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古代的人结婚,都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因为古人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古代人心中,孝道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不孝的话,不仅要受到周围人的谴责,甚至还要受到世俗的白眼。比如古代的秀才,对于古代秀才来说,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的话,那么秀才是无法考取功名的,甚至连秀才的名号都要被剥夺。
在古代,因为封建思想的影响,古代的男女基本上无法见面的,即便是见到了,男方也是要主动避开的。所以,古代的男女在结婚之前一般都是不认识的,只有在结婚当晚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
2.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真正含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真正含义是儿女婚姻需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无媒不成婚,婚姻从古至今都是人生中的大事,在中国古代,婚姻讲究明媒正娶,因此,若结婚不经媒人从中牵线,就会于礼不合,虽然有两情相悦的,也会假以媒人之口登门说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才会行结婚大礼。
《卫风·氓》中所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意思就是说“不是我故意拖延,而是你没有找到好媒人”。由此可见,媒人在当时就已经是婚姻的必备条件了。
(2)西周结婚为什么要父母之命扩展阅读
媒妁制度的起源:
媒妁制度的起源大概是在西周时期,具体时间现在已经不可考,在《诗经》中就有很多诗篇记录了媒妁制度。
媒人也并不止是女性,三姑六婆里面的媒婆也是到明朝时期才逐渐有的说法,关于媒妁二字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就是媒指男性,妁指女性,所以用媒妁就是泛指说媒的人。
北大著名的历史学家阴法鲁先生曾经考证,在早期的婚姻中,媒人是家族里面辈分较高的人,他们一般受男方父母的委托,帮青年男女撮合婚事,并且在婚后如果婚姻出现问题,也会居中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