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敢打父母的都是什么人
敢打父母的人一是神经不正常,二是不通人性,三是大逆不道啊!要明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连自己身上的东西动一动都要考虑父母的心情,就更别说是打父母这种令人发指的事儿了。究其原因可能是从小就被娇生惯养,要啥给啥,动不动就使性子发脾气,做父母的不去纠正,等到孩子大了,开始对着自己动手了,后悔就晚了。所以,教育孩子就得从小开始。告诉他做人的道理,让他知道尊老爱幼,尊敬自己的长辈,尤其是自己的父母,让他从小就讲文明有礼貌。做父母的特别要做到言传身教,在行为举止上做出表率。
❷ 孩子打骂父母是什么行为如何进行教育最为合适
孩子打父母怎么办? 从伦理的角度来看,孩子打骂父母是一种暴力行为,对孩子是不孝顺的。 现在社会风气不好,孩子愿意变老,不尊重父母。 从法律上讲,孩子打骂父母是一种虐待。 可能涉嫌刑事犯罪,构成虐待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即使是未成年人也不能打骂父母。
5. 教育孩子任重道远。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耐心指导和正确教育孩子。 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建议家长向老师寻求帮助。
6.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必须以身作则。 让孩子参与自己的感恩行为,比如给老人买礼物带孩子,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慈善活动,父母和孩子一起为祖父母和祖母洗脚,父母和孩子一起看感恩电影 等传给孩子。
❸ 为什么有些不孝之子会打骂养育他的父母,到底孩子骂父母是什么原因
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先骂父母是不孝,其实不懂得孝敬父母,就算孩子再怎么叛逆,这也是不允许的。当然,这也是造成家庭教育问题的一大原因,比如父母通常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对孩子缺乏关心,或者父母平时在家对老人不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1、好榜样,在孩子面前孝敬长辈,夫妻相处融洽。
2、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真正想要的,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在不了解情况的情况下直接批评他,让他表达不满,带他出去闲逛,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做不拘泥于一件事,遇到困难时积极鼓励他,换位思考,换位思考,给他一个知错并改的过程。
3、引导孩子看正面的电影和书籍,让他明白母爱的伟大。
4、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5、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学会感恩,明白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不再过分放纵、理智、情感,让他挂马,或者未来对社会,他不会有人品好,人品好,怎么受得了。
❹ 打骂父母的孩子是有了心理疾病还是精神疾病
孩子有这种比较极端和激烈的对立、暴力、敌意等不良行为表现,有可能是心理问题,有可能是精神障碍,也有可能是其他问题。建议首先请精神科专科医生除外精神疾患,再接受心理咨询专业指导。
❺ 辱骂自己的父母的人
文/怀左
01
你曾经遇到过那些辱骂他们自己父母的人吗?前天晚上在回宿舍的路上,这样的人就被我遇到了。
一对老两口,还有一个很高的小伙子,最开始他们在我前面走,小伙子时不时扭头骂几句。当时我以为可能是路人发生了争吵,但当我快接近他们时,才发现他们三个是一家人。
“你们两个垃圾,没半点本事,别人家父母都很厉害,你们就知道给我丢脸!”
这是那个小伙子的原话,辱骂父母时脸上还带着极端愤怒的表情,说完之后又继续骂了几声垃圾,然后朝他的父亲吐了几口唾沫。
“垃圾!垃圾!没用的垃圾!”
我看向他们三人,穿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年轻人穿着一身名牌,颜色搭配得很时尚,而他的父母穿着最普通的棉衣,为了保暖,两人还带着棉帽。
骂完,小伙子拿着东西加速跑走了,留下了他呆在原地的父母。我听到他的父亲喃喃自语:“唉,孩子养这么大,我自己变成了垃圾……”
那一声叹息打到了我的心底,一种带着愤怒的心疼与难受,我没法参与别人的家事,没有能力去安慰别人,只能带着刚刚的画面,然后一个人呆呆地继续往宿舍的方向走。
原来世上真的有这种人,因为父母没太大的本事,因为自己父母穷,就觉得丢脸,觉得无地自容,给他们吐口水,说他们是垃圾。
父母是垃圾,那自己又是什么呢?
02
这样的情景,小时候在我们老家那里,也发生过。
那时候我家还在村里人流量最多的地方开小卖部,离我们家店不远的一家有个哥哥,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后来便读了一所中专学校。
印象中他是那种文绉绉的人,身体瘦弱,说念笑配话也蛮有礼貌的,来我们家买东西时给人的感觉也不错。
但就是这样看起来最有礼貌的人,他爆发的怨气,往往却是最大的。
我还记得他和父母的争吵,闹得人人皆知,后来街坊邻居都过去说好话,也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事情的原因很简单,他毕业后没找到工作,然后一天和父母吵架时,骂他的爸妈没本事,连工作都没法给他安排。
声声辱骂,不堪入耳。
“我毕业这么久,连个工作都没有,你们他妈的就不能给我去找个工作吗?”
“说我天天闲在家里,还不是因为你们没钱吗?媳妇也娶不到,工作也找不下,要你们有什么用呢?”
“真他妈的没用,你们怎么不去死!”
记得最后一句他是吼出来的,也就是这一句引发了众怒。旁边的一个叔叔实在听不下去了,直接上去一手拽着他的衣领,另一只手左右开弓甩了他十几个巴掌。
“你是什么个东西,二十来岁了不出去自己闯,窝在家里吃你爸妈的不说,还让他们去死。他们舍不得打你,我今天就替他们好好教育教育你!”
后来就慢慢消停了,我妈也不让我看了,把我拉回家给我说:“以后你要是变成这样,那我和你爸也就不活了。”
03
讲道理,这样的事情能真正被我们目睹的时候不多,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书上,或者在电视上看到的。
农村的孩子在城市里读书,衣着普通的父亲去看时,孩子和父亲走路拉开了距离。
当然还有更离谱了,孩子刚好和同学在一起,平时装有钱装惯了,猛一见他农村的老父亲,为了掩饰尴尬,于是说:“叔,你怎么来了,是一个人来的吗……”
虚荣心谁都有,但如果虚荣到连爹妈都不认了,那就是真病得不轻了。
某种意义上来讲,虚荣心也是自尊心的一种表现,只不过被扭曲和放大了,开始变得攀比,爱名利,好大喜功,看重别人的评价,嫉妒,敏感多疑,一仔指有事就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
我能理解家庭条件不好,能理解贫穷的难处,因为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扛过铁锹,下过地,抓过蛤蟆,摸过鱼。我家就挺穷的,而且一直穷到现在。
是的,没有钱确实会被别人影响,确实去了好的店里不敢去看标价,确实和有钱的同学生活在一起会有自卑的感觉……
但大多数不都这样嘛,大家都没钱,单单你的虚荣心那么重,重到在外人面前连父母都不愿意相认,重到因为他们没钱就觉得他们是垃圾。
如果以骂人者的这种逻辑来讲,他们还养了你二十多年,乱七八糟也花费了不少钱。
最穷最没本事的人其实是你,弱到只能回家辱骂自己的父母。
因为你知道,不管你说什么,他们都得爱你。
04
弱者的理由,总有千千万。
再回头看愤怒者和骂人者, 其实所有的结果,最后指向的,都是自己的无能。
自己升陵找不到好工作,怨父母;自己买不起房,怨父母;自己找不到好的另一半,怨父母;自己混得实在不好但却不敢骂别人时,也只能怨父母。
新闻里也经常有这样的事情,严重的,甚至会发生流血案件。历史上有皇家因为争权夺势,父子之间兵戎相见,今天也有某些人家因为子嫌父穷,口水拳脚全招呼在自己家人身上。
这样的人,其实不是家穷,而是心穷。
穷到什么地步呢,穷到自己都变成了中山狼,变成了畜生。
他们的思维是弱者的思维,遇到问题,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只会从别人和环境上面寻。问题都是别人的,就是没有他们自己的事。
当然,社会会回报给他们结果,十倍百倍地回报给他们。
骂人者,人恒骂之;害人者,人将害之。
人在做,天在看。
❻ 二十岁的儿子除了埋怨父母就是打骂父母怎么办
一般这种情况,都是父母管理教育子女不当,时常是在子女小的时候溺爱造成。在儿子面前,父母应当有威严,20岁的儿子,经济应该无法独立,建议父母应该在各个方面加以管教,如果儿子打骂父母,可以报警处理。
❼ 家长不打骂青春期孩子可是她打骂父母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因骂父母、甚至打父母而被带去看心理医生的青春期孩子越来越多。青春期孩子对父母实施的打、骂、逼迫等暴力行为,被称为“青春期家庭暴力”。这些孩子的特点是在外面表现较为正常,但在家里经常和父母有激烈的冲突。 ■无奈的父母 当这些孩子最初打骂父母时,父母往往始料未及:怎么会是这样?供他(她)吃供他(她)喝,给他(她)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怎么一点都不领情?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感到困惑,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对孩子进行斥责、打骂,结果导致孩子更加强烈的反抗。最后,不要说实现父母给孩子制订的各种学习目标,就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维持。许多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无法求助别人;还有的父母觉得被孩子打是不光彩的事,没脸求助别人。只有在家庭内部寻求不到解决的办法,被孩子打得遍体鳞伤不堪忍受时,父母才会想到向别人求助。 ■孩子的“暴力心”从哪里来 专业人士分析说,青春期家庭暴力心理的形成,首先和父母的不当教育有关。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过度地承担了孩子应该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洗衣、收拾屋子之类。在过多承担责任的同时,父母自然赋予了自己无上的特权。这样一方面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成长锻炼机会;另一方面,父母很容易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支配(虽然是在爱心下的支配),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予以尊重,并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比如,父母认为好孩子应该学习好、不早恋,对于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父母恨不得他(她)在智力上达到十七八岁的水平,而在男女生关系上最好是七八岁的水平。这种希望当然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 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孩子还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比较好摆布,他们可以按家长的意愿去做一些事情,父母塑造孩子的意愿基本上能实现。但孩子十二三岁以后,到了青春期,随着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他们会越来越有自己的主张,他们会坚持按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做出行动。这反映了青春期孩子要求独立思考的愿望,他们想通过这样的行动来表示自己长大了。而此时有的父母会认为孩子的主张是幼稚的,对事物的看法是不全面的,总要阻止他们的行动。在阻止的过程中,冲突就来了。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按自己意愿塑造孩子的信心受到了打击。于是,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训的话越来越多,表扬的话越来越少,甚至动手“镇压”。 这样做的结果会有两种:一种是孩子被“驯服”了,变得退缩、听话,认可父母的价值观,处事方式;一种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初和父母顶嘴,继而和父母对骂、对打。可以说,父(母)子之间的暴力是互动的,不是单方面的,而最初的发起者则是父母。应该说,父母对孩子的阻止是出于爱护,怕孩子走弯路。但是,他们没有尊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事实上,如果把阻止改成引导,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即使是碰几回壁,那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应付的代价。 咨询师说,父母尤其是父亲在家庭里的行为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父亲经常对妻子、孩子或其他人拳脚相加,那么孩子就会认为武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需要的时候,他(她)就会模仿。 青春期家庭暴力还与亲情的缺乏有关。一些孩子在出生不久,因父母工作忙等原因,就被送到奶奶或姥姥家抚养,等到上了中学了才回到父母身边。这样的孩子往往和奶奶、爷爷、姥姥、姥爷的感情比父母深。离开老人本来已使孩子感到痛苦,再加上父母往往比老人严厉,管得较多,又没有养育的感情基础,孩子很难和父母融洽相处,甚至认为父母没资格管自己,容易和父母形成对立,严重 的可发展成“家庭暴力”。 还有一种情况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对父母一方的怨恨而出现暴力行为。丛中教授说,像这篇文章开头讲的那个女孩就是这种情况。 ■如何解决“暴力” 专业人士担忧地告诉记者,产生青春期暴力行为的根源在父母,但所有的父母都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他们认为有问题的是孩子,所以他们会带孩子看心理医生,而没想到要去矫正一下自己的行为。 咨询师认为,父母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问题,比如父母特权、父母霸权、对孩子不尊重、和孩子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等等。一般情况下,孩子对父母中的一方较为反感,而和另一方相处还可以。在对父母进行心理治疗时,咨询师会告诉让孩子反感的一方先暂停一切对孩子的管理,让另一方来管理。然后,再进一步调整亲子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要取得远期效果,父母要调整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待。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特点,有自己内心的真理,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平时少对孩子训斥,更不能使用暴力;对待孩子要以表扬为主,表扬要及时、肯定、实事求是,尤其要对孩子的做事态度,而不仅仅是行为结果给予表扬。 一个人感受到的爱越多,他(她)才能付出更多的爱;他(她)得到的尊重越多,他(她)才会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这在任何人之间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