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体检测是检测什么的
就是检测你体内有没有某种传染病的抗体,如果有的话,就不用扎疫苗了,如果没有需要扎疫苗。
『贰』 绂芥祦鎰熺梾姣掑拰鎶椾綋鐨勫疄楠屽ゆ娴嬫柟娉曞垎鍒鏈夊摢浜涳紵鍚勭嶆柟娉曠敤閫斿垎鍒鏄浠涔堬紵
鐥呮瘨妫娴嬫柟娉曟湁锛
锛1锛夌梾姣掞紙楦¤儦銆佺粏鑳烇級鍒嗙诲煿鍏讳笌閴村畾锛岀敤閫斾负鐩存帴鍒嗙荤梾姣掞紱
锛2锛夊厤鐤鑽у厜娉曪紝鐢ㄩ斾负妫娴嬬粍缁囥佺粏鑳炲煿鍏荤墿涓鐥呮瘨鎶楀師锛
锛3锛夊厤鐤閰舵硶锛堝寘鎷鍏嶇柅閰剁粍缁囧寲瀛︽煋鑹叉硶鍜屽厤鐤杩囨哀鍖栫墿閰剁粏鑳炲崟灞傝瘯楠岋級锛岀敤閫斾负妫娴嬬粍缁囥佺粏鑳炲煿鍏荤墿涓鐥呮瘨鎶楀師锛
锛4锛変腑鍜岃瘯楠岋紝鐢ㄥ凡鐭ラ槼鎬ц娓呮娴嬬梾姣掞紝閲戞爣鍑嗘柟娉
锛5锛夎鍑/琛鍑濇姂鍒惰瘯楠岋紝鐢ㄥ凡鐭ラ槼鎬ц娓呮娴嬬梾姣
锛6锛変钩鑳跺嚌闆嗚瘯楠岋紝鐢ㄥ凡鐭ラ槼鎬ц娓呮娴嬬梾姣掓姉鍘
锛7锛夎兌浣撻噾璇曠焊锛岀敤宸茬煡闃虫ц娓呮娴嬬梾姣掓姉鍘
锛8锛塃LISA鏂规硶锛岀敤宸茬煡闃虫ц娓呮娴嬬梾姣掓姉鍘
锛9锛塕T-PCR锛堝惈鑽у厜RT-PCR锛夛紝鐢ㄩ斾负妫娴嬬梾姣掓牳閰
锛10锛塏ASBA锛岀敤閫斾负妫娴嬬梾姣掓牳閰
锛11锛夋牳閰告帰閽堬紝鐢ㄩ斾负妫娴嬬梾姣掓牳閰
锛12锛夊熀鍥犺姱鐗囷紝妫娴嬬梾姣掓牳閰
锛13锛夋牳閰稿簭鍒楁祴瀹氾紝瑙f瀽鐥呮瘨鏍搁吀
鎶椾綋妫娴嬫柟娉
锛1锛夌惣鑴傛墿鏁h瘯楠岋紝妫娴嬬梾姣扤P鍜孧铔嬬櫧鎶椾綋
锛2锛夎鍑濇姂鍒惰瘯楠岋紝妫娴嬬梾姣扝A铔嬬櫧鎶椾綋锛屽彲鐢ㄤ簬鍏嶇柅鏁堟灉璇勪及
锛3锛夌炵粡姘ㄩ吀閰舵姂鍒惰瘯楠岋紝妫娴嬬梾姣扤A铔嬬櫧鎶椾綋
锛4锛変腑鍜岃瘯楠岋紝鐢ㄥ凡鐭ョ梾姣掓娴嬭娓咃紝閲戞爣鍑嗘柟娉
锛5锛塃LISA鏂规硶锛岀敤宸茬煡鐥呮瘨鎶楀師妫娴嬬壒寮傛姉浣
锛6锛夎兌浣撻噾璇曠焊锛岀敤宸茬煡鐥呮瘨鎶楀師妫娴嬬壒寮傛姉浣
锛7锛変钩鑳跺嚌闆嗚瘯楠岋紝鐢ㄥ凡鐭ョ梾姣掓姉鍘熸娴嬬壒寮傛姉浣
『叁』 绠杩扮芥祦鎰烪I鎶椾綋妫娴嬫柟娉曠殑鐢ㄩ斿拰鍘熺悊
锛1锛夌芥祦鎰烪I鎶椾綋妫娴嬫柟娉曠殑鐢ㄩ斾富瑕佸垎涓ゆ柟闈锛
a銆佸簲鐢ㄦ爣鍑嗙梾姣掓偓娑叉祴瀹氳娓呬腑鐨勭浉搴旀姉浣撴按骞
b銆佸簲鐢ㄧ壒寮傛х殑鎶椾綋閴村畾鏂板垎绂荤殑鐥呮瘨銆
锛2锛夎鍑濆師鐞嗗洜鐥呮瘨鑰屾湁鎵涓嶅悓锛屾祦鎰熺梾姣掔殑琛鍑濅綔鐢ㄦ槸鐥呮瘨鍥婅啘涓婄殑琛鍑濈礌涓庣孩缁嗚優琛ㄩ潰鐨勫彈浣撶硸铔嬬櫧鐩镐簰鍚搁檮鑰屽彂鐢熺殑銆傚綋鐥呮瘨鐨勬偓娑蹭腑鍏堝姞鍏ョ壒寮傛ф姉浣擄紝涓旇繖绉嶆姉浣撶殑閲忚冻浠ユ姂鍒剁梾姣掗楃矑鎴栧叾琛鍑濈礌鏃讹紝鍒欑孩缁嗚優琛ㄩ潰鐨勫彈浣撳氨涓嶈兘涓庣梾姣掗楃矑鎴栧叾琛鍑濈礌鐩存帴鎺ヨЕ銆傝繖鏃剁殑绾㈢粏鑳炲嚌闆嗙幇璞″氨琚鎶戝埗锛岀О涓虹孩缁嗚優鍑濋泦鎶戝埗锛圚I锛夊弽搴旓紝涔熺О涓鸿鍑濇姂鍒跺弽搴斻
『肆』 血清中禽流感抗体含量的检测方法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禽流感病毒可分为不同的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快速诊断禽流感病毒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禽流感的实验室检测是比较快速、准确的方法。随着血清学实验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禽流感诊断技术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新进展。琼脂扩散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等常规方法的使用虽有一定的优势,但免疫荧光法和ELASA也日益显示出其快捷准确的特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核酸序列分析法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也使PCR,RT-PCR及核酸探针等检测技术成为可能。这篇文章就是对有关该病的诊断方法加以总结,并提出了认为比较可行的改进方法,旨在方便对禽流感做出及时而有效的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1. 病毒的分离鉴定
无菌采集病料经处理后接种9-11日龄鸡胚,收取尿囊液测定血凝活性。若为阴性则应继续盲传2-3代。对具有血凝活性的尿囊液需先用新城疫(ND)抗血清做血凝抑制(HI)试验!以排除ND感染。然后用免疫扩散等方法来检测特异核心抗原,核糖蛋白(NP)或基质蛋白(MP),再用血凝抑制试验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鉴定A型流感病毒亚型。分离鉴定的同时进行致病力试验,确定毒力强弱。但是流感病毒“O”相毒株不凝集鸡红细胞,故近来在流感病毒鉴定中常用豚鼠或人红细胞来代替。然而,该两种细胞无细胞核,沉积慢,一般在红细胞凝集及凝集抑制测定中需60分钟才能观察结果,同时在“U”型孔板中,很难沉积成像眼泪样的点即当中常有小空[1]。
病毒的分离鉴定对禽流感的诊断比较确实,但操作程序繁琐、费用多、耗时费力。
2. 血清学诊断技术
2.1 琼脂扩散(AGP)试验
进行病毒抗原型特异性鉴定即用已知阳性血清和末知抗原进行AGP试验。
受检样品是具有血凝素活性的鸡胚尿囊液。AGP是用来检测A型流感病毒群特异性血清抗体,即抗核糖蛋白(RNP)和基质蛋白(MP)抗体,因而适用于鉴定流感病毒 。1979年Beard首次将AGP用于禽流感抗体检测[2]。
此法虽简单易行,但是敏感性较差,易出现假阳性。AGP最常用的是免疫双扩散,赵增连、陈海燕等分别开展了禽流感病毒快速定型双扩散法的研究,不仅提高了其敏感度,且快速省时,在此方法基础上建立的AGP诊断技术及其诊断试剂盒,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
一般情况下,新分离毒株要先鉴定出特异性NP或.MP抗原型(用AGP)确定禽流感病毒,再做HA亚型的鉴定[3]。
现已有人采用改进HA试验方法,称为HA加敏法。该法测抗体效价比常规性高2-4倍,若抗原用乙醚裂解其敏感性比常规法高4-6倍,但观察时以30min内为好,否则易出现假阳性。另外,还应注意在HI试验时,应先除去特异性凝集反应。许多禽类血清都含有非特异性因子,能和红细胞表面受体竞争性地作用于病毒表面的血凝素而发生非特异性凝集反应。通常用受体破坏酶(RED)即霍乱菌培养液处理法或高碘酸钠法制备血清[4]。
HA、HI 特异性好,是亚型鉴定的常用方法,但其操作过程繁琐费时,并且由于用已知HA亚型的抗血清不能检出新的HA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所以用该方法鉴定不如琼脂扩散实验简便和快捷。
2.3 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T)
根据A 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特性,特别是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特性,不仅可通过HI试验对病毒进行坚定,而且可通过NI试验进行鉴定。1983 R.A.Van.Densen介绍了NI试验的一种改进法-平板微量NI试验,此法虽不能提供常量法的定量,但却是A型流感病毒的病毒分类和抗体检测的快捷方法, 试验证明微量NI试验能对分离物做出准确鉴定而常量NI试验检测亚型混合物似更敏感[5]。
目前国家兽医实验所已将微量NI试验列为流感病毒分离物定型及筛选畜禽血清9型NA抗体的常规方法,诊断中也已广泛采用此法特别是美国在80年代火鸡发生流感病毒期间,每次流行所得的血清样本用微量NI试验所作出的A型流感病毒亚型鉴定结果已为病毒分离、疫苗接种和流行病学资料所证实。这种方法已被证明是快速的且成本较低和有可重复性。这种技术的可靠性将导致NI试验的广泛应用。
2.4 中和试验(NT)
病毒中和实验技术是反映机体抵抗特定病毒感染能力的最可靠方法。流感病毒中和实验技术有以下优点:(1)由于中和抗体作用于流感病毒表面血凝素蛋白(HA),使流感病毒失去感染能力,因此,流感病毒中和实验主要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血凝素蛋白抗体。(2)流感病毒中和实验既能检测病毒株的功能性变化,又能反映机体的抗病毒水平。(3)该方法主要使用感染性病毒,不需要进行病毒或病毒蛋白的纯化,因此,可以被迅速用于检测新病毒或人群免疫状态[6]。
以中和试验(NT)来鉴定或滴定流感病毒时常用鸡胚或组织培养细胞,操作方法与其他病毒(如NDV)的中和试验相同。病毒中和实验技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参与中和反应的因素有病毒、抗血清和宿主细胞。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中和实验的结果。因此,对中和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每次测定必须设立阳性和阴性血清对照,阳性和阴性细胞对照,以及对病毒使用剂量进行滴定。
NT试验是最敏感而特异的血清学方法,只有抗体与病毒颗粒上的表面抗原相对应,特别是与吸咐到宿主细胞上的病毒表面抗原相对应,才能在实验中取得满意的显示效果。 因此,某一个血清型的中和试验抗体只与同组内地其他病原表现出有限的交叉反应。病毒中和试验操作繁琐耗时费料,临床上几乎不用。但作为经典方法在病毒鉴定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新的检测方都要与之为标准进行比较[7]。
2.5免疫荧光技术(IFT)
免疫荧光技术就是荧光抗体技术(FAT)。 IFT早在1961年就开始用于人类流感的快速诊断。1984年滨西法尼亚州爆发禽流感时,Skeeles将IFT首次用于AIV的检测。IFT最早用于病毒的鉴定和定位病毒感染细胞中特异性抗原。主要是核内荧光:用MP抗原的荧光抗体主要出现胞质荧光,核内也有部分荧光[8]。
用于禽流感病毒的诊断常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即在组织触片上直接染色,以荧光显微镜检查荧光 。一种AIV的荧光抗体可用来检测不同亚型的其他病毒。
IFT用于诊断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好的特点,而且费用较低,其敏感度同病毒的分离鉴定相当,有时高于用鸡胚进行的病毒分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何避免和降低标本中出现的假阳性(非特异性荧光)问题。
对一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时,发现间接固相免疫荧光技术的敏感性比HI 高40-150倍。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也可以用来检测核蛋白(NP)基质蛋的(MP)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其敏感性很高。但对抗原制备要求较高,需用非离子型去污剂对纯化的病毒粒子进行裂解[9]。
2.6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ELISA的基本原理是:酶结合物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再遇酶底物时,在酶的强烈催化下使原来无色的底物产生化学反应,即形成有色的产物,便可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定量检测其含量。该方法具有特异性、敏感性、快速性和简易性等优点。在流感病毒微量中和实验中,酶结合物(HRP标记的羊抗鼠IgG抗体)与存在于MDCK细胞膜上的病毒核蛋白抗原-核蛋白单克隆抗体复合物结合,HRP酶催化OPD,使无色底物形成橙黄色化合物,再由ELISA检测仪测定吸光度值,从而获得中和抗体滴度[11]。
1974年Jenning等首先用ELISA对注射流感病毒所产生的抗体消长规律进行了检测。Lanbre认为ELISA的敏感性远高于HI补给结合反应 。Meulemans(1987)对ELISA、AGP、HI检测AIV抗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AGP和ELISA一样均能检测型特异性抗原(抗体),但敏感性远低于ELISA,HI适用于亚型的检测,其敏感性不如ELISA。1993 年Shodihall用混合纤维素脂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代替微量反应板,建立了快速诊断的DAS-ELISA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并可保留ELISA的特异性、敏感性,其结果又不需要特殊仪器分析、可用肉眼判定。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研所的李海燕等用表达禽流感病毒核蛋白的杆状病毒感染S9昆虫细胞,以其表达产物制备抗原,建立了以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的AIV核蛋白为抗原的禽流感间接(重组核蛋白)ELISA诊断技术(rNP-ELISA)确定了其最适工作条件,并对3138份鸡血清进行了检测。实验证明rNP-ELISA与全病毒间接ELISA(AIV-ELISA),AGP及HI的符合率分别为99.9%、97.8%、98.8%,并能100%检出AGP阳性及疑似HI阳性的血清样品。 这证明了rNP-ELISA是检测A型禽流感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的一种特异、敏感、微量、快捷、经济的血清学诊断技术[11]。
ELISA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抗原的纯度直接相关 。1984年Abraham等报道了抗原快速提纯法,所需时间比常规法缩短10倍,并且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提纯抗原几乎全部排除了假阳性反应。
目前美国Kiregard Reery和Labortories有试剂盒出售。ELISA成为AI流行病学普查及早期快速诊的最有效和最实用的方法。
3 分子生物学技术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技术已被大量应用于禽流感的快速诊断。
3.1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PCR是近来发展成熟起来的一种体外基因扩增技术,能在数小时内使DNA呈指数增加。已成功地用于多种病毒的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其检测原理为:寻找传染性因子的特异DNA序列。对待测样品进行PCR扩增, 如果检测出了相应的扩增带,则判为阳性反应;反之,无扩增带则为阴性反应。
鉴于引起致病的禽流感病毒多是H5和H9血清亚型,在PCR技术的基础上,崔尚金等(1998)建立了一种直接检测禽粪样和鸡胚尿囊液中AIV—H9亚型RNA的RT-PCR反应,并将此法与AGP和电镜技术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引物的特异性决定了产物的特异性,并且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过程仅需8h左右,并且大大缩短了感染后的检出时间。
应用毛细管PCR(15min30个循环)代替常规PCR(2.5个小时30个循环)以进一步缩短检测时间的研究也已展开并进入更深入的领域,以期用于不同样品(组织、组织液、分泌液、粪便等)的检测,区分高致病力毒株和低致病力毒株与非致病力毒株,从而深入探讨该方法在AIV的临床早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发病机制中的应用价值,为我国制定AIV的综合防制措施做出贡献[12]。
3.2 核酸探针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这项技术是目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是定性和定量检测特异DNA或RNA的有力工具。
核酸探针技术的原理,在进行杂交时,用一种预先分离纯化的已知DNA或RNA序列片段去检测末知的核酸样品,对作检测用的已知DNA或RNA序列片段加以标记的片段就称为核酸探针。作为核酸探针的DNA或RNA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基因的一部分。 在变性分开的待检DNA或RNA单链中加入与其有互补作用的核酸探针。探针在一定条件下就能与原来变性分开的DNA或RNA单链上的互补区段形成氢键,从而结合成杂交双链,通过洗涤,除去未杂交上的标记物,然后进行放射自显影,即可确定原待检样品有无与探针互补的DNA或RNA序列。
Bashiruddin等(1991)报道了扩增HA基因来分析致病毒株与非致病毒株的差异,证实了致病毒株与非致病毒株氨基酸的差异,显示了本方法的应用前景[13]。
3.3荧光PCR法
利用生物学手段,用荧光PCR方法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的方法已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属于首次,而且在国际上也属于先进水平。它与国际标准方法鸡胚病毒分离相比,不仅无需做鸡胚病毒分离培养,而且时间也由原来最短的21d缩短为4h。
4 电镜技术
由于流感病毒为正粘病毒,属于形态特征性强的病毒,因而可用电镜技术来诊断。为提高禽流感的检出率,除样品制备技术外,取病料的部位和时间也是获得准确检验结果的关键。病料的采集部位及取材时间应根据禽流感病毒在动物体内分布特征及其感染特性而定[15]。
5 流感实验室检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高致病性流感病毒)
(1)禁止在同一实验室,更不应在同一接种柜中,同时处理接种未知临床标本、已知阳性标本
(2)禁止在同一实验室,同一时间处理,接种采自不同动物的标本;动物标本(如禽、猪等)必须与人的标本分别保存。
(3)接种后剩余原始标本,尤其分离出病毒的标本需暂时冻存,有条件的应置-70℃或以下保存,以便需要时可进行复查,待分离物经国家流感中心鉴定完后方可处理掉。分离阴性的标本应随时弃之。
(4)严禁实验室交叉污染:在病毒分离时严禁设阳性对照及操作在人群中已消失的流感病毒。
(5)向国家流感中心送毒株时,量至少需5 ml,同时需自己保存一些,以便寄送过程发生意外时可继续补送。
(6)流感病毒在-20℃~-40℃ 时不稳定,故不宜在此温度下长期保存。
(7)鸡胚中分离出的流感病毒,应尽量别在MDCK细胞上传代。因当今国内所用的MDCK细胞属肿瘤细胞系,一旦病毒通过它传代就无法用于疫苗制备。
(8)寄送毒株时一定需附上送检表。寄送毒株需及时,尤其鉴定不出的,异常的毒株应尽快向国家流感中心寄送。寄送时用快速直送国家流感中心[16]。
总结
使用常规方法检测禽流感及其抗体仍是目前世界上普遍接受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病毒的分离、琼脂扩散实验鉴定病毒和测定特异性的血清抗体,血细胞凝集及其抑制试验鉴定病毒或血清抗体亚型。 采用鸡胚中和试验来鉴定病毒或血清抗体亚型也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方法,但相对血凝抑制试验较为麻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测该病毒和血清的方法出现了免疫光法和ELISA法,这些方都有快捷的特点,特别是日益完善并趋向成熟的ELISA检测方法,因其简捷、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而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核酸序列分析法越来越可能成为一种更准确可行的方法,特别是它能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核酸序列分析法越来越可能成为一种更准确可行的方法,特别是它能从分子水平揭示HPAIV甚至潜在HPAIV毒株。这种方法虽然在一般实验室还不能应用,但RT-PCR技术为从基因水平检测禽流感病毒RNA提供了灵敏、特异和快捷准确的方法。正在进行的应用毛细管PCR代替常规PCR,以进一步缩短检测时间的研究和根据禽流感NP的高度保守性而建立的rNP-ELISA检测法,不仅具有与AGP、HI同样的特异性,而且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可在微克水平上进行检测!都是很有前途的方法。将rNP-ELISA检测技术及其成套的成品试剂组装成诊断试剂盒,也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在以上各种检测方法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将PCR技术与ELISA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新的实验室检测AIV的方法,将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其实。其实验原理(以此类方法中最简单的双引物双标记法为例)如下:
PCR的一对引物中!其中一种引物用生物素标记,另一种引物用地高辛标记,酶标微孔板上用生物素的亲和素包被(生物素的亲和素与生物素特异的结合)。PCR扩增后纯化片段加入微孔板中。此时,微孔板上包被的生物素亲和素将与引物上的生物素结合而捕捉了PCR片段,再在微孔板中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该抗体将与另一引物上的地高辛结合,从而形成生物素亲和素-生物素-PCR片段地-高辛-抗地高辛-酶的复合物。加入酶的相应底物进行显色,便可判断PCR扩增的有无。由于该方法是PCR技术和ELISA技术的结合,所以它是一种两级放大系统,即PCR放大和ELISA放大。故而它的灵敏度更高,同时这种方法避免了PCR产物分析时的电极及染色过程,所以更为快捷、简便、灵敏。
『伍』 流感病毒抗体测定,是抽血吗
引言:如果在生活不注意自己的身体,或者是在睡觉的时候没有盖好被子,在偏冷的季节没有穿上厚的外套。这个时候就有可能导致自己感冒,但是像那些比较难以根治的就是流感型病毒感冒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体内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而且需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这个时候对自己身体里面的流感病毒抗体测定,然后进行进一步验血。这样才能够对自己的呼吸道的病原体进行监测,然后医生根据情况为自己开合适的药物。那么流感病毒抗体测定是抽血吗?在这里小编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到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注意休息
在自己服用药物之后一定要自己多加的休息,因为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在患流感性病毒感冒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在医生的治疗下得到根治。因为这样本身对于自身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在服用药物之后一定要多加的休息尽早的治疗,避免引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