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大干养老院

大干养老院

发布时间:2024-10-09 02:24:14

⑴ 2020年底,退休人员就要移交社区管理,究竟好不好

但从长期来看,把全体退休人员逐渐纳入 社会 化管理,应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那么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究竟好不好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一、 社会 化管理是大趋势

1.什么是 社会 化管理?

简单讲,就是从单位人到 社会 人的身份转变。

社会 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采取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养老金实行 社会 化发放。退休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管理的服务。

2. 社会 化管理的优势?

首先,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解决国企办 社会 弊端和解决 历史 遗留问题,建立成本合理分担机制,使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其次,能更好保障退休人员法定权益和服务需求,提高服务水平,确保退休人员共享 社会 发展成果。

二、社区管理的优势

1.社区了解退休人员情况,便于管理。

随着社区治理网格化的全面开展,社区对居民可以实行无缝隙管理,社区网格员对管辖区域的退休居民情况都非常了解,便于管理。

2.方便退休居民办理有关业务。

退休居民,每年都要认证,以前要去当地社保机关办理,现在因社区的覆盖面小,一般城市社区3公里内就有一个社区,退休居民办事方便。即使退休居民因为年龄大或身体不方便,社区人员也可以上门办理业务。

3.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可度高。

城市社区已开展工作多年,又在居民家门口,社区已经承担了大部分的 社会 工作。

例如社区党建工作,负责社区党员学习、党费收缴等工作;社区民政工作,管理居民低保及困难居民 社会 救助等工作;社区老年人工作,管理社区非离退老年人救助金申报及发放等工作;社区残疾人工作,管理辖区残疾人的申报、受理、移交等工作;社区劳保工作,负责社区城镇居民养老及医疗收缴等工作。

社区还同时负责大量其他各项工作,都同社区居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这次疫情时期,社区工作更是贯彻整个防控工作始终,可以说居民生活处处离不开社区工作,因此,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度较高。

三、移交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退休人员担心福利待遇降低。

对此,国家有明确规定,待遇水平不降低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原享受的补充医疗保险等相关待遇,仍按原渠道解决,待遇水平不降低。

2.统筹外费用解决办法。

统筹外费用,其实就是原单位发放的各类补贴、奖金和实物。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统筹兼顾逐步消化原则,解决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问题。

老人老办法,就是对目前已办理退休的人员发放的现有统筹外费用符合有关规定可以一次性计提,按现有方式发放,也可以一次性支付 。

过渡期办法,就是国有企业在加强对职工工资福利统一规范的基础上,每年逐步减少新办理退休人员的统筹外费用。过渡期原则上不超过 3 年,过渡期起始时间应不晚于 2020 年年底。

新人新办法,就是对于过渡期满后办理退休的人员,按照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有关规定应享受的待遇,由企业一次性支付,企业不再发放统筹外费用。

关于统筹外费用的处理办法,有些类似于过渡性工资,只是计算方式和发放形式有所不同。至于下岗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基本不用考虑,可忽略不计。

3.大量增加社区工作量是否适应。

如果把退休人员全部实行 社会 化管理,移交社区,会大大增加社区的工作量。

目前首先从国有企业开始,如果后期逐步对所有退休人员展开,对社区工作将是个极大的考验。怎样缓解社区工作压力,从人员配备、培训,到经费、场地的解决等,都是各级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战略指出,中国要在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而在某些具体的方面中,也在做着最后的冲刺,比如有关退休人员管理上,国家政策就指出,要在2020年底完成将退休人员移交给社区管理。那么,退休人员移交到社区管理中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只需要每个人摆正心态即可,因为对于这样一个政策看来,不过是国家在为了实现 社会 公平而作出的战略。很多顾虑的人会认为社区管理的服务可能不理想,但是他们不知道,与农村相比,他们的待遇是比较好的。毕竟当前农村的养老问题依然还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很多农村外出打工后,家里老人就成了空巢老人,加上他们的 娱乐 方式比城市人少,可以说他们的生活处境是极其孤独的,有这么一个社区的出现起码对于农村老人而言是非常能够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的。


而对于子女而言,在快节奏的 社会 当中,他们很多时候会迫不得已而离开家乡,没能陪伴在父母身前。这时候他们当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有更多的人流接触,尤其是同年龄段上的,让他们的父母置于社区管理中,不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随着 社会 的发展,退休老人移交社区管理终究是一个大的趋势。 笔者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曾说过,她生下女儿并不希望她养老,而是只希望她能够快快乐乐的度过他的人生,她与她丈夫也早已计划好了以后年纪老时去托付给一些养老院等社区管理,一是她们认为这样可以不给自己的子女添麻烦,二是子女有子女的世界或思想,他们也不想刻意的去融入他们的世界观!

无疑,她们思想是非常通透的,也是一个潮流的所在。就好比广场舞大妈,她们通常聚集在一起跳舞,无异于就是一个社区,能健身解乏的同时还不给子女添乱,何乐而不为呢?因此说将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终归还是利大于弊的!

一般情况下企业退休人员在企业退休后和企业就不存在任何关系了,不管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自1994年退休制度改革,退休人员全部交给社保局,企业逐步和退休人员脱钩,到2004年脱钩结束,退休人员一旦退休就和单位再见了,领取养老金的是 社会 保障局,企业巳甩开膀子大干自己的事业,好一点的单位设立一间退休办,让退休人员有一个说话的地方,大部分企业比如民管企业,退休了就退休了,不发生任何关系了,这次全面企业退休人员一刀切交由街道社区管理,由社区负责退休人员的曰常生活肯定是好事情,起码来说退休人员做为居民其中一分子,有人管了,问题是一碗水应该端平,企业和事业退休人员应一视同仁同样待遇,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看到事业退休人员也交社区街道一起管理,否则,待遇不同的这道坎将会永远存在,

2020年底前,退休人员要全部移交社区管理,究竟好不好?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因为,效益好的国有企业,长期形成了一个关爱照顾退休人员的传统好习惯,在福利待遇上大多数还是很不错的。如逢年过节发给慰问金、粮油米面、游园券等;组织退休人员召开座谈会、开展活动、聚餐等;使退休人员既得到了实惠,又得到了心理安慰,很受退休人员欢迎。但是,今年底前纳入社区管理后,这些退休人员将与原来的单位彻底脱勾,过去每年能享受到的福利就没有了,这部分退休人员就会觉得不好。

退休后没有享受到原单位福利待遇的退休人员,今年底前管理服务移交给社区后,会觉得退休后有个组织依靠了,今后办事更近了,更方便了,有什么困难找社区帮助更及时了,还可以参加社区组织退休人员开展的活动,退休生活更丰富一些。因此,这部分退休人员会觉得比原来没有具体组织管理时要好。

根据家政策规定,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这是大势所趋,对国家、对企业、对退休人员都是一件好事。国家统一规范了退休人员的管理,理顺了退休人员的管理关系;企业与退休人员管理脱勾,减轻了企业负担,可以更好地集中财力、精力发展生产经营;退休人员社区管理,可以就近就便得到社区更好的生活、养老服务,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小桐观点】国家有规定,退休人员要移交到社区管理,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施,退休人员要保证亮点,一个是退休金的足额发放,并且跟着国家政策持续上涨,另一个是相关的医疗保险等后续保障能够跟上,让自己老有所依。

李叔是某国企的退休人员,在国企上班的时候工资要高于当地的一般行政单位,按照国家的规定和相关政策,李叔退休后,所有的人事关系就需要移交到当地的社区管理。

李叔退休后,工资减少,很多在职时候补助全部取消,并且根据当年的平均工资来计算退休金,另一方面李叔更关心自己的医疗、养老等保险。

李叔说自己退休后,无论是归原单位还是社区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工资能够足额发放,根据国家政策持续上涨,另一方面自己吃药住院能够有保证,不给儿女添麻烦,放松心情享受养老生活。

据报道,《北京市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 社会 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发布,方案规定:

针对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人事档案管理、医疗保险的报销等都移交给社区管理,尽最大努力保障退休人员的各项权益。

很多退休人员不能将自己角色转变,认为移交到社区管理后自己的权益就不能保证了,其实这种规定不是针对某个人,所有的退休人员都按照这个标准实施。

国家不会亏待对 社会 做出贡献的退休人员,我们要放松心态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让自己身心 健康 ,有国家和企业做后盾,活得越久享受到的待遇就越长久。

我们每个人,其实只要退休了,就已经和单位没有关系了,我们每个人的退休养老金便转入社保局,由其统一发放。可是如果把整个区县退休人员都交由社保局统一管理,这也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在管理上也会存在诸多不便,甚至还会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如果把这些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则更加贴近基层,方便退休人员办事,也方便对退休人员的管理,并能够切实落地,监管也位更加到位。

就拿我岳母来说吧,她以前每年5月份生存认证,都会乘车一个多小时,从乡镇赶到社保局,对于一个将近80岁的人来说,很是不方便。一次她和别人聊天,觉得自己的养老金可能出了问题,于是她便去社保局查询,结果来来回回跑了三天,这让她很是疲惫劳累。后来乡镇社保所也可以生存认证了,这才少了去社保局的劳役之苦。

所以,如果能把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那对于这些退休人员来说,将会是一件令人称道的福音,从此办事将会方便很多,尤其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人来说,那更是一件大好事。

同时如果把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能够对退休人员起到时时的监管,可以避免一些退休人员离逝之后,没有及时办理死亡注销,退休养老金还在继续发放,减少社保的损失。

以前网上报道某市,一位退休人员离逝已经多年,却还在继续发放养老金,而且已经为其发放了近20万元。也正是有这种可能性,才使得社保后来推行生存认证,但现在依然还是可能会出现多发几个月的养老金,如果不及时办理!

如果一旦把这些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之后,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再有了。

由于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可能在心理上会造成一种失落,感觉自己没有了单位组织可依靠,没有了组织的温暖,缺少一种安全感!所以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抵触,不愿意离开。

当然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必须应该是所有退休人员,而不能仅仅是企业退休人员,否则也很容易让人难以接受!

对单位而言,是好;对个人而言,不好。 社会 上有两种说法:

单位而言:减少了负担,可以大踏步的向钱看。

个人而言:倾注一生的爱,到头来像被抛弃了。

说法归说法,国家肯定会出台举措的。但是,有些企业薪金分配确实不太合理。

【橙果来答】 当然是好事,移交就是对退休人员更好的服务,为他们提供方便。以前必须到企业或者社保中心办理的事情,以后家门口的社区就办理了,你说是不是很方便。

为什么好咱们先看看退休人员都需要做些什么?什么是 社会 化管理?社区管理会提供哪些便捷?

1、办理退休手续

办理退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和准备相应资料

a.退休年龄:男满60岁,女满55岁;

b.退休手续:只要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当月,就可以提交材料到所属的社保中心申请办理退休手续;

c.退休材料:退休申请表、身份证、户口本、银联卡、个人档案、养老保险手册,各地规定的材料略有不同。

为了办理退休顺利,至少需要提前1-2个月来准备资料。

2、每年做退休认证

国家规定退休人员每年到当地的社保局进行一次生存认证,即证明领取养老金的老年居民还健在。

经过验证,证明该退休人员还健在,正常发放养老金。如果个人因为自身原因,没有及时办理认证,就会导致养老金被暂停发放。

每年做一次退休验证,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冒领的情况,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国家的损失。

一般退休的验证会在每年的3-5月,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有些延后。

企业退休人员 社会 化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企业员工在完成退休相应程序后,他们以后的管理与服务将与之前任职的公司不再存有关系,企业将不再对其的管理服务负责,而是由社区或者城市街道等集中管理服务。

企业退休人员 社会 化管理服务的内容关乎着员工生活的多个方面,其中包括 社会 福利待遇、员工档案的转移等服务。


1、社区福利服务

为老年群体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老年人包户服务、老年人收养和寄托服务、老年人文化生活服务、老 年人庇护服务、老年人综合服务。

2、社区便民利民服务

它是针对社区居民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家政服务、婚庆丧事服务、子女教育辅导服务等,属于有偿和无偿两种形式相结合的便民利民服务。

3、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共建服务 。

充分利用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资源,开展的服务。

就拿退休认证来说,以前必须要去社保中心,现在在家门口十几分钟就做了,要是行动不便,社区工作人员还能上门服务,远亲不如近邻也是好的体现。

写在最后, 社会 化管理目前还推出了专门的专业课程,未来服务会越来越完善,就是为退休人员的生活提供更多保障和便捷。

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这是件好事。

从退休起,退休人员基本上跟原单位关系就不大了。不少单位虽然还有退休办,可是人手不多,基本上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毕竟现在养老金都是由社保统筹发放,将退休人员移交到社区管理,对退休人员来说也方便了许多,起码每年做认证不用跑那么远了。

而且从 社会 福利和保障方面来看,退休人口找到我国人口一个相当大的比例,能保障他们的生活和福利,让他们过好晚年生活,也是社区的责任。

从社区的角度管理退休人员,也能够更加全面地覆盖到老年人口。比如说有些自行缴纳社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他们没有工作单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组织,到达退休年龄后,他们可以依托于社区,也算是有组织的人了,有可能得到更多照顾。

希望社区管理能够成为退休人员的一个避风港和后勤部门,让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退休老人也能有所依,提供可以让他们信赖的帮助和支持。

也希望社区能够定期走访那些年纪比较大的退休人员,解决老人可能发生的生活困难等问题,让社区退休老人能够真正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⑵ 张謇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状元出身的宰相为数不少,可状元出身的实业家则只有一位,那就是清朝末年提倡和奉行“实业救国”的先驱张謇。
张謇是江苏南通市海门县常乐镇人。他出生在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祖父是文盲,父亲识字也不多,但聪明的张謇自小读书就很勤奋,据说5岁时便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千字文》。有一天,老师见门外有人骑白马走过,便以“人骑白马门前过”为题,让学生对下联。张謇的三哥对的是“儿牵青牛堤上行”,而张謇对的是“我踏金鳌海上来”。老师大喜过望,说他志向远大,将来一定能大有作为。

但是张謇参加科举考试并不顺利,他16岁考中秀才,直到33岁才考中举人;此后连续4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他一气之下,把应考用具都砸了个粉碎,发誓再不参加科举考试!

1894年春天,因为庆祝慈禧太后60大寿,清政府破例多开一次科举考试,张謇被父亲和伯父强逼着,再次应考,没想到这一次却得到了主考官翁同(龠禾)的赏识,中了头名状元,并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然而这年6月,中日甲午战争就爆发了。张謇满腔义愤,和翁同(龠禾)等人一起,积极主张坚决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一再写奏章给皇帝,抨击李鸿章的卖国投降主义。在斗争正激烈的时候,张謇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按照当时礼教,他必须回到家乡去服丧守孝3年。于是张謇匆匆离开了京城。

第二年2月,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中国不得不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南通,张謇对腐败的满清王朝更加失望。他深深地感到,要使中国“不贫不弱”,不受外国人的欺侮,当务之急,一是要实行政治改革,以议会制取代君主制;二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业,以求民富国强。他认为,一个有头脑的知识分子,就应当正视现实,勇于投身实业,以拯国家于危难,救百姓于水火。所以,他拒绝回北京重新担任官职,决心在家乡开办工厂。在给翰林院辞职书中,他明确地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之洞,也是一位办实业的热心倡导者,他原先和张謇就有交往,也有在苏州、南通两地兴办工厂的打算。他看到张謇是新科状元,又热心于实业,便委派张謇在南通筹办纱厂。这正和张謇的心意不谋而合。因为南通地区滨江临海,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无霜期长,是传统的产棉区。这里的棉花不但产量高,而且质地洁白,纤维长,富有弹性,很早就以“沙花”而闻名天下。同时,当地农民具有纺纱织布的传统技术,他们织的“通州大布”远销东北市场,深受欢迎,所以对于机器纺纱的需要量日益增长。此外,从当时的情况看,搞纺织所需资金比搞其它工业要少一些,生产周期短,能较快地获得利益。这些有利条件再加上官方的支持,都促使张謇放手大干一场!

1895年6月,张謇到江宁,与张之洞谈妥了办厂的事,回到南通,跟当地的豪门富户和亲朋好友一说,当即有人赞成,答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事情渐渐有了头绪。第二年春天,张謇把本地的花布商人沈燮均、陈维镛、刘桂馨,上海洋行买办郭茂芝、潘鹤琴,以及上海绅商樊时熏等人请到家里,商量集资认股的事情。大家议定以100元为一股,并分别认定了自己负责募集的股数,成立了最初的董事会。这6个人被人们称为纱厂初期的“通沪六董事”。当天,他们又现场勘察,选定了南通城北15里的唐家间作为厂址所在地,并且确定厂名叫“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的旗号一打出来,开头也是轰轰烈烈的。大家见领头办厂的是个状元,既觉得新鲜,也感到心里踏实,所以投股的人相当踊跃。特别是唐家间一带的农民,听说土地可以入股,便纷纷以土地折股,省下了厂方不少购地款。张謇又仗着熟人朋友多,亲自写信到处为工厂作宣传,也招徕不少股东。

这样算下来,建厂所需要的资金该够了;可是,购买机器所需要的资金,就完全没有着落了。张謇只得再去找两江总督。这时张之洞已经被调任两湖总督,接任两江总督的是刘坤一。刘坤一的态度很热情,然而谈到钱上,他却也表示为难,先让张謇打他的旗号去借,后来干脆让张謇到湖北去找张之洞。张之洞总算是积极支持张謇的,他为了在湖北办纱厂,已经向国外购了一套机器,这时便决定,如果南通的大生纱厂厂房先完工,就把这套机器先让给大生纱厂用。

经过几番周折,大生纱厂的厂房总算建成了,纺织机器也运到了厂里。1899年4月14日,大生纱厂正式开工,纺出了第一缕棉纱。面对震耳欲聋的机器声,身为总经理的张謇激动得热泪盈眶。看热闹的人感到奇怪,了解内情的人却不觉得意外。他们知道,为这纱厂,前后5年间,张謇不知吃了多少辛苦,受了多少磨难!他一个堂堂的“状元公”,不得不东奔西走,集资筹款,看人家的冷脸,听人家的嘲讽。直到前几天厂里试机,还有不三不四的人在说:“纱厂烟囱高,何时才冒烟?机器虽然响,何时纺出纱?”如今烟囱冒烟了,机器出纱了,张謇能不高兴得流下喜泪吗!

董事们也都兴高采烈地互相道贺。张謇便趁着这个机会,把大家召集起来,商量订立厂规厂约的事。他说:“头一脚虽然踢出去了,但正式生产,没有个规矩是不行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么大个厂,没有厂约,怎么负责理事?这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可是这些人对于办厂并无经验,也不知道厂约该怎么订。幸亏张謇早有准备,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从总董事、分职董事、车间执事的职责,到各车间、各账房、各栈所的管理,以及考核标准,奖罚等级,一条条说得头头是道。董事们听得心悦诚服,一致决定就按张謇的办法去做起来。为了提倡新的风气,打破陈规陋习,张謇还规定:“工厂中凡执事人概称‘先生’,不得沿袭‘老爷’旧称。”在19世纪末的中国,张謇就能制定出这样一套比较完整新颖的管理制度,应该说是很有见识的。这些措施的实行,对于改善企业的管理,形成企业新风气,以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都产生了较好的作用。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大生纱厂的机器只响了半个月,就突然停了下来。张謇急忙查问,才知道是买棉花的资金用完了,厂里不得不停工待料。管资金的董事前几天已经向张謇反映过这个资金不够周转的问题,张謇因为正忙着办纱厂的附属学堂,希望早日培养出自己的能掌握洋机器的工人,所以把这事给忘了。他内疚地宣布,要给他自己记过一次,并且当即想办法,一方面让厂里把纺出的纱卖了,先买些棉花来维持生产,同时决定再次到上海去借款作为工厂的周转金。 张謇这一次到上海,一连奔走了两个月,却连一分钱也没借到。他发电报向老股东求援,同样没有回音。他急得嘴上起泡,双眼红肿,最后连带出来的旅费都用完了,无可奈何之际,只得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在四马路卖字3天,筹集回家的路费。凭着他的状元名声和一手好字,慕名而来的人很是不少。回家的路费是不成问题了,但他还是久久地在黄浦江边徘徊:空手而返,厂里急需的资金还是没有着落啊!后来上海的朋友给他出主意,说可以先把工厂租给别人,几年后再收回,这样工厂还是自己的,得到的租金又可以作为流动资金。张謇不得已接受了这个办法。可是接连来了几个有钱的大商人,都拼命把租金往下压,并且公然表示,只要张謇答应,他们可以给张謇个人大大的好处。张謇听了大怒,强硬地回答:“你们把张謇当成什么人了?难道我也是货物,可以花钱收买的吗!哼,你们也太小看我张謇了!”

张謇回到了南通,靠着卖纱买棉的办法,苦苦撑持着厂里的生产。好在近几个月里,棉纱的行情看好,售价连涨了几次。纱厂的资金不断扩展,不但保证了工厂的正常生产,而且还略有结余了。大生纱厂终于度过了这一次资金危机。

这一年,由于纱价大涨,大生纱厂获利达到20多万两白银。

张謇脸上的愁容终于烟消云散。

这一天,张謇带着纱厂出产的棉纱,到南京去看望两江总督刘坤一。棉纱用红绸布扎着,一共是两束。张謇笑着说:“这是我们大生纱厂自己生产的棉纱,送给总督做个纪念。”

刘坤一接过棉纱,连声称赞道:“好,好,我收下!过去人们称这种棉纱叫洋纱,织出布来叫洋布,现在我们自己也能生产了。这可全靠你的苦争苦斗啊,我要给你记上一大功!” 张謇说:“苦是苦一点,但这是我‘自讨苦吃’,怨不得别人。再说为了国计民生,虽说吃一点苦,我心里也痛快啊!”

有一句话张謇没有说,那就是为筹措购买棉花的资金,他的妻子连首饰都卖掉了;而办厂这五六年来,他的家人从来没有在厂里支用过一文小钱!

困难和挫折锻炼着张謇的意志,也激励着他向更加宏伟的目标前进。他想,纱厂纺纱缺不了棉花,棉花需要花钱收购,而随着棉纱的畅销,棉花的价格也在天天上涨,更何况日本的厂家也到这一带来收购棉花……如果我们能有自己的棉田,不就可以不受棉花市场的牵制了吗?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忙于打仗,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张謇的事业也在这时达到了顶峰。1917年,单大生纱厂的盈利就达76万两白银,1919年又赚了263万两白银。到1922年张謇70岁生日时,大生集团四个纺织厂,资本达900万两白银,有纱锭15.5万枚,占全国民族资本纱锭总数的7%。同时,在盐、垦、牧方面,他先后开办了20个盐垦公司,成为东南实业界的巨人

阅读全文

与大干养老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微省石台县发现一个什么长寿村 浏览:733
养老金退休几个月 浏览:486
孝敬父母父母的作文200字 浏览:630
34岁心率90怎么办 浏览:577
企业法人办理退休年龄限制 浏览:644
80岁老人该不该做心脏支架 浏览:790
父母长期打骂亲人旁观会怎么样 浏览:530
学习养老护理包括哪些内容 浏览:748
老年人怕辣什么原因 浏览:377
中老年人失禁 浏览:717
50岁的女人适合什么工作 浏览:170
老年人需求是什么 浏览:273
社保局证明养老保险 浏览:433
秋冬季节养生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浏览:105
老年人比熊多少斤才能瘦10斤 浏览:944
去敬老院照顾老人注意什么 浏览:187
养老护理员党员心得发言怎么讲 浏览:585
父母离婚怎么安慰老公 浏览:150
ct查的出老年痴呆症 浏览:233
养老保险在网上可以申办吗 浏览:85