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您年少时被家长无知伤害过吗
有。在中国,好像有很多人被父母这样伤害过。至少我质问我妈妈的时候,她跟我说,谁不是这样的?你看看别人家父母是不是这样的?她说你因为这一点小事就嫉恨父母,以后怎么怎么的。忘了
我只想说这不是一点小事,但我也不想为这事去向母亲讨回公道了。反正也没有用了,我只能选择让自己好起来。
我清晰记得被打的感觉,就是那块地方又肿又痛的,会不会青紫我已经不记得了,至少我已经很久没被母亲打过了,长大了,她也打不过我了。搞得自己好像也没什么力气,但想想那个时候,好像打完了,哭一场,母亲再来跟我说,妈妈也不想这样,然后再被母亲抱抱拍拍。后来就不哭了,又去做别的事了。
母亲是爱我的,我感受得到这份情感,但让我现在最害怕的恰恰是这份爱。我宁愿她不爱我,我宁愿被一个人打,但我不想要她爱我。这让我不知道爱到底该是什么样的,该怎样才能拥有。我想被打,我不想被爱。或者说,我想被爱但我不想被打,但如果一定要打我的话,请不要爱我。(但如果一定要爱我的话,请不要伤害我。)我宁愿对每个人冷漠相对,永远都不熟。
我是个有问题的人,在人群里我很奇怪,我也不想跟太多人相处。我很孤僻,这不代表我不会社交,事实上我经常寻找社交规则,我从来不会看不起别人,尽量尊重别人,不揭人伤疤,不戳人短处,尽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甚至十分注重道德。偶尔我也能在社交里找到快乐。但是我无法长时间的稳定的舒适的跟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
几年前,我抑郁症比较严重,可以透露一下我今年只有18岁。但是在我小学还是初中的时候精神上就出现了一些负面端倪。不是很严重,至少我也没怎么吃药,就自己慢慢好起来了。
奇怪的是,好像明明活了很久,但回忆的时候就觉得时间很短。痛苦是最鲜明的。快乐反而是最纯白的,就像发呆一样,让人情不自禁傻笑,却不小心就过去了。好像再怎么笑,快乐也不会一直停留。我其实是个很爱笑的人。
但是,我这次发言是带着弥补过去伤痕的目的来的。所以我需要好好分析下自己和过去。
我的母亲过去对我很严厉,后来学业压力越大,仿佛父母就越严厉,幼儿园关于父母的记忆反而比较温馨。
小学的时候我成绩一直都很好,是一个很乖的小孩,母亲很少动怒。后来压力大了,,,我好像想不起来太多东西了。唯一能够想起来的关于母亲的不好的事情只有疼痛,所以人果然比较记仇吧。对于伤害的记忆总是这么鲜明。
好吧,那我只能说说被打的经历合集了。关于爱的教育,我有好多存稿,我被衣架打过,直到现在我依然很害怕母亲晒衣服时看着我举起衣架的样子。我可以肯定母亲晒衣服时有注意到我的恐惧,因为她的脸上有一种努力收敛的克制的快感。看来我们双方都对过去的一些记忆深刻。
这个是最疼的。在肉体上。
后来我学会了逃跑,每次母亲要打我的时候我就瞅准机会冲出家门下楼梯。(我们住的小区)我年轻。我肯定母亲追不上我,我每一次都拼命的跑,但她会一直在后面吼,她会喊我的小名让我快回去。我记得我以前经常做梦,我梦见我有翅膀,我贴着楼梯飞行,翻转,有风。我飞得很快很自由,有的时候后面会有一个用脚踩在楼梯上走得很快的人?很巨大。(或者别的什么)但它每次都追不上我,总是差一点点够着我的时候,我一个转弯,就拉开了距离。
其实我当时从没想过这两者会有什么关系。我只觉得这个梦很神奇,我经常做,跟连续剧一样。。现在在这里写我冲出家门的事情的时候,才突然想到了这个梦。才发觉这两者可能有什么联系。
我还学会了躲,毕竟长大了,有能力了,不会傻乎乎的挨打了。以前家里有个吃饭的桌子,我妈拿着拖把追,我就围着桌子转,我妈在后面一边跑,一边说(你跑,跑就以为我抓不到你了bo)有的时候有椅子摆在前边我就赶紧把它拖开,生怕它挡着我。这其实想想挺好玩的,只是这个游戏总是掺杂着过分的紧张和恐惧。
后来,有一次我做错了什么事,我妈让我跪在门口,她用手还是什么打我的东西敲敲门口那块地板,声音很清脆。门还是开着的(我们住的小区),我当时很羞愧,也许是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也许是怕有人看见,我就低着头。我妈拿着个什么东西在我背上扇,我忘了是什么了。好像是衣架,,,很羞耻
即使到现在我和我妈也没法很好的相处,我觉得就算没有以前那些事,她本身也是个不会跟人亲密相处的,话说不了两句就要吵起来。当然如果她不是这样的性格,怎么我会有以前那些事呢?
我觉得我可能有一定的m倾向,确实暴力掺杂着性的幻想或者小说情节会让我突然有一点兴奋。但不严重,毕竟我也没有性经验。
如果我有了,我也不会嫌弃自己,我只会更讨厌我妈。凭什么我要因为曾经受过的伤害,再度伤害我自己。不过我觉得会有m倾向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再度伤害,这个背后原因我还没整明白,我会慢慢去整的。不过我很确定,如果因为自己的性倾向嫌弃自己的话,那这个性倾向会更严重,并且会一边严重,心理上也会有更多的负面的痛苦的情绪。而这种倾向(尤其如果是因为后天幼年形成的)本身就带有一种惩罚的伤害的机制,如果再去抗拒歧视的话,一定会更严重。
还有别的需要我去调试的东西我还没想到。想到了再发。
而且最恐怖的是,她不仅仅是因为很大的事打我,经常有一些小事,就要来找我发脾气。这让我跟人相处总是战战兢兢,会不由自主去想别人会不会介意什么什么的。我有一定的讨好型人格。背后机制很简单,讨好,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小宝贝自然会让人不生气,只有妈妈不生气,我才最安全。
❷ 某些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大打出手,这样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
某些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大打出手,这样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这种现象并不奇怪,是家长在对孩子行为表现认为不当面前无能的体现。因为打骂孩子是家长最简单易行的家庭教育。这并不是某些家长,而具有普遍现象。原因是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具有两种属性,他们只知道孩子的家庭属性,不知道还有社会属性。孩子是无知的,家长过分地强调要认知等同。孩子对未知事物好奇,总想去探寻自己未知领域,家长认为司空见惯,你还能做错了?等等。再因家庭,工作,社会关系等矛盾心情不好,家长难免拿孩子气。动不动就对孩子大打出手的父母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