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和老爸的战斗读后感怎么写
我和老爸的战斗读后感如下:
我和老爸的战斗是一本讲述父子之间情感冲突和成长经历的小说。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不仅为书中父子之间的情感纠葛所感动,也从中汲取了成长的智慧和勇气。 首先,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父亲的关系。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与父母产生矛盾和分歧,尤其是在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父子之间的冲突和争吵,展现了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变化和成长历程。
我意识到,与父母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在于如何去化解这些矛盾,如何去理解和尊重彼此的观点。 其次,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
写读后感的方法
1、仔细阅读原文:写读后感的前提是要对原文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因此需要仔细阅读原文,掌握其中的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信息。
2、总结原文要点:在写读后感之前,需要先对原文进行总结,概括出其中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要点,以便于后续的写作。
3、寻找感受点:在总结原文要点的基础上,需要寻找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可以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入手,找到自己最有感触的点。
4、表达个人观点:在写读后感时,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价值观等方面出发,结合原文进行阐述和分析。
❷ 非暴力沟通——和父母好好沟通的一剂良药
很久之前就读完这本书,不过当时没有做读书笔记,也没有写读后感。不记得一共读了几遍,好像至少两遍。读书为我所用,是这么个道理,但是我总是做得差强人意,内心多少有些惶恐。
记得当时读完后,印象深刻的是极为震惊,觉得沟通,这个障碍人与人交流的问题,终于有了这么一个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对一个人来说,沟通是避免不了的。无论处于社会与否,一个人每天都在与自己沟通。《非暴力沟通》对这一点也竟然顾及到了,真的是特别让人吃惊。和同事,朋友,亲人,爱人,孩子,甚至陌生人,只要存在人际关系的地方,都免不了要沟通。无论是对别人说的,还是听别人说的,都需要语言这个媒介。可是 语言并不能准确传达信息 ,不仅仅是因为语言本身是有歧义的,比如外国人参加汉语考试中的“意思”。甚至大多时候语言不如肢体来得准确,比如语言不通的两个人靠肢体顺利完成交流。语言的不准确性便造成了人际关系间的障碍,误解,甚至语言暴力。
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最为难处理的是和父母的关系,尤其是和老妈的关系。每次想和她好好聊天,希望是一个夹杂笑声其乐融融的母女谈话,结果却是说不了几句两人便不开心了的尴尬场面。因为老妈喜欢挑剔他人,只看他人的缺点这一面,每次说话都是负面情绪居多,尽管是刀子嘴豆腐心。几次还好,可每次都是这样的情况,我实在没办法尽一个女儿的“孝顺”,因为自己也达不到圣人贤者的修为。看完《非暴力沟通》,我看到了母女关系的希望。
书里讲了沟通障碍的原因是需求没有被满足,包括沟通双方的需求,并提出了 四个操作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现在便能理解我和老妈沟通的问题了:老妈说话挑剔人,她的需求就是期望获得关注和认可,并不是真正的挑人刺,让人不开心;而我的需求是期望两人相处是开心的,作为女儿,希望老妈开心,尤其是在次数不多的两人单独相处的时候。双方的需求都没有被看到和被满足,所以才产生了沟通中的隔阂,就像一个人想吃苹果,你却给她梨。
找到了障碍的原因,再来说说解决方法,便是这 四个步骤 。
第一步,观察,即不带主观评判地表达事实。 什么是事实?很多时候,每个人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事实,实际呢,其实是戴了一个有色眼镜看世界,不想看到的被自动过滤掉了,例如,盲人摸象的故事,还有莎士比亚的“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 我们的头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把对某件事情的评价和看法与这件事情的客观事实混为一谈 ,然后就会引发我们内在的痛苦以及错误的暴力的语言。如果我们能 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主观评价和客观事实区分开来 ,我们不仅可以抵御别人对你的暴力语言和难听的数落,打造属于自己内在的那个强有力盾牌,而且也可以让自己成为一名非暴力的沟通者。但是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还是拿老妈来做例子,平时她总叨叨我“洗个脸都能弄得水花四溅,每次都是我收拾,一个女孩子,你怎么这么不讲究呢?”从老妈的立场和角度,洗脸这事便是不讲究,可不讲究真的就是这唯一的定义吗?显然不是,可能有人认为邋里邋遢是不讲究,比如女生觉得男生宿舍乱糟糟,还有人认为不追求完美细节是不讲究,比如乔布斯对审美品味的极致追求。所以呢,老妈叨叨我洗脸这事,便不是事实,只是她的观点。她在用她戴着的那个眼镜看个世界,包括我,仅此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曾经每次都会心里升起的无名火,此时便没有了,释然了,反而是开始深深理解老妈。因为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问题和局限。
第二步,感受,即客观表达事情带给你的感受。 对感受这个词,很多人可能会有些陌生,尤其是对中国人来说。因为中国家庭很少会关注孩子的感受。那么感受是什么呢?感受是你的情绪,比如开心,悲伤,愤怒等。比如,洗脸这件事,我觉得自己被老妈挑剔了,因为老妈认为我不够好。这是感受吗?看起来好像是的,但是这是我的想法,而不是我的感受。因为里面没有任何情绪相关的词汇。所以,我的真正感受是我很沮丧,我很不开心。沮丧,不开心,才是我在洗脸这件事里的情绪。
第三步,需要(价值,愿望等),即说出你的真正需要,因为很多时候真正的需要会被隐藏。 说出自己的需要,这个对中国人来说,也不太容易,因为自古至今中国人骨子里的是谦虚和中庸。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是一个心理上的挑战。还是洗脸的事儿,从老妈的角度,她的需要是什么?她的需要是挑剔我吗?显然不是。我的理解,她的需求是她喜欢整洁干净。显然我这花式洗脸的行为没有满足她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这时候真正的需要就被隐藏了。老妈她自己不知道自己有整洁干净的这个需要。而从我的角度,我的需要是什么?我的需要是老妈尊重我的生活习惯。
第四步,请求,即说出你的请求。 请求是你希望或期望别人未来怎么做,不带主观命令或强迫。就洗脸这个问题,从我的角度,我的请求是希望老妈尊重我的生活习惯。从老妈的角度,她的请求是希望我每次洗完脸收拾干净洗脸盆。
总结一下,非暴力沟通四步骤: 事实,感受,需要,请求 。
那么一次愉快的母女谈话应该是这样的:
“燕子,看到洗脸盆周围到处都是水,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你能不能洗完脸收拾干净洗脸盆?”
“哦,好的。我知道了,老妈。”
或者
“洗个脸都能弄得水花四溅,每次都是我收拾,一个女孩子,你怎么这么不讲究呢?”
“妈,因为洗脸的事情,你这样说我,我很不开心,因为我希望你能尊重我。以后你能不能尊重我的生活习惯?”
只需要四个步骤,沟通障碍没有了。非暴力沟通,真的是和父母好好沟通的一剂良药。
以《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这首美丽的小诗作为结尾,让我们一起品读。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鲁思·贝本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