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中年人如何面对父母双亡

中年人如何面对父母双亡

发布时间:2025-02-13 23:11:18

㈠ 怎样面对父母的渐渐老去,以及对未来的恐惧不安

多陪伴他们,多和他们说说话,多带他们去做一些他们自己一个人可能永远不会做的事情,去一些他们一个人可能永远不会去的地方。

从小我的父亲就很爱看好莱坞影片,几乎每周他都要买一张新的VCD回家看。我跟着他一起看史泰龙,州长,尚格云顿,布鲁斯威利斯。

我知道如果我不提,这些旅行将与他的人生永别。我能做的,就是带他去一些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的地方,做一些他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做的事情。

离别终将到来,我们都曾被人守护,未来也将守护他人。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过那么快乐的时光,尽管只是一起吃一份20块钱爆米花。

㈡ 父母双亡了怎么办

这位知友,父母双亡是子女的悲剧啊!不过,哪有父母跟着子女一辈子的,早早晚晚要离开子女,人生自古谁无死啊!作为子女,应该预知这一天的到来,当然这一天越晚到来越好。俗话说,有山靠山,无山独立。父母走后,悲痛之后,一定要振作起来,走出悲哀,进入新的生活征程。

㈢ 父母双亡 说明自己的命很次

也不一定哦,真的不一定哦,你看济公活佛是,济公活佛,不就是父母双亡吗,他开始了新的里程,你也许也有这样的机缘,也许有自己的大妓院大机遇,抓住它,也许你会闯出一个不同不一样的自己。

㈣ 人生必修课:面对父母老去的勇气,才能理解人生

【彭怀真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幸福家庭促进协会理事长)】在婚前咨商时,即将结婚的新人常被提醒:「新房的床,躺着六个人──新婚夫妇、双方父母。」每一个人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经验进入婚姻之中,父母即使不在眼前,依然持续影响、甚至主导婚姻关系。父母,是子女永远要面对的,即使有了配偶,要学习夫妻相处的新功课,与爹与娘相处的作业,还是得一直做、一直做,没有结束的时候。 一对夫妻,六个人物,个个健康是奇迹 结婚后,这六个人都健康,并不容易。随着年岁渐长,机率愈来愈低。若将每个人状况分为「健康」、「疾病」、「死亡」三种,六个人都属于「健康」的机率,只有七百二十九分之一。 以我为例,因母亲自三十三岁即罹患慢性病,与妻子成婚时,她是肺结核患者,我结婚后从来没有六人全部都健康的时候。婚后第十二年,岳父过世。婚后第二十七年,母亲安息主怀。第三十二年,父亲辞世。自此之后,只剩下多病的岳母、常生病的妻子,还有不知道算不算健康的我。 这本《面对父母老去的勇气》主题是作者经历父亲、母亲的病痛,乃至死亡,还包括自身罹患心肌梗塞时的挣扎。如同作者提醒的:「人生不能后退,身体的退化也不可逆,没有人可以摆脱老化。人的年龄不断增长,并不单单代表从青春高峰走下坡,我们应该能从年龄增长中找到值得肯定的意义。」他示范如何找各种肯定的意义。 中年人的功课是学习做照顾者 我是社会学家,爱分析,爱说真话。我必须提出诤言:除了身体状况,更关键的是家人间微妙的关系。六个人,有多达三百零一种关系。换言之,每一种关系都好,机率是千分之三点多。但我也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多些分享,尤其是给予正面能量的分享。这本书基本上是分享,我就分享最近几年的经验吧! 家母长期需要照顾,她人生最后几年,有二十四小时的主要照顾者。家父罹癌后,也有二十四小时的主要照顾者。但那位照顾者的表现,让家母家父都吃了苦头,也让我们子女生气,却始终没勇气改变困境。我多么希望有更多真正关心且了解老人的全职照顾者,成为适合的人力。家父辞世后,我连续写了《老年学概论》、《老人心理学》、《老年社会学》、《家庭与家人关系》,目前正在写《老人照顾》。唯有坚实的知识为基础,老人的照顾者才可能真正懂老人,懂得照顾老人。 写书容易,照顾人比较难。妻子去年三月因心房中膈缺损动了手术,住了几天医院。今年三月来场更大规模的,二日跌倒,左膝髌骨碎成三块。爱妻不良于行,我是主要的照顾者,这是比做老师、写文章、做广播都要难的考验。去医院看病、去中医诊所复健、去药房抓药…,都是小事。买菜、做菜、跑银行邮局…,也是小事。不过,很多小事凑在一起,要任劳任怨,要和颜悦色,绝非易事。 妻子的伤,其实是小的,伤筋动骨一百天,几个月就会好,无数人的伤,难以痊愈。妻子试着问能否算是身心障碍者? 当然不是。全台湾已经有七十五万失能、失智、身心障碍者,需要长时间的照顾。照顾,比正式的工作还要辛苦。上班,一周四十小时;照顾一晃眼就是四十小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统计,平均每天照顾时间是十三点六小时。服务时间比照便利商店,全年无休。 更重要的,平均需照顾十年。我有好些朋友因为要照顾父母或配偶,早早退休,全台湾有上百万的人因为要照顾父母或身障者,提早结束职业生涯。 在分享照顾历程中自我疗愈 因此,恭喜全家都健康的读者,实在太幸运;羡慕全家都和乐的读者,实在太珍贵。但我的乌鸦嘴提醒,万中选一的美好时光可能随时结束,生活重心因为一点事故或疾病,立即由彩色变成灰白,医院与诊所,不可能是彩色的。心境转换为低沉,难以展欢颜。 「当你所爱的人病了」时,除了作为照顾者之外,该做什么呢? 分享吧! 作者在此书示范了具体的作法。当他的父亲母亲在医院接受治疗时,他以写作来进行自我疗愈,治疗因为父母的病而受创的心灵。其实,他自己也病了。透过动笔,他面对自己的有限,这是人生的必修课。 生病使我们知道自己多么的有限,以往人生的主题是「我想、我要、我能」,都是肯定句。 但因为家人和自己的病痛,生命的主题转换为否定句,作者一再提到「我不想、我不要、我不能」,例如「我不能强逼父亲实现我的愿望」、「不要期待对方会说谢谢」、「不需要对父母激动」、「子女不能阻止父母想做的事」。每一个不,都有些无奈,都显示自己的疲惫、乏力、困倦…。 作者深刻观察到家庭里的许多问题,尤其是与父母关系的症结来自权力之争。一方刻意要对方顺从自己的意志时,必然会造成不愉快。他提醒:「觉得自己对而对方错,便已陷入了亲子间的角力。而解决权力斗争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放弃斗争。」他曾经希望父亲母亲按照他的要求来生活,认为该何时吃何时睡何时动,认为该吃什么该如何走动,但要求愈多,冲突愈多。如此处境,做过照顾者都心知肚明。 中年男子,最重要的人生课题是──承认自己的有限,因此设法与人和好。我在天下文化出过一本书《最近有点烦:中年男人心事》,「烦」这个字最足以描述这个阶段男子的普遍心境。不过,烦像是病却不是死亡,烦是低潮却不是深渊,烦是失望但非绝望。 烦,可以不那么严重。只要我们多些知性,深刻认识病、痛、老、死。只要我们多些感性,懂得欣赏前人的分享。只要我们多些灵性,更深觉察父亲、母亲、配偶、自己,乃至生命的功课。 本文摘自《面对父母老去的勇气》/岸见一郎(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可咨商师)/天下文化

㈤ 如何看待父亲或者母亲再婚

反对父母再婚儿女是自私的,于情于理这都说不过去,我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比道德绑架还过分的亲情绑架。仔细想一下不难理解,很多子女打着爱的旗号口口声声说是为了父母好,怕他被骗什么的,实际上他们是在满足自己的利益,要么是心理层面的,要么是物质层面的。

综上所述,我们做儿女的,是应该支持老人再婚的,他们有他们的生活,前半生为了我们付出太多,后半生,就让他们自己选择吧。

㈥ 你面对亲人离世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最大的感受就是在生老病死面前,人是多么的无能为力,心里感觉空落落的很悲痛。

人总是要面对生离死别的,有些人可能经历的阶段比较早,有的人比较晚,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看到新闻或者听到周围人说谁谁谁离世了,可因为那个人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所以我们的内心是没什么波澜的,但那个人是自己的亲人就完全不同了。

我的奶奶是在我13岁那一年离世的,之所以记忆这么深刻,是因为刚好在我奶奶去世的第三天,我拿到了那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奶奶一直都很希望我能够考上,所以这件事情给我留下挺大触动的。

爷爷在我比较小的时候就离世了,那时候对他没什么印象,就记得他去世的时候我没什么感觉,甚至连哭都没有,可是奶奶不一样,奶奶陪伴了我整个童年,记得小时候我在院子里面玩,她就坐在凳子上看着我,等到她老了走不动了,就只能每天都待在房间里面,因为家里的家务活大多时间是我做的,所以都是我端饭进去给她吃,而她很喜欢啰嗦,总是叫我好好读书,然后巴拉巴拉地说一大堆,可是那个时候没什么耐心听,只是很敷衍地说知道了。

一直很记得她说希望我能够考到镇上那间比较出名的中学,那样她就很安慰了,我没敢给她保证,因为我自己的成绩只是中等,没有十足的把握,只能说自己尽力。考完试放暑假了,那天晚上大概10点多的我迷迷糊糊还没有睡着,我哥到房间来问我有没有零钱和硬币,因为我们那里的风俗就是家里人去世之后,要在对方的手上塞点散钱和几枚硬币握着,我白天去买东西吃剩了一点就给他了,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下楼想进奶奶的房间看,可是妈妈不给我进去不让看,让我回房间睡觉。

从二楼往外面看,看见妈妈和哥哥到竹林去砍竹子,去世的人做个简易架子,然后放在客厅里面守三天再下葬,那天晚上我哭到累就睡着了,第二天就看着来帮忙的邻居在忙活,心里感觉很不是滋味,一家人要围在奶奶旁边哭,当时没什么眼泪了,就是感觉哭不出来,第三天早上要去老师家拿录取通知书回来,回来没多久时间到了得下葬,下葬的时候我哭稀里哇啦,感觉这个通知书来得有点晚,奶奶根本没看到,心里难过得不行,回来之后发烧睡在床上两三天,感觉人都是不清醒的,快到傍晚了还以为是快天亮了,估计是睡迷糊了。

这件事情也是一直让我挺遗憾的,如果录取通知书能够早点出来,如果奶奶晚点走,我是不是就能满足她的心愿让她开心开心了,可是这种事情没有如果,我们作为亲人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默默地送走她,然后在心里缅怀她,可惜的是我这个经常做梦的人,却没有在一次梦到过奶奶……



阅读全文

与中年人如何面对父母双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马人民医院体检结果在哪里拿 浏览:434
老年公寓边上买房子 浏览:897
监狱70岁能出来 浏览:300
什么平台可以约体检 浏览:366
浙江东阳市养老金涨多少 浏览:825
长寿建筑加固哪里有 浏览:683
小娃娃进幼儿园体检什么 浏览:557
养老金返还是怎么回事 浏览:400
宝宝两岁半90公分24斤 浏览:499
上皮角化是老年人易患吸入性肺炎的病因吗 浏览:117
体检怎么拉出屎来 浏览:25
1000块钱能做什么体检 浏览:253
80岁话剧 浏览:246
重阳节回忆母亲 浏览:428
医院驾考体检怎么区分驾校的 浏览:14
老年人用什么电脑好 浏览:835
南湖区老年活动中心地点在什么路 浏览:748
中年人如何面对父母双亡 浏览:823
没钱交养老保险能代款吗 浏览:71
宁静养老院在哪个省 浏览: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