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选择老人智能穿戴产品
过去穿戴式设备多应用于运动与医疗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网络环境的健全,消费者对于新科技产品的接受度提高,穿戴式设备的多样化、平价化与普及化程度近年快速升高,其中,智能手表与手环(腕带)约占整体穿戴式设备市场约八成,因此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穿戴式设备的概念亦多来自于此。
高龄化社会的来临,许多厂商已开始投注老龄银发族的产品开发与服务,以穿戴式设备而言,如健康手环(腕带)的问市即是反应现代人对于健康意识的重视与抢攻老龄商机的重要指标,从两岸中高龄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中高龄族群对于科技产品的使用障碍逐渐消除,对于这群商机庞大的老龄消费者,其所需之功能诉求、使用接口与使用情境,皆是各家业者在开发新产品时需厘清与掌握的信息。
智能手表(环)功能诉求日趋明显
随着近年全民疯马拉松、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的议题的发酵,皆可了解人们对于健康意识的高涨,穿戴式设备的应用亦不再只局限于医疗与运动方面的,近两年推出的穿戴式设备中,计步、消耗热量、动态监测、睡眠记录等“健康管理”功能,几乎是个家穿戴产品必须配备的功能。依照目前市面上之穿戴手表与手环,可归类出下列三大功能:
(一) 运动监测
Garmin、TomTom与Polar为市场上常见以运动健身主要诉求的运动智能手表品牌,其基本功能多半具备心率(跳)监测、跑步速度、GPS定位与轨迹追踪等功能,主要诉求针对登山、慢跑、脚踏车、游泳等专业户外运动,虽然其价格相较智能手环高出许多,但随着近年人们健康意识高涨,从过去的脚踏车到现在的马拉松风潮,仍有其需求消费市场。
(二)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功能常见于非运动型智能手表与健康手环,2013年智能手机大厂Apple、Samsung、HTC、小米与华为纷纷跨足加入智能手表的战场,综观各家产品功能,计步、卡路里、活动记录、睡眠、甚至饮食记录与提醒等健康管理功能几乎为主要诉求之一。而健康手环的问市,加速了穿戴设备的普及,由于仅需将感测原件镶嵌于手环,如加速传感器,再将讯号回传手机应用程序,将运算、云端记录、统计图表显示等耗电的功能于智能手机上执行,因此简易轻便、外观好看与高续航力为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原因,再加上价格相较智能手表低许多,需求市场扩张快速,受高龄化的社会影响,健康手环发展趋势朝向与医疗与健康照护应用结合。
(三) 社群与个人数字助理
个人数字助理功能主要于智能手表,透过与手机应用程序链接,来电震动提醒、行事历、电子邮件通知等功能常见于一般智能手表。在这个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不分年纪大小,社群网站与实时通讯软件已为人们普遍使用的沟通与社交工具,在两岸中高龄调查结果亦可验证,台湾地区超过三成受访者使用实时通讯软件,实时通讯软件已成为打电话以外最大通讯工具,因此,市面上已有多款功能简便且小屏幕的智能手环也配有通讯转体Line的讯息提醒通知。
老龄族群为穿戴式设备下一个潜力目标
中高龄族群对于新科技产品的使用动机,多来自于为了与子女联系、社群团体、同侪(小区大学)之间相互推荐,再由亲人教导使用,虽然中高龄族群信息接收速度不及年轻人快速,然而一旦开始使用科技产品,其产品黏着度高于年轻世代族群,如智能手机拍照后实时透过通讯软件分享给亲朋好友的现象随处可见。
人过中年后开始逐渐退化,中高龄族群比其他族群更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与生理数值,为维持身体机能与活动力以减缓老化,中高龄者有较高的运动频率,根据台湾体育署于2014年统计人们运动习惯,50岁以上每周运动超过三次的人口比例(50%~70%)远高于25至49岁的青壮年人口比例(30%~40%);工研院IEK两岸中高龄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台湾地区与中国每周运动三次以上中高龄族群比例约为50%与60%。
目前市面上穿戴设备针对生理数值监测与记录功能设计仍以运动智能手表为主,除了从事慢跑与脚踏车户外运动的中龄族群对于此类智能手表与功能有使用需求认知,普遍中高龄并无深入的认知,岛内普遍为中高龄熟悉的穿戴设备为功能简单且价格便宜的小米手环,其计步与睡眠监测为中高龄使用主要功能,其他需求尚未满足。
对于甫退休之中龄族群,由于心理与身体机能健全,仍与社会有紧密连结,有一定的社交需求,在电子产品与穿戴设备的使用上,更注重社交、分享与娱乐功能。这群健康的中高龄族群,对于生理数值并不非常在意,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如何保持心情愉快、记录生活、与朋友或同好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反而是他们最常使用电子产品及穿戴设备的功能。网页链接
❷ 养老智能穿戴设备有哪些
1. 智能手环:这种设备能够监测老年人的心率、步数、热量消耗和睡眠质量等健康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监护人可以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因此,智能手环非常适合老年人使用。
2. 老年人手机:这种手机采用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的按键布局和操作方式。它们还配备了远程服药助手、远程位置服务、重要信息前置显示、健康养生、外放收音机等功能。有的手机还具有跌倒报警和防意外闹钟等人性化功能。
3. 红外感知仪:这种设备可以避免老年人独自在家时出现意外。当感知仪在设定的时间内没有检测到老年人的活动迹象时,它会向信息平台发送求助信号。
4. 智能掌上超声设备:这种设备体积小,全触屏操作,简单易用。它可以通过简化使用难度,对疾病筛查、治疗过程中的可视化引导以及治疗效果评估起到很大作用。因此,老年人可以在家里享受医疗服务。
5. 跌倒报警类产品:这类产品可以通过毫米波雷达技术主动探测跌倒、人体轨迹查询,并通过电话、短信、APP推送等方式报警。它们还可以通过语音唤醒设备通话,并且没有摄像头,保护隐私。
6. 生命体征监测设备:这类设备可以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氧、血糖值等生命体征数据。它们辅助家庭老人看护,及时发现老人的生命体征数据异常。
7. 摄像头类跌倒探测设备:这类设备可以安装在家庭公共区域,但需要注意隐私问题。它们可以监测老年人是否跌倒,并通过报警系统发出求助信号。
8. 离床报警器:这种设备适合长期待在床上的老年人。当老年人离床时,报警器会发出警报。
9. 智能居家养老产品:这些产品包括健康服务类智能穿戴设备、手持式身心健康检测设备、自助性身心健康检测仪器、智能化养老监测设备和家庭智能机器人等。它们可以监测老年人的生理指标,并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平台。
10. 智慧养老技术:智慧养老技术包括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大数据、5G和云计算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到高科技的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11. 维特尔非接触式智能健康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结合了生物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用于解决长期护理的远程照护和健康防护问题。它可以通过安装在床下的设备收集老年人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健康监测和预警。
❸ 有哪些适合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
比如说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这些都算得上是可穿戴设备,也是比较智能的,还有VR眼镜,也算是一种,适合老年人去感受这个世界,也是现在的电子科技设备的发展代表之一了。让我们看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