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给退休职工的慰问金账务怎么处理
退休职工的慰问金账务处理,应计入管理费用。具体账务操作如下: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科目,以体现这是向退休员工支付的福利费用。同时,要记录现金转移,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此流程仅为参考,若有需求,请咨询专业会计师。
B. 退休人员工资走什么会计科目
退休工人所领取的工资应当被记录在管理费用这一会计科目中。根据会计准则,应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到了会计期末,需要将“管理费用”科目中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具体操作为: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对于那些已经按照国家政策离开工作岗位的离退休人员,由于他们不再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服务,因此不再符合“职工薪酬”中“职工”这一定义。这意味着,他们所享有的工资福利等不应被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因此,应当将这部分费用直接归入管理费用科目。在期末进行损益结转时,需要将“管理费用”科目中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管理费用科目不仅包括了离退休人员的工资,还包括了诸如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等各项企业日常运营中的开支。
这样的会计处理方式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有助于管理层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同时,这样的处理方式也遵循了会计准则的要求,确保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通过这样的会计处理,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控制管理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C. 返聘内退职工的退休、返聘工资在账务上如何处理
答:《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规定,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也纳入职工范畴,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 1、支付内退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计入当期损益: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 2、支付返聘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
D. 关于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的会计分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对“职工”的解专释:“职工,是指属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 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也纳入职工范畴,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离退休人员,已经按照国家的政策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不再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尽管原来是该企业的职工,但已不符合上述“职工薪酬”对“职工”范围的定义,因此“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不包括离退休人员的相关工资福利等费用。
从另一角度,发放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退休费的资金来源是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基金,企业按在职人员的工资总额依照法定比率缴纳的基本养老费已经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并已向社保机构缴纳。故“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范围,不再包括离退休人员相关工资福利费用。
如果退休返聘工资,计入应付职工薪酬
如果退休人员工资(不返聘),计入管理费用,基本养老费计入应付职工薪酬
E. 离退休工资做什么科目
离退休工资通常记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详细解释如下:
一、应付职工薪酬概述
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应当支付的费用。这其中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包括离退休工资在内的福利费用。
二、离退休工资的特性
离退休工资是专门针对已经退休的员工的定期支付。这是企业对于员工退休后的生活保障的承诺和支付,属于应付职工薪酬的一部分。
三、会计记账处理
在会计记账过程中,离退休工资应当记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当企业发放离退休工资时,会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确保工资的支付与记账相符。这样做不仅保证了企业的财务透明,也有助于企业对薪酬支付进行合理的管理和预算。
总之,对于离退休工资的会计处理,应准确把握其记入科目,确保财务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正确的会计处理对于保障企业和退休员工的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