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人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好静养
静养并不等于静止不动,如果坚持静止不动,反而减缓了新陈代谢,削弱内脏器官的运转功能,无益于祛病延年,那么老人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好静养呢?
静养确实能减少能量消耗,使血压下降,心动趋缓。然而,专家却告诫老年人,所谓“静”应该理解为“养心”。中医强调“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意就是强调“养心”,而不是饱食终日,坐着不动,无所事事。相反,要以动养身,以静养神,动静结合,才能达到健身养心的目的。特别是老年人,静养并不意味着终日生活在安静的环境中;更不是吃完饭就急着上床睡觉,或是窝在沙发里不动,而是要适当出去走走,多活动,以免饭后血液全集中于胃肠道,而造成脑部缺氧,同时多活动还能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但心功能不全者除外,患有此类疾病的老年人要以静养为主,避免过多活动。
专家说,任何人如不做运动,器官组织都会衰退,抗病能力减弱。如何做到动静结合,达到以动养身的效果呢?关键在于把握“度”,老年人不可不动,也不能运动过量。有数据表明,习惯于静养者在剧烈活动期间或之后短时间内,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会增加100倍,比每星期锻炼5次,或5次以上者几乎高出近50倍,而这个度的把握要以老年人自己的感受为主。
因此,老年人要适当进行一些运动。比如在家弄弄花草、打扫打扫房间、搬花盆、换鱼缸水等活动,均能促进血液循环和细胞代谢。特别是深受老年人喜爱的垂钓,就充分体现了静养的真正理念。正所谓“湖边垂钓胜药补,养心养性病邪除”。这是因为垂钓需要心情平静、环境宁静,即以静养神;钓鱼时要下钩、走动,则充分体现了动静结合。
以上就是倍领安全小编为您介绍老人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好静养的内容,另外本网老人安全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养生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以便让老人都能健康快乐的生活。
B. 在会销时适合老年人做的游戏有哪些
逢七拍手:从某人开始顺时针报数,当报到七或者七的倍数时,此人以拍手代替说话。逐渐加快传递速度,否则违规受罚。
青蛙跳水:“一只青蛙跳下水咚。两只青蛙跳下水咚咚,三只。。。。咚咚咚,四只。。。。咚咚咚咚”一个人只能说一个字,说错受罚。老人最容易在咚的数量上出错。
你我的红歌 :在纸条上写下大家熟悉的短歌歌词,约选2-3首,每一首歌可写多张字条,组员围成圆圈,组长发给每人一张歌词。 组长说开始,各人大声唱自己的歌,并寻找同一首歌的人,必须一边唱一边找人,不可说出歌名。然后 组长突然叫“停”,所有组员归队,最早结成队伍的获胜。
盲人吃香蕉:每组2人,蒙眼面对面而坐,右手各拿香蕉一根,两人剥香蕉皮,靠感觉将香蕉送入对方口中,先吃完的为胜。旁观者可以指示,但不可动手帮忙。如大家十分熟稔,不怕引起不快,偶尔也可以故意误导把香蕉送入鼻子。
【拓展资料】
游戏能帮助老人缓解老年的孤独感,预防老年痴呆,以及结交朋友。
那些强调资源管理和规划的游戏,有助于老年人保持智力,包括记忆、推理和多任务处理能力等。
还可缓解精神压力,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很多人都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了对老年人群体的关爱。而游戏则可以丰富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排解空虚和孤独的不利情绪。
以及预防老年痴呆,经研究发现,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大脑处理手眼协调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因此玩游戏可以预防诸如老年痴呆症这样的在手眼协调能力上存在障碍的脑部疾病。
C. 老年人的出行的特点有哪些
老人呆在家里会容易抑郁,所以,老人应该经常出门溜溜弯。老人的身体状况不比年轻人,老人出门要准备几种养生物品,那老人外出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呢老年朋友,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老年人,自制一张“联系卡”随身携带。“联系卡”上面写清老人的姓名、住址、联系人电话及疾病史、服药史,一旦迷路或发生意外,别人可以及时施救并联系家属;视力和关节不好、平衡力差的老年人以及中风患者,外出时最好拄一根拐杖,不但可以防跌倒,还能用来探知前方障碍物。拐杖底端一定要有橡胶垫,保证着地时又轻又稳,下面具体的来了解一下老年人的出行的特点有哪些吧
1、老年人的出行时间
老年人出行主要是因为日常生活所需,出行高峰集中在3个阶段。第一个时段是5:00~7:00老年人出行去早市,再返回的途中赶上早高峰。第二个时段是9:00~12:30这个时段一般是出行去大商场采购物品。第三阶段是3:00~5:00大多是去商场采购,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身体原因去购买医疗保健器材。这三个时段出行都赶上了高峰时段,增加了快速交通所带来的安全威胁。
2、老年人的出行方式
根据调查分析,老年人在距离不远的情况下一般选择步行,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73%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多次转乘公交车,有11%左右的老年人选择打车。还有16%的老年人会选择人较多的情况下打车。而现今的网络时代知道滴滴打车、顺风车知道的非常少,知道的老人也只是听说过而没有用过。
3、老年人的出行率
经调查数据显示,19~60岁的人与61~65岁的老年人出行特征差异不大,老年人出行率略低于对比人群。出行次数明显没有对比人群次数多,而且老年人出行主要是步行,机动化水平低于对比人群。一般老年人一天的出行次数为1.6次。而对比人群就多出老年人很多。而且出行距离随年龄的增长而急速下降,出行次数也会相应的减少。
4、老年人的出行目的
老年人的出行目的有很多,有日常生活所需、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旅游、购买医疗用品、锻炼等出行目的。老年人出行以体育锻炼休闲娱乐为主,占总出行量的68%左右,其次就是购物。出行的目的逐渐可以看出老年人的生活相对简单,出行目的逐渐由生存性出行转向生活性出行。
5、老年人的出行距离
根据老年人的出行的主要采用的出行方式及在各种出行方式下有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时间可以推断出老年人的出行距离,一般老年人出行都围绕在家附近。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老年人的出行的特点有哪些的内容,老年人出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本网老人出行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出行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