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长必须做好哪些工作
一、少些随意性,多些理智性
随意性——
教育孩子总是感情用事,随意性强,跟着感觉走,凭想当然做。
现在各家又都是一个孩子:几双眼睛盯着孩子;几张嘴巴冲着孩子;父母辈、祖父母辈关注的是孩子;心疼的是孩子;好吃好喝给孩子;一切都依着孩子;最大的希望是孩子;指责出气、挨打挨骂的也是孩子。
理智性——
凡是遇到孩子的问题都能冷思考:这样的问题都说明了什么?怎样产生的?怎样解决?当父母的哪点没做好?千万不能“家长有病给孩子吃药”!
少说那些“合理的废话”,与学校步调一致,做到三知道:
1)知道学校对学生的要求
2)知道老师布置的事情
3)知道孩子在学校表现
二、少攀比,多自比
攀比——
拿自己孩子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总认为自己孩子这也好,那也不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由于有“高、一、快”(高期望值、单一的目标——分数、快成才)思想:
1)采用高压政策
2)做表面文章
3)用物资引诱,搞条件交换
4)走旁门左道
5)搞歪门邪道
自比(自进型)——
常看到自己孩子在前进中做了哪些努力;能看到他的进步;会看到他的进步;帮他进步——找到他能行的感觉。
三、少抱怨,多赏识
抱怨——
为了快总说他慢
为了聪明总说他笨
为了学习好总说他学习不好
为了让他听讲总说他不听讲
为了胆大总说他胆小
为了让他行总说他不行
……
在传统抱怨模式里转的家长们眼睛总是盯在孩子的缺点上,不仅抱怨孩子还抱怨学校、老师,当着孩子大讲特讲。
赏识——
永远都相信孩子、肯定孩子、尊重孩子,用阳光心态引领孩子。
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会赏识学校、赏识老师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体谅老师
——改变与老师沟通的方式——变找老师为拜访老师
——配合学校,形成合力;学校愿景——“我们谁也不掉队”说出了家长学生的心声。
四、少指责孩子,多改变自己
指责孩子——
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教育孩子,在孩子身上挑毛病,而且认为多挑毛病就是搞好了教育。给孩子下命令;我说你就得听,不管自己说的对不对——“凭长辈说上句”
改变自己——
孩子成长快要靠家长带;家长素质高,家教效果好
改变在于学习——做学习型父母,培养优秀子女
学会借助外力,变说为做
家校合作
形成合力
我们谁也不掉队!
㈡ 家长职业有哪些
家长的职业是多种多样的,各行各业都有,例如办公室人员,工人,农民。
㈢ 家长工作有哪些
有人认为家长是最难的职业,因为在担任这个职务之前,你根本没有经历过,也没有什么经验,第一次从事难免会有各种磕磕碰碰,不知道如何去做,还要为孩子的将来负责。
曾经有一句歌词说得好:时间都去哪了?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想着家长原本也是20出头的孩子。可是在生下孩子的那一刻,他们就不得不成长,每一步都在逼着自己往前走。
从此大半生的时间都围绕着孩子转,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有的家长常常会困惑,为什么自己已经尽力了,给了孩子最好的,可是孩子依旧会有学习成绩不佳,甚至叛逆的问题。又想不通为什么孩子总是和别人的孩子不一样?
其实家长要弄明白的一点是,这些情况并不一定就决定了孩子今后的人生。但是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对孩子来说却能够影响一生。所以,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要更加有方法。
想成为一个好父母,就要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也不断地学习,只有拥有更多的家庭教育技能,才能够在教育孩子中找到最适合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想要成为合格家长,还得分身兼职这几个职位:
1.园艺师
园艺师知道利用的植物的生长属性管理好自己的花园,其实家长也一样,要十分了解孩子的生活规律,以及他们的学习情况才能够更好地对症下药,把孩子培养的更好。不要去拔苗助长,而是耐心地等待孩子在合适的时候成才开枝发芽。
2.画家
孩子就像是一张空白的纸,而家长就是那一支画笔,家长要做的就是在这空白的纸上绘画出属于他们的色彩,让这幅画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艺术品。家长作为这支画笔的执笔人,要一笔一划,耐心勾画出来,是要有步骤的,而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画就怎画。
3.建筑师
设计师的最重要的是脑袋里有一个蓝图,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时候才容易实施。所以当父母的也是带在孩子出生的时候,脑袋里就应该有一个规划。父母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自我建构让他建立一个真正的自我,帮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完美。
4.工程师
工程师,在工作上是算得非常精确的。做家长同样是,当孩子出现偏离轨道的行为时,父母应该在第一时间帮助他们,直到对他们的行为加以矫正以防他们走弯路,而不是等到出现严重的情节时才发现自己忽略了重要的细节。
5.会计师
对孩子的投资在今后也算是一种回报,但这种回报不是说物质上的,而是以是否真正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作为衡量的标准。
就好比,孩子对英语补习班并不感兴趣,甚至抗拒,可是你非要给他报补习班。最后孩子痛
㈣ 家长自身应做哪些工作
好家长是这样做的:
最好的方法是鼓励。批评是孩子自信心最大的敌人。尽量强调孩子的优点,忽略他的缺点,孩子的自信心才会提高。这点中国父母要好好向美国父母学习。中国父母以批评为主,美国父母以表扬为主。因此美国孩子自信心比中国孩子强。
对于小孩子必须鼓励他们才会进步才会做得更好。在鼓励声中成长的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歩我们要学会做给孩子鼓掌的父母。
无论成绩好坏不要督促。鼓励和信任孩子会做好,孩子就会做好的。要让孩子知道读好书是他的责任不是家长的责任。前途和生活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父母如何爱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走他的人生路。告诉他读书好和不好的人将来到社会上的等级差别。告诉他你对他百分百有信心只要他努力一点一定有 优异成绩。不要具体督促让 他自己安排如果你具体督促就喧宾夺主了。孩子会认为学习是你的事。即使是在你督促下做了但是是认为为你学习而不是为他自己学习.那么一旦失去你的督促他就不学习了.你能督促他一辈子吗?
相信孩子,不断表扬,常对孩子说:“
孩子我非常欣慰地看到你已经在努力学习了。希望再接再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有很大的潜力,要充分发挥。你是好样的。”
社交方面:让孩子参加群体活动如球类运动。先让他看球类比𡧳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参加兴趣班慢慢溶入群体互动的活动中。欢迎孩子的朋友。 搞一些家庭活动邀请孩子的同学朋友们参加。
放手孩子
孩子自己想去闯应该鼓励忚。不要用你们的思想去束缚他。你们认为好的方面也许只适合你的一代.因此你们的想法是很局限的。很多中国家长喜欢给孩子指定路线,定好方向,把自己的理想和意志强加给孩子。在压力下,孩子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只有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奋斗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并取得成功。如果要孩子听你们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很难超䞲你们。
鼓励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多了理解力才能提高。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可终生受益。方法如下:
第一,婴儿期就让孩子接触书本。把书籍放在孩子生活的所有范围,给孩子读书。让孩子天天耳闻目睹书籍形成生活与书籍密 不可分的 认识。
第二,把书籍作为出门的必备行李。每次出门无论去什么地方,给婴幼儿带书籍。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提醒他们带书籍形成一种习惯。
第三,父母做好榜样常常在孩子面前读书。加强孩子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我的小女儿因为我坚持这样做了她阅读能力很强。老师说她二年级阅读水平己超过五年级学生的一般水平。
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才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按照不同年龄段分配责任给孩子。责任感必须在执行责任的过程中培养。如果你从来不让孩子负责任责任感就无从培养。清楚地告诉孩子什么是他们的责任。比如:小孩子,把你鞋子放到指定地方,大一点的,负责打扫卫生多久一次,诜碗筷,等等。对于上学的孩子我是这样对驰说的:妈妈有工作的责任要按公司的要求把 工作做好 ,做母亲我的责任是赚钱养家,保证你的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你是学生。学习好,完成学校要求的任务是你的责任不是妈妈的责任。在家里帮助做家务保持你自己房间的整洁是你的责任。你应该尽你的责任做个好学生。
中国父母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把孩子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为孩子代劳负孩子该负的责任。孩子变得没有责任心,没有独立
性,没有自觉性。因为他们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父母做的。不是他们需要做而是父母要他们做。在父母意志的压力下孩子往往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而且很容易丧失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有自信心,孩子可以创造一切。
㈤ 父母年纪大了可以做点什么工作
小时候,我们知道父母的对我的希望是好好学习,将来找份如意的工作。工作后,父母对我的希望是,好好工作,早点成个家。成家后,父母对我的要求则是,关爱家人家庭和睦。
仿佛每次与父母沟通都是如此,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希望子女能生活的美好。如今自己也长大了,想回头好好关爱一下父母,却发现我们真的不知道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比如我们每次看望他们,都要想好久,给带点什么礼品好,好像他们什么都不缺,实在是想不出自己能帮他们做点什么。其实,父母老了,他们对物质的要求真的不高,他们需要的无非就是子女多一点的关怀。
我不敢说在这方面我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在之前的几次"实战经验"里,确实攒下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以下这些能为大家带来点参考价值。
一.多与父母讲讲话
千万别每次遇到一些需要父母帮助解决的时候,才想到与他们沟通。这样真的很伤他们的心。
父母关心我们的一切,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的小事,有趣的事,都可以讲给父母听,他们不仅不会烦,还会很开心。
还可以讲一些新奇新鲜的事情,上了年纪的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窄,当你看起来也许比较平凡的一件事情,在父母眼中都是非常有趣的,同时也是帮助他们跟上新时代。
给他们讲生活中和网络上的诈骗例子,让父母引以为戒,当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多留一个心眼。就像小时候父母教我们学习一样,要有耐心的告诫他们。
二、为父母购买保险。
老年人年龄大,患病的几率相对来说高很多,医疗费用几乎成了一些老人的主要开支,同时,他们身体的灵敏度下降,发生意外的几率也比较高。
而大多数普通的老一辈,自身的退休工资不高,又不舍得花子女的钱,每当患病或受伤时,总是会抱着侥幸心理,想着先忍一忍,殊不知这样更容易拖成重病。
特别是在农村里面生活的,尽管现在农村有医保,医疗也是飞速发展,但是万一遇到大病了,还是不得不转到城市上大一点的医疗机构,所以我们在享受国家的医疗政策外,很有必要再额外购买一份商业保险。
三.多在行动上陪伴父母
很多时候,我们定义的陪伴父母,就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带他们吃个饭,去旅游,但是大多数父母都很节约,年纪大了也不愿意出远门。
我们可以平时带父母去公园散个步,去逛商场,看个电影,在街边吃一点和他们胃口的食品,经济又实惠,还可以一起去看望亲朋好友。
我相信那些事情,小时候父母都带我们做过。但是我们却少有跟他们去做这些事的。而这些特别看似简单的事,父母却很满足。
四.了解父母的身体
上了年纪之后,大部分老人的身体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毛病,在小病小痛时,老人为了节约钱,他们会选择不管它,但若发展成大病,就会错过最佳治疗期。
比如像风湿,关节炎这样的疾病,就是早期有点小症状,一般老人就会去买点膏药,精油来简单的消炎止痛。但是大家都知道,像关节这样的疾病是不可能自愈的,平时不去护理它,只会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很多父母都会有关节问题。
比如我的父亲,早年在工地上工作落下的病根,后来就是在我的叮嘱下,每天坚持涂抹舒力泰,我一旦有时间也会用舒力泰去给它的膝盖按摩,现在腿就很好了。
还有家里也要常备一些常用药品,比如头痛,感冒,摔伤,关节不适的药品可以买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父母的身体这一块,我们一定要做到比他们自己更加了解他们的身体。
我能想到的,大致就是这些内容了,其实在生活上,父母需要的真的很少了,我们只要用心能做到这边,他们真的就会很开心。
㈥ 大多父母一般有空都干些什么
很多父母,除了上班就是放松了,做饭照顾一家老小,然后就是看电视,刷抖音,和朋友,亲戚视频聊天。正常的。
㈦ 你的父母都是做什么工作的对你的人生有帮助吗
都是公务员,反正就是从小衣食无忧,然后考学找工作父母会帮忙规划一下,房子这些生活必须品也会准备好,谈对象爸妈也会分析下这个男人怎么样(父母不势力,看重男士本身的品质以及潜力,当然也告诉我潜力是通过学历和好的工作体现的,而不是那种一穷二白无才无德迷之自信的凤凰男),所以我的人生感觉比较顺利。
㈧ 面试官:你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职场中求职的时候,很多面试官都会侧面的了解求职者的家庭,虽然面试官可能问的比较随意,但是他们通过你的家庭信息来判断求职者是不是适合这个工作,所以当面试官询问家庭信息的时候,千万不能乱回答,具体来说面试官有四个目的:
一,家庭信息可以看出成长环境。
家庭信息可以看出求职者的大体性格,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往往比较娇贵,吃苦耐劳的意识比较差,性格也比较霸道,很多时候不能照顾别人的想法。而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吃苦耐来的意识比较强,抗压能力比较强,如果是从事销售类的工作,家庭条件差肯定占优势。
二,家庭信息可以看出金钱欲望。
家庭信息可以看出求职者的金钱欲望,家庭条件较好的,从小在物质方面接受的比较多,他们对薪水的多少敏感度比较低,所以用金钱驱使他们比较困难。而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从小物质基础比较匮乏,所以他们赚钱的欲望比较强烈,所以收入比较高就能留下他们。
三,家庭信息可以看出性格特点。
家庭信息可以看出求职者的性格特点,家庭条件好的优越感比较强,他们对人性的尊严要求比较高,所以荣誉比较容易驱使他们。而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他们往往自尊心比较强,他们从内心来说需要别人尊重他,他们经常通过努力赚钱来证明自己的尊严。
四,家庭信息可以看出社会资源。
家庭信息可以看出求职者的社会资源,出身于公务员家庭的,那么政府认识的人就比较多,办什么事情相对就比较方便,出身于商人家庭的,从小对接触生意,对赚钱就比较在行,出身于农村的相对来说就没有这么多的资源可利用,只能通过埋头苦干改变自己的命运。
虽然面试官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背后能够分析出很多有用的信息,所以在回答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具体来说可采取三种方法应对:
一,公道正义回答。我的父母是普通的公务人员,从小就教我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在他们的教育培养下,所以我为人处世比较正直,做事能够认真负责。
二,吃苦耐劳回答。我的父母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从小就教我别怕吃苦,勤劳肯干。在父母的教育培养下,我们兄妹几个人都考上了名牌大学,这和父母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三,忠诚稳定回答。我的父母从小就告诉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踏实、认真。不能三心二意,所以这样养成了我做事比较专心的性格,随意如果加入贵公司,我相信我能做好。
㈨ 家长自身应该做哪些工作
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做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应该从自己的心理准备开始,然后随着孩子不断增长的年龄,因人施教,因事调整,因时变化。家长的教育心理是教育方式方法做重要的处事基础,因此,本人着重从心理的角度做些论述:一、要有与孩子交朋友的心态。以孩子的心理接近了,你才能了解孩子不同生长时期、不同事态的心理变化,才能与孩子一道共同解决他她们遇到的难题和困难。曾有这么一幅“描述了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分析”的漫画: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着,父母在旁边捶首顿足。父母说:“我们把心肝都给你了,你还要我们怎么样呢?”。可孩子说:“你们生我的时候怎么不要张使用说明书呢?”是啊。家用电器什么的都有使用说明书,不按说明书操作会出问题的。而我们的孩子没有使用说明书,就要我们去仔细了解他的性格特点了,根据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否则也会出问题.单纯地打骂绝对不是好法,伤了孩子自己也更伤心。孩子进入中年级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也就是说想的事情多了,开始有自己意向,自己有自己的打算,也就是有些家长在说的:“我们孩子很强,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了。”但是他们的辨别力弱。不能把社会上的是非搞清楚,也不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这也就要求家长经常给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给他明确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大人的“口风”必须一致。不要爸爸这么说,妈妈却是那么说,这样孩子就更辨别不清楚了。二、家长平时的教育应该和注意做到以下的几个方面1.真正关爱孩子(1)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可能有家长会说,学生一天到晚都在学校,没时间和他们交谈。这就错了,时间就像海棉里的水,是挤出来的,每周回家后,可以少看一下电视,少上一次电脑,与朋友喝茶时间调整到孩子上学时间。和他们谈谈,问一问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等。②和孩子一起外出。节假日带孩子一同去户外散步、上街购物、下地干活,有条件的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③和孩子一起看书,看电视。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和电视节目,并适机交流观后感,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2)把你的爱送给孩子。我们中国的家长,喜欢用最发达的食指,动不动就用食指指着孩子骂,“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怎么这么笨啊!再这样你将来怎么?能有出息吗?……”孩子在惊吓中长大,哪来的自信心呢?没自信能做好什么事呢?有的家长跟我说:“我那孩子我说一句他顶十句,一点都不听话。”其实动物在受到威胁的时候是处于格斗状态的,何况是人,人是高级动物,更不例外,你骂孩子,孩子处于紧张状态,他会有一种自然的自我保护心理,顶撞很正常,而且这时候他很难接受人家的说教。我们应该换一种方法,把“食指”变成“拇指”,常夸孩子。你常夸孩子这个好那个不错,你会发现他真的变好了,你要是天天责骂孩子这不行那不行,你的孩子会越来越差的。别怕夸孩子他会骄傲,如果他没达到第一怎么会骄傲呢,他又拿什么来骄傲呢?他不但不会骄傲,而且只会不断进步。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其实我们每位家长也一样在工作中或商场中,得到老板、同事、同行的赞赏就会更有工作激情。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把你的拥抱,鼓励送给孩子,那将是对他最好的奖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将是对他最好的鼓励。把你的爱抚毫不吝啬地送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爱与关心,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最大动力。(3)把你的信任送给孩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适当参与劳动,他们会对你有所帮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与大人接近,并“做大人的事情”。让他参与无疑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他会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认真。2.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说到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就说“我们都是很关心”,有的家长还会每天都问孩子有没有做作业?在学校表现好不好?那是不是真正的关心呢?家长应当怎样辅导孩子呢?第一是热情支持。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看电视时,尽量控制音量,不干扰孩子学习;孩子学习用的文具、书籍要给他们随时添置。同时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第二是认真督促。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必要的督促不能忽略。当遇到孩子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去玩,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听录音机、看电视时,父母就应劝导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学习上来。第三是仔细检查。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得懂孩子的作业,但也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本。因为作业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作业马虎潦草、乱涂乱画,甚至不完成作业,父母就要及时追问原因,要求孩子重新做好。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第四是积极配合。有些父母认为自己不懂,由学校去教好了,这种态度是不对的。正确的态度应是主动,经常地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倾听老师的意见,把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告诉老师,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和短处,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学习好功课。第五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考试分数只是衡量学生学习的一个指标,而不是唯一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习过程的一些特点比分数更重要。有的对学习的兴趣不够高,主动性不高,独立思考不够,与同学们交流的习惯还没养成,他的学习潜力将受到限制。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3、从精神上善待孩子。父母往往物质上对孩子无微不至。以下的做法,对孩子的精神发展非常不利。(1)冷漠——爱的剥夺爱的剥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至深。有的父母不缺孩子的吃穿,却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拥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视孩子为负担,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对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坏欲强。容易和其他遭遇相似的孩子混在一起,形成犯罪小团伙。也容易被其他的成年犯罪分子所谓的关心拉下水。一个缺衣少食,干重活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不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况相反,孩子的人格发展极有可能出现问题。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有奶未必是就是娘。(2)隔离—对孩子的成长及为不利。隔离狼孩的事情可能有些家长听说过,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小孩出生以后,被狼刁去了,狼没有吃了他,而是把他养了起来,10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这个孩子,救回时这个10多岁的孩子只有两岁孩子的智力,不会说话,只会学狼叫,这就说明,父母和孩子隔离后,对孩子的成长及为不利。(3)忽略—会让孩子丧失进步的动力。忽略孩子的进步在孩子看来,每当他取得一点进步,就值得好好高兴一番。有的父母不懂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或者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之后骄傲,就老是批评孩子,不把孩子的进步当回事儿,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真是没有用,丧失进步的动力。(4)自尊—损伤孩子的自尊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在其他人面前损伤孩子自尊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的数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也容易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伙伴们嘲笑的对象。社会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对人的看法就象一个标签一样,使得此人以后做出与标签相符合的行为。父母当众说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是给孩子贴一个调皮不听话的标签,以后即使孩子有了改变,别人对孩子的看法还是很难改变。(5)迁怒于孩子有时我们难免会在工作或生活上有不如意。当看到孩子不听话时,不由得怒从心中来,责骂孩子。孩子会不明白自己错在哪儿。这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在心理上非常敏感。(5)保护孩子的百宝箱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小孩子往往有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他心爱的东西。另外,孩子对小动物的喜爱、亲近更是一种天性。父母在看待这些东西时,往往会觉得那简直就是一堆破烂。有的父母不仅自己动手,有时还逼着孩子亲自扔掉、破坏掉这些东西。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这些玩具、宠物有的时候扮演了孩子的朋友的角色,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宠物,对玩具娃娃小心呵护,实际上是在锻炼如何去关爱。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长大后不知道如何爱别人,不懂得体贴别人,却没有想一想,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没有有意识地引导他如何关爱?4.学会和孩子沟通。沟通的通常方式是谈话。经调查发现,孩子是最厌恶的谈话方式有下列几种:唠叨型、迁移型、提审型、揭丑型。“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房间”。许多学生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淡化”。他们从不主动与家人谈心,或只是偶尔才跟家人谈心。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与“隔膜”,有时甚至无从沟通。现代家长都渴望与孩子交朋友,但事实却非人愿。为何你和孩子成不了朋友?和孩子交朋友你有何好法?(1)用心灵去接近现在的孩子已有点独立精神,对父母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了,有时对父母的言语表现出逆反心理。这时,父母只要和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用心灵接近孩子,还是能和孩子交朋友的。我觉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很重要。仔细想想,孩子很听话不见得好,有独立判断能力倒是好事情。只有引导其个性发展,他们才能超越我们。我让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很多事情上放“权”给他们,这倒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要和孩子交朋友,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体会他们年龄状况下的一种心态,才能做到以心交流。比如像上课讲话等问题,我们都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给他们听。只有在同一立场上规劝才有效。(2)多给孩子发言权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并非是一件难事,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在我国,受传统理念的束缚,很多家长在主观意识上存在着严重的父权、母权的思想。动不动就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大人讲话,小孩别插嘴”之类的言语,这怎么能不产生代沟,这怎么能让孩子与你畅所欲言?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必须赋予其发言权,不管他的论点是否正确,想法是否单纯。从小培养沟通习惯,消除相互间的隔阂。如果小时候缺乏和孩子沟通,等孩子长大了,特别到了高中的敏感年龄,想要做他的朋友,我觉得那是不大可能的。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而易产生四种不正常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1)攀比心理。有些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都比别人的孩子强。这样做,易使自己的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并渐渐地丧失自信心。(2)补偿心理。很多家长由于小时侯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感到十分遗憾,因此往往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标准”的生活待遇,从而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3)放纵心理。一些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而一味放纵,溺爱。溺爱往往出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一遇到什么问题有爷爷奶奶撑腰,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4)从严心理。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甚至逼迫孩子把日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学习兴趣和记忆力普遍下降。6、家长如果能够克服以上四大心理误区,针对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施以教育,孩子才会健康地成长。家长们要克服这些心理的误区,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试试:(1)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就全盘否定孩子。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才能从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爱孩子,才具备同孩子的沟通的良好心理基础。(2)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什么都手把手的教,没有给他锻炼的机会,将来,离开父母,离开老师,他什么都不会了。第一,父母不应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包代替,像老母鸡护小鸡儿一样,始终将子女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舍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将子女活动的范围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在某些地方,他们对子女的行为直接的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种清规戒律来约束孩子的意志和行动,没完没了地纠正的指责,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过分保护会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第二,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了,动作笨拙,行为幼稚,起码的个人生活都不会料理;第三,是社会化困难,社交无能,无法与他人沟通、相处。第四,是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心,守分羞怯和自卑;第五,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陷进持久的焦虑苦闷和抑郁的心境中不能自拔;第六,是缺乏道德情感,责任心淡漠,报复心较重,甚至具有盲目的进攻性行为;第七,是性心理不成熟,对父母过分依赖,使爱心固定在父母身上,对其他任何人也不爱。以上种种表现不能不令人担忧。日本人教孩子“不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3)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是弱肉强食的社会,没有人会同情弱者,自己也有亲身体会,越有钱的人,越是有人给他送礼,越穷的人,越是要给别人送礼,所以说,现在的社会,只有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没有人会给你送来哪怕是一分钱的东西,人只有在社会中竞争,才能有立足之地。要让孩子找准自己的目标,比如长大要做什么等,让他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在学习上,找到自己的竞争对手,他考90分,我要考95分,我要超过他。而不是在孩子面前说别人的坏话,自己不上进,看到别人进步了心理就不平衡,出现了我们说的“红眼病”。有了正确的竞争意识,孩子遇到困难就会找法解决,而不是想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4)适当给他们一些挫折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挫折,现在的孩子,没吃过多少苦,也就承受不了挫折,遇到困难就往后缩,甚至出现自杀,自残的现象,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教育他们,生活是美好的,只要努力,将来一定能过上好日子。世上的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每天都有进步,就可以了。有时候可以故意给他们一些挫折,然后再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法,让他们体会到,问题总有解决的法,而不是只有一死了之。爱迪生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就是一个不怕挫折的人,每做一件事,做不好不怕,只要努力去做,总有做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