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人老就意味着孤独。的确,人到老年后,生活圈子日渐缩小,曾熟悉的群体日渐疏远,子女要忙的事越来越多而对父母无暇顾及,于是前来听老年人倾诉内心情感的人也日益减少,致使孤独感常与老年人相伴。
据资料反映,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有时和经常有孤独感。总的来说,老年人孤独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
在家庭结构方面,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已经从传统“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分化出来,成为“两代同堂”或“小夫妻”型家庭结构,子女婚后大多离长辈而去,难得一聚。
与子女相处方面,好儿女志在四方,坏儿女嫌弃老年人。大凡事业心强闯荡天下的子女,很少能厮守着老年人,伴随父母。某些良心欠佳的子女,仅对父母的遗产和劳动力感兴趣,而对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全然不顾。
在于子女关系方面,很多老年人与子女合不来。老年人与年青人的代沟有扩大趋势,老年人固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为后生认可,由此而疏于代际交往,与子女分开生活。同时,随着生活的节奏的加快,亲人忙碌无暇与老年人接触。
此外,丧偶等因素也会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独感。对于那些单身老年人来说,受制于“老不正经”压力或子女的阻拦,再婚不能,也是造成孤独的重要原因。
(2)事业方面
因离退休而离开了工作单位和同事,从开放的大范围退缩到封闭的小圈子,原有的知识结构,技能训练能力,往往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3)兴趣方面
进入老年,兴趣索然,自娱乏门。有不少老年人未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离开工作岗位后,除了吃饭睡觉,便是看电视、身心无所依托。
(4)病理和生理的变化方面
如脑动脉硬化、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可使有些老年人性格变得孤独、怪癖。
同时,老年人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经受、饱偿了人生的所有甜酸苦辣,遭受过无数的挫折和打击,知道人生生存的艰难,幸福来之的不易。所以人之老年为人处世更为谨慎,更为老练,这是老年人的优点,是老年的宝贵财富。但老年人谨小慎微,畏畏葸葸,顾前思后,这就成为弱点,缺点。所以老年的另一特点,一般是胆小怕事。由于老年人的胆小,所以老年人更经不起孤单,经不起孤独。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封闭的现代高楼居住环境,更加重了老年人孤独的状态。
㈡ 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何老人更容易感受到孤单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孤独感,更是非常强烈,甚至有很多老年人,都独自居住。之所以会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跟子女有比较严重的代沟,聊天,也跟子女聊不来。并且如果自己的老伴去世,那么自己就会变得越发孤独,也没有倾诉的对象。而且很多老年人年龄大了以后,就会有一些比较消极的想法,认为自己年老,就没有任何用。
即使放假,也不愿意回来看望父母。虽然很多社区,也在组织中老年的社团,但是有些老年人的思想,比较保守,会认为这样的活动,也不适合自己,所以态度也越来越消极,整个人也变得非常悲观,所以孤独感更重。而且有些老年人,为儿女操心了一辈子,所以生活上的重心,仍然在孩子身上,而孩子的工作,又比较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所以也会有一些失落。
㈢ 为什么说孩子越有出息,父母越孤独
曾在网上看见有人调侃:一等优秀孩子是给外国培养的,二等优秀孩子是给国家培养的,三等孩子才是自己的。
这说法好似是有点……。
很多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大学毕业后,跑其它国家去了,优秀的孩子呢,大学毕业后,很多都留在其它大城市发展,学习一般的孩子,长大后很多留在父母身边就业、成家。
原来的邻居,家有两个儿子,从小特别优秀,就是别人家孩子那种,一路顺风顺水,名牌大学毕业后,一个到了加拿大,一个在上海,现都在当地成家立业,儿子两三年回来看看双亲,呆的时间也不长,平时也就给父母打点电话什么的,他父母从年轻时起,就是笑脸发光,自豪无比,四周羡慕的人,前些年身体好时,两个还去看看儿子,现在老两口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也不想走了,养老呢?说在儿子处有诸多不习惯,故土也难离,平时逢年过节,真的冷清孤独的让人寒心,年初丈夫突然得急病,还是在邻居帮助下,才送进医院。
另一邻居家两姊妹,一路走来,学习没少让爸妈操心,学习的专业和学校都不是很有优势,毕业后都回到当地成家立业,逢年过节,带着爱人孩子回父母家,那是一个热闹,平时爸妈有点什么事,儿女们也是你来我往的忙着,有年过端午节,请邻居老两口来一起过,邻居感动得眼含热泪,说很多年没有这种一家人热热闹闹,幸福快乐的感觉了,但后来再请被婉拒,想来怕触景生情。
一次听邻居间闲聊,说最怕在家里突发重症,孤独呢也习惯了,语言中透着凄凉。
笔者认为:人中轻年时的苦,不算苦,因为你还有希望,你可以奋斗,可以努力,老年了,体弱了,无助、孤独、衰弱才是真正的悲哀,儿女都靠不到,还靠谁?
古语说得好:父母在,不远游!很有道理!
这个问题很明显,不着答复,大家都很明白,这不是吧,原来最优秀的孩子,他们绝对不会待在父母的身边,有时间给父母聊家常,他们所接触的是大世界,大世面,甚至任何一种家庭形式与他们都无法容纳,况且农村家庭和一般工人家庭,就更不相适宜了。光凭生活上吃的,有可能免强适宜,因为从小爱吃妈妈所炒的菜。其它都是千里之遥,因为越出息的孩子,他们会在外国工作,和发展,在国内的一线城市发展,这就说明离家的,路途距离的遥远。还有心里距离和语言距离更是很遥远了,也不容易给父母亲说上开心的话,让父母亲听来就很高兴,喜笑颜开。
未必。我见过的事情或者不是这样。我想,一个家庭的子女中有人有出息,在远处,在大城市的子女如果已经有一定的成就,而在小城镇或农村的父母就会自然而然的有生存或生活的“底气”。因为,人毕竟也是属于群体性的最高等的动物,人的某一种可以期待的精神气息是可以通过互相关联的人互相传递的。
大家可以看到的事实是,一个家庭的子女在外已经有成就,外人(普通人)就会觉得这个家庭比原来不同,来往的人就会多起来,已经有一种兴旺的样子,家庭在走上坡路,亲戚朋友的来往就会自然而然的多起来,自然而然的无形之中还在农村或者是在小地方的父母也会被人高看一眼,父母这时候并不会觉得自己比以前的生活更孤独,父母会感到自己会受到更多的人的尊重,或者是照顾,甚至是觉得生活也扬眉吐气了起来。
相反,一个家庭的可以期待的人如果在外面遭到了挫折,或者是创业失败,远处的父母即使不会受到经济上的损失,也会遭受到某一种精神上的打击,因此生活萎靡不振,甚至是积忧成疾。
人的生活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而且我们极大多数人是不能免于俗的。因此一个家庭兴旺的时候大家一起热热闹闹,有一种互相的关爱,提携,充满了世俗的交易与爱心。但是一个家庭落寞的时候,父母这时候才是会感觉到一种异样的孤独的,甚至是觉得人的爱心也是一种交易,一切如潮水一样没有了,父母的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可能反目成仇了。
母以子贵,未来属于孩子的,孩子有出息,说明父母教育有方,但父母不是专家,也不愿分享成功经验,再说,孩子有出息就和没有出息的孩子远离了,他们有自己的圈子,父母也就不能给孩子拖后腿,独处的家长一般情况下都是这样,
看到没有教育好子女的又吹大牛的人不愿再交往下去了。
孩子没出息,是为父母培养的;孩子有出息,是为别人培养的。
先来看看没出息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第一类没出息的孩子大多数上个普通大学,毕业后能够顺利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比较少,除非自己就是本地人。所以这类孩子比较多的会选择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或者离父母比较近的城市工作,因为跑到大老远外的小城市,不如回到环境相对熟悉的地方,人脉、房价等方面都有优势。因此这类孩子逢年过节没有金钱、距离、时间的顾虑,可以经常回家看望父母,父母能够得以更多享受天伦之乐。
第二类没出息的孩子可能干脆没上大学,就在本地随便读了个什么学校,于是大多数可以本地就业,留在父母身边,每个周末都可以跟父母见面,有的甚至天天和父母在一起吃饭。当然,父母有什么需要,孩子也能随时到场,父母有病有灾了,孩子也能时常探望和照顾,让父母孤单无助的时候不多。
再来看看有出息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也有两类,一类是出国留洋,定居国外了,父母可能三五年都见不上一面。去国外看望孩子的父母,大多数不是不习惯,就是语言不通,出行举步维艰,能长期跟孩子一起居住国外的极少。这类孩子可能是企业精英,可能是科研人才,他们的工作可能惠及许多人,但对于父母而言,这类孩子早就不属于家庭和父母了。
第二类有出息的孩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打拼,往往也承担着重要的工作,甚至担负着国家的重任。他们为 社会 、为国家努力,很少有时间去顾及父母,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也极少,所以他们是属于大多数人的,反而不属于自己的父母。他们的父母只能从他们的成绩和贡献里获得安慰。
所以,大多数没出息的孩子没有光芒,却亲近温暖父母;大多数有出息的孩子光芒耀眼,却让父母遥不可及。
㈣ 老人不是有儿女 为什么大多数人老了都会孤独
因为子女长大以后,有的在外地工作,成家立业以后,有了自己的家庭,陪伴父母的时间少了,父母年老了以后,没有子女的陪伴,有的子女甚至没有经常探望父母,孙子孙女也不在身边,所以老了就会感到很孤独,因为没有亲人的陪伴。所以我们有时间的时候,一定要多回家陪陪父母,不要让老年人感到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