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学中,如何养父母之身和如何养父母之志怎么写
如何行孝: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 、养父母之志 ,报父母十大恩德 。
② 子女小的时候父母要教育子女,父母老了要听孩子的劝谏怎么表述
可以这样表述:
身体力行才是最好的教育,想要孩子有耐心,父母就不能急脾气;想要孩子很孝顺,父母就不能自己不孝顺。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为闪耀的灯塔,为孩子指明方向。
作为父母,想要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先要做出什么样的自己,小时候对孩子充满耐心,到老了,孩子对你才会有耐心。
③ 父母事情做得不对如何给他们讲他们会更容易接受
如果父母做的不对,一定要委婉的表达出来自己的意思,一般父母在孩子面前还是要面子的,希望自己能威严一些。所以一定不要直接了当的说出他们的错。
④ 孔子认为儿女应该如何劝说父母
一个人观念的形成,往往与其成长的经历有关。孔子父母离世很早,他非常懂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尤其当他受礼乐文化“亲亲”的熏陶之后,让他更加重视孝文化的教化。
孔子在指导做儿女的怎样劝谏父母。
是孔子告诉子女要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了儿女之后,父母常常左右为难:儿女在眼前,却又忧虑他们没有成就;儿女远行,却又担心他们的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危。尤其,当父母年迈之后,也需要子女的照顾。所以,孔子提醒做子女的,如果的确需要出远门,就要预先妥善安排好照顾父母的问题。
2008年山东省高考就出过关于这个观点的考题:父母在,不远游。在新的历史时期,你怎样理解这个观点?当时中国发生了大事件——汶川大地震,因此,很多考生在解读的时候对“孝”提出了批判,认为束缚了人性,应该舍小家顾大家,等等。我个人认为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省出这道高考题本意不应该是批判。因为这道题只给出了前面的一半,出题者的意图应该是:1.考查考生对《论语》的熟练掌握程度;2.考查考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更好地传承孝文化。即便出现了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大事件,恐怕也不是出题者的本意,将此题与大地震联系起来,就显得牵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