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形容子女孝顺的词语有哪些
孝顺的词语来有:孝敬、孝女、孝子源、孝道、孝情、孝亲等。
一、孝女 [ xiào nǚ ]
释义:有孝行的女子。
示例:近代 鲁迅 《彷徨·肥皂》:“一个是姑娘,看去该有十八九岁了……和一个六七十岁的老的,白头发,眼睛是瞎的,坐在布店的檐下求乞。大家多说她是孝女,那老的是祖母。”
二、孝子 [ xiào zǐ ]
释义:
1、对父母孝顺的儿子。
2、父母死后居丧的人。
示例:近代 冰心 《南归》:“人家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这次病了五个月,你们真是心力交瘁!”
三、孝亲 [ xiào qīn ]
释义:孝敬父母。
示例:近代 谢觉哉 《爱父母》:“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伦理,来抬高为封建阶级服务的‘忠君’的人造伦理。
四、孝情 [ xiào qíng ]
释义:孝顺父母的诚心。
示例:
五、孝敬 [ xiào jìng ]
释义
1、孝顺尊敬(长辈):~公婆。
2、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他带了些南边的土产来~老奶奶。
示例: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回:“ 贾母见他来了,心中喜欢,道:‘我怕你冻着,所以不许人告诉你去。你真是个小鬼灵精儿,到底找了我来。论礼,孝敬也不在这上头。’”
Ⅱ 孝敬母亲叫孝子,孝敬父亲应该叫什么
孝敬母亲叫孝子 ,
孝敬父亲仍然叫孝子 。
孝顺父母 ,指的是赡养父母 , 同时 顺父母的心 ,让父母无忧无虑 ,父母顺心快乐 ,这就是孝顺 父母 。
Ⅲ 忠 孝 仁 义 是什么意思
基本字义:
忠
1、(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2、忠厚 [honest and tolerant]
3、尽忠。特指事上忠诚 [give allegiance to]
4、忠臣 [official loyal to his sovereign]
孝
1、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
2、居丧的事:守~。吊~。
3、丧服:戴~。~衣。
4、姓。
仁
1、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3、姓。
义
1、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
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
3、情谊:~气。恩~。~重如山。
4、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
5、指认为亲属的:~父。
6、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
7、姓。
组词:
忠:忠心、忠告、忠诚、忠厚、忠骨、忠贞、忠悃、忠烈、效忠、忠勇、
孝:孝衣、尽孝、热孝、吊孝、孝女、挂孝、孝服、孝子、重孝、谢孝、
仁:虾仁、杏仁、仁爱、瞳仁、仁兄、仁义、松仁、同仁、仁慈、桃仁、
义:同义、意义、义务、义诊、义举、义演、涵义、义勇、狭义、义肢、
(3)对父母长辈孝敬的男孩叫什么扩展阅读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忠,敬也。从心,中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忠,敬仰并遵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中”作声旁。
组词解释:
1、忠心:真诚;忠诚。
梁斌 《红旗谱》五十:“﹝ 严萍 ﹞嘴里唔唔地应着,表示她听明白了,而且忠心去执行。”
2、尽孝:谓对父母尊长尽孝道。
3、虾仁:去头去壳的鲜虾肉。如:清炒虾仁。
4、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
5、忠告:真诚劝告。
鲁迅 《花边文学·论重译》:“ 穆木天 先生在二十一日的《火炬》上,反对作家的写无聊的游记之类……我以为这是很切实的忠告。”
Ⅳ 孝的定义
孝的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回遵守的礼俗,又引申指答孝服。
一、孝的释义
1、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
2、居丧的事。
3、丧服。
4、姓。
二、说文解字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译文:孝,善于侍奉父母长辈。字形采用省略了“匕”的“老”和“子”会义。这个字形是表示“子承老”。
三、组词
孝女、孝子、孝服、不孝、尽孝等。
四、字形演变(如图)
(4)对父母长辈孝敬的男孩叫什么扩展阅读:
一、孝女
对父母孝顺的女儿。
二、孝子
1、对父母孝顺的儿子。
2、父母死后居丧的人。
三、孝服
1、孝衣。
2、旧时指为尊长服丧的时期。
四、不孝
1、不孝顺。
2、旧时父母丧事中儿子的自称。
五、尽孝
(对父母和长辈)努力履行孝道。
Ⅳ 含有孝顺父母、孝顺长辈、懂事听话意思的名字!男的女的都要
孝悌 孝顺 孝弟 孝廉 孝敬 孝友 孝道 孝心仔简 孝子 孝德 孝己 孝慈 孝义 孝熙 孝谨
孝思 孝家 孝养 孝感 孝行 孝爱 孝鸟 孝门 孝女 孝诚 孝恺念亏裤 孝恪 孝服 孝和 孝亲
孝享 孝衣 孝履 孝节 孝治 孝慕 孝恭 孝烝 孝理 孝男 孝睦 孝飨 孝笋 孝祀 孝乌
孝帏 孝称 孝竹 孝陵 孝帛 孝堂 孝烈 孝情 孝妇 孝绢 孝性 孝妻 孝孙 孝童 孝器
孝幕 孝假 孝王 孝裙 孝棚 孝帘 孝决 孝夫 谢孝 守孝 尽孝 忠孝 吊孝 不孝 重孝
纯孝 生孝 服孝 至孝 死孝 睿孝 慈孝 热孝 淳孝 穿孝 仁孝 破孝 带孝 借孝 五孝
脱孝 戴孝 诚孝 贤孝 追孝 笃孝 递孝 恭孝 节孝 被孝 义孝 广孝 挂孝 国孝 行孝
昭孝 廉孝 修孝 达孝 殩孝 除孝 秀孝 旌孝 非孝 淑孝 发孝 谨孝 作孝 送孝 顺孝
贞孝 出空银孝 暖孝 含孝 极孝 赠孝
Ⅵ 形容孝子的词语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孝子慈孙 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孝子顺孙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忠孝节义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母慈子孝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披麻带孝 指服重孝。
披麻戴孝 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求忠出孝 指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入孝出弟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同“入孝出悌”。
入孝出悌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亦作‘入孝出弟’。
孝思不匮 匮:缺乏。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
孝悌力田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孝悌忠信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孝子爱日 指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移孝为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忠孝两全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子孝父慈 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Ⅶ 夸一个孝顺的人用文言文怎么说
、首孝弟,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学》
注释: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1、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出自】:《礼记》.戴圣
【释义】:孝子的孝心体现在让被孝敬的人快乐,不要做违背他意愿的事情。
2、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出自】:《礼记》.戴圣
【释义】:敬父母最重要的是尊敬关爱父母。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论语》
【释义】: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4、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出自】:《庄子内篇》
【释义】:侍奉自己的亲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均可以使亲人感觉安定,是孝顺的最高境界。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出自】:《孟子》.典故
【释义】: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怎么用文言文夸奖一个人“有才华”:
1、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南朝·谢灵运
2.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庄子·天下》
3. 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清·曾国藩
4. 夫士大夫登朝之后,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清·恽敬
5. 吾闻老聃博古知今——《孔子家语·观周》
6.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7. 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明·冯梦龙
【原文】: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①食铛②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③,恒④装一囊,每煮食,辄⑤伫录⑥焦饭,归以遗⑦母。后值⑧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⑨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⑩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⑾山泽,皆⑿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好::喜欢、爱好。②铛:铁锅。③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④恒:经常、常常。⑤辄:就。⑥伫录:贮藏。⑦遗:赠送。⑧值:时值。⑨未展:来不及。⑩于:在。⑾走:跑。⑿皆:都。
【译文】:吴郡人陈某,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某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
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7.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8.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9.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10.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1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4.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5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16.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8.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9.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20.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香九龄,能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
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折节下士折节:屈己下人。
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朝闻夕改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
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移樽就教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
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心虔志诚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
香花供养供养:奉养。原为佛家语。
指用香和花供养,是佛教的一种礼敬仪式。后比喻虔诚的敬礼。
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小国寡民国家小,人民少。
洗耳拱听见“洗耳恭听”。虚己受人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谦虚谨慎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铅刀一割铅刀虽不锋利,偶尔用得得当,也能割断东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时也能有点用处。
多作请求任用的谦词。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礼贤下士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敬恭桑梓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敬老慈幼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敬老尊贤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敬老怜贫老:年老的人;怜:怜恤。
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敬老恤贫老:年老的人。
孝敬 [xiào jì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孝顺父母,尊敬亲长 2.把物品献给尊长或贿赂上级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孝顺
反义词 不孝 忤逆 虐待
网络释义
孝敬,汉语词汇。拼音:xiào jìng释义:1、孝顺父母,尊敬亲长。2、谓孝顺尊敬。3、送礼或钱物给尊长,以示孝心或敬意。4、旧时以钱物贿赂、讨好上司或其他有力者,亦称“ 孝敬 ”。《诗大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Ⅷ 历史上有哪些孝子
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歼誉冲,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5、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6、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氏歼,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虚早
7、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9、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 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21.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