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是谁说的
文/明天会更好
2019年2月10 阴
近期观看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深深喜欢上了这样的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意思是天下之大爱就是父母爱孩子的那种爱,父母是怎么爱孩子的呢,他们为孩子的长远考虑,把孩子的未来都考虑好了。这句话出自《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这一句话值得为父母的深思。
剧中的人物成长,让我记忆犹新。盛家四姑娘盛墨兰,五姑娘盛如兰,六姑娘盛明兰虽为一父所生,但跟随着性格不同的人长大,最终导致不同的命运。
盛墨兰从小跟随生母林噙霜,林小娘可以说是处处为子女考虑,处心积虑,不择手段,但却不知道这样靠手段得到的荣华富贵,终究是靠不住的,最终落下个可悲的下场。为了荣华富贵而不择手段的做法,甚至不惜牺牲盛家的声誉,她不知道,没有盛家的声誉,闺女出嫁没有了娘家的撑腰,哪能过得好呢!不是明智之举,不能说是“为之计之深远”。只能说是鼠目寸光,可悲可叹啊!
与之相反的则是盛老太太的,勇毅侯独女,处事做事则是明理懂事之人,她教育的孩子盛明兰,遇事不慌,沉着冷静,自身光芒四射,当然结果令人满意,嫁得如意郎君,尽管继母百般刁难,处心积虑的陷害,但最终总能化险为夷,夫妻同心,姻缘美满。
两个一样家庭出身的孩子成长的经历,让我更深一层的理解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含义,爱孩子是每一个父母都会做的事情,但是孩子能走多远,能站多高,这却是父母教育的智慧,父母再教育孩子是,无形中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前途命运。
高尔基曾经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如果父母爱孩子,只是溺爱,那么孩子的命运终究是可悲的 ,剧中王家长女康姨母最终不就是自食恶果,得一个不能善终的结果,不就是父母的溺爱,纵容的结果吗?如果父母从小不溺爱,能够为孩子“计之深远”,那就不至于落个如此悲惨的结果。自古不是就有“慈母多败子”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每一个为人父母的深思。一棵小树,只经历过风吹雨打,电闪雷鸣,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从小放置在温室里,恐怕一辈子也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温室里只能培养出娇弱的花朵。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也无可厚非,但是为父母的一定要让孩子独立,学会独当一面,这才是真爱,才能算得“为之计之深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让我感慨颇多,思之良久,品之有味,道之深远。身为人母的我反复推敲,反复咀嚼,品出父母之爱,乃是人间挚爱,决定着子女的性格、命运、前途、婚姻,怎能不计之深远呢!
㈡ 表示父母之爱和儿女报恩之情的比喻句(不能孤立的写两个比喻句)
父母之爱:可怜天下父母心 儿行千里母(父)担忧儿女报恩:儿行千里总思归
㈢ 父母爱是什么也是什么
父母之爱是义无反顾、无私、不计报酬的,同时也是一种天性,是上苍的安排。
㈣ 孟子的"父母之爱之"的下句是什么
父母爱之,喜而不忘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版不怨’,然则舜怨乎?”
(孟子权)曰:“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万章上》)[“公明高认为,孝子之心是不会如此满不在乎的:我竭尽全力耕田,只是完成做儿子的职责罢了,父母不喜爱我,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帝尧派他的九个儿子、两个女儿,百官、牛羊、粮仓都齐备,到农田里去事奉舜,天下的士人有许多去归附他,帝尧就要把整个天下交付给他了。他由于没能得到父母的欢心,就如同贫困的人找不到归宿一般。”]
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在《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一句话,读来让人颇为受益:“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句话说的是:天下之大爱就是父母对孩子的那种爱,父母习惯为孩子做长远打算,想给孩子谋一个好的前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更是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出现过多次。纵观全剧,所有豪门贵族的恩怨纷扰,都跟这句话脱不了干系,父母上一辈的争宠是为了孩子,六姑娘盛明兰、五姑娘盛墨兰的生活更是体现到这句话的深意。剧中有4个代表性的爱子场景回顾一下:
一、卫小娘生命垂危之际,为明兰深谋远虑
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卫小娘跟明兰说的。卫小娘教育明兰要有格局观,而不是贪图房子里的一时安稳。尤其是当卫小娘命不久矣,其更是训导明兰要去找祖母,唯有拜在盛家老祖母名下,明兰才有可能隐忍生活而保全自己。
卫小娘给自己的孩子谋了一条可以托付的有指望的路。盛家老祖母心地纯善,对明兰更是将其当自己的亲生孩子,加以引导,明兰终成大器。
卫小娘给明兰谋得前程是让她找一个能照顾她能安心的人。
二、林小娘的三观败坏,为自家子女谋前程
林小娘也是一个好母亲,但是她的爱是自私的爱,更是三观败坏的爱。林小娘认为只要墨兰能嫁入高门大户就能高人一等,她林小娘也就高人一等,实则是见识短,极蠢的一件事。
什么是有福?婚恋观中能有一个知心对自己的要紧人就是有福,而不是嫁入什么高门大户。嫁给高门大户又如何?没有一个品性好的相公,日子依然会过得不顺畅。
林小娘教导长枫为他谋前程是希望他能走科举之路,这倒是一个好法子,但是前期长枫在她的教导下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浪荡子。还好长枫后来娶了柳氏,在有了孩子之后安然地做盛家的二公子,也是一良策。
林小娘给自己子女谋的前程是一条三观败坏的路,这也使得墨兰的结局很悲惨。
三:小秦氏的伪善为孩子谋侯爵之位,爱的盲目不懂孩子
小秦氏是一个很伪善的人,人前装纯善,对自己的孩子也挺善。但是小秦氏私底下是恶地,心眼很坏,她想的就是怎么样能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前程。但是小秦氏不懂孩子,只是盲目的对他好,给自以为对他好的一切,却不知自己的儿子根本就不稀罕什么侯爵之位,自己儿子要的是兄弟和睦。
小秦氏给孩子谋再多前程都没用,因为孩子不需要,用错了心思。
小秦氏是典型的爱的盲目,不懂自己儿子要的是什么。这一点也让小秦氏跟自己的儿子最终决裂。错的不是小秦氏的儿子,而是小秦氏,拎不清楚,心思极坏。
有侯爵之位就是好吗?也未必,做父母的还是要先跟孩子沟通好,看看自家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四:顾家大哥为孩子谋未来,最终放下过往
顾家大哥挺让我感动的,最后还是决定放下谋划,寄希望于顾二叔帮他照顾好妻儿。顾家大哥原本就怕顾廷烨会针对于他,觉得一旦顾廷烨掌握了家中大局,自己就完了。为自己谋前程,而屡屡对顾廷烨迫害。
但是还好他最后清醒过来,跟顾廷烨交心,希望他能善待自己的妻儿,让妻儿一生顺安,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以上是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爱子之情的4种写照,对当代的爱子有一定的参考性。如果没有看过这个电视剧的父母,可以略微一观,体会更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的建议是父母可以很爱孩子,但还是要有全局观,要有格局观,要知孩子心意,要知道什么才是对孩子真的好。
就是现在一些父母在为孩子谋划时,仍然有不少父母犯了对孩子爱的大忌:有的是一意孤行不懂孩子,有的是三观不正引导孩子误入歧途,更有的是有一个三观败坏的婚恋观,认为大富大贵就是高人一等。做父母的还是要拎清楚,要德行兼一,而不是德不配位。
再来看看当代社会的爱子是如何进行的。
我们先从学区房来理解一下当代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
深圳市福田区百花片区可以说是深圳最著名的名校片区了,多少家长挤破脑袋也要把孩子送进这个片区。
即使很多房子的楼龄都在20年以上,户型配套也有些落后,但依然能受到家长们的热情追捧。
而且福田土豪们战斗力惊人,一路之隔的价差最高甚至可以达到12万/平!
龙华作为深圳的新区,几乎没有老牌名校,近年来新增了几所名校集团的分校,每一所在确定学区划分时都让周边楼盘的家长们操碎了心。
龙华名校光环很明显,去年某神盘还因为深高学位,新房房价首次突破了8字头。
不同学区的价差也非常惊人,最高甚至达到了13万/平!
古代孟母三迁,只为孩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当代的学位房现象,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凡有点经济能力的父母,都会尽其所能为孩子谋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是“爱子之深”比较积极的一面,只是,父母不能盲目攀比,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对学位房过于执著,学校终究还是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孩子的性格,为人处事,父母的榜样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对子女教育还存在其他的一些误区。现在的家庭多数都是三口之家,于是乎,孩子便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对他们百般娇宠,事事包办,衣服帮着穿,鞋带帮着系,牙膏帮着挤,学具帮着收......
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刚入学的大学生,就餐时拿起带壳的鸡蛋就往嘴里塞。问其原因,居然不知道吃鸡蛋还要剥壳,平时都是父母剥好了给他吃的。这虽说太离谱,但却给我们留下深深地思考?为人父母,疼爱子女理所当然,但如果疼爱的让孩子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失去独自面对社会的能力,试问,这种爱还叫爱吗?爱之过分,就会出现问题。
甚至还有这样的现象:自己所娇生惯养的子女长大成人,留下二老无人照管,而孩子们并没有觉得有错,因为在他们的内心,都有一种被别人照料的影子,他们意识不到要照料别人的观念。作为父母,应该自省,这难道不是自己的责任吗?父母爱子女,如果爱的过分,就会让孩子们丧失寻实求真的能力。如果真爱您的孩子,从现在做起,不要事事包办,而要教给他们本领,为他们作长远打算。
从改革开放开始,文明的逐渐开化,子女教育的问题困扰着我们几十年,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没有一本既定的手册可以让你按部就班的去做,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既无章可循,又无比麻烦,倒不如依靠直觉去完成,可直觉更不是靠谱的东西。
即便有一些先圣留下的答案,或者依赖过往的经验,但也是“道可道,非常道”,能说出来的育儿道理是很片面的。
父母之爱子是人之常情,但是仍然有很多父母的爱,终究是害了孩子的。父母虽是长辈,但未必事事都能拎得清楚,也有着其局限。
父母之爱子,从有了孩子那一刻开始就为其谋划了。我身边的很多父母也是如此,努力工作是为了孩子,只要孩子能好他们也就能过得开心和快乐。
我始终有个信念,孩子小时候在哪个环境长大虽然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父母给孩子安排再多的物质资源对孩子很长很长的一辈子来说,都没有太大作用。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没有能力守,给多少财富和资源都能会败光。只有从小多给他们创造独立面对社会的经历,仍然是他们好好过一辈子的最大底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