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孩子给父母买了不喜欢的礼物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情况,很多父母都会遇到。孩子出于好意,给父母买了一些礼物,但是父母却觉得这些礼物不实用,不符合自己的喜好,甚至是浪费钱。于是,父母就会责骂孩子,让孩子以后不要再买这样的礼物。
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心意没有被理解和尊重,感到受伤和失望。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错的,都不能让父母满意,从而失去自信和自尊。
其次,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不关心自己的感受,感到被冷落和排斥。孩子可能会对父母产生反感和抵触,甚至是敌意和仇恨。
最后,孩子会失去给父母送礼物的兴趣和动力,感到无所谓和麻木。孩子可能会认为送什么都没有用,都不能让父母高兴,从而失去对父母的关心和尊敬。
那么,如果孩子给你送了你不喜欢的礼物,你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对孩子的感激和爱。无论你收到什么样的礼物,你都应该先感谢孩子,告诉他你很高兴他想到了你,很感动他为你花了时间和精力。你应该赞美孩子的用心和创意,夸奖他的品味和选择。你应该把礼物放在显眼的地方,或者戴上或者使用一下,让孩子看到你真正喜欢并珍惜他的礼物。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温暖和接纳,增强他的自信和自尊。
当然,如果你真的觉得礼物不适合你或者有什么问题,你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沟通。但是,在沟通之前,你要确保你已经充分表达了对孩子的感谢和爱。在沟通时,你要注意措辞和语气,避免批评和指责。你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他的想法和动机。你要用建议而不是命令的方式,告诉他你更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或者如何改进礼物。你要强调这是为了让他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并不是因为他做得不好或者不够。你要让他知道你支持他的选择,并且愿意陪他一起去选购或者制作礼物。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和尊重,增进你们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在收到孩子送给我们的礼物时,我们应该以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并且以一个温柔和诚恳的方式去反馈。我们应该记住,礼物背后代表着孩子对我们的爱和关心,并且反映着孩子对我们的认知和期待。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情感纽带,并且用我们的行动来回应和培养。
『贰』 如何礼貌拒绝长辈送的礼物
长辈送你的礼物就是他们的一份心意,我觉得作为一个晚辈,最好还是不要拒绝长辈们的好意吧!因为你拒绝他们,可能会让他们感觉特别的伤心,有些长辈可能会觉得是自己送的这个东西不讨你的喜,所以你才拒绝的。这样他们的内心可能会很难受,所以为了不能伤害她们,就不要拒绝他们比较好。如果你觉得有一些不好意思,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你可以给长辈们包一个小红包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或者是给他们买一些保养身体的保健品.
『叁』 孩子不知感恩怎么办
我也是位父亲,我的孩子很善良,不是自卖自夸。让孩子感恩首先需要让他知道你的不易,还有环境的渲染。多让他看看感恩的电视吧,如果孩子很小的话。以身作则很重要。
说白了,一个人生长就是向环境学习过程。想想他接触的人和事。依我看百分之九十几的人不是合格父母。父母责任是最大的。现在的中国人当然包括我自己都是没家教的人。家庭教育自一百年前就没了。为什么现在人的素质那么差。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因此生孩子为父母是十分严肃艰难的事。至少就我目前的德行和教育我觉的还不够格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一个故事众所周知:古代有一个不孝顺的儿子,编个筐背起老父亲,把老父亲扔进了深山老林里,当他回到家看到年幼的儿子也在编筐,他问儿子:“为啥编筐?”儿子答道:“将来把你装进去,背到森林里。”由此可见,孝心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是通过后天培养塑造的。家长有责任改变自己 “一切以学习为中心”的思想,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帮孩子找回遗失的孝心,不见亲情淡漠。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最擅长模仿,就像是父母言行举止的“镜子”,家长说什么、做什么,孩子很快就能学会。所以请家长行动起来吧,用你自己的思想、行动帮助孩子改变亲情淡漠。
跟他讲一些关于感恩,孝顺的故事
通过影片,故事,演讲,和现实事例,要让他明白,感恩是人与人之间感情加深的纽带。知道感恩,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帮助你。懂得感恩,人与人之间才会温情。
孩子不知道的事情有很多
作为家长
一定要好好教导
让孩子了解
多说就会管用的
——孟郊案例引入:案例一:周女士自述,“我女儿很聪慧但学习很粗心。为了促使她学习用功,我天天下班后,都先给她做一顿营养可口的饭菜,然后陪她做作业,辅导她的功课。为此我放弃了很多聚会、娱乐和休息以及自己学习深造的机遇,但女儿对我的付出从来都不知道感激。为了给女儿买到她想要的衣服,我花了好几个钟头去挑选,回来后她不满意,穿都不愿意穿,还给我发脾气。如果有什么好吃的,孩子也从来没想过给我们父母尝一点。”案例二:我的孩子小颜今年15岁了,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所以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爱都给他了。我没有上班,天天照顾著儿子。他个儿挺高了,长得也帅,成绩在班上也还可以。可以说孩子还是比较省心的。但是就是有一点,我很头痛,他在家比较冷漠,很自私,尤其是不孝顺父母,亲情观念很淡薄,对爷爷奶奶也是大呼小叫的。爷爷奶奶是和我们住在一起的,就他一个孙子,所以看得也很重。请专家们帮帮我,怎样才能改掉孩子的这个毛病,让他孝敬长辈了?专家分析:在我国,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有两种理念,这两种理念来自于传统和当代。一种体现在我国的传统教导中,“养儿防老”的观念一直被很多父母所认同。他们认为,父母现在为子女付出,将来子女感激父母、回报父母是毫无疑问、天经地义的。另外一种则体现在当今父母的新观念中,“养儿”并不指看“防老”。很多父母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好,老了也不需要子女来养,只要子女过得好。从事教导十多年的陈校长说,中国历来就是一个讲求“孝道”的国家,这里的“孝道”就包含“感恩”的成份。其实,无论何种理念,都要让孩子懂得感恩,但不能是以强迫的观念或手腕。要让孩子知道,“家庭中不仅仅只是父母对你付出,你也要学会向父母付出”。感恩是一个人基本的素质,是孩子情商教育的重要内容。
很多孩子缺乏感恩之心,不懂得体谅父母,主要原因有:1、现在的孩子大多属于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再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父母比较重视小孩的培养,也有物质基础来满足孩子的要求,所以,对孩子有求必应,呵护得无微不至,打理好几乎所有的事情。正是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让孩子对父母给予的一切都习以为常。孩子们获得的爱太多、太容易,自然不懂得珍惜,进而忽略了应该感恩父母。2、孩子的知恩、感恩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需要在后天的教育中培养而成。可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评价学生的优劣更多是看学习成绩,德育因而显得微不足道。学习好就几乎代表了一切,孩子的品德、个性培养被忽略。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和培养方式这也是感恩心理缺失的原因之一。3、现今社会有一种崇尚功利、实用、个性的文化潮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实用”、“功利”通常成为衡量标准,这对传统的类似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形成一定的冲击,导致社会大环境对感恩的自然遗忘,最终感恩教育明显缺失和滞后。
案例一的孩子之所以不知道感恩父母,是以为父母对孩子要求百依百顺,自己不吃,让孩子吃,自己 *** ,让孩子穿,任劳任怨,反而让孩子觉得父母这么做是理所应当的。案例二小颜之所以对亲情冷漠,主要是长辈们在抚养子女时,没有对孩子进行尊敬父母、热爱、孝敬父母的教育,没有使孩子从小形成尊敬、孝敬长辈的意识。此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就是孩子的参照物,他们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的。如果小颜的妈妈和爸爸对爷爷和奶奶不好的话,小颜就会模仿,因此,父母怎样对长辈,他就会怎样对长辈。所以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自己对父母好,孩子也自然就会形成尊敬长辈,孝顺长辈的意识。专家支招:
感恩来自于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使人有积极的人生观,有健康的心态。为了让孩子懂得感恩,并不断体验和感悟到在感恩中成长的快乐和收获,家长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1、爱孩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包揽所有的事情
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确实需要大人照料,但不能包办代替。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就会习惯于坐享其成。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解决的办法是,当你教会孩子一种劳务时,你就应该让他自己承担起这个责任。例如,5、6岁的孩子学会了自己穿鞋子,父母就应尽量让他自己去穿,不要包办,有时还要让孩子为你取鞋,取袜,做力所能及的劳务,逐渐培养孩子为父母服务的意识习惯。2、理性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不要孩子想星星就一定给他星星,想月亮就一定给他月亮,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争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当孩子通过一些努力获得所需的时候,他才会知道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同时,父母也不要预先对孩子承诺太多。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物,总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生活中面面俱到,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这一切来得都很容易,甚至认为他本来就应该拥有,于是也不懂得珍惜。3、让孩子学会分享
一开始孩子给大人东西,大人会说不要,孩子享用就可以了,久而久之,会让小孩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分享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每次给孩子吃东西时,应该当着孩子的面,自己也分一份吃,为的是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吃东西要先让父母吃,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谦让”这棵文明品行的种子,同时,也表示对食物的冷热甜苦辣的先试和共食,以示关心,以利增进两代人之间的感情。4、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习
如果家长在家庭中处于既是父母,而同时又是子女的情形,就更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形象,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家长是怎样对待孩子的爷爷奶奶的,孩子是会模仿的。身教比言教的影响更大。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较远,应该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
很多人都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著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这就是身教的力量。5、欣然接受孩子的“给予”
当孩子想要帮助你做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说“不用你管,你把书读好就行了”。这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且父母最大的责任不是让孩子学会读书,而是让他首先学习做人,这是他能好好读书、把书读好的基础。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如果孩子送了你礼物,不管礼物多么粗拙,你都要欣然接受,并对孩子表示感谢,有时候还可以把孩子的礼物展示给亲戚朋友看,让孩子知道你收到他的礼物是多么欣慰。6、常与孩子叙旧
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常把父母的养育新老淡忘得无影无踪,而父母只是默默地尽著义务,毫无怨言很少计较报酬和指望报答,这样会导致孩子面对养育之恩“受之无愧”。在孩子懂事之后,父母可以以叙旧的形式,把家长为他们呕心沥血的一些往事,讲解给孩子听,潜移默化地烙在孩子的记忆中,这会使孩子慢慢增加进行孝敬父母的心理作用。千万不要把这些事当作“口头禅”,这样会适得其反。
其实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父母,还有对师长、亲朋、同学、社会等等都应该抱有感恩之心。
只能严加关注关心、适当给于开导、让其能在年纪小的阶段纠正、大了就麻烦啦、不好管教!
首先是很多家长惯的。什么都照顾的无微不至,生怕亏待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觉得是应该的。生活条件好觉得什么来的都很容易。外加独生子女让孩子之间没有竞争和互相学习,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另外中国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只重视分数,不重视做人的教育,造成很多高分低能、自私任性的书呆子。
看些感恩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或者让他跟着体验一下工作的辛苦,做家务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