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孩子长大想当网红,有智慧的妈妈怎样做
01.
妈妈,我以后可以当李佳琦吗?
一段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流传于网络,深深吸引了我。
对话大致如下——
疫情期间,这位妈妈观看了朱广权与李佳琦跨界合作的直播活动。
观看过程中,儿子突然向她发出疑问:
妈妈,我以后想当网红,想做李佳琦,可以吗?
大多数家长,遇到这种问题,往往都会措手不及。
而这位妈妈,却做出了一个不错的示例。
她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循循善诱地让儿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想当李佳琦,而不想当朱广权呢?”
儿子回答:“因为李佳琦很火,在直播间里说说话,就能赚很多钱,还能和好多明星在一起直播。”
妈妈略微沉默,又紧接着问儿子:“你想做哪个李佳琦?”
儿子一头雾水,李佳琦不是只有一个吗?
毕竟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能给予孩子最好的财富。
❷ 为什么小孩在抖音上都是父母的摇钱树
小孩子拍短视频也没什么,如果利用得好,还可以培养孩子,比如说拍孩子跳绳、练字等视频,对孩子的成长不仅无害,还有益。但是如果拍孩子视频是为了赚钱,那就危险了,因为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就会跪舔流量。什么流量容易获得,人们就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在儿童视频中,同样存在与成年人相同的境遇,就是女孩子的视频更容易受欢迎,毕竟女孩子只要稍微打扮下就很漂亮,再唱唱歌跳跳舞,就可以收割一大波流量。但是男孩子搞这个就比较麻烦了,没有点才艺都不知道拍什么。所以我们会看到,大部分的儿童视频都是女孩子的,尤其是那些大的小孩子网红,也基本都是女孩。
当父母抱着孩子拍视频来赚钱时,那就要跪舔流量了。
对于女孩子来说,什么流量容易获得?这不用我多说吧?所以,即使父母一开始拍的视频比较正经,但是当他们发现这种视频没流量不赚钱时,就必然会一步步地突破自己的底线,让孩子打扮得越来越暴露越来越性感。这是必然的趋势,你要想赚快钱,又没有特别的本身,就只有走这条路。
❸ 对家长“啃小”说不
直播间吆喝带货、镜头前疯狂进食、无防护冒险走钢丝……近期,有媒体反映部分家长牺牲孩子身心健康,打造“儿童网红”牟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之前因为酷似马云而走红的“小马云”范小勤,就是我们审视儿童网红的一个典型范本。
在遍地网红的当下,打造儿童网红的家长也大有人在。打开抖音、快手等app,能看到不少萌娃的身影,萌娃类账号往往备受青睐,类似的萌娃博主应运而生。他们中有的讲着不属于他们那个年纪的段子;有的被大人强行拉来表演剧本。儿童已经成为了这个网红时代的消费品,面对镜头表演成为了他们的的必修课,他们的嬉戏场地被搬到了纷乱的互联网上。
儿童沦为网红,家长成为“啃小族”,与人气、流量变现、金钱利益的驱动分不开。“啃小族”指的就是那些依靠未成年网红博取眼球,赚取流量的成年家长。互联网时代,有了人气就会有流量,而流量快速变现获得的收益被许多家长视为走向成功的捷径,全力打造“小童星”“小网红”正成为一些家长的不二选择。于是,家长们不断榨干孩子们,培养能赚打赏的工具人,剥夺了属于孩子的天真和稚嫩,透支着孩子的未来。
毫无疑问,“啃小族”的弊端暴露无遗。前有杭州童模被当做人肉衣架来回折腾,后有3岁女孩被父母变成畸形吃饭机器的小胖墩,甚至还有一些年幼的女童穿上紧身暴露的衣服,浓妆艳抹,成为“性感网红”。要知道,“啃小”的后果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正常身心发展,功利的思想也会向孩子传递扭曲的错误的价值观。其次,流量当道,带货、接广告......复杂的网络环境会对孩子心理产生无形伤害,网络暴力、黑粉和恶评等会侵入孩子们的世界。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本应该拥有快乐纯真的童年,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知识,而不是忙着博取眼球、赚取快钱,必须还给他们一片成长的净土,以防他们沦为商业利益的牺牲品。家长作为孩子监护人,或因愚蠢贪婪貌似赢得了一时的关注和利益,但殊不知,实则葬送了孩子的未来。
父母该如何当好“数字家长”,这个现实问题值得去深思。首先,父母要自觉承担守护儿童的责任,摆正育儿观,摒弃将孩子当作捞钱的“工具人”的思想,给孩子塑立良好的价值观示范。其次,相关网络平台应严格规制,加大对违反法律法规、传播不良信息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落实年龄限制。再有就是需要社会和市场来共同监督,特别是对一些孵化童模、儿童网红等商业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规范。
儿童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重点呵护。相关部门也必须遏制“啃小族”的壮大,规范相关市场,保护未成年健康成长。只有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才能让孩子们成长在一片乐土上,免受镜头环绕的童年和备受关注的人生,不沦为资本和流量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