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父母恩哪些恩德

父母恩哪些恩德

发布时间:2023-09-04 19:02:28

㈠ 佛教四重恩的都是哪四种

佛门里天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讲到「恩」,今天我们接受别人的恩惠,好像是应该的,感恩的念头都生不起来,这怎么得了!别人赠送、供养我们东西,许多人连「谢谢」这一声都没有,表面的敷衍都没有,然后才想到这个社会怎么不遭难!这是忘恩负义。忘恩负义之人,不会有好果报。
四重恩,第一是「父母恩」,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这个恩德不能忘记。如何能报父母恩?自己成圣成贤,断烦恼,开智慧,了生死,出三界,这是真报父母恩。佛家谚语常讲:「一子成佛,九祖生天。」我们不能成就,怎么能报父母恩?诸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就知道,自己修行有成就,过去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都沾光,都超生。
第二是「老师恩」,佛,菩萨是老师。我们的智慧得自于老师,若不是老师的教导,我们怎么知道世间有佛法?怎么知道世间有圣贤的教诲?所以,老师的恩德比父母还大。
第三是「国土恩」,从前讲国主恩,你没有国家,你在今天这个社会没有国籍,你是世界上的流浪者,没有国家保护你,身心都得不到安稳。古人讲「食毛践土」,我们生活所需是这个地上生产的,来供养我们这个身体;我们居住在这块土地,这块土地对我有恩,所以,要知道报恩。
第四是「众生恩」。一切众生对我有恩,为什么?人是社会动物,离不开人群生活。我们吃的东西是农夫种的,穿的衣服是工人织的,所有社会一切大众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都有恩德。古人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报恩才是个人。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劝发菩提心文》说:“我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互为眷属、父母、六亲、乃至师友。而彼众生常为我身作大饶益,或顺我志,令我欢喜;或逆我志,令发道意;又能示现一切极苦相貌,令我惊觉,不生贪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众生恩德亦复无量,不可言说。

㈡ 请推荐一些孝道、感恩、爱心方面的资料,父母对子女有哪些恩德

推荐一个全面的父母恩,一共十重恩!

第一怀胎守护恩
怀胎十月之中,有了妈妈的精心呵护,胎儿才得以健康成长。
在母亲怀胎的漫长时间里,胎儿由小变大。随着胎儿的长大,母亲感到如同背负了大山似的沉重。因为一直惦念着胎儿,加上身心的疲惫,母亲懒得打扮自己,漂亮衣服收了起来,也很少对镜梳妆了。最终,胎儿五脏六腑发育健全,六精眼、耳、鼻等窍门也都开了。整个怀胎过程中,渗透了妈妈多少的辛酸与苦楚啊?

第二临产受苦恩
临近分娩的日子,母亲内心却饱受煎熬!
母亲每日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像是患了重病。因为担心胎儿的安危,她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与焦急,愁苦不堪。由于焦虑,妈妈有时竟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亲友们也会听她说起心里话——任何痛苦我都可以承受,只要我的孩子能安康!

第三生子忘忧恩
母亲在生产时,要承受极大的痛苦!然而生产之后,妈妈为孩子的平安而欢喜,竟一时忽略了伤痛!
生产时,由于极度用力,五脏六腑像被撕裂一般。随之而来的巨大疼痛几乎难以忍受,不少妈妈竟然昏厥过去。其中所流的血非常多,如宰羊时,血像泉水般涌出。俗话说,“儿女的生日——母亲的难日啊!”闯过鬼门关的母亲苏醒后,首先垂询爱子的安危。听闻爱子平安,妈妈内心万分欢喜,即刻将孩儿抱在怀里!但是一阵欢喜过后,难忍的痛楚又如排山倒海般地袭来。原来妈妈因得子而欣喜,竟暂时全然忽略了伤疼。

第四咽苦吐甘恩
为了子女得安乐,父母不惜辛苦忙碌。
父母对子女的恩惠比海深,对子女的关爱是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父爱如山!父亲强有力的脊梁扛起家庭的经济重担。他常年在外奔波,用自己辛苦的劳作供及家人的生活。母亲在家要侍奉老人、养儿育女、操持家务。现在多数妈妈甚至还要工作以补贴家用。父母是如此的辛苦,但是如果有珍稀的物品或食物,父母往往想到孩子,总会让给孩子享用。只要子女能温饱,父母挨饿受冻也愿意!

第五回乾就湿恩
妈妈疼爱孩子,不惜自己受苦,也要孩子安适!
慈母爱怜孩子是无微不至的!由于婴幼儿的排便功能尚不健全,所以睡眠中经常尿床,甚至拉屎撒尿在被褥上。当母亲发现被褥已湿,便赶快把孩子移到干燥的地方,并为孩子擦干身体,换上包被或睡衣裤。因为物质条件差,家中没有多余的被褥来换,于是妈妈只能睡在孩子原来的地方,使用被弄湿的被褥。哺乳期的幼儿,晚间醒来后往往需要喝奶。这时妈妈顾不上休息,强打着精神,还要继续喂奶。妈妈担心孩儿受寒,同时用自己的衣袖遮盖着孩子。妈妈对孩子的呵护真的是无微不至啊!妈妈为照顾孩子,不惜废寝忘食!但只要孩儿能安康,妈妈从没有丝毫怨言!

六哺乳养育恩
父母对子女有生育、养育与教育之恩!
父母赐予宝贵的生命,供给衣食住行等成长所需,塑造品德,教导礼仪,启迪智慧,并提供受教育的良机。无论孩子长相丑陋、身有残疾、罹患重病或德才有缺,乃至触犯王法,在父母的心中从来没有憎恶或嫌弃自己的孩子。
不仅如此,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是没有停歇的,其程度甚至超越了对自己的关心!慈母如大地般滋养着孩儿!严父也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照耀着孩子!父母的恩情是多么厚重啊!

第七洗濯不净恩
为孩子衣着整洁与身体健康,慈母辛苦洗濯衣被等生活用品。
母亲原本有着芙蓉般的美貌,眉如柳叶般清新,脸色像红莲一样粉嫩,精力充沛,青春焕发。曾几何时,为子女操劳过度,如花似玉的容貌变得苍老不堪。一双玉手也因为儿女洗濯过多的不净而变得粗糙,伤痕累累。慈母以自己宝贵的青春换来了儿女的健康成长!

第八远行忆念恩
子女远在他乡,父母常常挂念,忧伤难过!
当子女在父母身边时,父母尚且终日护念,更何况是子女远在他乡呢?如是,子女在外,山川阻隔,父母便会更加思念孩子,哀伤不已。这种活生生的离别之苦比亲人死别还要凄凉
啊!
游子身上的衣服是慈母一针一线地缝制而成的。妈妈年轻时,眼明手巧,针线活尚且胜任。然而母亲年老之时,眼昏手拙,缝衣艰难,但为了孩子在外不挨冻,慈母不惜熬夜赶制衣物。
有的子女离家数年,父母早晚忆念,往往以泪洗面,犹如林中老猿失去幼猿,哀泣哭号,肝肠寸断啊!

第九深加体恤恩
子女受苦受累,父母皆于心不忍,情愿代子女承受。
儿女生活艰辛时,父母为此忧愁不堪,不惜竟夜祈祷以身相替!儿女出门在外时,父母心常相随,怜儿受难受冻。倘若知道儿女受了一丝一毫的痛苦,父母就夜不成眠,心酸不已!亲子之爱是人间至真至纯之感情,多么伟大啊!

第十究竟怜悯恩
父母永远怜爱着儿女,犹如日月的光辉——恒久普照!
即使百岁爹娘亦常为八十岁的儿女牵肠挂肚。起居行止,心常惦念。父母的慈爱不会断绝,除非阴阳两隔了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恩情深重,为人子女实难报答于万一啊!

如果还需要更全面的解释,可以网络《难忘父母恩甲骨文画册》,学校家庭感恩教育必备教材,有电子版免费下载。北京朝阳东坝幼儿国学家塾分享

㈢ 上报四重恩:上报四重恩是指哪四重恩

上报四重恩,是指:父母恩、众生恩、国王(土)恩、三宝恩。

-----诸葛长青很多有缘者,在学佛的过程中,常常思考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大回向中的“上报四重恩”的四重恩是什么意思?大回向偈曰: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对于“四重恩”,今世很多人演绎不同的说法,众说纷纭的说法不一样。

为了正本清源,诸葛长青专门敬读了《大藏经》中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二“报恩品”,查阅到了上报四重恩的来历。

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指出:上报“四重恩”乃是:父母恩、众生恩、国王(土)恩、三宝恩。

诸葛长青单独编写了“上报四重恩”有关资料,分享给有缘者。

一、关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之“四重恩”。

诸葛长青:面对《大藏经》汇集的经典,我们不由得不赞叹佛祖释迦牟尼佛的大智慧。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一共八卷,收在《大正藏》第三册。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内容叙述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为文殊等诸大菩萨开示出家住阿兰若者,如何观心地、灭妄想,而成佛道之事。

全书计分“序品、报恩品、厌舍品、无垢性品、阿兰若品、离世间品、厌身品、波罗蜜多品、功德庄严品、观心品、发菩提心品、成佛品、嘱累品”等十三品。

诸葛长青看到,佛祖释迦牟尼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报恩品”专门讲到了四重恩:“时佛告五百长者。

善哉善哉。

汝等闻于赞叹大乘。

心生退转发起妙义。

利益安乐未来世中。

不知恩德一切众生。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我今为汝分别演说世出世间有恩之处。

善男子。

汝等所言未可正理。

何以故。

世出世恩有其四种。

一父母恩。

二众生恩。

三国王恩。

四三宝恩。

如是四恩。

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二:佛祖释迦牟尼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品“报恩品”全文。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报恩品第二之上时佛告五百长者。

善哉善哉。

汝等闻于赞叹大乘。

心生退转发起妙义。

利益安乐未来世中。

不知恩德一切众生。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我今为汝分别演说世出世间有恩之处。

善男子。

汝等所言未可正理。

何以故。

世出世恩有其四种。

一父母恩。

二众生恩。

三国王恩。

四三宝恩。

如是四恩。

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善男子。

父母恩者。

父有慈恩。

母有悲恩。

母悲恩者。

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

我今为汝宣说少分。

假使有人为福德故。

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

一百五通诸大神仙。

一百善友。

安置七宝上妙堂内。

以百千种上妙珍膳。

垂诸璎珞众宝衣服。

栴檀沉香立诸房舍。

百宝庄严床卧敷具。

疗治众病百种汤药。

一心供养满百千劫。

不如一念住孝顺心。

以微少物色养悲母。

随所供侍。

比前功德。

百千万分不可校量。

世间悲母念子无比。

恩及未形。

始自受胎终于十月。

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

虽得欲乐饮食衣服而不生爱。

忧念之心恒无休息。

但自思惟将欲生产。

渐受诸苦昼夜愁恼。

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竞来屠割。

或致无常。

若无苦恼诸亲眷属喜乐无尽。

犹如贫女得如意珠。

其子发声如闻音乐。

以巧乎母胸臆而为寝处。

左右膝上常为游履。

于胸臆中出甘露泉。

长养之恩弥于普天。

怜愍之德广大无比。

世间所高莫过山岳。

悲母之恩逾于须弥。

世间之重大地为先。

悲母之恩亦过于彼。

若有男女背恩不顺。

令其父母生怨念心。

母发恶言子即随堕。

或在地狱饿鬼畜生。

世间之疾莫过猛风。

怨念之征复速于彼。

一切如来金刚天等。

及五通仙不能救护。

若善男子善女人。

依悲母教承顺无违。

诸天护念福乐碧团无尽。

如是男女即名尊贵天人种类。

或是菩萨为度众生。

现为男女饶益父母。

若善男子善女人。

为报母恩经于一劫。

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

而未能报一日之恩。

所以者何。悔宽橘

一切男女处于胎中。

口吮乳根饮啖母血。

及出胎已幼稚之前。

所饮母乳百八十斛。

母得上味先与其子。

珍妙衣服亦复如是。

愚痴鄙陋情爱无二。

昔有女人远游佗国。

抱所生子渡殑伽河。

其水暴涨力不能前。

爱念不舍母子俱没。

以是慈心善根力故。

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

以是因缘母有十德。

一名大地。

于母胎中为所依故。

二名能生。

经历众苦而能生故。

三名能正。

恒以母手理五根故。

四名养育。

随四时宜能长养故。

五名智者。

能以方便生智慧故。

六名庄严。

以妙璎珞而严饰故。

七名安隐。

以母怀抱为止息故。

八名教授。

善巧方便导引子故。

九名教诫。

以善言辞离众恶故。

十名与业。

能以家业付嘱子故。

善男子。

于诸世间何者最富。

何者最贫。

悲母在堂名之为富。

悲母不在名之为贫。

悲母在时名为日中。

悲母死时名为日没。

悲母在时名为月明。

悲母亡时名为暗夜。

是故汝等。

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

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善男子。

众生恩者。

即无始来。

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

于多生中互为父母。

以互为父母故。

一切男子即是慈父。

一切女人即是悲母。

昔生生中有大恩故。

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

如是昔恩犹未能报。

或因妄业生诸违顺。

以执着故反为其怨。

何以故。

无明覆障宿住智明。

不了前生曾为父母。

所可报恩互为饶益。

无饶益者名为不孝。

以是因缘诸众生类。

于一切时亦有大恩。

实为难报。

如是之事名众生恩。

国王恩者。

福德最胜虽生人间得自在故。

三十三天诸天子等。

恒与其力常护持故。

于其国界山河大地。

尽大海际属于国王。

一人福德胜过一切众生福故。

是大圣王以正法化。

能使众生悉皆安乐。

譬如世间一切堂殿柱为根本。

人民丰乐王为根本。

依王有故。

亦如梵王能生万物。

圣王能生治国之法利众生故。

如日天子能照世间。

圣王亦能观察天下人安乐故。

王失正治人无所依。

若以正化八大恐怖不入其国。

所谓佗国侵逼。

自界叛逆。

恶鬼疾病。

国土饥馑。

非时风雨。

过时风雨。

日月薄蚀。

星宿变怪。

人王正化利益人民。

如是八难不能侵故。

譬如长者唯有一子。

爱念无比怜愍饶益常与安乐昼夜不舍。

国大圣王亦复如是。

等示群生如同一子。

拥护之心昼夜无舍。

如是人王令修十善。

名福德主。

若不令修名非福主。

所以者何。

若王国内一人修善。

其所作福皆为七分。

造善之人得其五分。

于彼国王常获二分。

善因王修同福利故。

造十恶业亦复如是。

同其事故。

一切国内田地园林所生之物。

皆为七分亦复如是。

若有人王成就正见。

如法化世。

名为天主。

以天善法化世间故。

诸天善神及护世王。

常来加护守王宫故。

虽处人间修行天业。

赏罚之心无偏党故。

一切圣王法皆如是。

如是圣主名正法王。

以是因缘成就十德。

一名能照。

以智慧眼照世间故。

二名庄严。

以大福智庄严国故。

三名与乐。

以大安乐与人民故。

四名伏怨。

一切怨敌自然伏故。

五名离怖。

能郤八难离恐怖故。

六名任贤。

集诸贤人评国事故。

七名法本。

万姓安住依国王故。

八名持世。

以天王法持世间故。

九名业主。

善恶诸业属国王故。

十名人主。

一切人民王为主故。

一切国王以先世福。

成就如是十种胜德。

大梵天王及忉利天。

常助人王受胜妙乐。

诸罗刹王及诸神等。

虽不现身潜来卫护王及眷属。

王见人民造诸不善不能制止。

诸天神等悉皆远离。

若见修善欢喜赞叹。

尽皆唱言。

我之圣王。

龙天喜悦。

澍甘露雨。

五谷成熟。

人民丰乐。

若不亲近诸恶人等。

普利世间咸从正化。

如意宝珠必现王国。

于王邻国咸来归服。

人与非人无不称叹。

若有恶人于王国内。

而生逆心于须臾顷。

如是之人福自衰灭。

命终当堕地狱之中。

经历畜生备受诸苦。

所以者何。

由于圣王不知恩故。

起诸恶逆得如是报。

若有人民能行善心。

敬辅仁王尊重如佛。

是人现世安隐丰乐。

有所愿求无不称心。

所以者何。

一切国王于过去时。

曾受如来清净禁戒。

常为人王安隐快乐。

以是因缘违顺果报皆如响应。

圣王恩德广大如是。

善男子。

三宝恩者。

名不思议利乐众生无有休息。

是诸佛身真善无漏。

无数大劫修因所证。

三有业果永尽无余。

功德宝山巍巍无比。

一切有情所不能知。

福德甚深犹如大海。

智慧无碍等于虚空。

神通变化充满世间。

光明遍照十方三世。

一切众生烦恼业障都不觉知。

沉沦苦海生死无穷。

三宝出世作大船师。

能截爱流超升彼岸。

诸有智者悉皆瞻仰。

善男子等。

唯一佛宝具三种身。

一自性身。

二受用身。

三变化身。

第一佛身有大断德。

二空所显一切诸佛悉皆平等。

第二佛身有大智德。

真常无漏一切诸佛悉皆同意。

第三佛身有大恩德。

定通变现一切诸佛悉皆同事。

善男子。

其自性身无始无终。

离一切相绝诸戏论。

周圆无际凝然常住。

其受用身。

有二种相。

一自受用。

二佗受用。

自受用身。

三僧只劫所修万行。

利益安乐诸众生已。

十地满心。

运身直往色究竟天。

出过三界。

净妙国土坐无数量大宝莲华。

而不可说海会菩萨前后围绕。

以无垢缯系于顶上。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如是名为后报利益。

尔时菩萨入金刚定。

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

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妙果名现报利益。

是真报身有始无终。

寿命劫数无有 *** 。

初成正觉穷未来际。

诸根相好遍周法界。

四智圆满。

是真报身受用法乐。

一大圆镜智。

转异熟识得此智慧。

如大圆镜现诸色像。

如是如来镜智之中。

能现众生诸善恶业。

以是因缘。

此智名为大圆镜智。

依大悲故恒缘众生。

依大智故常如法性。

双观真俗无有间断。

常能执持无漏根身。

一切功德为所依止。

二平等性智。

转我见识得此智慧。

是以能证自佗平等二无我性。

如是名为平等性智。

三妙观察智。

转分别识得此智慧。

能观诸法自相共相。

于众会前说诸妙法。

能令众生得不退转。

以是名为妙观察智。

四成所作智。

转五种识得此智慧。

能现一切种种化身。

令诸众生成熟善业。

以是因缘。

名为成所作智。

如是四智而为上首。

具足八万四千智门。

如是一切诸功德法。

名为如来自受用身。

诸善男子。

二者如来佗受用身。

具足八万四千相好。

居真净土说一乘法。

令诸菩萨受用大乘微妙法乐。

一切如来为化十地诸菩萨众。

现于十种佗受用身。

第一佛身。

坐百叶莲华。

为初地菩萨说百法明门。

菩萨悟已起大神通。

变化满于百佛世界。

利益安乐无数众生。

第二佛身。

坐千叶莲华。

为二地菩萨说千法明门。

菩萨悟已起大神通。

变化满于千佛世界。

利益安乐无量众生。

第三佛身。

坐万叶莲华。

为三地菩萨说万法明门。

菩萨悟已起大神通。

变化满于万佛国土。

利益安乐无数众生。

如是如来渐渐增长。

乃至十地佗受用身。

坐不可说妙宝莲华。

为十地菩萨说不可说诸法明门。

菩萨悟已起大神通。

变化满于不可说佛微妙国土。

利益安乐不可宣说不可宣说无量无边种类众生。

如是十身皆坐七宝菩提树王。

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善男子。

一一华叶各各为一三千世界。

各有百亿妙高山王。

及四大洲日月星辰。

三界诸天无不具足。

一一叶上诸赡部洲。

有金刚座菩提树王。

其百千万至不可说大小化佛。

各于树下破魔军已。

一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大小诸化佛身。

各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为诸资粮及四善根诸菩萨等二乘凡夫。

随宜为说三乘妙法。

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

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佛慧。

为求辟支佛者。

说应十二因缘法。

为求声闻者。

说应四谛法。

度生老病死究竟涅盘。

为余众生说人天教。

令得人天安乐妙果。

诸如是等大小化佛。

皆悉名为佛变化身。

善男子。

如是二种应化身佛。

虽现灭度。

而此佛身相续常住。

诸善男子。

如一佛宝。

有如是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利乐众生广大恩德。

以是因缘。

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善男子。

一佛宝中具足六种微妙功德。

一者无上大功德田。

二者无上有大恩德。

三者无足二足及以多足众生中尊。

四者极难值遇如优昙华。

五者独一出现三千大千世界。

六者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

具如是等六种功德。

常能利乐一切众生。

是名佛宝不思议恩。

三、大回向“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注解。

诸葛长青在“中国佛教网”中看到,有一篇文章专门讲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认为很有价值,进一步修改整合与有缘者分享。

(一)大回向偈内容: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诸葛长青:这个回向,可以称为大回向,这个回向功德很大,这也是为什么把这个回向加入施食之中的原因。

(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详细解释讲到“恩”,今天我们接受别人的恩惠,好像是应该的,感恩的念头都生不起来,这怎麼得了!别人赠送、供养我们东西,许多人连“谢谢”这一声都没有,表面的敷衍都没有,然後才想到这个社会怎麼不遭难!这是忘恩负义。

忘恩负义之人,不会有好果报。

这里面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颇引人深思,这使我们知道佛的教化有深刻的人间性。

在《心地观经》里说:四重恩是: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国土恩)、三宝恩。

三途苦是:三途苦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一是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二是坏苦(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三是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三)什么是“四重恩”?诸葛长青:上报四重恩,不能只说是在嘴上,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上。

诸葛长青认为,看望父母、给父母打电话、让父母开心健康等就是报了父母恩,行善积德、放生、施食、吃素、救助贫困等就是报了众生恩,好好工作、创新实干、绿化祖国、修路架桥、造福社会等就是报了国土恩,弘扬佛法、普渡有缘、捐印经书、捐建寺庙等等就是报了三宝恩。

1、父母恩:一个人来到世间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

十月怀胎,生养哺育,才能长大成人。

养子方知父母慈。

到了一定的时候,自会领悟其中的含义。

报父母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顺的儿孙。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来说,衣食住行无不来自众生之恩,每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对众生的报答。

报众生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建设文明的社会。

2、国土恩(国王恩):报国土恩。

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川,水土,粮食,矿藏,传统都是国土对人们的奉献。

使国土庄严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为后辈应尽的义务。

3、三宝恩:对佛教来说,佛、法、僧三宝使人们取得智慧,证得菩提,获得解脱,是人们的上师。

三宝之恩自不能忘!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徒认为最重要的,但经典里却把父母、众生、国王放在三宝之前,可知一个人如果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众生的护持之恩、国家的安定之恩,那么这个人说他竟能报答三宝之恩就很难真实了。

4、众生恩: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

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劝发菩提心文》说:“我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互为眷属、父母、六亲、乃至师友。

而彼众生常为我身作大饶益,或顺我志,令我欢喜;或逆我志,令发道意;又能示现一切极苦相貌,令我惊觉,不生贪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众生恩德亦复无量,不可言说。

”尤其是“上报”这两字应该记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摆在众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报”,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为若无众生护持,不要说修菩提大道,我们连活着都十分艰难呀!真是令人动容的见地!我时常惊醒自己:面对众生,要牢牢记住“上报”两个字。

一个人明白了做任何事无不是为了报恩,那就真正地、自觉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以同样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我强烈的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常为感觉自己占有了同胞们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报恩无尽啊!由此可知,忘恩负义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报决定在阿鼻地狱。

知恩报恩是「行好事」的先决条件,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

在佛法里面,到什麼地位的菩萨才落实知恩报恩?《大智度论》说,知恩报恩是二地菩萨以上主修的课程,所以二地菩萨才真正落实了。

回向偈只有八句,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占了两句,因为这两桩事情要紧!古大德、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确实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涌泉为报,对於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们尊称他为佛菩萨,尊称他为法身大士。

(四)什么是“三途苦”?1、三途: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贪嗔痴称为三毒。

有这三毒,就堕落到三途。

2、三途之苦: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①、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环境,如冤憎相会,恩爱别离,所求不得,乃至天灾人祸等苦,一切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

譬如畜生已受痴昧无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相同。

②、坏苦(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乃六欲天及 *** 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非永远,有败坏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意,宫殿庄严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堕落之日,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痛苦非常。

涅盘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五衰相现,极受大苦,与地狱同等......’。

就是 *** 的初禅天得......此乃世间有漏之禅,终有变坏之可能,当其定坏之时,生大苦恼,随念坠落,此即坏苦也。

③、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此乃无 *** 天所受之苦,此天无色质之累,有空定之乐,虽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仟大劫,然而寿满定尽之时,还要堕落轮回,其时生大懊恼,如箭入体,其痛苦莫可言喻!“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高之处,堕落碎烂’,其痛苦可知矣。

虽未堕时,也不免常受行阴念念迁流之苦,故曰行苦。

㈣ 人们常说父母恩重如山 请你把父母的恩德写出来

父母的恩德,从父母怀胎十月生你受苦,从生你下来,幼儿吃的是母亲的乳汁长大,父母爱你把你当宝贝,最好的给你吃,你病了,父母急在心上,你跌倒了,父母疼在心上,你的生活,你的吃穿,你的学习,哪一样父母不操心,父亲外出打工再苦再累。看到儿女就苦累也值,母亲再苦再难,都不会让儿女做难,儿行千里母担忧,父爱如山,家里的困难全是父亲在扛着,上学的路上,父亲送你,父母为了儿女一辈子省吃俭用,就是为了让儿女生活的更好,难道说父母的恩德不是恩重如山吗?

阅读全文

与父母恩哪些恩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村刑满释放人员的养老保险 浏览:613
朋友父母得了绝症怎么安慰 浏览:89
我个60岁的女网友见面 浏览:440
探访养老院服务对象 浏览:486
单位退休人员怎么停保 浏览:63
广州退休金如何领 浏览:128
50岁发迹的企业家杯子 浏览:509
电力局退休工资高贴吧 浏览:605
50岁变姐姐 浏览:209
退休人员审批流程 浏览:219
老年人活动要注意那些问题 浏览:428
美容养生会所能赚多少 浏览:267
60岁女人肛门有血不疼 浏览:861
贷款到60岁还能继续还贷吗 浏览:422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退多少 浏览:745
集美老年活动中心住宿 浏览:390
怎么照顾90岁的老人 浏览:931
钓鱼的人不长寿真假 浏览:464
长寿草种植视频 浏览:100
青阳县基本养老金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