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父母应交会孩子哪些礼仪

父母应交会孩子哪些礼仪

发布时间:2024-12-15 04:07:21

1. 10项父亲必须教授给孩子的技能

家庭教育是父母共同的责任,但许多父亲不知道如何履行自己的角色。今天,我们将分享10项父亲必须教授给孩子的技能。这些技能不仅仅是技能本身,更是你在传授这些技能时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餐桌礼仪
父亲应培养孩子与各种人自如交流的能力,使孩子在任何场合都能应对自如。
🚲自行车骑行
教孩子如何妥善照料自行车,使其保持最佳状态,为未来的冒险做好准备。
💰理财之道
让孩子了解你赚钱的艰辛,以及如何改善生活品质。教导他们如何理智消费、不浪费金钱。
💻电脑技能
无论孩子未来的职业如何,都应了解电脑的功能远不止于玩游戏。尽早让孩子接触编程知识。
🧹家务分担
教会孩子打扫房间,让他们明白家务是共同的责任。这样,你的孩子将更具责任感。

2. 父母子女之间的礼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是我们是珍贵的人,那么你们知道是怎样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1、子女教育礼仪

父母首先要做到:孩子在场时,父母不要吵架;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撒谎;父母之间相互谦让,互相体谅;父母和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给以答复;孩子的朋友来家里做客,父母要表示出欢迎和尊重;在他的朋友面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

父爱母爱一旦变成溺爱就会酿成祸患,对孩子必要的批评,也是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手段。但批评是一定要讲究方法,选好时机;没有弄清事件真相时,不要盲目批评孩子,沉默比说错话要好得多;不要当外人面批评子女。

父母应尽量缩短代沟的距离,要挤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要相互了解、相互理解;要提高家庭透明度,把问题公开,使子女了解家长情况;鼓励孩子在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言教更要身教,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所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2、子女对父母应有的礼仪

首先要尊敬孝顺。每一个人都是父母从小拉扯大的,都倾注了父母的大量心血,父母到了晚年,做儿女的应该对父母养育之恩、报答,不仅要有物质上的赡养,还要有精神上的安慰。所以,即使不在父母身边,经常性的问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父母眼里,子女永远都是小孩,所以即使父母再唠叨,绝不可以嫌他们烦甚至出现牴触情绪。

其次不要干涉父母的事。父母有自己的社交、人情、利益开支,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子女的切忌越俎代庖。尤其是失偶父母再婚问题,子女应为父母自身的幸福着想,支援理解,不能粗 *** 涉。

还要注意一些小事。比如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帮父母多做一些家务活,多和他们聊聊天。父母生日的时候,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他们准备一点小礼物,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对于父母失落、孤独的心,是最好的安慰。

3、婆媳、父婿之间的礼仪

作为公婆儿子的妻子,儿媳就应该像子女一样,不在公婆面前分你我里外,一样体现出理解、敬重、孝顺。另一方面,作为公婆,也必须把儿媳当儿子一样看待,绝不能有什么“外人”的念头,给予和儿女一样的尊重、关爱、体谅。

女婿要想和岳父母处好关系,起码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多奉献少索取,二是在岳母面前多夸奖妻子。女婿首先体现出对岳父母的孝、妻子的爱,当然就能赢得岳父母对女婿的真诚的关爱。
父母与孩子交流的口语忌讳 忌说损伤孩子自尊的话
有些性子急的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动辄“损”孩子,有时甚至会用很恶毒的语言。什么“一点出息也没有”、“你这个笨蛋”、“活着干什么,还不如死了”等,孩子耳濡目染,身心定会受到创伤。

“你怎么不像你姐姐?她门门功课都拿满分!”这样比较性的话语,无疑会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殆尽。许多家长意识不到他们正把不安传给孩子。他的反应往往是:第一,觉得遭到了贬黜,一无是处甚至没有希望。第二,摆脱人见人爱的姐姐。第三,为没人喜欢自己而愤愤不平。你的孩子会想:”是啊,为什么我不能像她一样?父母不喜欢我了。“

其实,换一种说法,既可以表达父母的意思,又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知道你担心你的成绩不如姐姐好。我要你记住:你俩各有所长,我们也很看重聪明的孩子,你们各有惹人疼爱的优点。当然了,如果你成绩好些就更完美了。“

忌说侮辱孩子人格的话

1 有的不理解孩子心理的父母,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不端”的行为,则认为大逆不道时,不是冷静地把情况弄清楚,而凭主观臆断,说什么“你这个不要脸的小崽子”…

2 有的稍“文雅”的父母也有旁敲侧击、指桑骂槐的现象,其实性质更为恶性,往往弄得孩子反驳不好反驳,解释不好解释,只好心不服也得忍着。

这些有伤孩子心理的侮辱的话,也是做父母的与孩子交往时应忌讳的

忌说命令孩子的话

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爱耍威风,搞一言堂,没有一点民主空气。有的孩子对孩子一味地限制,什么也不准,说的话就是下禁令。例如,:放学后不许与同学玩,不许到同学家里去,更不许把同学叫到家里来“。由于生活在命令中,孩子就会变得迟钝,没有创造力,更容易触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忌说吓唬孩子的话

“如果你不乖乖的,我就把你一个人扔在这里!”小孩子最怕单独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但可能他听多了类似的威胁,已对此充耳不闻了。在这种争执中——往往发生在公共场所——一旦你失去控制,你跟孩子双方都输了。较有效的方法是:当他太出格时,你把他抱起来。这样他就会明白你不允许他在公共场所胡闹。加微讯号: xchangshi1000 ,里面有你需要的

忌说埋怨孩子的话

大人都会犯错,何况是孩子?当孩子犯错误之后,往往会感到很无助。“我怎么会这样?我真傻。”一般来说,孩子会后悔当初没听从父母的话。

就在这时,妈妈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会这样。”转眼间,孩子的无助就变成了自卫。出于对母亲轻蔑语气的反抗,出于否认自己蠢笨的自卑感。他开始为自己辩解,要么在绝望中曲屈服要么在愤怒中反叛,这样的话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较好的表达方法是:你试过自己的方法了,可没成功,对吗?真为你难过,不过没关系,妈妈也是这么过来的。“

忌说过分宠爱的话

爱自己的孩子当然是好事,但有些父母爱子女过分,就变成了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常常听到什么“你是妈妈的命根子”“眼珠子”。有时候孩子耍泼,要什么,“好,妈这就给你买”。甚至孩子骂自己,也笑。孩子打了自己,还说好!这些语言容易造成孩子放荡不羁、任性的性格。应该戒掉。

的人还:

3. 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

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

父母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信赖、可以效仿、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好榜样,非常重要。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不仅要有做好父母的良好愿望,而且还应深入了解子女,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志向、兴趣和合理的选择。平时在家中要用正确的语言 教育 子女,以模范的行动影响子女。例如,不说违背社会生活准则和社会公德的话,不做违背社会准则和社会公德的事。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当孩子在场时,父母不要吵架,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谅。对子女的朋友来家中做客,应表示欢迎。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说话要算数,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撒谎。许诺孩子的事,要尽量兑现。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教育家曾参,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曾参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学生,他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曾参杀猪”的 故事 ,曾给无数家长以启迪。

一次,曾参的妻子出家门,去集市上买东西。

“妈妈,妈妈,我也要上街,我也要上街!”一个约摸两三岁的小男孩边哭边喊,从屋里扑了过来。

“好孩子,别去了,上街的路很远,难走得很。你在家乖乖玩,我回来后,让你爸爸杀猪给你吃,好不好?”曾妻哄儿子说。

“杀猪? 杀我们家那头猪,真的吗? 那我就有肉吃了,我喜爱吃肉,就不上街了。”儿子终于改变了主意。儿子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父亲曾参,曾参立即请人来家捉猪,准备杀猪。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见丈夫正准备杀猪,赶忙阻止:

“你发疯了吗? 我只不过与孩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当真呢?”

“孩子是不能随意跟他说着玩的。”曾参严肃认真地说:“小孩子还没有做人处事的知识,只能跟我们做父母的学,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将来他会欺骗别人。况且,母亲欺骗了儿子,儿子就不信赖母亲了,今后你再去教育他,他能听吗?”

曾参的妻子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好听由丈夫让人把猪杀了,兑现对儿子的许诺。

“曾参杀猪”的故事,说明了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要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格,必须从父母做起,从日常行为做起。

一视同仁

父母与子女之间应保持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对子女应一视同仁,对每个孩子都给予同样的爱,不要亲一个,疏一个,厚此薄彼,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不排除家长对子女的批评教育,但要讲究方式 方法 ,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少批评、训斥和唠叨,尽量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否则会使孩子觉得在众人面前丢了脸,容易产生没脸见人、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父母平时应注意观察和表扬子女的优点,多鼓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给予答复,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子女要善于抓住时机,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子女不求上进或犯错误之时,绝大多数父母亲都会采取一定的方式予以教育和帮助,听之任之的父母亲极少。问题在于,有些父母亲企图仅仅以“爱心”来感化孩子,结果“慈爱”过度,变成了溺爱,不但未使子女上进或改正缺点,反而使其更加不在乎。有些父母亲则对子女过于严厉,动辄训斥、责骂,甚至采用暴力解决的方式,这常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变本加厉地做坏事。由此看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已经过时,但循循善诱,依然放射出理性的光彩。在教育子女方面,我国古代著名的“孟母断织”的故事,至今仍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作风民主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胸怀大志的青年人奋发上进,学 文化 ,学技术,学外语,学管理等,学习相当紧张,工作比较繁忙。细心的家长不仅关心子女的衣食住行,而且格外重视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一般说来,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更喜欢自由、宽松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因此,作风民主、开明的父母能理解子女的心愿,急子女之所急,适时给予精心指点,但决不束缚他们的手脚,而是放手让他们去闯,以便子女尽情舒展想像力的翅膀,迅速飞向更灿烂、更美好的未来。

子女与长辈相处礼仪

长者先,幼者后

《弟子规》中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饮食、坐走都是生活中常会出现的情景,我们有好的食物,一定让长者先吃。在几十年前,吃饭一定要等父亲回来,为什么?因为家庭的生计都是父亲的辛劳工作在维持,当子女的要尊敬、感恩父亲的付出,当然要请父亲先吃。这个礼仪,能时时提升人的孝心跟恭敬之心。

“坐”,我们把意思再延伸一点,比如你坐车,一定要有秩序,要排好队,不可以争先恐后。上了车除了让长辈、让老人坐,让病弱妇孺坐之外,也要往后走,把通道让出来。如果一上车,后面还有很多位置,我们挑前面的坐,这就不能给人方便。假如后上的是老人家,你忍心让他走那么远吗?所以我们要处处为老者着想,处处为弱者着想,把恭敬礼让落实好。

有一个小朋友学了《弟子规》以后,跟妈妈一起去 拜访 妈妈的朋友,到了那里,他妈妈在打电话,他就跟妈妈说:“妈,你坐。”他妈妈说:“你赶快坐。”他又说:“妈,你坐。”他妈妈说:“叫你坐就坐,为何不听话?”他说:“妈,你没坐,我不能坐。”学圣贤学问首先要老实,孩子这样老实,就容易有成就,我们当长辈的就是要成就孩子的这种学习之心,所以孩子让你坐,孩子给你夹菜,你都要欢欢喜喜接受。

当孩子知道尊重长辈后,他这一分恭敬心就会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比如孩子一看到菜,先夹给长辈吃,他的德行就在这夹菜当中提升了。我们有个学生才7岁,以前都是爷爷奶奶给他夹菜,他读了一个星期的经典后,他就主动给爷爷奶奶和父母夹菜,全家人一看心生欢喜,就对中国文化有了认同感。所以,我们把孩子教好,孩子也会带动家长。

当然,生活也要通权达变。我们在一起吃饭时,大家都互相夹菜,还有人夹给对面的,你这样一夹过去,所有人都很紧张,还要帮你看衣服是否被菜汁弄脏了。你拼命给旁边的人夹菜,如果这个菜他不喜欢吃,你夹了他又不得不吃,这样就不好了。通权达变就是我们有这个心意,夹一点菜给旁人仅表示礼节,之后每个人想吃什么自己夹,这样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如果你是跟师长或长辈在一起,长辈正忙着,可能在吃饭时还要跟很多朋友进行沟通,这时我们就可以主动服务,帮长者把菜夹好,因为可能他夹菜的时间比较少。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伺机而动,要观察适当时机。

坐也好,走也好,晚辈都应该是后坐后行。我们在海口、在深圳,孩子们学完之后,在坐电梯的时候,都会按着电梯门请老师先走。但是我们会跟他们说:“坐电梯还是你们先走。”为什么?怕小孩控制不好那个门,造成危险。虽然这是个原则,但也要会变通才行。

称尊长,勿呼名

“称尊长,勿呼名”。称呼长辈,不要直接把名字叫出来,这也是保持一种恭敬之心。我称呼两个姐姐,都是称大姐、二姐。突然有朋友或者同学问我:“你姐姐叫什么名字?”当我把姐姐的名字讲出来,全身不舒服,好像觉得有点不尊敬。我们不要小看这种称谓,譬如说“姐”“哥”,叫久了愈来愈亲,假如直呼名号,叫久了气氛就会愈来愈冷淡,甚至会愈来愈火暴。对长辈,我们应该以叔叔、伯伯、阿姨来称呼。进入社会,我们也应以某经理、某董事长来称呼,人家听了会很舒服,就不至于冒犯他人。

在学校,我们当老师的在孩子的面前不要直接说“礼旭老师”,或者“某某老师”,因为这样也是直称其名,应该称呼“陈老师”“蔡老师”,这是做示范给孩子看。虽然我们大人之间称呼可以亲昵一点,但是小孩还要从小学习谦恭的态度,我们为人师者应该注意这些细节。

现在西学东进,西方人称呼自己的父母直接叫名字,觉得这是平等。是不是真正平等?平等不是这样的,平等是对人的一种尊敬心,尊重每个独立的个体,纵使我们是父母,也不能把子女当作附属品,因为他往后是属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但是人生的历练平不平等?人生的智慧平不平等?所以,长者必然有教导晚辈的义务,而晚辈如何能真正学到这些宝贵的 经验 ?必定要从他的恭敬心中才能获得。假如他没有恭敬心,就不可能听父母、听长者的话,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不是长者希求晚辈尊敬,重要的是要成就他们的人格和学问。

我们也有些朋友学西方,让女儿直呼他的名字,没叫多久就感觉孩子跟他讲话很没有分寸,所以称呼绝对要尊敬。现在也有起外号、绰号的习惯,这样好不好?有些家长看小孩在那里起外号,还跟着他一起笑,那就不对了。孩子乱给同学起外号,甚至还给老师起外号,这都是没有恭敬心,作为家长要适时把孩子的毛病导正过来。“将加人,先问己”,你是否希望人家起这种外号取笑你?假如你不愿意,就绝对不能这样做。

跟长辈见面的礼仪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在路上遇到长辈,我们要主动过去打招呼,这是见面的礼仪。你不能大老远看到爷爷了,还悠悠哉哉地走,那不恭敬。我们跟长辈打招呼了,长辈假如没有什么事,等他离去,我们就可以走了,这是“长无言,退恭立”。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很少有机会回家,一个学期回去没几次。当我一进门,看到爸爸妈妈,这叫“遇长”,我就赶紧过去叫“爸爸,妈妈”。打完招呼后,把行李放下,赶快过来,因为父母有一段时间没有跟你谈话,对你的情况不十分了解,一定会有许多的担心。这时你坐下来,陪伴他们看书也好,喝杯茶也好,这个时间绝对不能省。很多人说“我妈妈都没什么话跟我说”,因为你只打一下招呼就走了,她那个话刚到口边要讲出来时,你已经走了。其实如果你很有心,静静地陪伴父母坐上一会儿,他们自然有很多话跟你沟通。所以,与长者交谈也要有耐性,陪他们坐一下,父母确实没有话说,我们再“退恭立”。

有一次,我从海口回来,下午先去看望爷爷,晚上才回到家。我有四个多月没跟父母一起交谈,晚上回到家,我把什么都放下,先跟爸爸妈妈谈话,一谈就谈了两三个小时。我把自己生活、工作情况仔仔细细跟父母 报告 ,让父母放心我所做的事。我父亲在听我讲话的过程中,有三次流下眼泪。我回海口继续工作,当我给家里打电话时,我父亲就跟我说:“你在那里好好做,不要担心家里的事,爸爸会处理得很好。”父亲还安慰我的心,希望我不要牵挂。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这是叙述古人坐在马上或乘坐在马车上时见到长辈的礼仪。如果在车上打招呼就很不恭敬,必须赶快下车行礼问好。推而广之,假如你正好在忙,长辈来了,应该放下工作,先向长辈问好,处处不要忘了这个恭敬之心。但如果车子正在高速行驶,能不能把车窗摇下来大声叫“叔叔”,这就有安全的顾虑,所以学礼要学灵活。

古人很重情义,由于有这分情义,才写得出非常感人的诗词。李白写了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尽”,他送朋友是等到朋友已经完全看不到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对朋友那分情义、相惜之心就在送别当中流露出来。现在的孩子能不能写出这样的诗?很难!因为现在孩子没有恭敬之心,比较焦躁、烦躁。所以,我们要在这些礼仪当中,长养孩子对人的恭敬。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当长辈站着时,我们做晚辈的就不能坐,等长辈叫我们坐,我们再坐,这是进退之礼。有一个小女孩两三岁,有一天跟她父母还有外婆到公园里玩,她父亲坐在那里看报纸,小女孩坐在一个板凳上。当她外婆走过来时,小女孩突然从板凳上跳下来,结果没有站稳,摔倒了。她的外婆跟父亲都觉得很奇怪,赶快把她扶起来问:“你为什么要下来?”小女孩说:“长者立,幼勿坐。”因为外婆走过来了,所以她要赶快站起来。她父亲听了很汗颜,外婆走过来,他无动于衷在看报纸,他三岁的女儿已经站起来了。真的是后生可畏,面对这些学圣贤书的孩子,我们也要跟他们一起好好落实《弟子规》。

学礼仪也要学得灵活,不可以学呆了。我们说看到人要行礼、鞠躬,但刚好你在电梯里面,人很挤,突然看到叔叔来了,要不要给他鞠躬?你一鞠躬可能旁边的人都被你挤到了。我们有位老师学了“长者坐,命乃坐”之后,他到一个单位去联系事情,跟他谈话的负责人是一个女性。这个老师是晚辈,长者没有说要他坐,他就一直站着。他长得很高,这位长辈必须把头一直仰着跟他说话。突然这位长辈觉得头很酸,她说:“你坐下来吧!我的头快受不了啦!”所以当我们看到长辈已经仰头而望时,就不要等他叫你坐了,你要很自然地坐下来。

怎样跟长辈讲话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这是讲话的礼貌,在尊长面前讲话时声音要放低,不然会影响到长辈谈话。现在的孩子对于什么时候应该讲话,什么时候不应该讲话,这个分寸的掌握比较缺乏。往往一群孩子玩在一起就控制不住,大吼大叫都快闹翻天了。这时我们要适时去制止,不然等他们都已经习惯,就很难导正。当你发现孩子讲话很大声,影响到长辈谈话,要赶快说:“你们要小声一点。”孩子就小声了,但能保持多久?三分钟后又控制不住了。有些长辈说:“算了,算了,不要管他们了!”这样对不对!教育要有耐性才行。

中国很强调中庸之道,其实中庸之道就表现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穿衣服要不要中庸之道?穿太多了很热,穿太少了会着凉。吃饭吃太多了会得胃病,吃太少了会挨饿。讲话也要强调中庸之道,“尊长前,声要低”,这是对长辈的尊敬;“低不闻,却非宜”,讲话使长辈听不清楚也很失礼。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跟长辈讲话,要让长辈听清楚我们在说什么,而且眼睛要看着长者。我们跟现在的小孩交谈,他的目光可以专注看着你多久?能十秒钟就不错了。孩子对人讲话眼睛不专注,代表他的心没有恭敬、很浮躁。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太缺乏礼节的教育,久而久之我行我素。因此,这些小细节都需要为人长者耐心教导,慢慢让孩子能循规蹈矩。

“近必趋,退必迟”。遇到长辈要快步上前,不要让长辈等太久;跟长辈谈完话离开时要慢慢退几步,然后再走出去。长辈跟你讲完话,你不要立刻就说“好,再见”,马上离开,这样好像是告诉长辈,恨不得立刻就走,不想再多留一秒。处处注意到别人的感受,所以要“退必迟”。

阅读全文

与父母应交会孩子哪些礼仪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留学体检哪里可以做 浏览:751
呼和浩特市老年大学舞蹈班 浏览:349
常州养老要多少钱 浏览:674
老人摔跤与老年痴呆 浏览:743
父母和子女不同的房产如何分配 浏览:441
一六年退休教师补不补发工资啊 浏览:199
社保退休升工资 浏览:572
老年人胡话多 浏览:559
农村养老补贴政策 浏览:818
养老金还有8年一次补交多少 浏览:217
老人做肝移植能活多久 浏览:886
50岁求职简历 浏览:445
老年人夜间血压高 浏览:727
60岁办养老保险 浏览:534
济南养老院对老人有什么优惠 浏览:447
邯郸长寿山有多高 浏览:205
重阳节如何祝福 浏览:904
株洲三甲医院体检有哪些 浏览:494
孝敬至亲 浏览:989
岳麓区有哪些敬老院 浏览: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