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台湾春节是晚辈给长辈包红包吗
台湾春节习俗
台湾民间的春节,起源于祖国大陆,尤其是讲闽南话的台湾人,过年方式与闽南地区更为相近。
台湾人过年活动从农历12月16日的“尾牙”开始。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别是生意人,为祈求新年发财,辄以牲体、金纸祭祀,并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赏员工,此叫“食尾牙”。“食尾牙”时,将要解聘的员工,雇主以鸡头相向,表示明年请另谋高就。因此,台湾有谚语:“吃尾牙面忧忧,吃头牙抚嘴须”。意为尾牙餐事关工作去留。
农历24日是老百姓送神升天的日子,与闽南的腊月23日送灶神一样。祭品中必须有“甜圆仔”(汤圆),粘在灶口,让灶神“好话传上天,坏话去一边”。这一天,还要大扫除,将家中一切“晦气”扫除掉,好迎新年。
除夕,台湾叫作“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即岁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饭”、“压岁钱”等。“春饭”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因为闽南话“春”与“剩”谐音,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此外,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取又长又甜,以“坚定家运吉利”之意。
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围炉时要说吉利话,如“吃红枣,年年好!”、“吃年饭,年年赚!”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长年菜”,象征命长。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谐音,象征长寿。萝卜也不可少,闽南话叫它“菜头”,表示“好彩头”(吉兆)。还要有鸡肉,鸡的谐音“家”,“食鸡起家”,可大振家声。“围炉”时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长寿。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在台湾,“守岁”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交时”(半夜12点)一过,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台湾人过年,还要制作红龟米果、发米果、菜头米果为年糕。红龟米果以形体像一只龟,外染红色,上打龟甲印,用来象征人们益寿延龄。家家都用这种糕来敬奉抚育万物的天公。倘若客人上门拜年要请吃糖果和甜仁,并按男女老少说不同的吉祥话。如孩子对老人可以说:“吃个甜,祝你长寿万年!”同辈之间可以说:“吃个甜,祝你赚大钱!”
好像没说红包的事 呵呵
② 台湾过春节吗
台湾会过春节,台湾人大致有国民党带去的各省人、福建等沿海地区的人、台湾土著等组成,同文同种,所以会有春节。
台湾和祖国大陆各地一样,台湾人过年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上元节)过完,才算全部结束,历时整整一个月。 “尾牙”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台湾过春节习俗:
传统认为每户家中都藏有福气财运,洒水、扫地与倒垃圾会将财神爷赶跑与扫走财富与好运,另外,垃圾也不能丢掉,所以传统习俗过年前全家会来个大扫除。
大扫除俗语说除旧布新,旧有的一年不管过得开不开心,透过大扫除将环境与自己的心情大扫除一番,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营造新的气象,让新的一年好上加好。
但过年期间则不可扫地,以避免把财神爷赶跑,另外,垃圾也不能丢掉。过年期间必须等到初五隔日才可进行一次的清扫,扫地时要注意要"从外往里面扫",象征将金银财宝扫进来。
③ 过年回家该不该给父母钱
中国现代的社会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真的需要加强,因为现在真正孝顺父母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家可以看一下现代社会啃老现象笔笔皆是,一个孩子结婚,全家人上阵,但是孩子结婚以后自己和妻子居住,根本不会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亲年纪大以后怎么办,难道直接送进养老院,现在这样的是越来越多。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无论孩子需要什么父母都会给,他们一生里面大部时间给孩子,一生大部分的金钱也是给孩子,但是孩子却不可能这样的孝顺父母。最近打大家讨论过年给父母钱的事情,其实我觉得这个不需要讨论,钱必须给爸爸妈妈,同时你要拿出时间陪伴自己的爸爸妈妈,给他们带来欢乐和安慰。
社会上现在的风气影响到传统的家庭,孝顺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孩子大了就要照顾自己的父母。可是现在孝顺的人越来越少,反而一堆关于和父母相处的话题出现,有的是爸爸妈妈逼婚、有的是爸爸妈妈啰嗦,但是你要想到的是爸爸妈妈全身心的是为你考虑,他们并没有为自己考虑一点点。
爸爸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作为儿女要做到起码的听话,不是说一定要根据爸爸妈妈说的去做,但是最起码不要惹他们生气,更不要没事说爸爸妈妈的不对!人活着要有回报之心,对自己的父母要有感恩的心。爸爸妈妈的唠叨是一种幸福,爸爸妈妈的生气,是一种对你的关心。
真的希望以后不要看到关于爸爸妈妈的命题探讨了,因为没有必要探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顺父母就要全身心的去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给爸爸妈妈钱,给爸爸妈妈爱,这是应该的事情。不要抱怨你的爸爸妈妈,因为他给你的是生命,这一点我们一辈子也换不清,珍惜父母,关爱他们就可以了。
④ 台湾人过春节有什么习俗
台湾过春节 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是台湾年俗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习俗也相当多。家家户户贴春联,把象征吉祥、幸福等内容的春联,贴在自家的门窗、粮囤、猪圈、井台等处。家家户户摆供品,在堂屋供桌上摆设供品、香烛,以祭拜祖先并迎接他们回家过年”。家家户户吃一餐格外丰盛的团年饭,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还要有鸡肉,鸡的谐音家”,即食鸡起家”,以及表示长寿”的韭菜,萝卜也不可少,闽南话叫它菜头”,表示好彩头”,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就是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子的年糕,则有益寿延年之意。家家户户围炉 守岁”,在台湾, 守岁”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给压岁钱”也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年夜饭吃过之后,长辈们便要给子孙赠送压岁钱”,给压岁钱”也有讲究,年龄大的孩子,其压岁钱”是用红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压岁钱”,则是大人们事先用红线绳缠好并系成一个小套环,套在他们颈项上。 家家户户燃放烟花、爆竹,热闹非凡,而且一直延续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正月初一。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桔,意即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或青橄榄,共品功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 正月初二。初二新女婿带着妻子去丈人家拜日子。女婿登门,女儿回到娘家,自然更有一番情趣。 初二之后几天,乡村圩镇都要组织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人们普遍沉浸在欢乐、庆贺、幸福、美满的节日氛围之中。 正月初三。这一天被台湾同胞视为不吉利之日
⑤ 台湾的过年风俗
春节,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是炎黄子孙,都把春节当成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来过。台湾民间过春节的习俗与大陆相差无几,都是从自上一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开始,直到正月十八“落灯”为止。
其实一进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台湾过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
腊月十六这天是“尾牙”。因为早年生活艰苦,台湾风俗中,每个家庭每月的十六都要设法改善一次伙食,称为“做牙”,而十二月的十六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故称“尾牙”。这一天,各家各户要摆上大鱼大肉,祭供土地公公,感谢其一年来的保佑。
接下来就是“送灶”,又称“辞灶”,即祭灶神(灶王爷)。传说灶神是上天派住在各家各户的天神,每年年底都要返回天上向玉皇大帝“述职”,汇报每户人家一年来的善恶,以便玉帝决定给予奖励或处罚,来年的吉凶也就由此而定,这对百姓来说是非同小可的,于是人们为了让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就用丰盛的祭品来供奉灶神。
台湾大年三十夜的“守岁”、“压岁钱”都与大陆的习俗一样。
但最能反映台湾新年风俗的就是与闽南地区几乎相同的新年歌。这首新年歌中反映了台湾民间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是一幅生动的民俗图。
闽南:初一荣,初二停,初三无姿娘;初四神落天,初五天神下降,初六另空;初七七元,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初十蓝相生,十一请子婿;十二返去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瞑。
台湾:初一早,初二巧,初三老鼠娶新娘刊四神落天,初五隔开,初六担肥;初七七元,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于婿;十二查某子请来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瞑。
大年三十夜,全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边聚餐,叫做“围炉”。围炉时桌上的每个菜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米圆、肉圆。鱼圆是取意‘三元”,象征阖家团圆;萝卜在台湾叫“菜头”,就是“好彩头”,吉祥的意思;全鸡的“鸡”,台湾方言谐音为“家”,有“食鸡起家”之意;经过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运兴旺”。参加围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桌上每一样菜都要吃一点。另外还都要喝上一点酒,以讨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从头到尾,慢慢进肚,以祝父母长寿。
围炉之后,在台湾农村还保留着“观火盆”的习俗。门前点燃一盆稻草,全家男性老少依次从火盆上跳过,取“兴旺如火”的吉意。边跳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些吉利话。火熄后,将灰烬送进厨房灶脚,祈求神明保佑发财。
在台湾一些乡村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有趣的习俗: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一些寺庙里就演戏,那些在年前无法还债的人,为了躲避债主的催逼,就跑到庙里去看戏避债。因为要是债主追到庙里来逼债,就会引起公愤,会群起而攻之。这台戏从除夕一直演到初一早晨,欠债的人看完戏后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回家团聚了。这种习俗叫“避债戏”,是社会的产物,却很有人情味。不过债主也有办法对付,即在大年初一穿上旧衣服,提着灯笼上门讨债,佯称自己是从年三十晚上追到现在尚未归家,灯笼都还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讨债”,这种灯便叫“讨债灯”。除非积怨很深,债主一般不会使用“讨债灯”。
台湾同胞称大年初一为“新正”,意为新的一年将会有一个正正堂堂的开始。当天凌晨头一件大事是家拜祖先,用自制的红白两色米糕祭神祖,称为“开正”。“开正”之礼十分隆重,厅堂灯火通明,门口结红彩,供桌上摆列年柑、年糕、牲礼、茶酒、四果、香烛,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全家老少集合一起家拜祖先、祭祀神明,随后再依次向长辈问安行礼。
过春节最有意思的是出门拜年,又叫“走春”、“开春”、‘贺正”。凡有来客,主人用朱红木盒盛着糖果并端上“甜茶”待客;设宴请客,彼此应酬,名叫“请春酒”;客人告辞时,互相向对方孩子赠红包。由于家家户户都出门拜年,难免有碰到人不在家的时候,于是衍生出两个有趣的习俗:出门拜年人们总是随身带着一叠红纸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一旦遇到主人不在家就留下一张,这叫“留帖”;官大势大的、交游很广的人,不可能一家家亲自去拜年,便遣仆人带着他的红帖代他去拜,这叫“飞帖”。
台湾的“初三老鼠娶新娘”和闽南的“初三无姿娘”,意思都是说初三这一天是休息日,就连老鼠也选择这天娶新娘。依俗,当晚各家各户都须早早上床休息,以免打扰老鼠办喜事,并要在房间的各个角落撤一些吃的东西作为给老鼠的“贺礼”,以便和老鼠搞好关系,减少来年的鼠害。“老鼠娶亲”的说法来源于大陆,有一幅“老鼠娶新娘”的五彩石印年画,曾普遍流传于民间。画面上从头盖红帕的“新娘”,到抬花轿、吹喇叭的执事等,统统都是鼠类,一个个活灵活现、喜气洋洋,十分惹人喜爱,为节日增添了许多快乐的气氛,紧张了一年,连老鼠都放假娶亲了,何况人呢?
初四是“接神日”。闽、台两地皆称这一天为“神落天”。当日,各家各户都要在厅堂供奉牲礼、果品、甜食等,燃放爆竹、烧金纸、神马,恭恭敬敬地迎接诸神下凡,继续履行司掌人间善恶的职责。
初五的“隔开”,意思是过年到此告一段落,也与大陆相同。次日开始,商店开市、农人下田,各行各业开始恢复正常生活、劳作。俗传这一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闽南称“天神下降”,台语叫“路头神”。为求大发利市,商店这一天多在街边燃香拜神,求五路财神的保佑。
“初七七元”、“初八团圆”,闽、台两地皆同。中国民间称初七这天为“七元日”,又叫“人日”,相传天地造人,人是在这一天诞生的。因此,在台湾民间,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线面(即寿面),并要吃芹菜、菠菜、芥菜、荠菜、葱、大蒜、蒿菜等七种新鲜蔬菜。其中芥菜是一种茎叶很长,稍带苦味的菜,由于它叶长、丝长,因此象征着长命。吃这七种菜实际上这是中国古代“五辛盘”的旧俗遗风,杜甫曾有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正是咏此。“初八团圆”是说回娘家过春节的媳妇,初八要返回婆家“团圆”,开始干活,不然会被认为有意为难婆家,搞得不好,夫家甚至还会因此“兴师问罪”。
“初九天公生”,“天公”即玉皇大帝,“天公生”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大帝是天上精神的总管,因此,祭祀格外隆重。前一天全家老少斋戒沐浴,正厅摆设祭坛。午夜一过,全家齐整衣冠,由长至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礼。随后是烧土纸、放鞭炮,直至凌晨四点。昔日祭祀天公,祭坛的摆设极有讲究,除了原有的供桌之外,还需摆小供桌(俗称“顶桌”),顶桌上摆五果六斋、扎红绳的面线、清茶三杯,供奉玉皇大帝。下面供桌则摆三牲五礼和红龟稞等,供奉天公的从神。烧给天公的金箔是特制的,称为“天公金”。
在中国传统民俗里,女婿备受岳家的宠爱,俗称“娇客”,中国各地都是这样,闽、台也不例外,因此,都有“十一请子婿”之俗,称为“子婿日”,即岳家专门宴请女婿的日子。
⑥ 现在去台湾应该给父母买点什么呀 实用点了
什麼都不用买,
因为最珍贵的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
例如:一个最真心的拥抱和问候.
如果没有钱给,又要实用的东西的话,
不如带他们去公园走渐康步道,那对身体健康很有帮助的,
而且不用花半毛钱.
实用的东西太多了,健康器材很实用但不便宜,
如果父母年纪长了一点,就多花时间陪他们就好,
仅管只有几分钟时间.
⑦ 台湾过年习俗
台湾过年习俗有以下:
1、大扫除
传统认为每户家中都藏有福气财运,洒水、扫地与倒垃圾会将财神爷赶跑与扫走财富与好运,另外,垃圾也不能丢掉,所以传统习俗过年前全家会来个大扫除。
大扫除俗语说除旧布新,旧有的一年不管过得开不开心,透过大扫除将环境与自己的心情大扫除一番,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营造新的气象,让新的一年好上加好。
但过年期间则不可扫地,以避免把财神爷赶跑,另外,垃圾也不能丢掉。过年期间必须等到初五隔日才可进行一次的清扫,扫地时要注意要"从外往里面扫",象征将金银财宝扫进来。
2、贴春联
每到过年前,家家户户总忙着贴春、福与春联。很多人的春与福是倒着贴的,
其寓意春(剩余:台语念)到(倒)、福到(倒)与好运到。
家家户户换上喜气的大红春联后,顿时之间,处处充满喜气,而春联上的字句,也大多是充满思古幽情的诗句,更添增年节的气氛。
3、拜拜(祭祖)
拜神、拜祖先传统所流传下来的习俗,一般的家庭或店家可能在农历初一、十五(有些人是初二、十六)就会拜拜(拜拜天公、土地公及家神),而到了过年这段期间,过年前为了感念神明们一年保佑人间的辛劳,会拜拜并送神,恭送神明回到天上述职与休假。
祭祀祖先与先人们,除了慎终追远,过年前人间吃团圆饭,对于自己的祖先当然也要贡奉丰盛祭品,感念一下先祖先人们的辟佑,让后代子孙可以愈来愈好,家族兴旺、子孙满堂。
灶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主管饮食的神,又称「灶君」、「灶王」或「灶王爷」,民间传说为张单。灶神为五祀神之一,与司命、行神、门神、户神,同为司察小过的家宅神祇,负责监察各家各户人间罪恶,掌握寿夭祸福。
一般认为,灶神会在旧历年尾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家家户户的善恶,所家家户户都会祭拜灶神,祭拜时多会有糖果等甜点,希望灶神吃甜甜、讲好话,希望灶神在天上可以为自家美言几句,为自己招祥避祸。
地基主,是住宅、房舍的守护神灵,是台湾民间信仰,也是台湾人、台湾本省人独特的信仰。地基主是神明位阶中官阶最小的,
台湾人常会在春节、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祭祖时(或者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与旧历每月初二、十六作牙祭拜土地神时,另设香案,以简单菜肴为祭品,并焚烧纸钱,加以祭拜。
地基主由于是位阶很小的神明,所以不设神像或神位,一般是住在家里的最后面,与灶神在一起。
一般民间送灶王爷和地基主回天庭过年的时间在一年的年尾十二月二十四日。
4、辞岁:
除夕当日午后,各家张灯结彩,每家备牲醴、菜碗、粿类祭祀祖先和神明,供品中一定会有发粿和年糕,表示年年高、步步高,事业发达。有饭上插春花,称为春饭,春和剩谐音,表示富裕有馀,另外加一碗长年菜,这些供品都有吉祥的意义。
通常对除夕当天下午祭祀祖先的仪式称做辞年或辞岁。除夕祭祖是民间大祭,有宗祠的要开宗祠。祭祀前的门联、门神、桃符均已焕然一新,并要点大红色蜡烛,全家按长幼顺序拈香。除夕的祭祀是感谢神明和祖先一年来的庇佑并求来年多福。
5、 办年货
在农历腊月二十四日送神以后,因为年关已近,家家户户都十分忙碌。不论有钱没钱,都要采办一些过年时吃的东西或过年时要用的物品。包括吃的、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另外、一些应景的东西如春联、糖果、乾果等,至於水仙花、橘子等吉祥物也不能缺少。
以前因为农业社会常常都是初五以后才开张营业,所以要储存较多的食物,大过年的时候才不会食物柜乏;而近年来工商业发达,大家过年的气氛较淡,大年初一超级市场就已开张营业,所以就不必准备许多食物,而且加上营养观念的改变,健康主义盛行,食物新鲜才能吃得营养又健康。
⑧ 台湾人结婚聘金一般给多少
以下供参考
没有一定的金额
只要男女双方或家长达成共识即可。
台湾结婚一般不会攀比聘金及嫁妆。
父母有钱就多赞助一些,没钱有的会选择公证结婚。
⑨ 台湾人过年习俗是怎样的
大年三十夜,全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边聚餐,叫做“围炉”。围炉时桌上的每个菜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米圆、肉圆。鱼圆是取意‘三元”,象征阖家团圆;萝卜在台湾叫“菜头”,就是“好彩头”,吉祥的意思;全鸡的“鸡”,台湾方言谐音为“家”,有“食鸡起家”之意;经过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运兴旺”。参加围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桌上每一样菜都要吃一点。另外还都要喝上一点酒,以讨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从头到尾,慢慢进肚,以祝父母长寿。
围炉之后,在台湾农村还保留着“观火盆”的习俗。门前点燃一盆稻草,全家男性老少依次从火盆上跳过,取“兴旺如火”的吉意。边跳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些吉利话。火熄后,将灰烬送进厨房灶脚,祈求神明保佑发财。
⑩ 台湾春节风俗400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美丽的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肉相连,息息相关。台湾过年的民间风俗,跟祖国大陆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围炉 在台湾,大年夜全家大小,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一起聚餐,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不论大小,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讨吉利。“围炉”时桌上的每样菜都是很有意思的:鱼圆(丸)、肉圆取意“三元”,象征团圆。萝卜,台湾和闽南一样叫“菜头”意为“好彩头”有吉兆之意。全鸡的“鸡”,台湾语谐音“家”即“食鸡起家”。一些油炸食物,因为经过油煎火炸,以示“家运兴旺”。蚶,台湾诘解作“胖”。吃蚶,取意“发财发福”。“围炉”进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连根煮熟后,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长寿。“围炉”时,如果家里有人外出,来不及赶回,也要突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大小对他的思念。
走春 “走春”,是台湾民间对“拜年”的一种俗语,至今仍很盛行。走春的人每到一家,彼此都说些吉利话,主人都会拿出以朱红色木盒或九龙盘盛的糖果,并端甜茶,热情招待,表示主客之间的亲密。客人告辞离去时,主人和客人向对方的孩子互赠红包。
吃长年菜 新年春节里,台湾同胞有一种吃长年菜的习惯。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那种茎叶很长,带有苦味的芥菜。今日台湾,人们的各种活动,迷信色彩比较重。他们认为这种菜,叶长,丝长,象征命长。有的人在煮时还故意加上一些长长的粉丝,说这样绵绵不断,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一般人都知道,蔬菜具有吸油的功能。新年春节里,大鱼大肉,油油腻腻的,吃点蔬菜不仅可以解油,而且还能调剂胃口。所以,台湾同胞新年春节里吃“长年菜”的习惯,是一种很符合科学的饮食之道。
避债戏 过去,台湾过年时,民间有这样一项别开生面而又富有人情味的节目——“避债戏”,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一些寺庙演戏。那些欠有别人债款而年前又无法还清的人,为了躲避债主上门催债,便偷偷地跑到庙前的“避债戏”台前“看戏”这时,如果讨债或收账的人,硬是闯到“避债戏”台下来找人要钱的话,不仅会惹起“公愤”,而且必遭“群打”,讨个没趣。这台戏,从除夕一直演到新年的早晨。这样,那些躲债的“看戏”者,也就可以安然无恙地回家“欢度”新年了。这一习俗,如今在台湾民间的一些乡村里仍然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