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父母爱情》为何会成为经典,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部电视剧满足了基本上每个人对婚姻的期望,是绝大多数人心里实至名归的理想化婚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家老家的亲戚来了一大堆,没有一点规定,不但讨论别人私事,还擅自进安杰屋子,坐别人床边,被跑过来的德华一顿训斥,结论这种亲朋好友突然跺脚,指向德华说:“江德花,你是这个家的哪位,就在这里指指点点?”安杰瞬间来啦一句:“她是这一家的姑奶奶,怎么啦?”实际上父母爱情这一部影片说真正它一点也不真实,论真实性不如王贵与安娜、双面胶带、金婚,可就这样基本上极致的婚姻情况,才让人们在早已被无关紧要紧紧围绕的婚姻日常生活寻找一点盼望,一点憧憬。它虽然不真正,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婚姻。
而郭涛自身是戏剧演员出生,怪不得其基本技能绝佳。而女一号梅婷的表演不容置疑,实际上梅婷算不上第一眼美女,但越看越有异味,一拍戏真是魅力四射。这一部戏她把娇滴滴的资产阶级小妹是怎样融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进而一步步成为一个朴实无华的士兵媳妇,表演的惟妙惟肖。真正,不浮夸,接近生活,这才是一名优异的艺人。这部剧的故事发生在解放初期,且是叙述部队军人的爱情。这一主题实际上就十分吸引我。那一个阶段特有的独特性,人们的生活切身体会,在这部电视剧里都能不夸张实事求是的表现出来
B. 父母爱情评价
1、《父母爱情》这部电视剧确实很经典,个人认为,这部电视剧最大的亮点就是主演的演技。
2、该剧没有霸道总裁,小三出轨的剧情,都是些家长里短的温馨情节。我觉得这部剧很好看,很接地气,很现实。
《父母爱情 1》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udNY_V-CgYbqN-8yLjsVNg
提取码:ut9c
要放在解放前,江德福(郭涛 饰)和安杰(梅婷 饰)这对男女可真是八竿子够不上关系的两个人。他们一个是年轻有为、干练果敢的海军军官,一个是从小养尊处优、娇媚华贵的资本家小姐,但20世纪50年代的沧桑巨变让他们俩人走到了一起。江德福在舞会上结识美丽的安杰,虽然他冒冒失失,又 是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组建了成分不相匹配的小家庭。
C. 《父母爱情》里的德花变德华,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德花,嫁过人,丈夫和哥哥江德福一起参军,后来生死不明。德花,在婆家的身份就显得很尴尬。哥哥可怜她年纪轻轻,在婆家当牛做马、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于是做主将她接来自己的家。
对德花来说,到了哥哥家,就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但是,和"资本家小姐"的嫂子相处,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说到底,德花和德福是一样的人,都有着农村人的朴实与善良,但身上也有一些别人看不上、却不自知的劣根性。
比如,初来德福家时,安杰客气地让德花去洗手、准备吃饭了。德花,就会向哥哥抱怨,说嫂子嫌弃她脏。其实在心里,她也看不上嫂子的"小资"做派,甚至,一度觉得是嫂子高攀了自己的哥哥,所以,在哥哥家住的前期,她和嫂子,没少针锋相对。
D. 《父母爱情》原著告诉你:安杰老了,为何主动疏远亲姐姐安欣
《父母爱情》已经播出七年了,虽然和《金婚》都是一样的选材,但是却又讲述着不一样的感情生活。
当年,这部由孔笙执导,刘静执笔,郭涛、梅婷、刘琳、刘敏涛等联合主演的家庭剧,至今令不少观众恋恋不忘。不光因为演员演得好,更多的是我们在剧中将人生看得更通透。
重温《父母爱情》,依旧会羡慕安杰遇到了江德福,安杰幸福圆满的结局,说明了一个道理:相对于出身,有时候跟谁在一起才更重要。
除了安杰江德福、老丁德华,印象最深的其实是安欣和欧阳懿这一对老夫老妻。他们的日子与前两对都不一样,他们的经历是安杰难以想象。
《父母爱情》原著告诉你:安杰老了,为何主动疏远亲姐姐安欣?
安家有3个孩子:安泰、安欣、安杰。别看安欣不是老大,但就是因为比安杰早出生了两年,就成为了家里的主要劳力。
虽都是资本家下小姐,安杰吃完饭就可以泡上一杯咖啡读小说,而安欣就必须先把碗筷洗了再坐下来看书。
因为有了安欣,安杰在娘家的日子过得像公主一样,完全没有“落魄格格”的架势。
在安杰被安泰怂恿见江德福后,哥嫂都只关心人家有没有看上小妹,却没人在意他是个大老粗,唯独姐姐安欣关心妹妹心里甘心不甘心。
结婚的被子是安欣缝的、坐月子也是安欣伺候的,安欣出现在安杰每一个困难的瞬间,但是却在自己落难后,主动疏离妹妹,担心影响她。
安欣对安杰,让人想到了“长姐如母”这句老话。这段不对等的姐妹情,其实也是那个年代,大部分家庭野或裂的缩影。看到安欣,有多少观众会想起自己的姐姐?
安杰这一生最好的朋友不是葛美霞,也不是德华,而是姐姐安欣。二人从小相依为命,无话不谈,在安欣的心中,除了自己的小家,心里最记挂的颂闭就是这个小妹。
可是,这对姐妹却在晚年渐行渐远,安杰老了,为何主动疏远安欣?
电视剧中只是用镜头一晃几年光阴,但是在《父母爱情》的原著中,作者对于姐妹二人的疏离,有着明确的说明。
这是安欣回到城里后,看着越来越像江德福的小妹的内心独白。
孩子们都长大了,安杰、安欣、德华、葛美霞都成了小老太太,大家结伴而行,前往小岛去看望亚宁,更多的是故地重游。
登上房顶,安欣眺望着远方,脑海里却浮现着昔日的场景,她忍不住诗兴大发。
安杰看到姐姐“吟诗作赋”,忍不住一个白眼,看不惯姐姐文绉绉的做派。安欣看到小妹的表情,欲言又止。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安杰和安欣身团散上,有了最好的诠释。
说到底,安杰看不惯安欣,就是被江德福同化了。
安杰自从嫁给大老粗“江德福”,早餐从牛奶面包改成了稀饭大饼子。平日的消遣也从读名著变成了擀面条。
江德福给安杰的环境是质朴的、没什么文化的。安杰早已适应了江德福的圈子,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对待问题的看法,也在潜移默化地被影响着。
而安欣却不同,安欣和欧阳懿是一路人,从结婚到落难,再到晚年,他们夫妻二人的三观和追求从来没有改变过。
所以,姐妹分开生活后,各自都受着自己小家庭和生活圈的影响。安欣保持着文绉绉的腔调,而安杰则越来越像江德福。
喝口面条用袖子一抿嘴、一听到动静赶紧把旗袍剪了、叉着腰和德华一起骂人。安杰早已不是那个当初在小洋楼里品咖啡的娇小姐了。
但安欣却从未改变。所以安杰偶尔见到安欣,更多的是看不顺眼,就像当年德华看到安杰是一样的。
小时候看《父母爱情》最喜欢安杰,但长大后再看,却发现安欣才是“苦茶淡淡香”的存在,隐忍、大气、谦卑的同时,始终保持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