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的人什么时候退休,退休待遇怎么样
说到现在人们对工作的要求,很多人的家里的老一辈人都希望他能够找到一个安安稳稳的铁饭碗吧,在退休之后还有一笔退休金,类似于这样的工作是很多人的向往!那么,在我国古代,关于人们退休以及人们退休后待遇有什么不同呢?
另外,在退休之后的待遇,作为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与现在的退休制度,在待遇方面并没有什么区别,也是会由国家给退休的官员拿出一部分退休金,在古代主要指每年拿出多少石的俸禄!在汉代主要就是官员退休后可拿到自己在位时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退休金!
⑵ 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是啥样
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
发布日期:2014-07-29 文章来源:安阳网-安阳日报 作者:倪方六
在中国古代,退休年龄同样是一个敏感话题,有的朝代要求宽松,有的朝代要求严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种说法,意思都是把手中的权力交还出来,退休回家。还有的朝代管退休叫悬车,也是年老不再使用的意思。
古代退休年龄是多少
在中国古代,退休年龄同样是一个敏感话题,有的朝代要求宽松,有的朝代要求严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种说法,意思都是把手中的权力交还出来,退休回家。还有的朝代管退休叫悬车,也是年老不再使用的意思。
中国是规定退休年龄较早的国家。《礼记·曲礼(上)》中有这样的文字:“大夫七十而致事。”这说明早在周代便规定了退休年龄。70岁退休,其实是约定俗成,到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武帝永明七年,这一人事制度才有了法律内涵。时御史中丞沈渊表奏:“百官年老七十者,皆令致仕。”
在古代中国,退休年龄发生变化是在明朝出现的。朱元璋(明太祖)当了皇帝后,对旧的人事制度做了较大调整,其中规定了新的退休年龄。洪武十三年二月,朱元璋“命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退休年龄提前至60岁。
5年后,即洪武十八年八月,朱元璋又出人事新政,将相当于今部队、警察系统的中下级官员的退休年龄提前至50岁。此即《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四)中所记:“命内外指挥、千、百户、镇抚,凡年五十以上者许以子孙代职。”
但朱元璋规定的退休年龄在明代200多年间并没有一直贯彻下去,朱棣(明成祖)登基后即恢复“70岁退休”的古制。此后,有关退休年龄的制度被不断反复修改,但明代退休年龄基本上是60岁以上。
在明代朱祐樘(明孝宗)当皇帝时,还出现了类似于今天内退的规定,即凡主动提出退休的官员,无年龄限制,即使40岁提出退休也会被批准。
古代推迟退休是什么原因
在古代中国,提前退休与推迟退休,很多时候都是根据政务需要和具体人、具体岗位来决定的,并没有现代的养老金不足的因素,有时甚至不允许退休,特别是高级官员,很多都死在任内。有的人即便退休了,也会被返聘或改当顾问。
南北朝时期,拓跋焘(北魏太武帝)当皇帝后,委任已107岁的罗结为“侍中、外都大官,总三十六曹事”,罗结一直干到110岁时才退休,并且在退休后仍为朝廷出谋划策,直到120岁。
古代中国推迟退休,有些时候是由腐败引起的。如唐代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贪恋禄位,退休年龄成了橡皮筋,可大可小,只要官场里有人就能推迟退休。白居易对此十分愤慨,在其系列长诗《秦中吟》之《不致仕》中写道:“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
至于提前退休,其在古代非正常退休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一般不是身体原因就是因为犯错误而被勒令致仕。
古人退休后的待遇如何
在古代中国,包括低级官员在内的普通公务员退休后是没有工资可领的,只有部分高级官员和特殊人员才能领取部分退休工资,全俸则很少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如果退休前没有“腐败”,退休后吃饭都成问题。
在汉代,高级官员退休后才能领到原俸禄1/3的退休工资。《汉书·平帝纪》记载,刘衎(汉平帝)当皇帝的元始元年规定:“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自此,汉代退休工资有了固定标准。
从这条“退休令”来看,“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都是相当于今天中央部委、省级领导的高级官员,他们退休后也只能领到在职时1/3的退休工资,而相当于今厅、局、市、县领导的官员退休后则一分钱也没有。
即便到了隋朝,七品(相当于今县长)以上且有病的退休官员,才能酌情领取部分俸禄。
完善的退休制度在唐代形成,退休待遇也得到提高,但也有级别规定,相当于今副厅级的五品以上的官员退休才能领到原来工资的一半,五品以下是否拿退休工资不见下文。诗圣杜甫从工部员外郎任上退下后便无退休金,靠严武等一班朋友照顾,在成都还盖了草堂。
⑶ 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是啥样
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换权利于君王。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于,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于唐朝时期,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
古代官吏退休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条件,《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后来的汉、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实行七十而致仕的规定,但到了明清两朝则规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但到达退休年龄之前也可以提前退休,如唐朝规定“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意即若身染疾病或者受伤者,虽未到退休年龄也可以退休请俸;明朝亦有规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软弱无效能的官吏,可随时勒令退休。可见,在我国古代,官吏“告老”、“告病”辞去官职,提前退休也是允许的。
“告老还乡”就是“老病不堪厘务者”和“老疾不能任事者”主动请辞,提前申请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提前退休的情形。古代官吏提前退休比较简单,只要官吏提出申请,皇帝一般都会准许。明弘治四年(1491年),皇上就专门下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大清宰相刘罗锅岁至垂年即上奏皇上,请求告老还乡,获得“恩准”后,便雇用小毛驴,直奔山东老家的情形深入人心。
⑷ 古代退休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各朝各代退休制度什么样
退休制度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制度之一,国家公务人员到了法定年龄就可以退休并领取养老金,其他公民可以依法缴纳养老保险,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养老金,给老年生活多一份保障,健全的退休制度也是很好的福利保障。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老有所依,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良好的退休制度也是检验社会福利程度的标志。
之后的每个朝代都在周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善,汉朝时可以自愿请求退休但自由受制于皇帝,唐朝时对于退休的官员有了更多的优待。宋朝时允许官员荫补后孙和半退,清朝时退休年龄变为六十,直到现代退休制度也在日趋完善。求关注求点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