记、体格检查或者应征入伍的;(三)其他扰乱征兵工作秩序行为的。
第四十一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由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给予相应处分:(一)拒不接受征兵工作任务的;(二)拒不配合有关部门对适龄公民进行兵役登记、政治审查和体格检查的;(三)阻挠适龄公民参加兵役登记、体格检查或者应征入伍的;(四)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以及采用其他手段庇护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征集的;(五)拒绝或者不按规定落实有关义务兵优待安置政策的;(六)违反本条例规定,为拒绝、逃避征集或者入伍后拒绝服兵役被部队退兵的应征公民办理录用、出国出境、升学、晋级、晋职、复工、复职、复学手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