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退休保障 > 英国提高退休年龄论文

英国提高退休年龄论文

发布时间:2024-10-16 10:49:47

A. 你认为最佳的退休年龄应是多少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7月25日在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时表示,关于退休政策,人社部仍然在关注专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将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慎重决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政府主管部门提出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意向,当属意料之中。近期有专家通过测算得出,对于不同的就业群体而言,最优退休年龄差异很大,但对城镇就业人员整体而言,最优退休年龄为64.14岁。专家认为,在延迟退休的大背景下,分析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选择,并针对每个阶层设计相应的法定退休年龄,是我国调整法定退休年龄的一个政策选项。

测算 
64.14岁退休最优?

“作为一项重要的、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一定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慎重决策。”尹成基表示,延迟退休政策关系到我国人口结构、代际关系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情况、总体就业状况、职工和居民收入状况等,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选择政策实施的时机。

事实上,随着政府主管部门不断透露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意向,学术界对延长退休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日前的一份工作论文提出,经过数学模型计算发现,虽然不同就业群体最优退休年龄差异很大,但对城镇就业人员整体而言,最优退休年龄为64.14岁,这个数值可以作为我国调整标准退休年龄的参考值。

这一观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特约研究员孙永勇等人提出。具体而言,最佳退休年龄与参加工作年龄、退休年龄、死亡年龄、名义利率、退休前死亡概率、个人效用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假设每个劳动者都在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退休年龄,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退休年龄区间。

根据公开数据推算,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8.64岁。经过加权可以得到2010年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参加工作年龄大约为18岁。名义利率假设为4.41%。通过模型计算可知,在个人效用最大值处,退休年龄与参加工作年龄、死亡年龄、名义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将上述三个数据代入到公式中计算,得出最优退休年龄为64.14岁。

目前,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一般为60岁,明显低于这一模型计算的一般状态下的大多群体的最优退休年龄。这表明,延迟退休年龄似乎应该成为一种趋势。“对于不同群体而言,最优退休年龄差异很大。不过,即使剔除这一因素,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证明我国目前应该把法定标准退休年龄提高到64岁,并在将来进一步提高到65岁。”孙永勇表示。

B. 急求一篇主题是“该不该延长退休年龄”的校论文,两三页字就OK,谢谢

延长退休说明社会老龄化到来了,
。。。 说明社会保障系统健全了,
。。。。说明社会养老基金不堪重负了,
。。。。说明今后不只是每四个人养一个老人了,
。。。。说明养老不只要靠国家了(补充商业保险),
我之想法再次议论。

C. 寤惰繜閫浼戝勾榫勮璁烘枃

鍔宠嫤澶т紬涓鑸閮藉弽瀵规彁楂橀浼戝勾榫勶紝鍥藉跺傛灉寮哄埗鍚鍔ㄧ殑璇濓紝棰勮2021骞村叕寮寰佹眰鎰忚併傞偅涔堣2022骞翠慨鏀广佸啀瀹℃壒鍜屾e紡鍙戝竷锛5骞村悗瀹炴柦銆2027骞翠箣鍚庢墠鍙鑳藉疄鏂姐
寤鸿1锛
2030骞磋捣锛屽師鏉50宀侀浼戠殑姣4骞存彁楂樹竴宀侊紝鍘熸潵55宀侀浼戠殑姣8骞存彁楂樹竴宀併
2030骞 鍘50宀 鍘55宀
2034骞 51宀
2038骞 52宀 56宀
2042骞 53宀
2046骞 54宀 57宀
2050骞 55宀
2054骞 56宀 58宀
2058骞 57宀
2062骞 58宀 59宀
2066骞 59宀
2070骞 60宀 60宀
鍒2070骞村叏鍥藉叕姘戠粺涓60宀侀浼戙
寤鸿2锛
鍏呭疄绀句繚鍩洪噾銆
澶浼佸埄娑︾殑10%姣忓勾鍒掓嫧绀句繚鍩洪噾锛屾瘡骞存湁涓涓ゅ崈浜裤
鍏鍔″憳姣忓勾鍑忓皯2%锛屾瘡骞磋妭鐪佸嚑鍗冧嚎锛屽垝鎷ㄥ埌绀句繚鍩洪噾銆
鎵撳嚮鍚勫競璐㈡斂骞村簳绐佸嚮鐑ч挶涓婁竾浜跨殑璐ュ惰屼负锛岃储鏀块勭畻缁撲綑鐨勪竴閮ㄥ垎鍒掓嫧绀句繚鍩洪噾锛屾瘡骞存湁鍑犲崈浜裤
寤鸿3锛
寤虹珛鐏垫椿锛堟垨绉板脊鎬э級閫浼戝埗搴︺傚弬鑰冿細銆婂叕鍔″憳娉曘嬩笅鏂囷紝瑕佹帹骞垮埌鍏ㄦ皯銆
鍏鍔″憳绗﹀悎涓嬪垪鏉′欢涔嬩竴鐨勶紝鍙鐢宠锋彁鍓嶉浼戯細
锛堜竴锛夊伐浣滃勾闄愭弧涓夊崄骞寸殑锛涳紙浜岋級璺濆浗瀹惰勫畾鐨勯浼戝勾榫勪笉瓒充簲骞达紝涓斿伐浣滃勾闄愭弧浜屽崄骞寸殑銆
寤鸿4锛
鎶婁簲鑺卞叓闂ㄧ殑鍏昏佷繚闄╃嶇被锛堝叕鍔″憳銆佷簨涓氬崟浣嶃佷紒涓氳亴宸ャ佸煄闀囧眳姘戙佸啘鏉戝眳姘戙佸啗浜哄吇鑰佷繚闄╃瓑绛夛級缁熶竴涓衡滃叕姘戝吇鑰佷繚闄┾濓紝
鎵鏈夊叕姘戯紝寰呴亣鐢ㄧ浉鍚岀殑鏂规硶璁$畻锛屽苟鏈変繚搴曞拰灏侀《锛屾渶浣庡緟閬囦笉鍙浠ヤ綆浜600鍏冿紝鏈楂樹笉鍙浠ラ珮浜9000鍏冦15鍊嶇殑宸璺濆凡缁忓熷ぇ浜嗭紝鐜板湪鐨勫樊璺濇槸涓婄櫨鍊嶃

D. 大家好,求助一篇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 5000-10000字, 希望有质量高一些的,非常感谢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xxx
学号:
专业:行政管理本科
年级:秋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一、绪论
随着传统家庭模式的分解,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

况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着重从社区这一角度探讨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
二、本论
(一)当前“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
1、患病就医难
2、啃老现象不容乐观
3、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4、孤单无助缺少交流
5、养老方式受到制约
(二)如何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1、关心“空巢老人”健康
2、探索居家养老方式
3、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
4、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5、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网络
三、结论
“空巢老人”是一个独特的老年群体,切切实实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才能使“空巢老人”在街道、社区幸福、快乐、健康地生活。唯有如此,和谐社区的建设才会事半功倍。
“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统家庭模式的分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在生活和精神方面需要得到关心、帮助和慰籍。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着重探讨利用社区这一窗口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关心“空巢老人”健康;探索居家养老方式;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
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网络。
关键词:和谐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改善措施
“四代同堂”曾是中国沿袭几千年的传统家庭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家庭模式已被分解。现在很多城镇老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而选择“独守空巢”,他们在对儿女“看不见”的思念中度日,而儿女们忙于工作和应酬,经常把老人“遗忘”了。福州市区凤凰北新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被发现在家中孤独去世。老人的几个子女虽住在福州,但却没有和他同住。显然,这是一位“空巢老人”。这位老人的孤独去世警示世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尚需探索,在我国“老龄社会”即将来临的时候应先破解“养老”难题。
一、当前“空巢
什么是空巢?据说“空巢”一说最初起源于一则童话: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栖息着很多小鸟,它们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歌唱,然而在这片山林里,却有一对老鸟趴在窝中,它们心中感叹着:孩子们的翅膀硬了,都飞走了,剩下我们两个老的好凄凉、好孤单……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达到退休年龄,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妇两人的家庭。
据调查,在这些“空巢老人”中,不少“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享受着亲情的滋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也有相当部分老人孤独无助,患病时没钱看病,健康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患病就医难。“空巢老人”在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寂寥生活的同时,最需要“三大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南京普通老职工每月退休金在1000多元,只能用于日常支出,遇到疾病等就无能为力了。“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并且不少人都是多病缠身。据了解,南京城市“空巢老人”每年平均医药费支出为5000元,很多人没有医保,因病致贫现象突出。空巢老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他们当中,参加医疗保险的老人仅占50%左右。目前,多数退休工人退休金普遍不高,这笔钱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尚可,遇到重大疾病就捉襟见肘了。还有,老人一般得的都是“富贵病”,近一半的老人患病时自己买药治疗,药用久了,老人多半觉得花那么多钱也治不好病,还不如少吃或不吃药。由此对他们而言,参与医疗保险显得尤为重要。
2、孤单无助缺少交流。空巢感也就是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有的老人在老伴离去后,由于子女反对或思想观念陈旧,不敢或拒绝再婚。他们本来就性格内向,整日里又一人独守空房,心理郁闷势必影响其自身健康状况。
3、啃老现象不容乐观。据调查,虽然“空巢”老人子女中85%有收入,但70%的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赡养或医疗费用 资助。且由于子女下岗、购房或孙辈上学择校等原因,他们还得挤出微薄的退休金,帮助子女承担开支。
4、生活条件有待改善。部分“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阴暗潮湿,日常卫生保洁不到位,还把日常用品堆放于床的周围,使原本狭小的空间显得紊乱窄小。他们年老体弱,还得买菜煮饭。为图方便省事,常常煮一顿吃三餐,有的还为省钱,排队购买降价打折食物。

甚至有的老人还在使用被淘汰的煤炭炉。
5、养老方式受到制约。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老年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子女亲人的关爱。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老人们的养儿防老观念也在逐渐淡化,他们认为依靠社会提供养老帮助是今后养老趋势。虽然在养老观念上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收入低是影响老人养老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二、如何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在现代城市里,“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已成为一大遗憾,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关爱“空巢老人”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都对养老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街道、社区、社会志愿者团体也对“空巢老人”的生活给予了多方帮助。针对街道
“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建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职能部门指导下,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把“守望工程”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事项开展,以社区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不断增强社区老龄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
(一)关心“空巢老人”健康
定时为“空巢老人”做健康检查,及时掌握“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并定期开展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健康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定期上门为老人做免费体检,并制定社区高龄“空巢老人”健康年检表、高龄“空巢老人”健康基本情况表和高龄“空巢老人”健康随访表,这些措施的实行将有效地避免延期诊断和突发疾病的可能性发生。街道社区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免费开通绿色代购通道,开展为老人生活用品、保健用品和器具免费配送服务,只要拨打一个电话或直接到社区服务站登记所需要的商品和规格,即可送到老人的家中。此外,社区服务中心还可以开展一系列专为老人提供的无偿服务,如:免费办理120安全出行卡、免费发放健康杂志《社康服务》、免费发放健康食谱及食物相克表、定期上门传授居家养生保健操和手疗操等,这些服务必将受到老人们的热烈欢迎。
(二)探索居家养老方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即老人分散在家居住,社区服务机构提供非营利的公共服务,来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是依托社区、以社区服务为保障,把社区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的一种社会养老模式。与之相对的是机构养老。由于短期内我国不可能建立大量社会福利设施来安置大批老年人,即使是以后社会保障有了很大发展,考虑到大多数老年人在家居住的愿望。因此,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是我国养老模式的一大特色和主流养老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社区服务。
1、社区服务直接、成本低、覆盖广、服务方式灵活,成为国际社会解决老龄问题的共识。西方发达国家解决老龄问题大致经历了这三个阶段:老龄化初期,政府大规模办机构进行养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养老回归社区;最后回到家庭,形成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体系。国外养老福利服务的经验表明,单纯依靠政府举办大中型老年福利机构解决养老问题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和实际需求纷纷进行养老福利服务的战略调整,把大量的养老经费用于居家养老服务,并且制定了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政策。社区层面的居家养老成为国际社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全球共识,并进行了各国的实践探索。20世纪90年代,英国将养老纳入社区,采取社区照顾方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法国设立了老年人专业社区。美国、德国、荷兰等,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都超过90%。瑞典的社区服务方案鼓励老人在家生活。澳大利亚目前有提供居家养老照料的服务机构3000多个,接受服务老人50多万,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不足老年人口的5%。在推行了几年西方式的养老院养老模式不成功的情况下,80年代末,日本逐渐构建起了居家养老、居家看护为发展方向的具有日本特色的居家养老体制。现在,日本有96.9%的老人居家养老。香港采取社区照顾的原则,强调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政府为生活在社区中的老人发展一系列的服务支援,包括家务助理服务、老人日间护理服务等2。中国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按照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不能自理8.81%计算,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规模为1289万人,2010年增加为1531万人,2020年达到2184万人,2030年超过3000万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假设按照10%需要入住养老院计算,仅高龄老人所需要的养老床位,为150万张,2010年为213万张,2020年为307万张,2030年则需要424万张。目前,社会能提供的养老床位数只有约60---70万张;大约有6%-8%的老年人口愿意到养老机构去养老,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因此,通过健全与完善社区照料服务体系,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满足老年人对设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经济供给由国家承担,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在家庭进行;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国家将居家养老省下来的公共养老设施费用,补贴给居家养老和发展社区服务,以法规形式规范化,成为一定历史阶段下老龄社会稳定的养老模式。
2、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最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中华民族家庭养老源远流长,主要是三方面: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老年群体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符合老年人“恋家”(把“小家庭”扩展到了社区这一“大家庭”)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老年人子女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社区“一老一小”的生活环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以其经济、文化、社会等特性最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正如今年“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所说,“社区养老是目前缓解我国养老机构不足、城区土地有限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许多家庭两代人都能接受的,既可延续赡养老人的传统,又能减轻子女压力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3、居家养老服务充分考虑了老年群体自身的需求。据我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动的占50.1%,在市内活动的占15.6%,去外地活动占有1.4%。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空间除了家庭就是社区。社区成为最重要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社区服务要求最多、需求最迫切、最实际的是老年群体。居家养老的目标就是在社区环境中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老年人之间的互助网络,协助老年人融入社区。在社区熟悉的环境中,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人精神愉悦。这些有利于恢复老年人正常的生活能力,使他们在社区里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关系。这些正体现了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助人自助”的工作目标。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率先探索并取得一定经验的社区养老服务,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三)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
目前我国逐步形成“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养老模式,需要庞大的社会资源支付。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也是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服务要立足于社区,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服务,逐步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综合性的服务网络,为居家老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发达国家在研究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问题和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时,特别注重不同群体和不同组织,即家庭、亲属、朋友、邻里和机构在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照料服务中的职能分工。当前我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大难题是有能力承接服务的中介组织匮乏。在此背景下,部分基层政府尝试通过建立专职队伍和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辐射的办法,以求突破瓶颈。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中介机构(包括部分养老服务超市),主要从事收集养老服务信息,开展养老、维权、保健、旅游和咨询等服务。在养老服务队伍上,提供照料的主要是女性(离家近、收入稳定、工作时间有弹性、一般是老人的邻居,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有责任和感情的驱动)。
(四)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各地要贯彻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广大老年人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大学、短途旅游等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
1、创建“星级”老年活动中心。要按照“星级”老年活动中心标准,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消除孤独寂寞感。
2、成立老年文体组织。各社区都要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与老年人协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门球、气排球、健身球等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并经常组织开展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3、设立老年大学教学点。老年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广大老年人都可以参加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大学工作,就近设立教学点,争取更多的老年人参加学习。各教学点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课前、课后开展各种趣味性文体活动,组织学员外出观光,调动学员积极性。
(五)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网络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还是不够。每个社区都应该掌握空巢老人情况,把他们的资料包括健康状况登记在案,方便志愿者提供及时的、个性化服务。对“空巢老人”的身体、家庭状况、思想状况有一定的了解,遇到突发性状况,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取措施联系亲属,并通过经常性走访及时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可以制作“街道‘空巢老人’连心卡”,上面记载街道联系人、小区联系人电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制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联系卡,发到所有“空巢老人”的手中,使他们随时都能在急需的时候找到服务人员。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也是从古到今人们一直追求的理想社会,而老年群体是社会的重要构成方面,特别是对空巢老年人的关爱,应是建立和谐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空巢老人”是一个独特的老年群体,按照老龄工作方针,切切实实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才能使“空巢老人”在街道、社区幸福、快乐、健康地生活。唯有如此,和谐社区的建设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来建强、张乐:《传统家庭养老冷落“空巢老人”》,载于《福州日报》10月30日。
2、黄润龙.:《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
3、合肥市庐阳区杏林街道:《关爱“空巢老人”维护和谐社会》,10月27日。
4、严秀华:《关爱“空巢老人”构建和谐社会》,载于《闽南日报》,2月8日,第1版。
5、王庆华:《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首席医学网08月22日。
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
答辩时间:-11-8
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
早上好,我是07秋行管本科的学生——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指导老师是xxx老师。我的论文从确定题目、拟定提纲到完成初稿、二稿、三稿到最后的定稿,得到了x老师的精心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论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今年8月份的时候知道老师让我们先选定论文题目,写什么题呢?真伤脑筋,一天路过公交公司门口看见里面的“老人活动中心”正在施工,心里想政府如此关爱老人,然而关爱老人也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于是开始上网收集相关资料,网上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的11%。还显示人口普查时,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而这年龄段的老年夫妇中11.4%是空巢家庭。11月17日,因改装水表,邻居们才发现,家住南京大桥南路40号一楼的丁老太太已死在家中。据邻居们回忆,最后见到她是在三天前。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中国,类似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为此,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管问题,杜绝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已成为一个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牵动着社会神经的敏感话题。为此,研究“空巢老人”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于是最终将论文题目定为《“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其次,说说文章的具体结构。
论文着重探讨利用社区这一窗口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关心“空巢老人”健康;探索居家养老方式;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网络。
只有切实做好“关爱空巢老人”,才能使“空巢老人”在街道、社区幸福、快乐、健康的生活。唯有如此,和谐社区的建设才会事半功倍。
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限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得本论文对如何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探索不够深入,还需要继续进行思考和探索。
最后,再次感谢x老师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给与的悉心帮助与指导;其次我要感谢各位专业老师在这两年来我的教育与培养,使我初步掌握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感谢本专业同学对我的关心与支持,和你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很快乐!也很难忘!
恳请各位老师、同学们进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E. 求关于社会老年人福利的论文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
摘要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吉登斯的老年人福
利主张启示我们要积极利用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关键词吉登斯老龄化老年人力资源弹性退休制度
一、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
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到来,福利国家面临新旧双重危机,传
统的左派与右派都无法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下,英国学者安东尼
·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福利思想。在其福利思想的框架下,他特
别针对老龄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其主张的核心就是把老年人
当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并且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
在解决老龄问题上,吉登斯认为必须发挥老年人自己的力量,要
把老年人看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随着寿命不断延长和出生率的
下降,很多学者预测老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吉登斯认为这种老龄问
题是一种貌似旧风险的新风险。“在达到退休年龄时才开始发放的养
老金,以及‘养老金领取者’的概念,都是福利国家的发明。但是,这些
概念不仅与新的老龄化现实难以合拍,而且很明显地表现出依赖福利
的色彩。它们表现出能力的丧失,而且,从这些概念可以顺理成章地
推演出许多退休人士为什么感到失去自尊的原因。”“老年人必须由
国家照料的期望创造了一种同样有害的依赖文化(culture of depend-
ency)。”人到退休年龄便成为养老金的领取者,这种人为划定退休年
龄的办法具有两个弊端:首先,老年人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并被视
为负担,而且也确实成为了负担。其次,这种做法不能区别对待不同
的老年人,如有的老人身体状况好,到了退休年龄以后可以继续工作
而且愿意工作,在划定了退休年龄的情况下他只能退休。而如果有的
老人身体状况不行,他也必须工作到退休年龄。所以吉登斯主张要把
老年人自身看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力量,老年不应当被看成是一个只
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的阶段,这样就必须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
龄。他还指出“规定必须到达‘有资格领退休金的年龄’才能享受养老
金福利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们应当可以自行选择使用这笔资金的
时间,这不仅使他们可以在任何年龄上停止工作,而且可以为他们提
供教育经费,或者在需要抚育幼儿时减少工作时间。如果个人既可以
选择提早停止工作,也可以选择多工作一段时间,那么废除强制性退
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就将是中性的。”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
自1999年来,我国便进入老龄社会。2006年2月中国人口老龄
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
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前20年将成为“快
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
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
亿,即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
为:第一,我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居世界之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
最多的国家,这就决定着我国老龄人数的庞大。虽然计划生育使我国
的人口在世界上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但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我国
老龄人口仍将是庞大的。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
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
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第
二,我国老龄化速度快。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不断降低,底
部人口萎缩,总体人口增长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这使得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要快于他国。相关研究指出65岁以上老年人占
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
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而中国
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
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第三,老龄化
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一般来讲,人口老龄化进程总是与经济发
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然而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
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
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老年人福利等方面都与
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距离,因此养老的负担更重。除以上三点外,还
存在着地区间老龄化水平差异大等特点。
我国老龄化的这些特点和发展趋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老龄化导致社会负担加大。我国目前的老年抚养比为0.11左
右,即大约9个劳动年龄的人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而根据中死亡率
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7,根据低死亡率计算,
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9。届时,个人、企业、社会
都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其次,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相对不足。虽然
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随着人口高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的消
失,老龄人口的增多,必将引起生产人口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的减少,
从而带来劳动人口的相对不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
人口的减少又必然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障碍,而经济社会发展的滞
后又会使解决老龄化问题更加困难。总之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严峻的
社会问题,如何应对老龄化是我国重要的课题。
三、吉登斯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告诉我们要会运用老年人自身来解决
老龄化问题,要将他们视为人力资源,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意愿,而要
做到这些改革退休制度是必须的选择。
我国现行退休政策源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
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对特殊工种职工
退休又放宽五年期限。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
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
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
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定依据主要是根据我国建国
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当时的全国人口平均寿
命只有50多岁,而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人均寿
命也提高到了72岁。从而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退休制度主要存在以
下弊端:首先,退休年龄偏低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众所周知的是劳
动者知识层次越高,所耗用的成本越高,而且参加工作的时间会略迟。
而在我国,目前只有少部分专家学者可以推迟退休外,大部分人的退
休年龄是偏低的,尤其是女性,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当
“人口红利”过后,劳动力资源减少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影响会更大。其
次,造成社会负担过重,老龄人的过早退休必然加重养老保险支付的
负担,同时也加重社会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的负担,在我国目前养老
保险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家庭的养老负担就会更重。最后,固定的退
休年龄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权利的充分体现。现行的退休年龄
没有体现老年人自身的意愿,有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不愿退
休但必须退休,甚至因此患上退休综合症,有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差,不
愿继续工作,却不能提前退休,或者提前退休则面临退休待遇的减少。
另外男女退休年龄上的不平等,也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
因此综合上述因素的考虑,面对人口老龄化我们应该调动老年人
的力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实行弹性退休制
目前我国政府正有准备提高退休年龄意向,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
大的反响,持反对意见的很多。他们认为推迟退休年龄对于目前我国
国情来说不合适,因为推迟退休年龄会加重当前年轻人就业困难,对
于身体状况不好的老年人和工作比较辛苦的老年人来说不公平等等,
可以说意见很难得到大致的统一。既然提高退休年龄争议很大,那么
实行弹性退休制会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就我国目前国情来说不
能跟吉登斯所讲的那样完全取消退休年龄的规定,我们可以实行符合
我国国情的弹性退休制。就我国而言过早的退休必然会加重各方面
的负担,因此可以在最低工作年限(根据不同情况设定)的基础上实施
自愿选择的弹性退休制。同时还可以根据退休年龄的不同采取不同
的待遇水平,这样就可以做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鼓励人们推迟
退休年龄。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这样:女性选取55岁作为最低退休年
龄,在55周岁至65周岁之间,她们可以任意选择何时退休。男性可
选择60岁作为最低退休年龄,在60周岁至65周岁之间,他们可以任
意选择何时退休。当然根据行业的区别可以再继续细分。事实上弹
性退休制度已经成为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
政策主张,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采取其它各种手段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作用
积极培育和发展老年人自己的组织,如老年人协会、各种兴趣爱
好组织、互帮互助组织等;鼓励健康低龄的老年人再就业,如设立专门
的机构帮助老年人才就业,积极搭建老年人信息平台等;鼓励老年人
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当环保志愿者等。同时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和
再就业权利方面的法律规定。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既可以有效地避免
退休给老年人带来的孤独与失落等消极情绪,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又可以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让他们自立、自主、共同劳动,互相帮
助。总之,要利用多种手段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和活动性,让他们在
体验自身价值的同时减轻社会负担。
注释:
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www.china.com.cn.
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7(1).

F.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工商管理论文吗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问题,不是工商管理专业的范畴,因此该论文也就不能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的论文应该重点考虑市场监督管理的方向。

G. 要写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论文!求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的文献资料!!

一、引言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的国家,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压力巨大。根据国际通用解释,若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总人口的7%,就是老龄化的社会;超过14%,就是老龄社会。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属于老龄化的社会,如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等。据统计,从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总人口的7%上升到14%,法国用了114年,美国用了65年,英国用了45年,日本用了24年,而我国只用了20年,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会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两个:一为寿命延长,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人均寿命由1949年的35岁达到现在的75岁,翻了一番还多,反映出祖国的社会变迁,这是国富民强的象征;二为非均衡生育,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前,中国“一家多胎”现象严重,自1983年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了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
如何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提出不同的对策。寿命延长导致的老龄化问题不可避免,由此带来的后果通常为养老金不足和养老保障措施不配套,只能通过延迟退休和加强养老保障措施来解决;非均衡生育带来的老龄化问题,只能通过均衡生育来应对,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人口增加了7000多万,但是生育率却低于1.5,即每个负率平均生了不到1.5个小孩,远远低于2.1的更替生育率,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下一代人会比上一代人的数量少30%,不远的将来,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的时期,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
二、城市老人生活现状
(一)家庭基本状况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30年来,第一二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已经进入结婚和生育的年龄,在这种背景下,“四二一”家庭模式逐渐普遍起来,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和一个孩子的家庭模式。四个老人需要两个独生子女赡养,同时还要抚养一个孩子,加上独生子女本身存在的严重依赖性,在社会飞速发展、竞争压力剧增的今天,往往力不从心,照料不及。
另外,“空巢家庭”和鳏寡孤独家庭逐渐增加,其原因多种多样:(1)老年人希望独立生活,不愿离开久居的环境;(2)老人希望与子女住在一起,但由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为避免冲突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3)子女工作忙、住房紧张,客观条件不允许;(4)因子女婚嫁离开父母异地成家;(5)不愿赡养父母等。
(二)经济状况
与农村老年人相比,城市老年人退休后基本上都有退休金,加上普遍存在的储蓄习惯,因此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据统计,城市中85%的老人退休后的主要来源为退休金,13%的老人依靠子女的资助。由此可见,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为退休金。但是,不同单位的退休人员在退休金待遇上有明显差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较企业离退休人员高很多。
(三)健康状况与医疗需求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老年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但是,寿命的延长不代表健康状况的延长。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堪忧,只有1/3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其余2/3的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所患疾病多以慢性病为主,其中较常见的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一半的城市老人还同时患有多种以上疾病,城市老年群体的生活自理能力、身体健康状况都不如人意。
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经济因素,其次是手续繁琐,再有是行动和交通不便。除了上述因素,不同地区的老人还有不同的困难,在城区的老人还经常面临报销不便,挂号难、住院难等,而郊区的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周围没有好医院,常常无法及时就医。调查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城市老人健康的最大杀手,但是有三分之一的患病老人没有去治疗,而且有四分之一的患病老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就诊。因此,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三、养老模式探析
(一)家庭养老模式
目前最适合中国国情且经济成本最低的养老模式为家庭养老。现阶段很多老人都由子女赡养,与子女吃住在一起,身体健康的老人通常还会帮衬带带孩子,甚至买菜、煮饭。但是还存在一部分身患疾病的老人,需要子女照顾,特别是患有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的老人,身边不能没有人照料,这对普通公民的经济和生活状况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改善家庭养老模式的现状,我们提出一种专业化家庭养老模式:中国城市中有40%的人群属于低收入群体,对于这类人群,可以给予选择提前退休去照顾自己家的老人,由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发放社会工资。这些回家照顾老人的劳动者,需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并与社区签订协议,通过社区的社会工作机构定期对劳动者的家庭照料做出评估,从而给予报酬。这样,不仅使老人得到悉心的照料,还解决了低收入群体的工作问题,一举两得。
(二)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模式是以老人的子女、亲戚、朋友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为依靠,为城市中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医疗保健以及法律援助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的特点是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得到子女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提供上门服务,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同时还弥补了因各种原因子女无法照顾老人的缺憾,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建设养老院的资金。 社区养老模式不同于家庭养老模式,它的实质是社区中的家庭养老模式;与机构养老模式相比,将社会机构中的养老服务引入了社区,吸收了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的优点,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对老龄化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模式中主要服务群体为社工,目前我国社工的发展状况不尽人意,原因包括:(1)我国对社工这个职业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专门的机构对社工进行培训,内地大多数大学都没有社会工作会专业,而在香港和国外这个专业已经发展成熟;(2)政府对社工服务的投入不够,导致社会工作者没有良好的工资薪酬和福利制度,社会地位不高;(3)中国人传统观念严重,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通常不愿雇佣社工来解决家庭问题。
(三)机构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模式的主体是养老院、福利院、医院以及各种康复中心,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进行集中供养和居住,由专人负责照料日常生活。这种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同时避免了因为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问题引起的生活冲突。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家庭的养老风险,实现了养老资源的共济和共享。
社区养老模式的成本很高,同时无法满足老年人对亲情交流的渴望,无法提供精神慰籍。我国的养老院大部分都是早期建立,其服务设施和专业服务水平很难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养老机构的设备条件普遍很差,专业服务人员水平不高,管理模式滞后,无法满足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四、对养老问题的一些想法
在生活方面,政府可否对老年人方法生活补助费,每月300元,独立于养老保险之外。截止到2013年,中国有大约2亿的老龄化人口,2×12×300=7200亿,而我国的2013年GDP预计将达到10万亿美元,不会对我国财政造成很大负担。
在医疗方面,政府可否对老年人开放免费医疗。虽然全民医疗到现在还不现实,但只是针对老年人的免费医疗并非不可行。
在精神需求方面,政府文化部门应经常组织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组织老人观看电影、戏剧等活动,同时建设老年大学和老年娱乐活动设施。
五、结束语
在现阶段,笔者认为应加强对养老问题的政府投入,以家庭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为主,机构养老模式为辅,使养老医疗服务专业化,资源配置合理化、社区规模体系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更好的满足我国对养老问题的基本需求。

阅读全文

与英国提高退休年龄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煲粥老年人 浏览:173
70发老人身体弱食物怎么补 浏览:86
辟谷养生培训班多少钱 浏览:308
大连50岁退休女职工的条件 浏览:651
西游奇缘长寿村怎么走 浏览:683
退休养老资格认证逾期怎么认证 浏览:527
体检能查出哪些妇科病 浏览:581
永远离开北京回老家养老金怎么办 浏览:873
西岗区换驾照在哪里体检 浏览:850
返聘退休人员需要交工会经费吗 浏览:643
疫情期间国家对老人有什么政策 浏览:781
五保户养老保险制度 浏览:640
今年江西省企退养老金调整方案 浏览:221
长寿注音版全文 浏览:707
学校布置的重阳节给老人做件好事 浏览:54
外地户口女职工55退休 浏览:467
昔阳基础养老金是多少 浏览:893
老年人血压高喝什么水 浏览:958
社保局办理提前退休 浏览:648
养生的洗发水有哪些 浏览: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