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对待父母的态度,是你最真实的人品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随着年岁的增长,父母变得越来越迟缓。
他们做事不再雷厉风行,他们出门开始小心翼翼,他们不会用的智能产品越来越多,他们犯的错也越来越低级。
随之而来的,是子女的嫌弃、敷衍,甚至毫不留情的指责、谩骂。
可细想想,人这一生,谁不会犯错?谁又不会老去?
对待父母的态度,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看过一个视频,街边巷口上,一个中学生正在对一中年女子连踢带踹。
他踢得很用力,一边咆哮,一边愤怒地踹向女子。
最后还推来一辆自行车,死死地压在女子身上。
可女子也不还手,瑟瑟地缩在墙角,任由男孩发泄着怒火。
原来,这是广东的一对母子。
男孩是一名中学生,女子是他的母亲。
因为患有精神疾病,母亲总担心儿子在外不安全,于是,她偷偷跟在儿子身后,想要“保护”他。
但这样的付出换来的是儿子的嫌弃,他觉得有这样的母亲是件丢人的事,动不动就对母亲殴打和谩骂。
这一次,因为问母亲要几块零花钱未果,他干脆将过往所有愤怒、委屈一股脑发泄了出来。
于是,就有了视频中的一幕。
不用想都知道,和儿子相伴的这几年,这位母亲吃了多少苦,又受了多少委屈。
可就在有人问她:你怪不怪儿子?
这位母亲却回答:不怪他……因为我是他妈妈。
一句“我是他妈妈”,看得人心里发酸。
这世间多少父母,自从有了儿女,一生被“爸爸”“妈妈”这句称谓捆绑。
十月怀胎生下孩子,辛苦养育,只为他平安 健康 。
一生在外辛苦打拼,赚钱养家,只为给他更好的生活。
可到头来,换来的不是孩子的谅解,而是嫌弃,我想无论是谁,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刘声东在给母亲的祭文里有段话:
中国式父母,一生都在为孩子做打算,拼尽全力也要将自己最好的留给孩子。
那么为人子女,如若做不到很好的侍奉父母,最起码也应谅解他们的辛劳,耐心回应他们的关心。
在你想要发火时,想一想母亲十月怀胎的苦,想一想父亲赚钱养家的难。
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指责,就能温暖他们的心,平复他们的累。
听过一句话:父母在,人生还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年少时不懂这句话,等真正长大了,才懂字句中的深意。
前两天看过一则视频。
视频中,一个老太太正独自坐在门口发呆,悄悄地抹眼泪。
家属说,老太太已经过世了,走得很突然,家人接到电话急忙赶回家时,人已经不行了。
他们悲痛欲绝,因为老人才六十多岁,他们总以为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可以相伴。
悲痛欲绝之后,家人们鼓起勇气打开视频,想看看老太太最后的监控画面。
这才发现,原来那天一大早,老人就坐在门口了,她应该是身体不舒服,佝偻着背,悄悄抹眼泪。
等到十二点多,她进了屋,上了炕,就再也没有起来。
可即便身体已经不舒服到这地步了,她还是没给在外的儿女打一个电话招呼他们回来,因为不愿打扰在外打拼的孩子。
直到邻居来串门,这才发现,老人已经大限将至了。
家里人哭着说:平时屋里都是有人的,恰好那一天没有人。
惋惜道:早知道那天说什么也不会外出的。
可世事无常,谁又能想到,只是一次离家,竟成了永别。
写到这里,想起季羡林。
年少时,为了追求更高的事业成就,他一直在外打拼,直到得到母亲病危的消息时,才着急忙慌地往回赶。
可惜,已经晚了。
母亲留下的两句话,季羡林看一次,痛一次。
他开始后悔不该离开母亲。
可一切都太晚了。
年少时我们总想着,等到有所作为的那一天,再好好侍奉父母,可我们越长大,父母越年迈,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谁也说不准。
也许一个清晨,也许是某个午后,你最爱的那个人,从此就阴阳两隔。
所以,趁着还能尽孝,趁着时光尚好,多打几个电话,多给父母一些陪伴吧。
别让对父母的爱,成为一生的亏欠。
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一生的遗憾。
听过一个故事,深感扎心。
说有个老人去店里修手机,维修人员拿着手机检查了很久,都没发现问题。
于是跟老人说:你的手机没坏啊。
不料老人一听就哭了:手机没坏,我怎么接不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啊?
维修人员一时语塞了,听到这个故事的我,内心也五味杂陈。
这些年,我们不断提着孝道,说要对父母好一点。
可在太多时候,孝顺止于口头,一到了相处的过程中,有人对父母指责谩骂不休,有人对父母抱怨不断。
有的人一气之下离家远行,久久都不愿见父母一面。
更有不少人,一旦遇到父母出事,就躲得远远的。
记得看过一则热帖:被父母拖累该断绝关系吗?
提问者是一个年轻人,因为父母身体不好且没有积蓄,他每个月都得给父母一点钱来养老。
本着将资源向自己和后代倾斜的原则,他想放弃父母,和他们一刀两断。
这样,就不会将资源浪费在他们身上了。
此话一出,评论区里指责一片,有人评判说:
《小舍得》中有一个场景。
夏君山带着儿子回母亲家过年,他和母亲常年关系不好,彼此的关系也冷冰冰的。
就在他们因为孩子的问题发生争吵时,夏君山一时没能控制住情绪冲母亲喊道:
母亲愣住了,眼神中有不解,也有错愕。
她紧接着回复夏君山:你说得对,你从小到大就是喝着西北风被暴力长大的,你跟你老婆也最好一辈子别吵架,不然你的孩子也只会记仇不记恩!
一句话,说出了养育孩子的艰难,也说出了自己这些年的心声。
不可否认,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失职的父母,一定会有犯错的父母,一定会有拿孩子出过气的父母。
可回过头想一想,谁的人生没有坎坷,谁的情绪没有起伏,谁又能做个一辈子都不犯错的人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们是第一次做孩子,而父母,又何尝不是第一次做父母呢?
大部分父母,他们也都曾倾其所有,想着助我们一臂之力,他们也都曾殚精竭虑,想着为我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他们甚至在给了你所有后,还会惋惜地向你道歉:对不起,爸爸(妈妈)没能给你更好的。
而我们,从小没有忍饥挨饿,没有流离失所,少有看人眼色,靠的,全都是父母的庇护。
我们是踩着父母的肩膀,才走到今天的位置。
倘若可以,试着消解那些过错,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吧,少一点怨言。
生养之恩,就是这世上最大的恩情。
与父母和解,是为人儿女一生的修行。
而你对父母所作所为,不光会影响今生你与父母的关系,也会影响日后孩子与你的关系。
你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你的孩子未来对待你的态度。
朋友小琳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说在孩子三岁那年,她带着孩子回娘家住了几天,许是因为在娘家放松了。
杯子里没水了,她会大喊一声“爸,给我倒水”。
桌子上没水果了,她会冲着妈妈撒娇“妈,再切点水果呗”。
才住了两天,她发现儿子变了,先前能自己做的事,现在不是招呼姥姥姥爷做,就是等着爸爸妈妈做。
有次她没忍住冲着妈妈发了火,抱怨了两句,孩子没几分钟就学会了,晚上哄睡时,冲着她直嚷嚷。
这时她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自己的行为,也将折射到孩子身上。
多年后,当我们成了父母时,孩子就成了我们。
你对父母的态度,就是你为孩子在对待你的态度上,所着墨的本色。
所以,千万不要小瞧这件事。
倘若可以,试着做到这“三不要”,能改善你与父母关系的同时,也能改善你的家风。
一、不要 让父母孤苦度日,多些陪伴
想起邻居张奶奶,她的孩子都在外工作,每月都会抽空回来一次看望她。
于是,张奶奶每次都会在儿子回来的时候,在日历上做个标记。
她数着:这个月还有三天就结束了,孩子该回来了。
她盘算着:孙子最爱吃糖醋排骨了,哪家肉店的排骨最新鲜。
每次看着她眼巴巴地依在门框上,我心里都说不出的难受。
为人父母,他们辛苦一生,为的不过是儿女康健,求的不过是能在年迈时,孩子多来看几眼。
倘若时间允许,多回家看看父母,倘若时间有限,抽空打个电话,拨个视频,和父母多联系。
别让他们的望眼欲穿成了一种失望,别让他们苦苦的等待成了一份奢求。
二、不要将坏脾气给他们,多些耐心
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妈妈带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问孩子:上次你说的添加好友在哪里,我怎么找不到了?
没想到孩子劈头盖脸一顿骂:我都说了多少遍了你还是不懂,学不会别学了!
说完重重地摔门离去。
时代在发展,他们在老去,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很正常。
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变得唠叨了,开始依赖你了,别忙着甩掉他们,他们接触新 科技 ,是为了离你更近一些,他们学会新操作,是为了给你减少负担。
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吧,就像小时候,他们一遍遍教你穿衣、写字一样。
三、不要总抱怨他们迟缓,多些体谅
有人曾评价过子女与父母的关系,说在一个家庭中,你是老板,爸妈就是工人,给你打工半辈子,不拿钱,反倒贴。
话虽扎心,却也深刻。
如今你长大了,父母年迈了,忙不动了。
别再总想着压榨他们,多些体谅,体谅他们的想法,照顾他们的身体,是为人儿女应尽的义务。
别忘了,父母是你来时的路,是你路上的灯。
是你人生的底气,是你背后的依靠。
点亮 【在看】 ,将文章转发出去,愿这世间的父母多一点被尊重,愿这世间的儿女能少一分遗憾。
善待父母,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作者 | 周美好,山河错落有致,人间烟火如常。
Ⅱ 你会怎么面对父母不道德、丑恶的行为
小时候我做了错事,爸妈会想尽办法的纠正。而我长大了,面对父母的不道德行为,也会帮助他们改正。
有些父母比较通情达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也就能认识到错误了。但是有一部分父母却很是蛮横无理,根本不认为自己不对。
这种情况,做子女的也很无奈,那毕竟是自己的爸妈,既然改正不了,那就多些包容,经常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收拾烂摊子,做出补偿就行了。
Ⅲ 自己对自己的父母很孝顺,怎样才能对自己的老丈人,丈母娘也孝顺啊
说实话,我觉得,不管你的人品在怎么好,对老丈人and丈母娘也会有隔阂,从心里上觉得他们与自己的父母就不一样,这不仅是因为你父母抚养你长大,还有他们对你所花的心思也不一样,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不会对你有所忌讳,在你犯错的时候可以骂你,打你,但是丈母娘就不一样了,他们会有所顾虑,毕竟不是亲生的,恐怕你不高兴。
呵呵,这些你应该也知道,所以不要强求能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的对待他们。
但是,你应该从心里来尊敬他们。因为那是你爱的人的至亲,他们为你的爱人奉献了一生,所以才有你们今天的幸福。
本着尊敬的心态,还有,你想想,虽然他们没有参与你的前半生,但是以后的日子,他们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把他们看做亲人,与他们自然相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心里要平和甘愿,做事上也就孝顺了。
这还会让你的另一半也感到很高兴的,呵呵,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