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已进入陪伴误区
别把“管教”当作“陪伴”了
你可能陷入了陪伴误区
有一类父母很辛苦,每天忙于寻找培养孩子的方法,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就想着省事,让孩子凡事按父母说的来,只想用说教、替他做决定等简单粗暴的速效方式教育孩子。
其实我在做全职妈妈的初期,也有过一段时间,不小心陷入了这样的误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寸步不离地跟着孩子,盯着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决定。不管孩子需要什么,不给孩子独立的成长空间,什么都管教着。
然而,在这样的“陪伴”下,孩子渐渐变得依赖性强,不自信,不爱思考…同时,也阻挠了孩子的自主性,扼杀了他们的自驱力。如果你正好是这类的父母,也想尝试改变,希望自己更轻松愉快,孩子更独立自信。可以试试这4种方式:
给孩子多一些空间和自由。有些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需要陪伴作为一种责任,甚至愿意牺牲个人时间来陪孩子。
但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父母也同样需要休息和放松。所以,在高质量陪伴之余,不如给孩子多一些自由和个人空间。让孩子自己决定做什么。父母有更多休息时间,孩子也更有掌控感。
多问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会有自己想法和情绪感受。不沟通,就不能了解,就会产生相互之间矛盾和不理解。少些命令,多些询问多和孩子聊聊天,走进孩子的心,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真正懂你的孩子。
生活中,分清哪些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哪些是需要父母帮忙的。分清界限一定是父母需要自我提醒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包办和控制型的父母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孩子自己的事情,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对和完成,在孩子能力不足时,父母要做的是适当的帮助和耐心的引导及鼓励。
妈妈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如果妈妈每天只围着孩子转,将自己的爱好都藏起来,完全失去自己的生活,就会无形中把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从而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和过高的期望。所以,妈妈可以找到自己的热爱,孩子同样会被你感染,也会更加热爱生活。
台湾的一个作家说过:孩子是来帮助父母成长的!陪伴孩子,其实是一场自我修行。
『贰』 父母的爱真的无私吗
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可我觉得父母对子女的爱其实是自私的。怎么是自私的呢?
想想,父母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有多少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花一分钱,全把钱都花在自己孩子身上,试想有什么爱比这种爱更伟大。只要你幸福,我怎么付出,我都愿意。只要你活得好,我活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只要你成功,纵然牺牲自己,我也乐意。
试想,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态度,有什么能与之相比的。子女可以说是父母的一切,父母为子女,做任何事情,他们都十分乐意,无怨无悔。这种爱不是无私的么?这种爱怎么能说是自私的呢?
转而想想,人为什么要生孩子。有一个最普遍的观点就是养儿防老。我现在养你,是为了以后我老了,你来照顾我。如果你照顾我了,你就是孝顺,懂得报恩,如果你不愿意照顾我,那你就是不孝,自私,该骂,该受到众人的指责。我负责养你,你负责照顾我。如果你没有照顾我,那是你的不是。我养你,就是为了我老了,你来照顾我。如果按照这样的思想,这种爱真的是无私的吗?不,这样的爱是最自私的。我对你好,那是因为我要你以后对我好。原来所有的付出,所有的牺牲,不过就是以后要对我好一点。这样带有目的性的,而且功利性非常强的爱,这样的爱配得上无私么?不,父母对子女的好,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以后的幸福。这样的爱,其实就是自私的。
还有一种父母对子女的爱,在子女的培养上,花了很大力气。子女在其父母的培养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些子女的成功,背后都是父母的陪伴督促付出。这样的爱看似是无私的。但是有些这样的子女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的幸福。原来,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他们想要的,虽然他们成功了,但是他们并不开心。父母只是把他们的意愿强加在他们身上,他们在他们父母的心目中,只不过是帮他们的父母实现父母所希望却完成不了的梦想而已。而他们自己的梦想,在他们父母的眼中一文不值。父母在他们身上花的心血,只不过是为了借子女帮助完成他们的梦想而已。子女,对他们来说,只是实现梦想的工具,载体。这样的父母爱,真的是无私的吗?真不敢认同。
还有一种父母,对自己子女的关爱,那可真是的无微不至,什么事都是帮子女包办,孩子做什么样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要听从父女的命令。父母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虽然他们对子女生活点点滴滴全包办了,但就是要求子女绝对听从自己的命令,听从自己的安排。在这些父母心中,他们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子女,连喝杯水都会把握好温度送到自己子女面前,但是他们的子女却一点自主权都没有。这样的爱真的是无私的爱吗?
事实上,大部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讲回报的,他们爱着子女们,希望能给子女最好的。然而,子女始终要长大,子女终究要独立。孩子是人类这一种群生命的延续,孩子并不是家长的所有物。父母们应该清醒地认识这一点,不能在子女身上寄托过多的东西,而应该保持自己相对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