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则能逗老人开心的笑话小品,尽量不要太长,我们是去敬老院探望老人
一对老夫妻吵架,怒火中生,女的骂道:“你养二奶,不正经!”老头骂道版:“你包二爷,你红杏权出墙”。这时,邻居一个小女孩来借东西:“二奶奶二爷爷你们在家吗”
某大学某教授对学生讲课:“古代‘吕’是接吻的意思,口对口,很形象”。 其中一学生问道:“如果‘吕’是接吻的意思,那么‘品’字又怎么解释, 三个人在一起接吻吗?” 教授正待发怒,又一个同学起来说:“我看‘品’ 字还好解释,‘器’字呢?四个人和一只狗在干什么?”教授 :“你俩给我滚出去…
『贰』 敬老院院长被免职不愿移交工作怎么处理
今年3月以来,宣汉县结合中央"八条规定",出台了治理滥办宴席的有关规定,狠刹滥办宴席之风。截至目前,全县共查处违规操办宴席5起,57名党员干部主动取消了拟操办的宴席。
过去,宣汉县的"满月宴"、"三招宴"、"升学宴"、"生日宴"、"乔迁宴"等几十种巧立名目的宴席越演越烈,不但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还影响社会风气,滋生腐败,群众对此怨声载道。
今年3月,宣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条规定",制发了《宣汉县严禁党员干部职工大操大办的试行办法》,明确规定党员干部职工违规操办宴席经查证属实的,有职务的一律先免职,无职务的视其情节给予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公开道歉、调整工作岗位等组织处理,构成违纪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临时聘用人员违规操办宴席的,一律解聘。
经宣汉县纪委监察局调查核实,龙泉乡中心敬老院院长黄某违规为母亲操办58岁寿宴,该乡5名党政班子成员不但未予以制止,反而带头参加宴席,黄某已被免职,5名领导干部被诫勉谈话。
某镇水利站离岗待退干部李某在县纪委、县水务局和该镇党委、政府多次劝阻下,仍执意为妻子举办50岁"寿宴",被立案调查,并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开道歉。某镇财政所负责人文某,因以弟弟为父亲操办"寿宴"的名义操办"乔迁"宴,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被调离原工作单位。
目前,宣汉县纪委监察局坚持有案必查、违者必究的原则,对违规操办宴席人员实行快查严办,先后查处违规操办宴席5起,1人被免职,1人被调整工作岗位,3人被通报批评,2人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开检讨,2人被立案查处。全县先后有57名党员干部主动取消了拟操办的宴席。
『叁』 敬老院真的养老吗
每个老人都希望安安稳稳地度过晚年,也希望有人可以依靠,但是现在老人不会依赖孩子了,也不会再觉得养孩子靠谱了,因为很多孩子成家之后根本不关心父母,有的也不孝顺,所以老人也不指望孩子照顾自己,宁愿去养老院,因为他们认为养老院是他们晚年的归宿。
但是去了敬老院之后才发现,敬老院根本就不是我家,不靠谱。
你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来听听这位70岁老人的心声。
董大爷/70岁
今年我70岁了。我60岁退休了。去跳广场舞,或者只是去逛街,生活很惬意,我和老婆都有养老金,我们的养老金加起来一万多,不用担心没钱了。
享受了三年的幸福生活后,妻子病倒了,永远地离开了我。妻子走后,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因为没有妻子的陪伴,我觉得很孤独,每天都很想念妻子,经常一个人在家偷偷哭。然后我也想了想。人老、病、死是正常的。不能一直沉浸在痛苦中,因为生活还要继续。这只会让自己不快乐,所以我必须振作起来,好好地度过晚年。
痊愈后,虽然没有那么难过,但晚上觉得很寂寞,很想有人陪陪,然后打算找个老婆陪自己过完下半辈子,但是一直相亲了很多次,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而且都是有目的的相亲。后来直接放弃了,觉得找老婆不靠谱。
我的孩子一个人住太无聊了,顺便让我住他们家吧退休了,听到孩子们这样说,我感到很欣慰。年轻的时候,我为他们付出了一切,他们老了才懂得报答。但是在他们家住了两年,我受不了了,最后直接回到了自己的房子里。
和他们一起生活让我感到特别压抑和委屈,因为我的生活习惯和他们不一样,所以我根本无法和睦相处。我的儿媳妇和女婿不太喜欢我,他们总是嫌弃我我什么都不会,就在他们家吃喝玩乐,所以我选择了回去到我的家乡。本来打算靠他们养老的,但是他们的行为让我很伤心,也让我明白孩子根本不在乎。靠不住,能靠的只有自己。
回到家乡后,我又回到了那种孤独的生活。后来实在忍不住选择了去养老院,因为朋友说去养老院是最好的归宿,而且同龄老人很多。去那里不会寂寞,也不用担心生病没人照顾。非常适合我这种单身老人去。
然后我根据我的养老金找到了合适的养老院。搬进来的时候,我也跟孩子们打过招呼,他们也支持我去养老院,所以我就去养老院安度晚年。
想住进去的时候,每天都过得很开心,也觉得养老院是我唯一的依靠,但是没想到时间一长,生活就让我苦不堪言。
还有一个哥们和我一起住。以前以为有个伴一起住就不会无聊了,晚上还能聊天,没想到有个伴害了我,让我每天都坐立不安好吧,没有也是个好时机。
因为那哥们总是把音乐放的很大声,半夜不睡觉拿着手机唱歌。每次我都劝他考虑一下我的感受,晚上别玩那么大声,让别人好好休息,但他嚣张至极,骂我太照顾我了。
后来我看不下去了,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院长,希望院长能带他去安排离开,或者让我搬到另一个房间。没想到院长拒绝了我的要求,自信地说:“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想改就改,那我敬老院干嘛还开着呢?换了别人,肯定得改不换肯定吵,我不想给自己添麻烦,你算了算了,不,那你回你家吧,你不要一定要来这里,因为我这里不缺你这个老人。”
院长的态度让我很生气。真想搬走不来这家养老院了,但是别的养老院很贵,我又不想一个人住,只能妥协。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只能用枕头捂着耳朵,可是在我怎么捂着的时候,还是能听到那哥们儿在唱歌。
我很喜欢运动,因为我觉得运动可以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每天早上我都会在院子里跑步,也会打太极拳,但是每次打太极拳或者跑进去早上,我会被别人说我在他们面前晃来晃去,我跳得不专业。向上?他们挡路了吗?为什么他们就是不能理解我,他们总是要谈论我才能感到舒服。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做过这些娱乐项目,因为我受不了别人说我,也不想被别人评价。要么在敬老院被别人欺负,要么就是忍着委屈,所以觉得太难了。
这些我都可以忍受,但我唯一不能忍受的是,虽然我交了钱,但养老院的伙食却很糟糕。每天就是稀饭咸菜,或者一些青菜,基本没吃肉,有时候我跟他们反映,他们会骂我:“一个老头子还这么要,爱吃不吃都摔倒了如果他不吃的话。”
如果我想吃肉,只能等我的孩子来看我,他们给我带来食物,他们一个月才来一次,因为他们工作很忙,根本不关心我。能抽空来看我一次就好了,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肉。
有时我怀疑这是一个无良的养老院。每个月收我3000块钱,我的日子过得并不好。我生病了没人照顾,也没人帮忙换床单。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做的,跟自己在家做没什么区别,感觉钱有点委屈。
敬老院的护士,还有领导和主任,都特别狗眼。老人家有钱,就会对他们好。天天有大鱼大肉,像我们这样的普通老人,他们不重视,甚至不喜欢,所以来到敬老院后,我才知道,人的水平是有高有低的。疗养院。
小时候家里很穷,出去打工经常被人看不起。现在年纪大了,还是被人看不起。认钱不认人。
后来实在受不了了。我让我的孩子们把他们带回我的家乡,因为我在那里一点也不快乐,一点也不快乐。我宁愿一个人死也不愿去养老院,因为养老院不靠谱。
结论
虽然养老院里有很多同龄的老人,但有时他们也未必开心,因为也有贵贱之分。住在那里并不好也不幸福,会被别人看不起,所以养老院根本不是老人的归宿,老人也不要指望这些东西,因为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在他们的晚年是他们自己。而生活才是最真实的。
『肆』 “人老了,谁也靠不住,有经济条件进养老院,这是大趋势”怎么看
我村有位大爷,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没有见到儿媳,唯一的儿子一场重病就离世了。几年后,大爷的老伴在思念儿子的日子里,也丢下了这位大爷,去另一个世界找儿子去了。
人生在世,天有不测风云啊!这位大爷走到这一步,真是人生一大悲剧,中年丧子、丧妻的悲哀,全被大爷遭遇了。大爷的儿子、妻子相继去世,到老了的时候,他还能靠谁呢?接下来我分享一下这位大爷的养老历程。
此时的这位大爷,已经是憔悴不堪、万念俱焚了。平时积攒的几个辛苦钱,为了陆续安葬儿子和老伴,也所剩无几了。悲痛过后,大爷捉摸了一个计划:农忙时干完田地里的活,闲时就在镇上找零工做。
大爷六十岁那年,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为大爷办理了入住敬老院的手续。可是,大爷不乐意去,工作人员在三番五次的动员之后无果,就为大爷办理了低保和独身老人补助。这时期,大爷就在思儿、念妻、干农活、找工做和享受低保中度过。
大爷到了七十岁的时候,虽然靠勤劳、辛苦积攒了一点钱;但是,他也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不但不去养老院养老,并且还把所有的财产卖了,在他儿子和老伴的坟附近,用钱请人搭建了简易房。此时,大爷除了劳动工具没有卖掉之外,余下的都卖完了。
当时,村子里的邻居不理解,有的说老大爷患上了孤独症,想与儿子和老伴在一起;有的说老大爷的脑子可能不好使了,才会做出这种令人费解的举动……无论村子里的人如何去揣测,老大爷的举动都已经成为事实,他儿子和老伴的坟之间多了幢简易房。
这一阶段,老大爷除了在附近的园地里劳作外,不再外出找零工。闲时就暗地里挖好自己的坟坑,请人买来棺材放在简易房里;并召集村子里平时要好的几位邻居作最后交待。老大爷交待时的话语是:“我所有的钱就是这些,我每天坚持起床游动;如果你们有哪一天看不到我的身影,就麻烦你们几位过来把我装进棺材里,埋入我早挖好的这个坑。余下的钱,你们就平分。”
老大爷对要好的几位邻居,安排完自己的后事。过了几年之后,老大爷真的去找他的亲人去了;结果,如愿了他生前对这几位要好邻居的交待。
由此看来,人一样生,百样死,最终的归属也是回归自然;仅仅区别于过程的不同而已。之所以,从这位大爷身上可以看出,人老了就得靠自己。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不去过分奢望和刻意的去依赖别人,自己活出开心就行。
因此,无论是靠儿女养老也好、自己独身或进养老院养老也罢,唯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最惬意的!
感谢推荐回答问题!
看过此提出的问题后,结合过来对 社会 有关情况的了解和观察,也进行了认真思量和拷问。
该问题说:人老了,谁也靠不住,有经济条件进养老院,这是大趋势。
本友友认为,此问题所提出的话题,有失偏颇。浅见看法如下:
1、游敬搭“人老了,谁也靠不住,……”。
在此反问,又该靠谁呢?
答:靠自己的子女(包括儿媳、女婿以及孙子女、外孙子女等近亲属,以下统称为子女。没有子女的另当别论),这是主要的依靠对象,大多家庭就是这个样子呢,靠不住的子女还是极少数的。
大家可以观察看看,自己本身居住的所在社区、村庄,或者说每个家属院、楼栋以及单元等等,所居住的居神拿民老人当中,老人靠的都是谁呢!有几个不是靠自己的子女的。
不靠自己的子女,又靠谁呢?
如果说,除了自己的子女以外,其他的人谁也靠不住,或者说凭什么靠的住呢(当然也不排除有例外的情况),或许这才是事实应该有的真相。
2、“……,有经济条件的进养老院,这是大趋势”。
这里在此反问,假如没有经济条件呢,又该怎么办呢?
进一步反问,即便老人需要进养老院,又是谁给安排的能够进养老院呢?难道不是子女吗?又可能会是谁呢!谁有这种资格安排呢?
答:如果各方面的情况都允许,有经济条件的进养老院,这也是允许的,也不是不可以的。但办理有关手续的,还得是靠自己的子女(包括儿媳、女婿以及孙子女、外孙子女等近亲属。没有子女的另当别论)。假如有此类的情况,健在智能正常的子女,也是主要的依靠对象,靠不住的子女还是极少数的。
大家也可以注意观察看看,自己本身居住的所在社区、村庄,或者说稿困每个家属院、每个楼栋以及每个单元等等,所居住的居民有老人的家庭当中,真正进养老院的家庭老人有几个呢?可以了解看看,怕是还是居家养老的是主流吧!
3、基于以上所述,该问题说:人老了,谁也靠不住,有经济条件进养老院,这是大趋势。本友友的基本看法是:
人老了,靠谁?
答:还是靠子女。
有经济条件进养老院,这是大趋势吗?
答:不是。但也不排除有进养老院的情况。
如果老人身体好好的,精神好好的,自理能力好好的,独立或者与子女共同生活好好的,一切问题也不在话下。
关键是一些失能(注意失能)老人的养老照护问题,才是根本性问题。
这一般也是老年人不可回避的必经阶段,这时才真正需要子女承担责任的一个关键阶段。
养孩防老,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看老时。不靠子女!四周看看,靠谁呢?哈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说,谁也不明白呢!
4、目前,随着国家对老年人的高度重视关怀,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出台,各个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慧及老年人的政策规定措施,国家各地方或者个人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从不同角度也进行了有益的 探索 ,比如各个地方筹办的各种特色养老院,研究 探索 养老医疗一体化模式,社区养老帮扶、邻里照顾、临终关怀等等,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 探索 。
可以说,养老事业的兴起,不管是公办的养老院,还是私办的养老院,这些养老院的兴起,以及多种方式方法有益的 探索 创新,都是对居家养老能力不足的有益补充,对老年人是好事。
当然了,自己家的老人,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身体智能健全,也能够自理,老人自愿安排愿意去养老院,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
总之,千家万户,各家情况呢,又各有不同,也是不能一概而论。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就是最好的。关键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老人的养老问题处理好,也是大家的共同希望。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托,老有所靠。让每个老年人都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不单是子女的责任,也是全 社会 的共同责任。大家共同努力,愿每个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以上所述,就题答题。谈点浅见,不要对号入座,仅供浏览参阅。考虑不周之处,请友友补充完善。
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尊老敬老方面,国家还有许多关爱老人的决策:例如给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发养老补助金;给六十五以上的老人免费坐公交车;给六十五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多涨退休金等。以后国家还会继续加大关爱老人的力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 健康 预示不断增强,所以寿命也越来越长。这样以来,我们国家的老年人口逐渐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国家要在乡镇、县城、城市建各种形式的养老院,同时国家也鼓励私人开办收费型养老院。如有专供无儿无女的“五保户”,无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户”进注的养老院,这种养老院,一切费用由国家全额投资。
有一般服务型和收费形式的养老院,供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开设的。养老院只提供住宿、吃饭、茶水服务,其他一切事情由老人自理。
还有特殊服务型和收费形式的养老院,供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开设的。养老院包一切护理工作,如提供饭、茶、水,提供洗衣、喂饭,护理大小便,护理睡觉、起床、洗漱等一切工作。这种养老院收费高,里面的设备条件也好,服务周到。
所以楼主提出的:“人老了,谁也靠不住,有经济条件的进养老院,是大势所趋”,这种推则是正确的。并不是说儿女没有孝心,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护理老人,儿女们的生活要跟上时代朝流,必须去拼命的赚钱,才能达到和满足如今生活的需要,所以老人们也不能去数说晩辈们的不孝。
我们老年人要提前作好自己的养老准备,提前给自己筹备一定的养老金,以备到时进养老院使用。自己的钱自己要妥善管好,有钱不能让晚辈们知道,更不能因为晩辈们需要把钱都给他们。到我们急需的时候,晚辈一时拿不出,那又该怎么办?所以我们老年人要多为自己想想,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
老年朋友们,时代在发展, 社会 在前进。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淡薄。老年人进养老院是大势所趋,为顺应时代要求,所以在进入老年之前,就要为自己的养老生活作好充分的准备,储存足够的钱,到时二老一同去养老院生活。
从目前来看,人老了,有经济条件,儿女们又指望不上,去养老院真的是唯一的选择!但是养老院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好那么完美!十多年前,父亲来我家养老时,由于我们生意有时候比较忙,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他,也只能和父亲商量好了的情况下,把他送到养老院。
我父亲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养老院,他以为我们不要他了,也许老人到了这种地步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和顾虑。我费了二三天的时间才说服父亲,告诉只是一二个月而已,忙完了这段时间一定把你接回家。
我们夫妻俩找了好几家养老院,一看环境、二看养老院的人和事物、三看住在养老院里的老人们的精神状态!最后选了一家比较好的养老院,也比较满意。他们的服务态度也比较好,非常和气,虽然我父亲需要人照顾,但他的养老费用是别人的一倍多,我们也认可了,绝不能委屈了我父亲!更不能像包袱一样甩给养老院。
即使这样,每天我都要抽时间去看望父亲,那怕是陪他聊聊天、唠唠嗑也会让他感觉很安心。开始我父亲住的房间里是四个老人,很干净舒适的环境,每次去的时候我都要带一些水果,也分其他的老人们吃,说句心里话,我真的见不得老人孤苦伶仃的样子,心里很不得劲儿。
每去一次,这几个老人就哭,我心里明白,看到我又想起了他们的儿女,心里很难受。人在那种环境下,换了谁心里都不是滋味。真的,我去了半个月的时间中,一次都没见到这几个老人的儿女,我父亲也这样说。养老院院长的父母是六十多岁的老人,每次见了我就夸赞我说:“你是唯一的一个经常看你爸爸的儿子。”我就笑笑不说话,我知道我父亲很依赖我,一天不见我都睡不着觉,我也是一样啊!
送走父亲的那段日子里,晚上躺在炕上就会想起父亲,他在哪里好不好?能吃饱饭吗?会不会受气等等;
再说养老院里的事情吧,开始的时候一切正常,后来就知道了一些内部情况,表面上的好只是一种假象。我父亲头脑很清楚,一个月左右的观察和感受,都偷偷告诉了我。父亲说:“这里面很乱,有人偷东西、偷钱等一些事情!”父亲还说一个五十多岁的护工阿姨经常呲呲哒哒这些老人,吓得老人们不敢吱声,老人们吃饭慢一点,没等吃完就被抢走了饭碗。我听了很吃惊很气愤!
正好那天我去看父亲,那个护工阿姨也进来打扫卫生,我父亲偷偷指着她,意思就是这个人。我对那个护工阿姨说:“大姐!听我父亲说你孽待这些老人,还抢饭碗,你什么意思?”那护工阿姨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我也没惯着她说:“真的假的我没看见,只有一次,下次我再听到这样的事情!我饶不了你。谁家都有老人,做人做事别太缺德了。”那护工阿姨一个说好话,我也告诉我父亲说:别害怕,有什么事跟我说就行。
后来我要求给我父亲安排二个人的房间,还可以。另外一个老人是个盲人,更可怜!其他人的房间更乱更混杂,十多个人一个屋子,男女居住在一起,气味儿也很大,我只看了一眼就快速离开,心里呀别说有多别扭。
好的养老院也有,那可不是一般人能住的起的地方,样样都好,当然钱也到位。第二个月底的时候,我把父亲接回家,父亲很高兴!对我说:以后再也不去了,那里不是人呆的地方。我说:爸爸!以后不来了,咱就在家里养老,放心吧。
网上经常有人讨论老了的时候去养老院,我觉得就是一些闲的无聊的人瞎咧咧!经济条件好的人怎么都不是问题!经济条件不好的老年人该怎么办?养老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关乎着每一个老人最后的归属地,儿女孝顺的绝对不会有问题!不孝顺的儿女也不少。昨天晚上看到一个名叫“不老松”网友的视频,讲了一对老年夫妻的悲惨生活,儿女们又不在身边,俩个老人又有房和退休金,可就是照顾不了自己的生活,年纪大了,什么都需要有人照顾才行,弄得我有点失眠了,二点多才睡觉,早上六点被电话吵醒。也不知道二个老人的儿女怎么想的?令人气愤。
我估计这样的事情全国各地有很多,不是每一个老人老了的时候都活得那么开心、那么有尊严!未来养老的问题怎样?也许会有一个好的办法解决,让每一个老人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
这是个很沉重的话题
谁都有老的时候,无论你穷你富,你丑你俊,都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老去,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事实。
自古有句话讲,养儿防老,但有的儿女自己都没活明白,怎么养你们老?即便儿女孝顺,一对小夫妻要照顾双方四个老人,或许更多,即便小辈有那心,也无那力呀!…
所以我说,活在当下最重要,每天都快快乐乐的,到老了再说吧!
等到老了,身体 健康 就居家养老,到力不从心了,老伴如果还健在,就一起上养老院吧!有经济能力,找个条件好些的养老院,条件差些就找一个条件差些的,现在就不要想太多了,能活多大,自己也说了不算,顺其自然吧!…
养老院不等于幸福院,反正我是不去的!尽管经济条件可以!我大姨83岁,上周从养老院搬了回来,请保姆居家养老,原因如下:
一、养老院就是一个大杂院。去养老院的都是因种种原因在家里呆不下去了,才送去养老院的:①因年老多病,子女没时间或不愿照顾送去的(有的子女退休啦到处游山玩水,宁愿花钱也不愿父母跟自己同住)!成天与这些哼哼呵呵的太婆大爷住在一起,那日子好难受呵!尤其是看到那些从养老院病死奔黄泉路的……
②老年人性情各异。有郁闷不爱说话的,有成天叽叽喳喳唠叨的,有脾气暴躁谁也不敢惹的,特别是那些脾气怪异,在家里跟子女关系搞僵的,与这种老人做邻居让人担惊受怕……
③同是老年人,来自四面八方(有钱就可以进去)、不同阶层的人,思想文化差异大!以中档养老院为例,那些机关事业单位去的老人与农村去的大爷大妈呆在一个大院,真的不舒服呀!比如看个电视,各人喜欢的不一样,看的时间不一样,好难受啊!
④养老院活动空间小,成天夕阳黄昏,暮气沉沉,没有春的气息,人住那里,生理心理加速老化!哪有家里安逸?只要不瘫,成天公园呀,江边河畔呀,清风流水,春花绿野,蜂飞蝶舞,鸟语花香……哪个养老院有这么巴适!
⑤养老院不是福利院。老板开养老院按商业模式运作,谋财是大事,广告宣传往往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花了钱不一定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尤其是那些子女不经常去看望过问的,或者无子女的老人,唉……常常会受到……
所以,吸取我姨妈的教训,将来无论如何,我都选择居家养老!生活能自理,自己干!自理有点困难就请个保姆,实在不行,绝不拖累儿子,自我断食,驾鹤悠悠归去……
老朋友83岁时,小他一岁的老伴提前走了,他的生活好像立马就没了意义。
唯一的儿子与儿媳、孙子远在国外。这个时候他才知道老伴儿的重要性,才明白自己为外国养了个儿子!他说金诗元啊,我这辈子最糊涂的就是辛辛苦苦一辈子养了没用的一个孩子!
我说,你不说,我还不认为您糊涂,你一说,我真的认为你糊涂了!人生一辈子,吃后悔药,治不了病,还会得病。
老朋友不相信特医 养生 之说,我教他《金院 健康 法》,他认为 养生 就是乱花钱、就是浪费时间。他虽然还能走路,免强能自理生活,但比起我另一位善 养生 的同龄人,他就是个残疾人!
长话短说吧,老朋友他儿子匆匆回国,只能把我这位老朋友送到养老院。老朋友自己很清楚,一旦去了养老院,就不可能再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了!他难割难舍的把几十本相册打包扔到了垃圾桶里,自言自语地说,与其让儿女扔,不如自己扔!
金诗元: 我一直在说,人都是孤独的,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人都是别人!老朋友30年前一直说我这句话很自私,现在终于说了一句话实话,他说一个人自己珍爱的东西,或许在别人眼里就是垃圾。他认为自己的儿子也是别人了!
人生如戏,迟早得谢幕,健 健康 康地来,能健 健康 康地走,就是最好的剧终!
我一直没说我这位老朋友是做什么的,人老了,原来是做什么的都不重要,最终都要以两条标准论之: 健康 的与不 健康 的;生活能自理的与生活不能自理的;去敬老院的与不去敬老院的!
金诗元书法:道法自然
我老朋友是个教授,他最终用自己的经历给自己讲了生动而悲凉的一课, 健康 靠不住,啥都靠不住!
金诗元
2021.07.11游学途中
我是60后,刚办好退休,下一批老人就是我们了。孩子独生子,已结婚。我的观点是:在他们需要时,尽力帮助他们,现在房子这么贵,不帮他压力太大!但养老必须去养老院。因为他们80,90这些孩子,国家要求他们坐三胎,退一步不生三胎也得生二个孩,都还要工作,工作孩子就够他们受了,再加上老的,多数得四个老的,一个有个毛病,他们就团团转了!去养老院,只要求他们有空去看看就好了![送心][送心]
现在的人不是靠不住,而是受形势所迫,由于前些年响应政府的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好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你们想一下两个人要面对两边的四个老人,甚至更多,还要照顾子女,怎么照顾得过来。
由于我国的国情,形成了葫芦型人口结构,就是底脚大中间细,口口上又大,所以,老年人要替孩子们想一想,他们的艰难。现在上一辈的千斤重担已经落在了独生子女的肩上,他们还肩负着生三胎的神圣使命。大家算一下,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要消费好多钱。三个孩子呢?
我觉得人老了,生活能自理就自理,实在不能自理了进养老院也可以,不能太拖累子女,不要说孩子为了照顾你而不去找钱就是有孝心了,不找钱吃什么呢?所以老年人要从大局出发,反过来想一想。愿天下所有的老年人都过上一个愉快的晚年。
『伍』 为什么70岁老人会被强送敬老院
如今我国养老事业蓬勃发展,各地都涌现出了大量的养老院,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老人们还是希望居家养老。
如果听说哪个子女把老人送进了养老院,那么绝对是不孝的表现,当然更重要的是老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
70岁的张大爷年轻的时候特别重男轻女,所以当看到妻子的第一胎是女儿的时候,张大爷的心情瞬间跌落到了谷底。
之后他和妻子两人一直积极备孕,终于在三年之后生下了儿子,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咱老张家有后了。
之后张大爷家的生活可想而知,所有好的都是给儿子,而女儿只是像家里没有工资的佣人,每天帮忙做家务不说,甚至吃什么用什么还要看弟弟的脸色,只有弟弟点头,她才能够伸手去吃那些所谓的是弟弟的东西。
就这样,两个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如今都已经成家立业,张大年已经步入了古稀之年。
自从两年前老伴去世之后,他就搬到了儿子家一起生活,女儿隔三差五的就会去看看他,给他一点钱或者是带一点她喜欢吃的东西。
然而就在前一段时间,儿子表示要把张大爷送去养老院,因为自己和老婆没有时间照顾他,张大爷表示现在他还可以自理,让儿子安心上班。
2、教会孩子互相尊重
手足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竞争关系,但是在很多家庭里,兄弟姐妹之间为了抢夺父母的爱或者是财产都会不近人情,只为自己考虑。
这不仅是因为利益的使然,更大的可能性是因为他们从小就不知道互相尊重对方,甚至会把对方的存在当成自己的障碍,这样自然会发展成畸形的手足关系。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互相尊重,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是受益的。
『陆』 敬老院的老人很可怜,你老了,会同意去敬老院吗
对于敬老爱老这个问题应该得到大家的一个重视,因为终究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尤其是现在社会当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老了之后子女会忙着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照顾老人,这样的重任很难以完成,因此当我老了之后会同意去敬老院,因为这也是一个大势所趋。
也并没有因为没有孩子的存在,使我们两个人没有爱情的牵扯,反而会让我们减少了很多矛盾与争吵,使我们的爱情越来越深。我现在的状态属于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能想得到老的那一天的寂寞,但是我是一个天生乐观派,我相信我能战胜在敬老院时候的那种孤独。
『柒』 不婚族和丁克现在很多,他们以后该如何养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也与过去不同了,以前的人们讲究多子多福,现在却大相径庭。现在的年轻人中,有很多都奉行不婚主义,还有一部分年轻夫妻愿意做丁克一族。那么这些奉行不婚主义的年轻人和丁克一族的夫妻们,以后该如何养老呢?
面对着这种问题,这些人们一定是有着自己的计划的。
我们的社会制度现在已经很完善了,国家也考虑到了这样的问题,会逐步出台一些养老政策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有这样强大的国家做后盾,任何人都不用担心将来养老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