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父母最大的误区,就是和孩子“计较”
有位作家说:陪伴青春期的孩子,说得难听一点,就是陪伴一头老虎,得小心翼翼。
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极强,行为极易冲动。前几年在上心理学课程时,心理学老师特别强调说,青春期的孩子有两大特点:自我意识强,每件事都希望自己做主,而不是父母做主;自尊心极强,很好面子。
如果家里有青春期的孩子,一定不能做两件事:不要二话不说就冲过去砸掉孩子的手机、拔掉孩子的电脑线;不要辱骂或者当众批评孩子。否则孩子可能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在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
孩子犯了错误,管教是需要的,但是比起孩子的自尊心,管教孩子没有那么刻不容缓。保护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是每一位父母都要意识到的事情。
青春期,父母应该成为“稳住”孩子的那个人,而不是“击垮”孩子的那个人。
青春期的过程,是少年逐渐摆脱父母、走向成人的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他们渴望获得独立、渴望父母重新审视自己,把自己当成大人看待。正是因为儿童心理模式被打破,成熟的心理模式尚未完全建立,青春期的孩子才会变得挣扎混沌,叛逆激进,像一个火药包,易燃易爆炸。
有研究表示,青春期的孩子,大脑的多巴胺神经回路会变得异常活跃。这种多巴胺的增加会让孩子冲动,不经周密的思考就采取行动,也就是不经过大脑做事。
所以一旦心情过激,孩子不会考虑生命安全的后果,而是满心想着报复。他们想要的不过是极端报复后,父母后悔的快感。
压死骆驼的不是一根稻草,而是千千万万根。青春期孩子的偏激,也不是一次责骂而成,而是父母次次不理解、甚至责骂和打击导致而成。
如果父母可以给孩子多一些尊重、接纳,就会是另一个故事。
青春期孩子的悲剧,大部分原因是家长少了倾听,用暴力语言去激化矛盾,把孩子越推越远。
如果想跨过“青春期障碍”这道坎,必须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遇事不要急着否定、责骂,先倾听;解决问题不可以暴制暴,需要以柔克刚,让孩子懂得为什么。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刚烈,一旦父母也冲动严厉,那么就会像是狮子遇到狼,或僵持不下,或两败俱伤。
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多一些耐心,你接纳孩子的程度,决定了青春期孩子和你关系的深度。
爱和理解、等待和接纳,才是青春期孩子的出路和救赎。
愿每一位父母都是青春期里麦田的守望者,远远看着,在孩子需要时,伸出双手,告诉孩子:爸妈在。
Ⅱ 家长与孩子沟通存在哪些问题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渴望与孩子沟通,但往往事与愿违。家长与孩子沟通受阻,不怨孩子,问题多出在家长身上。目前,家长和孩子沟通存在五大误区。
误区一:多说教,少倾听。许多家长和孩子交谈时,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时间一长,孩子渴望交流的愿望便会被压抑住。
误区二:喜欢使用强硬的措辞。许多家长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以至于和孩子沟通时总是难以保持平静,“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常常挂在嘴边,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误区三: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许多家长往往不明白“孩子的观点往往与大人是不同的”这个道理,所以和孩子交谈时缺乏足够的耐心,他们往往在未听完孩子的话就发火,或者把孩子对某事的态度或看法说成是小题大做,这样,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就很难对父母的苦心加以理解。
误区四:不懂把握时机。许多家长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谈的时机,例如,当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就插进去打开话匣子,或者孩子刚受了批评,心情还未平静,家长就想“趁热打铁”去与孩子沟通等,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孩子的抗拒和不满。
误区五:漠视孩子的自尊。家长在某些问题和决定上有自己的原则,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对的,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忽视孩子的意见。无论孩子的意见如何,让他发表出来起码有两大好处:一是孩子至少被征求过意见,他会更易于接受最后的决定;二是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许多家长在“关键”问题上总喜欢“封杀”孩子的意见,这就抑制了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的欲望。
Ⅲ 家庭中容易造成的教育误区有哪些呢
在家庭中,教育孩子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导致家庭成员间的分歧,影响到教育效果。其中,最为常见的误区就是所谓的“唱红脸唱白脸”现象。在某些家庭里,祖辈往往持宽容态度,父母则严格要求,爸爸性急妈妈心软,或爸爸豁达妈妈较真,这种家庭氛围下的教育分歧,很容易导致“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放哨”或“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的局面。
这种误区在教育上主要体现在家庭成员间教育方法的不一致性和连贯性缺乏上。例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的反应可能会大相径庭,这不仅让教育变得不系统,也让孩子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感到困惑,不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是需要避免的。长期下去,孩子可能会感到被混淆,对规则和界限的把握产生困难。
另一个误区是过分关注惩罚而非积极引导。在一些家庭中,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往往倾向于采取惩罚措施,而忽视了引导孩子理解错误的原因和如何改正的重要性。这种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形成消极的自我认知,认为自己不被接纳或不值得爱,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相比之下,通过积极的肯定和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错误,并鼓励他们尝试改正,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父母应该在教育观念上达成共识,为孩子树立统一的标准和期望。在面对孩子犯错时,家庭成员应该相互支持,共同采取一致的教育策略。例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一起坐下来,共同探讨问题的根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并确保在后续的教育中保持一致,以避免孩子感到困惑或受到不公正对待。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包括“唱红脸唱白脸”现象、教育方法的不一致性和连贯性缺乏,以及过分依赖惩罚而非积极引导。为了避免这些误区,家庭成员需要共同努力,确保在教育观念、方法和一致性上达成一致,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支持和指导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