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50岁要做哪些体检各年龄段体检项目清单!
一、癌症一查就是晚期,为什么?
随着生活条件日渐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都会定期进行体检。
但大多数人的体检,通常是 单位体检 或 团购套餐,这些体检项目都是标准化的,往往千人一面,没有针对性。
比如说,早期癌症通常不会影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生理指标,普通体检几乎就没有办法查出来。
想要真正有效地体检,那就需要采取 常规体检 + 专项体检 的组合。
常规体检:针对普通人群的检查,不同年龄段的体检项目略有差异。
专项体检:针对有特殊症状、高危人群的检查,需要了解自己的情况或结合医生的建议。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体检过于简单,甚至连常规体检都算不上。因此,很多疾病没有提前查出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常规体检套餐,如何挑选?
为了给大家更加直观的实操建议,倍领哥查阅了大量的医学资料,也咨询了身边的医生朋友,最终整理出 各年龄段的常规体检表。
大家只要找到自己的年龄段,“对号入座”就可以了。
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的身体情况不同,要进行的体检项目也不一样。一般年龄越大,需要体检的项目也就越多。
下面我们分年龄段来看看:
1、 40 岁以下
年富力强的年纪,主要做一些基础体检项目。但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很多疾病逐渐年轻化,所以也要注重血压、血糖、血脂,以及常规的影像检查。
2、 40 - 50 岁
到了不惑之年,随着身体的免疫力降低,很多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要更加重视 心脑血管疾病 和 癌症 的筛查。
比如: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检查: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
增加肺癌、胃肠癌筛查: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肺癌、胃肠镜筛查胃癌
3、 50 岁以上
步入中老年,也就到了疾病的高发期,更要注意“ 体检加餐 ”,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心脑血管、糖尿病、肾损害、眼底和耳底病变等都是不容忽视的。
比如: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检查:冠状动脉 CT、头颅 CT 平扫或核磁
以上常规体检项目,适用于大部分人,大家根据自己的年龄段来选择就好了。
三、专项体检,又该如何选择?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家族病史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的潜在风险会比别人高一些。这时候就需要采取 常规体检 + 专项体检 ,来更好地了解身体状况。
为此,倍领哥也整理了 癌症、心脑血管 等疾病的“高危人群专项体检表”:
上表都是国人高发的疾病,对应的专项体检项目也不同。但高发人群普遍存在以下特点:
1、有家族遗传病史
很多高发疾病与家族遗传有关。如果在你的家人中,某种疾病比较高发,那就建议进行相关的专项体检。
倍领哥以前也看过一则新闻:
同一个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患了胃癌,于是弟妹四人坚持每年做胃癌筛查,果然都陆续查出早期胃癌。幸好发现及时,病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另外,心脑血念虚宴管、糖尿病、肾病等也受家族病史影响,大家也要重点关注一下。
2、有个人既往病史
疾病的发生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过去有相关的疾病史,就更应该加强检查。
比如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史、胃炎病史,就应该重点关注胃癌筛查;如果有慢性肝病史,就更应该关注肝癌相关的筛查。
3、长期不良生活习惯
可以说,所有的疾病都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健康的生活习惯才配得上健康的身体。因此,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朋友要注意了。
如果长期大量抽烟,或者长期在有毒有害环境工作,那就要特别关注肺癌筛查。
总之,建议大家多了解家族的疾病史,关爱家人,珍惜自己,预防疾病从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开始。
四、关于体检,这几点很重要!
体检时,我们会接触到各种检查项目和指标,普通人很难轻松看懂。在这里,倍领哥也整理了大家的常见问题。
1、肿瘤标志物异常,就是得癌症了?
直接说结论:肿瘤标志物异常,并不代表有癌症;而指标正常,也不代表一定没癌症。
检查肿瘤标志物,只是发现癌症的其中一种手段。但如果要确诊癌症,还得结合多项检查,才能提高准确性。
所以说,就算查出肿瘤标志物异常,也不用太过担心。通常医生会要求你复查,再来进行综合判断。
2、越贵的体检就越好?
在体检中心,常能看到动辄数万元的 “高端体检套餐”。不过体检和保仔银险一样,需要因人而异,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以 PET - CT 为例,这种检查每次花费 1 万左右,可是并不适合作为常规检誉伏查,主要针对 特定高危人群:
比如说,在 X 光、CT、MRI 高度怀疑恶变,或者对一些没办法查找病源的肿瘤,才会考虑做。
因此,体检前要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是适合常规体检,还是要进行专项体检?明明几百块就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花更多的钱。
3、去哪里体检,更加靠谱?
除了公立医院,如今的民营体检机构也越来越多,比如: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慈铭、瑞慈等。
两种机构的差异如下:
公立医院:受国家严格监管,公信度较强,体检查出问题可以及时治疗,但也存在“排队难”等问题。
民营体检机构:体检环境和服务较好,但民营机构可能会追求更多的利润,从而给用户推销更贵的体检套餐。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公立医院和体检机构都有各自的优势,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就好。
如果大家不想挑来挑去那么麻烦,也可以像倍领哥一样,直接去当地的三甲医院就好,心里也会更踏实一点。
『贰』 怎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体检套餐
1.年龄。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疾病谱不同,要考虑体检套餐内是否涵盖了该年龄段应重点关注的疾病筛查项目。
2.性别。不同性别人群体检项目有所不同,比如女性应选择乳房彩超,有性生活的女性应该进行妇科检查,而40岁以上的男性要关注前列腺健康。
3.职业。不同职业人群的体检项目选择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白领”可选择含颈椎X射线检查的套餐,饮食不规律的职场人士可考虑加做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查等。
4.遗传。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疾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果体检者有这些疾病的家族史,就要特别关注这些疾病相关指标项目的检查,比如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体检者可加做EB病毒抗体检查等。
5.生活方式。有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应该考虑选择心脑血管疾病的项目检查,比如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检查等。
6.身体异常。以往体检中发现异常、曾经患病、目前感觉到不舒服等都是身体的异常信号,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体检套餐,比如患过甲亢的体检者可加做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查;有上腹部不适、反酸、嗳气、胃胀等症状的体检者可加做胃镜检查等。
『叁』 不同人群体检侧重不同 哪些人最该做防癌体检
普通体检与防癌体检怎么选?
体检是体格检查的简称,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的身体检查,是医疗的诊断环节,是针对症状或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检查。在体检项目的选择中,常规体检和专门的防癌体检是有所区别的。常规体检所关注的多为基础病、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而防癌体检则是在普通体检的基础上更侧重于癌症的早期筛查。如果只进行常规体检,没有选择癌症筛查项目,就有可能出现“年年体检,为什么还会发生癌症晚期”的困惑。因此依据个人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既往史、家族史、健康危险因素以及经济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体检,早期筛查肿瘤,才是防癌体检的主旨。
每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不同,健康体检方案需要因人而异。不同个体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项目,才能发挥体检的真正作用。至于定期体检的时间,建议每半年至一年体检一次。而普通体检的基础项目每个人都需要做,它包括:一般检查(身高、体重、血压、脉搏、腰围)、内外科检查、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常规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肝胆脾胰双肾超声等。此外,应该根据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制体检套餐。老年人由于机体各器官的功能均在逐渐退化,加之可能患有某些慢性疾病,体检项目和年轻人相比,不仅要更全面,也需要更加有针对性。
专属防癌体检如何选?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些人认为防癌体检越贵越好,各种检查项目轮番上阵,殊不知这样并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选择了不恰当的检查项目,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耽误病情。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出适合自己的防癌体检呢?
首先,应该将常规体检作为必选的基础项目,大致包含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内外科检查(直肠肛门指诊、乳腺触诊、妇科双合诊、头颈耳鼻喉触诊等),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宫颈刮片等),辅助检查(超声、胸片、心电图等)。
其次,根据医生的评估和建议,结合自身状况选择增加个性化项目,有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的人群,应该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应检查。比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应适当增加乳腺超声、乳腺钼靶、基因检测等;职业疾病、特殊工种及既往有肺部疾病的人群,应考虑增加胸部低剂量CT等;既往有肝炎及前列腺病史的人群,应考虑增加肿瘤标记物等;有家族性肠息肉的人群,应考虑增加结直肠镜等。除此之外,年龄、地域、不洁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等,亦需要纳入个性化体检选择范围。
最后,防癌体检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一次体检只能反映现阶段的身体状况。因此,选择一个值得信赖的体检机构,定期进行体检,做好每次体检结果的收集和保存,通过逐次体检结果比对和既往病史的收集,构建良好的个人健康管理档案,才是抵御癌症的重要堡垒。
体检是否有意义?
事实上,并不是一次体检没有发现,就一定不会出现癌症。目前的防癌体检只能针对大多数常见的以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一些发病率较低、病情隐匿的恶性肿瘤很难通过现有的体检项目发现。比如发病率较低的肺泡癌,不一定能够通过体检筛查出来;早期胰腺癌病情隐匿,位置较深,也很难被发现。
体检没有发现癌症是好事情,但是从思想上不能麻痹大意或走入误区,仍需要增强防癌意识,防癌于未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通过进行动态的个性化体检方案,建立起自身健康管理档案,都是目前较为稳妥的防癌手段。就防癌体检的选择而言,个性化是主旨,定期检查、动态对比则是重要手段。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体检取代就医诊断,体检只是一个筛查过程,当发现可疑症状时,仍然需要到正规医院进一步检查。
“肿瘤预防是一个分级体系,一级预防需要自身提高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保持积极心态;二级预防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分级预防相互结合,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刘俊田主任表示,“治未病,才是体检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链接
不同人群潜在病情及侧重项目
体检并不是检查一次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定期进行检查。这是因为有很多疾病发展比较快,特别是肺癌、肝癌等疾病发展迅猛,一定要定期筛查。并且,如果检查出问题,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老年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骨关节、内分泌等方面,并定期复查,如进行动脉硬化检测、心脏彩超、心功能测定等有针对性的项目。
青少年:重在检测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体格和发育异常,如要定期检测身体铅含量、微量元素、贫血及营养不良等。另外,还要注意检查视力,有助于及时发现近视。
中青年:中青年除了常规体检,要根据不同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体检项目。
办公室人员:检查颈椎、眼睛
噪音环境工作人员:应关注听力检查
长期站立工作人员:重点检查是否有下肢静脉曲张等下肢循环系统问题
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者:重点检查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缺血、动脉硬化、血压偏高等
运动量少者:应注意是否有内分泌失调、血脂升高等情况
饮食不规律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的潜在风险
哪些人最应该做防癌体检?
肿瘤高风险人群
有肿瘤家族史、频繁接触致癌物等。
居住在肿瘤高发地域
比如广东省就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域;河南、河北等地域食道癌高发;而上海是肝癌高发地域;北方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是肺癌高发区地域。
有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气
熬夜、吸烟、喝酒、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很有可能诱发癌症。
年龄在45岁以上
45岁以上的人群,也是癌症高发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身体抵抗力呈下降趋向,更容易被癌细胞“趁虚而入”。
『肆』 不同人群常规体检项目有哪些 常规体检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般检查:血常规、胆红素组合、肝功能检测、内科、外科、眼科检查、口腔检查。
微量元素检查对半岁后儿童很重要,要每年检查一次。医生会根据宝宝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锌、钙、镁 体内的锌低于正常1/2水平的孩子有80%存在严重发育迟缓。钙、镁也是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相辅相成促进发育。钙缺乏、高血钙都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疾病。
家长还要注重检查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不良习惯与身体健康是否有关。同时要注意补充营养适度,以免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可以通过儿童肥胖体质评估检查。
抽取静脉血之前,为更准确地测定血脂成分及血清中的酶类,患者应禁食禁水12~14小时,以避免进食对血脂浓度造成影响,特别是对甘油三酯的影响。大量饮水会对血液造成稀释,影响血液中的细胞数量;饮用饮料或进食,还会改变血液中的血糖浓度。
由于血沉及红细胞测定受女性月经期的影响,所以,体检最好避开月经期。
在选取血标本时,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患者,可以在取血前用少量白开水服用药物。有些人担心药物对体检结果有影响,其实这些药物对血标本的影响很小,一般不会影响结果判断。
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较长时间的禁食、禁水及体检时的活动、劳累,可造成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所以糖尿病患者在体检时最好有人陪伴,并尽量保持安静,减少活动,尽早抽取血标本。
进行需空腹检查的项目,应携带易消化的食品,如巧克力、牛奶、饼干等,一旦出现心悸、气短、出冷汗等症状,立即进食上述食品,以保证安全。进食后,在抽取血标本时,可向抽血人员说明情况,做好标记,以利结果分析。
在完成所需空腹检查后,可立即按日常习惯进食并服药。待进食、服药后,再进行其他检查。
体检时不要穿过于复杂的服装,以方便穿、脱。女性不要穿连衣裙、高筒袜、连裤袜,男性不要打领带。高领套头衫、紧袖上衣、紧腿裤子都不宜穿着,以防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注意保持血压的稳定。以一颗平常心走进体检站,对血压、心电图等项目影响会小一些。一次健检未发现异常并不代表完全没有潜在疾病,若出现疾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女士特别注意事项:不要化妆 如果你有贫血,却在口唇上涂抹口红,医生容易误诊。怀孕或可能已受孕者,请预先告知医护人员,勿做X光及宫颈涂片检查。妇科检查或腔内妇科B超检查,仅限于已婚或有性生活者。月经期间请暂勿留取尿液或做宫颈涂片检查,待经期结束后再补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