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怎样去关心自己的父母
一是要多和父母沟通,如果不和父母住一起也要经常打电话回家。有些子女可能不太会和父母沟通,不知道聊什么话题。其实我觉得聊点日常小事,让父母知道你过得挺好的他们也会很开心。比如你最近吃了什么,去哪里玩了,工作咋样了,还有天冷天热叮嘱增减衣服,每个节假日还有生日记得问候。
二是要关心父母的身体,父母老了身体比较容易出毛病,可以定期带父母体检,平时多注意一下饮食(比如高血压饮食要少油少盐,年纪大的尽量吃易消化食物等等)。有经济能力的话可以给老人家买点保健品(比如年纪大了容易缺钙,可以从饮食或者保健品中补充),但注意一定要仔细分辨,毕竟现在市场上的保健品良莠不齐,当然保健品也不能当药和饭吃哦。
三是要多帮父母做家务,或者得空给他们捶捶腿、按按摩、揉揉肩。还有换季的时候给父母买衣服、鞋子等等。家里可以买点血压仪等等一些老人家可能会用到的仪器或药品等等。
最后,如果是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的话,一定要自主学习,无论学习成绩好不好,都要自觉,而不是让父母白天上班,晚上时刻监督、操心我们的学习。
Ⅱ 父母是怎么关爱我们的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我的父母同所有的父母一样,他们的爱伴随着我成长。在摔倒的时候,他们教我如何爬起来;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鼓励我、支持我;在我胜利的时候,他们欣赏我,夸奖我;在任何时候,他们都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他们为我高兴,为我难过,为我操心,更为我付出。
小时候的我可不懂事了,还十分固执,常常为了一个小玩具就和父母耍脾气,父母不给我买,我就赖在商店里不走了,还又哭又闹,即使回到家里,我也不吃饭,不睡觉。而在这个时候,要我吃饭、要睡觉的`又是谁呢?是我的父母,是我那苦口婆心的父母。当我看到餐桌上那一盘盘专门为我做的饭菜时,却从来没有想过这又是谁做的呢?是我的父母,是我那深深爱着我的父母。
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经常在夜里发高烧,是我的父母常常在夜里送我到医院看病打针。小时候的我只知道爸爸的肩膀很宽阔,趴上去特别舒服;只知道妈妈的手很温柔,拉起我的小手特别柔软;只知道每次生病爸爸总会给我买很多好吃的东西,妈妈总会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却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心情是多么的焦急不安,整夜不合眼地守护着我是多么的操劳。
总算我长大了,懂得更多的道理了,我才能理解父母对我的爱是最无私的,最真诚的。我是多么的幸福啊!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爱时时刻刻伴随着我,我在父母的关爱中健康地成长。
我感谢父母,感谢父母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感恩父母,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Ⅲ 我们既要有关爱父母的心,也要有关爱父母的行动,说说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要打心眼儿里关爱自己的父母,同时一局手艺都不投足都要孝敬父母,在家多干家务,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相关诗句:
唐代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白话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如何关心父母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Ⅳ 你是如何关爱父母的至少三条
给父母打电话,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父母生病陪伴照顾他们。给他们买需要的,给他们钱,这些也是每个做儿女的当做的。
Ⅳ 面对日渐年老的父母,作为子女要如何去关爱他们
百善孝为先,面对日益衰老的父母,谁也不知道会在哪一天突然离我们而去。谁的父母都有老的那一天,不要说你没有想过。
为人子女面对日渐年老的父母,我们该如何去关爱他们?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不要说工作有多忙,也不要说事业有多重要,你能陪伴父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要等到:子欲孝亲不在时,才后悔不已。因为,他们心里最牵挂、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儿女。
Ⅵ 想一想自己是怎样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写出来。一年级语文题
我们晚上应该帮父母洗洗脚,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比如刷刷碗,拿东西
一年级作业写简单点,比如帮妈妈刷刷碗
扫扫地,帮奶奶收衣服之类的小事情都可以
Ⅶ 我想要关心我父母,可是他们不是特别领情,该怎么办
1
看最近大火的《中国剩女》,一段母女吵架扎了我的心。
28岁的徐敏是北京人,家境优渥,但从小到大,都活得小心翼翼:
只要她的决定,没有按照母亲的心意来,母亲就会大发雷霆。
就因为这,渴望结婚的她,28岁都没结成——她的男朋友,母亲都看不上。
一次心理咨询之后,徐敏鼓起勇气对母亲说:
“我从小就活在你的掌控下,什么都是你说了算,我没有自己的生活,也不敢跟你吵架,但是你能不能让我自己挑老公?”
然而母亲却打断了她:
“供你上最好的幼儿园,供你吃供你喝,你现在还来说我不对?”
说完离席而去,留下哭泣的徐敏,有些不知所措,又有些彷徨。
徐敏一直是个“听话”对孩子,她处过外地的对象,因为母亲要求“男方必须有北京户口、必须有房”,果断分手了。
她也参加过很多相亲大会,回家后跟母亲汇报情况,只要母亲有一丝反对,就得把某个男孩踢进黑名单。
徐敏想结婚、有自己的小家,母亲却依旧挑剔,徐敏感到压抑。
她对心理咨询师讲起了自己的童年回忆:
“小时候我只要惹妈妈生气,哪怕是在大街上,她都会把我扔着不管,自己走回家。我记得路回家,可我真的很怕她不要我了,很怕很怕……”
徐敏落下泪来,她多么希望母亲能对自己说一句:对不起,让你害怕了,妈妈不会不要你的。
可是现实中,母亲只会固执已见,一旦徐敏试图表达自己的意见,她就会抛出三句杀手锏:
“我凭什么要被你说得一无是处?”
“你吃的穿的都是我给的!”
“你怎么不记得我对你的好呢?”
沉默、轻蔑、打压和辩驳,是徐敏母亲惯用的沟通方式。
这段充满隔阂和矛盾的母女关系,导致徐敏始终在对母亲的爱和恨之间挣扎着,找不到自我,也找不到幸福。
同样的状况也出现在34岁的华梅身上。
身为北京精英女律师的她,一回家就被亲戚轮番催婚。
就连华梅的父母,也因为“华梅不结婚”,来回数落她。
华梅终于忍无可忍地反驳道:
“是不是不结婚我就没价值了?是不是不结婚我就一无是处了?”
面对女儿的泪水,父母陷入沉默。
或许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言语伤害了华梅,可当父母的哪能低头道歉呢?
最终,华美选择独自一人出国,临行前,父亲放响鞭炮为她送行。
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相对的,是父女俩默默无言的沉默。
没有“对不起”,也没有敞开心扉的沟通。
华梅想到这一走不知多久能回家,临走前主动拥抱了父亲,才让僵硬的关系有了一丝的软化。
在中国,有两句话最难以启齿:
子女对父母说“我爱你”,父母对子女说“对不起”。
大多数子女都曾被父母伤害过,这些创伤是孩子记恨父母的理由,成长中爱恨交加的心情,导致子女很难真诚地对父母说一声“爱”。
大多数父母都认为自己付出很多,即使做得不够完美,为养大孩子已经拼尽全力,没有道理再对子女道歉。
于是便有了典型的中国式亲子关系:
子女越想爱越失望,父母越付出越心累。
在中国,让子女说“我爱你”很难,让父母说“对不起”更难。
没有子女不渴望父母的爱,但真的有父母,无数次伤害了孩子,却对此毫无自知。
2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丽丽,曾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道歉。
丽丽原本成绩很好,高二那年却突然辍学回老家了。
追问之下才知道,她哥哥考上了个三本,家里没钱交学费,让她辍学出去打工。
于是丽丽来到了父母以前打工的二线城市省会,刷过盘子、干过收银……
挣得都是辛苦钱,全都被逼着交给家里。
好不容易捱到哥哥大学毕业,丽丽父母依然没有放过丽丽:
哥哥结婚要买房子、家里人要吃喝、父母做理疗,甚至为了方便哥哥多回家,让丽丽再给哥哥买辆车。
丽丽在一家小饭馆干了5年,好不容易混成了一个小经理,依然住着400块一个月的平房,连厕所都没有。
后来丽丽认识了一个男人阿强,阿强对丽丽特别好,不久他们就确认了男女朋友关系,丽丽想结婚。
但丽丽父母对他们的婚事坚决反对,甚至藏起了丽丽的户口本,因为这个男人家里穷,给不了彩礼钱。
丽丽受不了了,脱口而出:
“你能不能别再张口闭口都是要钱……”
母亲就像被针刺了一样,站起来喊:
“我找你要钱怎么了?你是我女儿,你给我钱是天经地义的!”
丽丽说:“我马上就30了,养这个家这么多年了,我也该有自己的生活,我没钱,我也不值钱!”
母亲当下就给了丽丽一巴掌:
“你没钱是我害的吗?是你自己命不好!投胎投到这个家!我找你要多少钱都是应该的!”
丽丽感到强烈的委屈,可母亲竟然先哭了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道:
“我不幸啊!养了个白眼狼!自己女儿都不管我了!”
尽管知道自己不欠家里,尽管自己付出已经够多,但母亲一哭,丽丽依然有强烈的内疚感。
她和阿强分手了,听从家里安排,嫁给了一个条件好的男人。
幸好这么多年来,这个男人对丽丽还不错。
丽丽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时不时在快手上发自己家孩子的小视频,夫妻俩开了一家小卖部,日子过得还不错。
一次和丽丽视频时,我问她:
“你现在和父母的关系缓和了吗?”
丽丽说:“没有,他们还是张口找我要钱,就连哥哥也常常管我借钱,但我已经想通了,让他们道歉是不可能的,怨恨父母也是我的必经之路,但怨恨不是生活的全部。
我依然可以爱老公,爱孩子,爱我现在的小家庭,我不必爱父母,也不必恨他们。
我本来以为自己不经意间放下对父母的仇恨。
但现在觉得,我只是长大了。而我的父母,永远都不可能长大。”
3
听父母亲口说“对不起”,很难。
驱使他们发自肺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变,难上加难。
子女似乎天生有种直觉,意识到改变父母太难了,如果父母能说一声“对不起”,很多心结和包袱也能放下。
但父母不曾给予这声道歉,或许父母没有意识到:
子女恨的并不是父母本身,而是无力逃脱父母掌控的自己。
父母的一声道歉,可以帮助子女和旧的自己告别,就像一双有力的手,从背后推他们一把,协助他们走出原生家庭的牢笼。
更多的父母倾向于认为,子女在针对自己,道歉就是一种示弱!
大家长的特权必须时刻端着,一旦消失了,自己在子女面前就会无地自容,甚至失去存在价值。
这种倾向无比强烈,藏在倾向背后的、渴望和子女紧紧纠缠、永不分离的愿望,更加强烈。
发展心理学认为,青春期的个体最大的焦虑是“分离焦虑”。
19岁的孩子站在一个分界线上,一边是听父母的话,一边是听自我的声音,左右为难。
父母同样也会对分离感到焦虑,他们到了追求稳定和安全感的阶段,不再冒险追求自我。
打着强势大家长的幌子,其实如同藤蔓一般弱小的依附在子女身上。
子女精神上的分离,对他们来说是很要命的。
每当子女试图分离,他们会强调自己的付出和牺牲,让子女觉得:
“我不能离开我的父母。”
实际上,真正离不开子女的是父母。
越是对分离感到焦虑的父母,越不愿意对子女低头。
他们希望自己在子女面前始终是强大的,值得依靠的,这样才能继续陪在孩子身边,这样才不会焦虑。
稍有自省能力的父母,会意识到自己的分离焦虑,对子女而言其实是一种负担。
于是通过其他方式来排解焦虑,对子女的付出不强求。
但中国大多数父母,都缺乏自省能力,他们不懂什么是“焦虑”,也不懂孩子怎么突然不乖了。
孩子越是清醒,他们越是焦虑,只能用各种方式和孩子纠缠得更紧。
4
我曾一度认为,父母的“对不起”就是一个分界线,跨出去就是不同的人生。
如果父母不说,我就永远陷在里面,跨不出去。
现在想来,其实这和父母没什么关系,是我内心的力量太弱小了。
挣扎在父母和自我两边,始终不敢踏出分离的那一步。
处在分离焦虑中,因为我总是希望有一个人在我背后推一把。
渴望父母道歉,是我希望推我的这个人是我的父母,渴望越是强烈,我反而越没勇气完成分离。
害怕分离几乎是全人类的共性,面对分离,任何人都会踌躇不前。
由于心理发展阶段不同,父母和子女的想法大相径庭。
父母倾向于放弃前进,觉得不分离就不焦虑了;
子女倾向于不断前进,必须先分离、独立,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于是,越是亲子羁绊很深的家庭,越是充满冲突;越是一方投入过多,越是无法从中抽离。
再孝顺的子女,内心都曾经渴望父母道歉,但最后无外乎三个结局:
1.父母道歉,更快完成分离。
2.父母不道歉,慢慢完成分离。
3.父母不道歉,分离也没有完成、
上文中的徐敏属于第三种,始终都活在母亲的禁锢里,如同挣扎了一下就放弃的窒息的鱼。
华梅则是第二种,她和徐敏最大的区别,是即使所有人都反对,依然能“豁出去”做自己。
要相信:无论父母是否道歉,我们都会独立。
即使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对不起”可以是一个必要的仪式,但对孩子而言,倒真不是必不可缺的。
唯一不可或缺的,是时间。
即使父母不愿分离,即使子女内心怀有遗憾,也不会停下往前走的脚步。
毕竟,无论是否向子女说对不起,父母都很难再成长改变了;
而无论有没有人跟我们说对不起,我们都会长大。
终有一天,我们不再强烈渴望父母的道歉,那只横在父母和自我之间的脚,也不再踌躇不前。
长大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但只要迈出去,世界就会焕然一新,我们也将枝繁叶茂。
比起父母的“对不起”,这一步对子女而言,才是真正的救赎。
世界和我爱着你。
Ⅷ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怎样去关心自己的父母
父母把我们含莘如苦的养大成人很不容易,作为子女长大成人后有了自己的事业或者已经结婚生子,就开始去忙碌自己的生活中去了,往往这样就忽略了自己身边的父母,其实父母盼着我们长大成人之后能够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是最安慰的,他们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事业有成能成家立业就够了。能在他们身边多走动走动,能时不时地去陪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能久不久的回去陪陪他们吃吃饭,让他们享受这种天伦之乐就足也。
Ⅸ 如何关心关怀家人
小的时候,是父母带着我们一步步的长大,给了我们最基本的温暖,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慢慢的长大了,但是陪伴我们的父母却慢慢的变老了。
有的时候我们会忍不住的感叹时间的无情,我们没有任何的机会,希望时间可以慢一点,不要让我们得父母老的那么快,希望他们能够更多的去陪伴我们自己。但是更多的是我们无能无力。
现在的社会,很多子女都在外地,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子女太少了。每天都是互相牵挂。一年的时间最多也就是能够回那么一两次,每次也都是那么匆匆的离开了,很多时候我们是靠手机和父母维持关系的。
Ⅹ 平时你是怎样关心父母的
平时是怎样关心父母的?我认为,最好的关心就是陪伴。我一有时间就去父母那儿绕一圈儿。陪父母说说话。聊聊天。如果忙的话经常打打电话。有时会给父母买好吃的。买点她喜欢的服装。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