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互联网抢滩老年兴趣社区,瞄准50万亿的下一片蓝海市场
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这意味着 “老龄化”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切切实实和每个家庭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潜在的未来市场可能,而政策支持 社会 力量的加入,也在加速银发经济的发展和更迭。而这其中,围绕老年兴趣话题,一系列教育、社交、消费等互联网产品暂露头角。
今年1月,中老年兴趣社区红松获得来自BAI资本领投,经纬创投、创世伙伴资本CCV和蓝驰创投跟投的亿元级A+轮融资,将中老年人的兴趣话题再度推上台前。
随着70后逐步迈入退休生活,时间宽裕、舍得为自己花钱、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逐渐成为成长在改革开放中的新一代老年人的群体画像。
早在2015年左右,一批以广场舞为亮点的互联网应用密集面世,试图进一步 探索 中老年人兴趣背后的可能。其中,以糖豆为代表,早期从广场舞在线服务切入,在线下场景,通过广场舞的“领舞人”在用户之间形成自发传播。后期开始去掉广场舞标签,试图拓展更多中老年人的兴趣内容,同时加入电商消费等元素,寻求商业化变现。
但中老年市场的 探索 并非一帆风顺。两年之后,2017年,广场舞赛道“星舞”创始人秦潇潇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提到,“在江浙沪一带,已退出的同行就有十几家,活着的大都之前获得过融资,同行都被绊在了变现上。从盈利角度来说,全行业没有赢家,也并无头部底部之分,因为各家企业都不盈利。”糖豆的C轮融资还是在2019年,投资方包括在社交领域的绝对头部玩家腾讯,随后较少向外界透露更多动态。
尽管如此,基于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和其背后隐含的市场规模,中老年赛道依然充满了想象空间。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的银发群体人口占比18.7%,达到2.64亿人,预计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同时,据国家社科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市场规模将达48.52万亿元,老年人消费市场将达60万亿元。
进入互联网时代,根据QuestMobile 2021年数据,银发人群平均每天用网超过4个小时。在这个赛道上,既有像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率先在老年人兴趣社交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有以糖豆、小年糕等专注老年市场的互联网社区。
在银发经济领域,教育是绕不开的中心话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离退休干部为教育对象的老年大学诞生以来,我国老年教育长期以政府为主导,“公立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是常见模式。
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育成为中老年兴趣生活的切入口。2021年,高途副总裁、高途成人业务板块高途学院负责人祁秀平公开介绍,在高途学院的付费用户里面,25%的用户是50岁以上的人群。开课吧旗下中老年兴趣学习品牌“明椿学社”也在近期收获数千万元独立融资。以线下KTV为据地的唱吧,也注意到中老年人的活跃需求,推出在线平台“花生大课堂”提供声乐课程。
谁先抓住银发人群的兴趣点,或许就能够在下一个五亿人的市场中获得先机。
以社交生活为核心的老年教育
目前来看,老年教育的主要内容依然以老年人的兴趣生活社交为主。
在课程设置上,舞蹈、声乐、书画等传统项目仍是线上线下老年教育的主流项目。与教育功能相比,现阶段的“老年大学”更像是以兴趣为切入点,为银发人群提供社交场所和共同话题,满足老年生活的精神交流需求。
从消费品进入老年赛道,米茶公社创始人王怀南告诉芥末堆,从“变老”到“认老”往往发生在退休之后,银发人群不得不面临与 社会 的连接变弱、生活半径缩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少切入口等等一系列问题。
相较于玩转互联网的年轻人,银发人群的信任门槛显然更高,更加依赖建立在熟人网络和KOL(关键意见领袖)之上的社交场景。
一方面,部分老年兴趣社区建立在微信社交链之上,以小程序的形式在中老年人的熟人群组中出现。“小年糕”最初以电子影集工具作为定位,上线后多个影集在微信战友群等群组间转发成为爆款,也随之吸引来了第一批中老年用户。以图文工具起家的美篇,也有类似的经历。
比起下载App,轻量、上手便捷的微信小程序似乎更能收获中老年人的青睐。根据微信官方数据,2021年,每天有超过4.5亿人在使用小程序。在“连接一切”的逻辑中,小程序或许能够赋予老年社交更多的可能。
另一方面,像糖豆一样,在广场舞中寻找“领舞人”,在中老年群体中打造KOL,也在不少老年兴趣社区的考虑之中。“汪奶奶”“田姥姥”等中老年抖音主播的走红,也让大众重新认识银发“领袖”的带货能力。
在红松学堂,用户通过一个个小站联系起来。与豆瓣类似,用户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加入不同的小站,声乐、书画、摄影等等,与拥有同样兴趣爱好的站内好友交流。站长往往是主动发起话题的人,可能是图文形式,也可能是持续较长时间的直播课程。同时站长在站内分享中也会有来自打赏、带货的收入。
此外,线下场景也是中老年社交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不少商业化的线下老年大学。例如,为55岁-70岁中老年人提供线下教育的美好盛年,主要以广州地区为核心,开设十余家“盛年大学”,并辅以游学、本地吃喝玩乐、社区活动等线下活动。据《大公报》在2020年的报道,美好盛年有1万多名付费用户,每位用户的年消费在6000元左右,80%学员来自“老带新”。
一个关于中老年群体的共识是,他们对价格更加敏感。围绕老年群体诞生的互联网平台如何实现流量转化,是长期之困。
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以广场舞为切入点进入中老年兴趣赛道的糖豆,先后尝试通过电商模式和知识付费进行变现,但收效有限。当课程单价在9.9元时,糖豆吸引了五六万名付费用户,而上涨到49元后,流失了80%以上的付费用户。
对于红松学堂来说,商业化并不是现阶段的重点。“中老年的消费决策偏保守,社交上偏谨慎,很难像年轻人一样有冲动性消费,更多是为信任买单,为情绪买单,为精神世界买单。因而做中老年人的生意需要做高用户的平均 LTV( Life Time Value 用户生命周期总价值),而不是追求 ROI 和 GMV。如果 LT (用户生命周期)做长了,V(总价值) 就一定会高。”红松创始人李乔曾表示。
长期来看,在政策利好下,银发经济仍有巨大潜力。“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支持 社会 力量举办老年大学”等表述在相关政策文件中反复提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老龄化和延迟退休的背景下,银发人群的职业规划和继续教育需求也随之而来。“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提到,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
以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日本为例,在IT桔子《2020年中国老年教育市场研究报告》里提到,广岛大学、明治大学等高校都面向50岁以上的群体开设学历教育,包括经济、管理、心理等专业课程,结业后发放资格证书。一方面,为中老年人提供自我进修的渠道,另一方面,也为他们的再就业提供支持。
如何抓住中老年人的兴趣点、银发赛道的长期价值如何实现,一场关于中老年人的争夺战早已拉开帷幕。
#老年# #银发经济#
B. 老人退休后,可以做些什么工作打发时间
学习新技能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新技能和获得新信息的行为可以帮助你保持头脑敏锐,防止出现退化情况。
你可以学着进行手工制作、钓鱼、书画写作、针织、学习一种乐器、木工、摄影、烹饪……
养宠物
养宠物对老年人非常有帮助,原因有很多:
养宠物可以给老年人带来乐趣,研究表明,人与宠物间建立起来的这种关系,可能远远超过其他娱乐带给我们的欢乐。
随着子女结婚离家,配偶及同辈亲朋好友的相继离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得不在孤独的情况下生活,老年人养宠物可以减少孤独感,甚至,一些老年人还把宠物当作孩子的替代品。
此外,伺候宠物,带宠物去散步,这无形中增加了老年人的运动量,明显会对老人的健康有利。
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条件再次工作
对于某些人而言,退休会导致他们感到不适。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可以考虑重新工作。当然这很大情况取决于你个人的条件。你可以做顾问,做兼职工作……
C. 老人机为什么开始被银发族嫌弃
“我们也想了解孩子们的生活,不能啥新东西都搞不懂。”节俭的市民张大妈平时连家里塑料瓶子都舍不得扔,如今直接用上了iPhone 6,那部使了两年多的“老人机”被扔在了抽屉里。
老人抛弃“老人机”,直接投入中高档手机的怀抱,使得智能手机保有量不断攀升。随着原材料和人工费用的上涨,一度火爆的国产百元机和老人机已不再“薄利多销”。缺乏依靠软件盈利的完整盈利链条,让这块细分市场渐成死水一潭。相关数据也显示,今年以来,国内百元机的销量和在售机型数量双双下跌。
记者来到朝阳燕丰商场周边的几家手机销售店,希望购买一款老人机,意外的是商家并不推荐买。“现在的智能机都能调字号,给老人用时把字体调大就行了,千元左右的选择有很多。”售货员小李说,“老式的‘砖头’按键手机我们这里也没有卖的了。”在设备元器件频繁涨价和人工工资不断攀升的当下,对于厂商来说,千元以内的老人机,即使销量再大也难以实现薄利多销,而一旦市场不认可还可能面临亏损。部分厂商索性砍掉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相关调研报告也验证了这一点。国内第三方调研机构第一手机界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起,国内线下渠道销售的千元以下手机中,机型数量从1月的57款减至5月的39款,手机品牌数量也从30个减少到23个。
对于老年群体,厂商更愿意通过让其体验更新颖的智能功能,建立起消费惯性,从而培育庞大的用户群体,让老年群体更喜欢玩智能手机,是目前手机厂商所追求的目标。
网络时代,老人机显然跟不上形式了,希望更多的大爷大妈玩转智能,开启新生活。
D. 互联网与老人的作文(2016湖北省高三语文联考)
“互联网+”如何服务老年群体
老年人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群体需要给予特殊的关爱,这种关爱应该是首先意识到他们身上难以改变的客观条件,由社会各方面通过最适合他们的方式去实现。
网上购物、网上缴费、网上预约挂号……互联网时代,生活愈发便利,动动手指就可享受服务。然而,在我们感受互联网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老年人群体却逐渐与时代“脱节”。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原本便利的技术反而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又逢一年重阳节,互联网如何“+”上年迈的老人,值得思考。
当社会一往无前地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也变得空前地高效和便捷,作为年轻人,不得不承认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预约、网上交费,甚至连看病都能通过网络进行。过去需要跑很远的路,排很长时间的队,现在动动手指,分分钟就可以完成,这是高科技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就像之前提到的,这也只是年轻人或者中青年人的感受,老年群体似乎一直没有赶上互联网技术这趟快车,面对功能日益强大的网络,他们几乎成了被遗忘的一族。
重阳节到来之时,这个话题再次被提及,有媒体呼吁,互联网社会的发展不应该遗忘老年群体,我们的高科技应该考虑到老年群体的需求,推出更多操作简单的“傻瓜”软件,开设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电脑培训机构,让老年朋友也能享受高科技便捷和快乐,这是社会尊老敬老、关爱老人的重要表现。
的确,当年轻人能够通过网络预约挂号缩短排队时间,而老年人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躯辛苦等待时;当年轻人按几下键盘就可以交上水电费,却需要老年人走很远的路才能做到时;当年轻人通过时髦的团购软件买到打折的商品,老年人却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才能买到时,这个互联网社会真的是有失公平。
可是,这真的全是互联网和高科技的“罪过”吗?举个例子来说,笔者身边相同年纪的老年人,有的可以玩转微信,有的却连短信都不会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或者是受教育程度和观念的差异,或者是视力退化的因素。基于网络服务的安全性还跟不上它的便捷性,有些老年人从内心就排斥网络交易,担心遭遇资金安全问题;有些老人根本看不清电脑上的字,或者看一会儿眼睛就难受,身体条件阻碍了他们使用电脑和手机。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上网程序如何简化,很多必要的能力还是无法忽略的,要想让年过花甲的老年人从认识键盘和汉语拼音学起,接受自己并不感兴趣的新鲜事物,或者一丝不差的记住各种各样的网络密码,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老年人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群体需要给予特殊的关爱,这种关爱应该是首先意识到他们身上难以改变的客观条件,由社会各方面通过最适合他们的方式去实现。比如,笔者发现很多医院不仅可以通过网络预约挂号,还开通了电话预约服务;一些提供缴费服务的窗口单位,在大厅里安装了自助缴费机,还配有服务人员给予协助和指导;很多餐饮店也增设了电话送餐服务……只要老年人会打电话,同样可以享受便捷,节省时间。对于老年群体,我们可以也应该从这个思路去努力,用他们愿意接受且无需费劲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周到的服务。老年人其实没必要盯着高科技,非得去赶互联网这趟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