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教师怎么让幼儿和父母度过分离

教师怎么让幼儿和父母度过分离

发布时间:2023-10-25 13:00:32

㈠ 怎样帮助大班幼儿渡过分离焦虑期

你好。是指家长,还是老师?说话实说,告诉孩子一生中有很多次分离,这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事情。举例自己曾经有过的分离,然后结识更多的人,有些人会成为一生的朋友。

㈡ 幼儿父母分居老师怎么帮助幼儿

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说是重大的心理创伤,家庭发生变故,孩子失去了安全感和稳定感,他们觉得无所适从。

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老师们又有基本的处理问题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知识技能,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

离异家庭的孩子大多消极,行为混乱,在人际关系中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们感觉被最亲密的人——父母所抛弃,也担心被生活中的同伴抛弃,他们常常采用各种问题行为来应对自己面临的难题,这就是他们的问题症状。

心理学理论认为这是孩子“安全的依恋”丧失或被破坏而造成的。

当父母离异,原有的家庭结构遭到破坏的时候,孩子的这种安全的依恋感受到了挑战。

积极心理学的有关调研资料显示,3—18岁的孩子难以接受父母离异,往往用自己的问题行为来应对父母的离异和分居成。

当学生面对父母离婚或家庭矛盾冲突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供帮助和支持。

应对策略

离异家庭的孩子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

1

2

3

所依恋的家庭解体,安全感丧失,或多或少有被亲密关系抛弃的感觉

离异家庭会遇到新的家庭成员出现,继父或继母的关系将会对原有的关系形成挑战,使原来就存在问题的亲密关系更加复杂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同情与排斥,孩子会觉得不能融入社会

离异家庭的孩子从时间段上可以分为三类

对于这三类孩子,老师应对方式的重点要有所不同,不过,无论哪一类,关键都是获得安全感,都是安全的依恋关系的修复或重建。

1

父母离婚正在进行中

这时的家庭矛盾冲突最大,正常生活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父母离婚极少是突发事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早就会敏感地觉察到父母间的矛盾,他们往往会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来试图缓解父母的矛盾,挽救家庭破裂,但是往往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面对这类孩子,教师要和他们站在一起,为他们建立一个很好的支持系统,在个别沟通或集体教育中告诉他们:无论父母怎样,永远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需要的是与父母良好的亲密关系、父母对我的爱和我对父母的爱。坚定父母曾经是爱我的,从今以后仍然会爱我。

孩子比较喜欢帮助弱者,而他们在帮助自己认为弱的一方的时候,自己就成了牺牲品。在离异家庭中最需要保护的是孩子,他们才是真正的弱者。

因此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想办法保护孩子,把孩子从父母离婚的漩涡中拉出来,远离父母的矛盾冲突,这样孩子的心态就能调整得比较好。

2

父母已经离婚

完整的家庭和温馨的亲密关系已经不存在了,面临新的适应问题;

父母离婚既成事实,完整温馨的家庭已经不复存在,这个时候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是非常焦虑的,这种焦虑一般被认为是分离性焦虑。

孩子缺乏安全感,这样的分离性焦虑对他们的情绪、行为会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的心中有被抛弃、被孤立、失去了依靠的心理感受,他们会由此而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学习也没有意思。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自暴自弃,用伤害自己、放弃自己前途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离婚的不满、恐惧、焦虑等。

当孩子处于这种情绪状态时,老师的教导很难奏效,特别是很多孩子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不愿轻易把自己的家庭问题告诉老师。

这时老师的耐性和韧劲受到挑战,如果能够坚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学生,学生一般能被感动而放下自我保护的外壳,从老师这里获得帮助。

3

父母离婚之后再婚

孩子跟随一方进入新的家庭生活,面临新的角色适应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大多数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抵制继父母的到来,10—15岁的孩子抵制得最为强烈,而且父母再婚对女孩比男孩的消极影响更大,新婚姻关系的满意度高对男孩子有积极的作用,而对将要进入青春期的女孩是一个风险。

男孩能够从自己的母亲与继父的满意关系中获益,并从继父那里学习新的生活和社会互动技能,而对女孩来说,母亲的新婚关系威胁了她们母女的亲密关系,她会经常以增加自己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来回应,这样就会给家庭和学校带来很多的烦恼。

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或师生关系,让孩子感觉到有良好的环境支持是非常有效的帮助。

一般来说在学生能接受的关系中,强化孩子长大了、具有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并且让他多回顾曾经的成功快乐的体验,比较有益。

另一方面,老师需要具有强大的心理力量,包容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行为,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给学生安全感、依赖感,使学生得到支持和帮助。

㈢ 幼儿教师如何解决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解决方法

一、宝宝入园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宝宝入园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1、怕生。不愿意与老师和生疏的小朋友交往,抵挡交往,躲避,缩在角落或没有人的地方。 2、强烈抵挡。表现为哭闹打人、咬人、摔东西、抢玩具等。 3、拒绝吃东西、喝水。有的家长平时在家里使用不恰当的强化手段,让孩子不能随便吃生疏人的东西,这些孩子来园后,轻易表现为拒吃、拒喝。 4、跑出教室一个人玩。 5、说谎。如回家告诉父母“老师(小朋友)打我”、“没有玩具”、“不给饭吃”等。 6、阶段性体质敏感。由于新环境使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加上哭闹、紧张,体能消耗也较大,出现代谢紊乱,进而在一定阶段内引起体质敏感、易生病。 7、尿裤子、尿床。由于老师把握孩子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自立能力弱的孩子而言,来到一个新环境,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家长多带上几套换洗衣裤就行。 (二)对策分析 1、充分信任老师 宽容的家长往往能造就出一个精彩的教师。当您能包容老师的某些小弱点而充分信任他时,会促使他更有信心面对这份事业。 2、及时与老师沟通,达成教育共识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特色。家长尽可能多抽时间和老师接触,如实说明孩子的情况,让老师和您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3、在心理上精心呵护,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多给孩子讲一些幼儿园好玩的事情,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愿望。切勿在孩子不听话时以“送你上幼儿园”、“让老师来管你”之类的话来威胁孩子。教孩子学会自己吃饭、洗手、独立上厕所等生活技能。孩子离园回家后,切勿太急切询问他在幼儿园的生活,更不要一见面就问“今天有没有孩子打你”之类的话,来加重孩子对焦急、恐惊情绪的重复体验。回家后,多拥抱和抚摩孩子,这样有助于幼儿减轻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4、在生活上细心体贴。 二、宝宝入园后,家长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入园初期,家长某些不自觉的行为并不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看看您是否有这样的行为: 行为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家人郑重其事地将孩子送到幼儿园。 分析:这种隆重的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紧张的情绪,当全家人都离开时,孩子感到更加孤独、失落,不利于他们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建议:由一个家长送孩子为好,给孩子创设一个自然的入园气氛。 行为二: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你总是对老师反复交待:“老师,宝宝早饭才吃了一点点。”“老师,他今天还没有解过大便。”“老师,如果宝宝尿湿了,书包里有裤子。”甚至走出教室后,忽然想起一些问题再回过头和老师作个交待。 分析:这些言行很容易给孩子一种消极暗示,使孩子觉得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做好诸如大便、小、吃饭之类的事情,产生焦虑情绪。 建议:家长要信任孩子,这是对孩子的积极暗示,让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对自己充满信心。家长可以在上幼儿园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可以把特别要特别交待的问题以小纸条的方式告诉老师。 行为三:您已经和自己的孩子说过再见了,但你又悄悄地回来,躲在教室外的角落里想再看看孩子的情况。 分析:很多家长在初入园时都有这样的经历,这一方面是由于对孩子的担心引起的,另一方面,还潜在的含有一种特殊的心理——那就是家长有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孩子是自己一手带大的,他需要我。但是,如果家长的偷看被孩子发现了,更引起他们更强烈的思想波动,这是最不必要的。 建议: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老师说再见后,就大步离开教室,不逗留,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分离,但分离并不表示永远见不到爸爸妈妈,而是一段时间的离开。 行为四:为了让孩子不哭,你会说:“宝宝,妈妈去买糖果,一会儿回来。”“吃完中饭妈妈就来接。”但事实您是离开孩子上班了,并且中午也不会来接。 分析:家长的这种连哄带骗的行为,只是让孩子一时不哭,但是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的焦虑情绪更深,甚至会影响到孩子对成人的信任度。如果孩子相信家长所说的话,他就会不停地问老师:“妈妈怎么还没来。”这时候,老师的工作就更难做了。 建议:家长不妨直接告诉孩子,妈妈必须要上班,而宝宝长大了必须要上幼儿园,下午睡好觉吃完点心,妈妈就能来接你了。妈妈也会想你的,但慢慢的,我们会越来越快乐。 行为五:孩子在家吵闹时,您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们老师,让老师来批评你。”“在家这么不乖,把他送到幼儿园去。” 分析:家长的话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的老师都很凶,幼儿园是一个很不好的地方,因为只有不乖得孩子才会被送到那里去,从而对幼儿园产生一种抵触、害怕的情绪。 建议:家长尽可能正面引导,告诉孩子幼儿园又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做游戏,一起玩玩具,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正面引导有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 行为六:整整一天没有见到孩子,您准备了许多饮料、糖果,急匆匆地赶到幼儿园,一见到孩子抱着亲了又亲,好象他受了很多委屈似的。 分析:这种过于强烈的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委屈,而只有妈妈才是他的保护神,这也不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 建议:尽量以平和地接孩子回家,可以和孩子有个温情的拥抱,但是需要平静与自然,让孩子自己走着出幼儿园,而不要抱他。提示孩子高高兴兴地和老师再见。这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看,妈妈来接你了。”让孩子知道,上幼儿园并不是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而只是暂时的离开。 行为七:孩子回家后,您反复地问那些您所担心的问题:“今天饭吃完了吗,是老师喂的吗?”“有没有小朋友打你?”“睡觉有没有尿裤子。”“阿姨有没有给你换裤子,老师批评你了吗?”等等。 分析:这其实是家长一种焦虑情绪的体现,这种过多的提示不但不能给孩子带来情感上的安慰和情绪上的缓解,而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安,使孩子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使他更加不愿意接纳幼儿园。 建议:但家长可以在接孩子的时候和老师作一个小小的交流,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大概情况。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比如让孩子当老师,爸爸妈妈当小宝宝的方式,让孩子自然地表现出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 特别提醒 要学会“狠心” 有些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孩子哭闹声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还有的中途来看望,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次数会增多。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孩子就会知道只要哭闹就可以不去上幼儿园了

阅读全文

与教师怎么让幼儿和父母度过分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养老保险的法律 浏览:303
退休年龄最新规定放屁 浏览:824
如何演好一个坐着的老人 浏览:677
结婚父母邀请微信怎么写 浏览:471
应征报名之后大概多久就要体检 浏览:188
保定市灵活就业人员退休 浏览:283
长寿区电信 浏览:838
中老年人玩转网络新生活捷径 浏览:604
养生茶品牌起什么名字好听 浏览:862
辽宁省省直单位养老保险查询 浏览:633
体检显示左氟沙星耐药是什么意思 浏览:524
学习不好与父母亲关系如何 浏览:201
沂南小学老师退休工资 浏览:744
体检血尿酸496怎么办 浏览:219
赶集网退休人员找工作 浏览:708
父母的抚恤金和子女的多少有关吗 浏览:22
工作劳累体检有什么好处 浏览:194
蓬莱和即墨选哪个养老 浏览:9
花妮长寿 浏览:774
高晓松父母什么时候离婚 浏览: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